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就这几招
22128100000131

第131章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深谋远虑防患未然

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祸患的发生大多是因为事情初期的怠惰和松懈。就好像有人患病一样,开始病情轻微,对身体好像没多大影响,就自以为体质好,能抵御得了,因而抱着无大碍的心理,结果往往因为延误了治疗而酿成重病甚至丧身,后悔时已经迟了。“有病早治,无病防身”,这句话也可以运用到日常工作和事业经营管理上去。

怠惰松懈、马虎随意,焦躁厌烦、急功近利等,都可能导致对细微问题的忽视,或是不能觉察,或是有所觉察而认为无所谓,都因一念之疏忽造成了事情的恶化。而后果严重时又惊慌失措,以至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种教训在日常生活中可说是屡见不鲜。

西周时期,姜太公因辅佐武王姬发灭殷有功,被封为齐君。当时齐国有个华士,国人都称赞他的贤德,但他下决心不侍仕于天子,也不结交诸侯。太公曾三番五次召请他,他也不来,于是太公杀了他。周公旦对此非常震惊,责问为何杀之?

太公答:“华士决心不去侍奉天子,又不去结交诸侯,那我还能用他为臣或与他交友吗?由此看,他是个无用之民;其次,屡召不到,是忤逆之民的表现。此人若被立为榜样,我岂不高处不胜寒了吗?我还能去做谁的君主呢?”

从此往后,齐国便没有怠惰的臣民了。

无独有偶,孔子也做了件类似的事情:少正卯是一位学富才高的贤者,与孔子同一时代。他甚至几次有压倒孔子、压走其入门弟子之势。后来孔子做了鲁国的司寇,便杀死了少正卯。于是孔子弟子子贡进见说:“少正卯乃鲁国有名望之人,你杀掉他,岂不是很大的失误吗?”

孔子答:“人有五种大恶,但盗贼不属其列。一是行为邪僻而顽固不化;二是内心通变而阴狠毒辣;三是窥人隐私而无所不晓;四是言辞虚伪而巧佞辩饰;五是顺适逆流而冠冕堂皇。这五条,若有一条对上号,就不见容于当权君子,今少正卯兼而有之,此乃小人中之枭雄,当诛之。”

诚然,少正卯能够利用时机,煽动孔门弟子背师弃贤,如此之人,能与之共事于朝廷吗?孔子之所以下狠手,不仅因为少正卯能够一时巧言乱政,并且也是为了警醒后人,以防小人以学术“杀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想做一番大事,不能体察细微之处的种种情势,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想成就一番大事,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工作中的细节问题,越是细节的地方越要加以小心,免得因为疏忽大意招致祸患,毕竟“当事人无心,旁观者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