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就这几招
22128100000119

第119章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韬光养晦深藏不露

古人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这是它们攫鸟噬人的招术。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这大概可以形象地诠释“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一般地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而胸怀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又绝对不行;尤其是当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如人意时,那就更要既弄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弃,所以就有了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的藏巧用晦的各种做人方法。

安禄山做杨贵妃的干儿子就是个例子。还有一种正面的“拙行”,如唐初的重臣李绩,本是李密的部下,后随故主投于李渊父子的麾下。此时天下大势已趋明朗,李绩懂得只有取得李渊父子的绝对信任才有前途,于是他把“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的所据郡县土地人口图派人送到关中,当着李渊的面献给李密,说既然李密已决心投降,那我所据有的土地人口就应随主人归降,由主人献出去,否则自献就是自为己功、以邀富贵而属“利主之败”的不道德行为。

李渊在一旁听了,十分感慨,认为李绩能如此尽忠故主,必是一个忠臣。李绩归唐后,很快得到了李渊的重用。但是李密降唐后又反唐,事未成而“伏诛”。

按理说,一般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避嫌犹恐过晚,但李绩却公然上书,奏请由他去收葬李密——惟其“公然”,才更添他的“高风亮节”,假设偷偷摸摸,则可能会有相反的效果。“与旧僚使将士葬密于黎山之南,坟高七仞,释服散。”这纯粹是做给活人看的。表面看这似乎有碍于唐天子的面子,是李绩的一种愚忠,实际李绩早已料到这一举动将收到以前献土地人口同样的神效。果然成为“朝野义士”,朝廷推他是仁至义尽的君子。从此李绩更得朝廷推重,恩及三世。

李密取的是一种“负负得正”的心理效应,迎合了人们一般不信任直接对己的甜言蜜语,而相信一个人与他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即侧面观察的结果,尤其是迎合了人们普遍厌弃忘恩负义、趋吉避凶、奸诈易变之人的心理,从而表现出来敢于担当的大丈夫气概。看似直中之直,实则大有深意,这是“藏巧于拙”做人成功的典型。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则揭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保藏用晦的做人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期间从容行事。

元末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南京后,因为群雄并峙,为了避免因崭露头角而为众矢之的,他采用了耆老朱升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时间与力量,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暗度陈仓,最后吞并群雄,当上了大明皇帝。

因为“人贤招人嫉”,所以很多聪明人都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才华不外显,聪明不外露,就像“鹰立如睡,虎行似病”那样,不仅可以麻痹他人,还能为将来有一天一鸣惊人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