书城励志做事就这几招
22128100000041

第41章 不要掩饰你的毛病

请扪心自问,你是不是一个豁达大方的人?你可能认真思索才肯定地回答一个“是”字。不过,无论你是好人、坏人、奸险小人、正人君子……你的心中必然有一个没有人知道的秘密,而且也有一个自己无法说服、也不希望别人去碰触的弱点,你会与知己良朋畅所欲言,话尽辛酸——除了把那个秘密抖出来。

你愿意忘掉自我,为朋友而赴汤蹈火,但是谁也休想改变你,尤其是你那个被埋于内心深处的弱点。你会说:“我什么事情都可以依你,就是那件事我要独自处理。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当然知道自己的毛病在那里,只是现在仍不是改变它的时候。”

你那根生命中的刺是什么?它可能是嫉妒、小气、贪婪、虚荣、奢侈、搬弄是非、不负责任、狂妄自大、自卑自怜、好大喜功等。由于它的存在,你深深感受到人性的丑恶,无论你如何隐藏这只可怕的怪兽,希望带给每一个人良好的印象,但你的努力终会付诸东流,为什么?理由非常明显,想尽办法掩饰自己的毛病,谁料欲盖弥彰,得到相反的效果。

收拾心情,面对现实,虽然说易行难,但世上本来就没有不流一滴汗水便能获得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弱点,分别在于有人一生被这个大魔头折磨,有人则能慢慢脱离它的魔爪,靠自己的理智与它和平共处,接受它是性格的一部分,让时间与经历把它的棱角磨掉,朝着一个完人的目标迈进。

坦诚面对自己的弱点,拿出足够的时间与勇气克服它,不断自我提醒。同时也接受自己时而软弱惧怕的事实,对人处事更要谨慎端正,一切的问题将再也无法困扰你。

美国罗伦治医院负责人史蒂芬医生说:“谦虚接受人家的批评,好好反省,努力改进,消除恶习与弱点,是每个人应该学习的功课。”如果你总是觉得听到人家指出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耻辱,令你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终而恼羞成怒,则对个人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以下有一些建议,或能助你克服惧怕批评这种心理上的障碍,慢慢懂得从批评中吸取教训。

①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人,所以你不必介意人家的批评。你的弱点无损你的价值,无须一概以敌视的态度对待意见与你相左的人。

②如果别人对你的工作表现颇有微词,你应该知道人家是针对事情提出意见,而不是故意与你作对。

③千万别把“我的工作不被接受”,解释为“我不被接受”。

④听到人家对你的批评后,暂且不要马上反唇相讥。你应回去好好想一想,看看对方是否真的恶意中伤,抑或只是说出真相。

⑤假若你对于人家的批评半信半疑,不妨多跟几个朋友倾谈,客观听取别人的意见,你会对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

⑥如果你觉得人家误解了你,你不必与对方发生争执,只需把你的意见说出来,保持心平气和,批评便再也不能影响你了。

喜欢听赞美是每个人的天性。忠言逆耳,当人家对着自己狠狠数落一番时,不管那些批评如何正确,大多数人内心都会感到不舒服,有些人更会拂袖而去,连基本的礼貌也不顾了,令提意见的人尴尬万状。下一次就算你犯更大的错,相信也没有人敢劝告你,这岂不是你最大的损失?

逆耳之言,听起来如芒刺在背,令人难以接受,可它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苦口良药”。逆耳之言有两种:一种是无端的指责,一种是刺耳的忠告。对于前者,虽有辩白、解释或回击的必要,但也可从侧面或反面使自己深思。鲁迅就是常常从无端的指责中坚定自己的方向、修正自己的方法。对于后者,既是忠告,但也不容易听进去,甚至产生反感,以至常常会把朋友当仇人。唐朝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开始是很难“纳谏”的,魏征多次逆耳忠告,使这“一代明主”十分激愤,几次想杀他,要不是皇后说情,魏征很难保住性命。后来,李世民听其忠言,制定了利于唐王朝巩固发展的政策,才出现所谓“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有一句话曾经是这样说的:“不犯错本身就是错。”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每个人都不能免于犯错,可对待错误的态度却常常显示出一个人的品格。敢于忏悔,敢于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但唯有如此,才有机会改正和取得进步。有错误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