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就这几招
22128100000023

第23章 别对权威顶礼膜拜

对权威的不服从,在传统角度看来是犯了弥天大罪。在某些学术权威看来,在他领导的这个学科几乎已成为他一个人的自留地,不允许他人发挥不同的意见,如有违反,便要遭到无情的打击。这种权威在传统的服从习惯影响下,失去了其固有的理性,几乎成了新一代的学阀。

有一位高等院校的知名教授,在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上造诣甚高,在国内外颇有影响。但是,有一次他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在他所研究的领域内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并且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不过,这个新的概念却是和这位教授的原有设想完全不同的,因此,所推导之结论也自然大相径庭。

事情终于被这位鼎鼎大名的学者知道了,这次他那修养有素的态度受到了强烈的挑战,原来颇为自信的内心也遭到了重重的刺激。他冷静不下来,总觉得这位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翅膀硬了,就故意拆自己的台。于是他决定反击,虽然他也觉得对方的见解和看法并非全无道理,而自己的理论也不见得无懈可击。可是自尊心却使他认定不管什么场合之下,都必须尽一切力量来维护自己的理论,保全个人的面子。他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他的那位学生开始感到迷惑,不知道自己的老师为什么对自己的工作会有那么强烈的反感,所以他总想找个机会去向老师解释。但是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徒劳无益,他的每次耐心阐述和解释,得到的总是越来越带有敌意的责难和反击。这时,这位学生逐渐明白老师是认为自己在蔑视他的权威,是陷进了过分相信自己的误区。

科学是客观的,正确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是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而消失。所以,那位青年的成果到底还是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然而,为此他耗费了比正常要大几倍的精力,原因就是他遭受到这方面的权威——自己的老师强烈的反对。

早在两百年前,西方的一位学者向当时的学术权威提出挑战,却得到了鼓励和支持。

法国科学家洪堡德(1769-1859)是一位德高望重而又豁达大度的科学家,正当他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一位刚刚崭露头角的新秀盖·吕萨克(1778-1850)却向他发起了挑战。

盖·吕萨克是后来享誉世界的化学家,在气体基本定律上有突出贡献。当时他正在研究气体受热膨胀的规律。经过实验,他发现洪堡德的研究有误。于是他发表论文,尖锐地批评了这位前辈的疏忽,并提出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新的气体定律。

盖·吕萨克的论文无疑是对这样一位有名科学家的冲击,但是洪堡德却不曾为了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当他通过认真研究,发现真理在对手一方的时候,他的不安顿时冰释,并且主动地来到盖·吕萨克的住所,开门见山地对他说:“你的论文很有道理,虽然语气刻薄了一些,但是你是对的。”随后他诚恳地道出自己此行的目的:原来他想约请盖·吕萨克和他一道参加对空气进行测定的研究。

随后洪堡德兴致勃勃地向盖·吕萨克介绍了自己在美国考察了4年的情况,并提出去意大利、德国的考察计划。他不仅建议盖·吕萨克一起来整理自己在美国考察的工作结果,而且还计划在新的考察中,与这位年轻的化学家共同设置流动实验室。

老科学家的诚挚无私感动了初出茅庐的盖·吕萨克,他立即愉快地接受了这个盛情而真诚的邀请。最后的事实证明,他们的合作是愉快的,而且更是有成效的。

上面两个例子,一中一西,恰好反映了中西方人们对权威的不同态度,也给我们处世许多有益的警示。

真理并不是总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而是往往在少数人手中。当自己对一件事情有自己的见解而不同于权威时,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也许跨过这一步,真理就到了自己手中,挑战权威并不是藐视,而是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