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著名的美国将领巴顿成功秘诀就是:着眼于目标,矢志不渝。
乔治·巴顿生活在一个具有文才武略传统的家庭里,从小就从长辈那里了解到许多有关战争的情况,一谈到打仗,他总是听得津津有味。他特别爱听阿瑟王和圆桌骑士们建立功勋的故事、弗雷德里克大帝、成吉思汗、拿破仑和历史上许多伟大将领的战斗故事。
当时,巴顿家里藏书极多,不仅有当时问世的最佳惊险小说,而且还有诗集和史书。小巴顿常接触这些作品,养成了一种富于想象又有骑士气概的精神,这精神成为他毕生性格的一部分。
1908年6月,西点军校的新学员中,有一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举止端庄、眉宇间流露出坚毅神采的青年,他就是巴顿。他终于实现了童年时期就梦寐以求的愿望,成为著名的西点军校1908级学员。
西点军校的环境,就像它的学员一样,打扮得完美无缺。环绕在营区中心的建筑物,林立在道路两旁的老式砖木结构的军官住楼,显得古朴而高雅;道路中间是大片造价昂贵的草坪,修饰得十分整洁美丽,橡树和红枫树给整个碧绿的草坪留下了斑斑点点的树荫,树荫随风飘移,给人一种安详、静谧的感觉;学员营区位于学校右侧,一栋栋房屋坐落在花岗岩群之中,使人们十分自然地觉得好像一只有力的手臂搭落在肩上,坚定之感油然而生。
这是一所诞生于180年前、有着悠久历史的陆军军官学校。在巴顿眼中,它不仅美丽如画,简直是一处绿茵葱葱的夏日梦幻区,令人神往。他以能被选送上“西点”感到无比的光荣,正是从这一天起,他立志要做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学员时期的巴顿,的确非常引人注目,在他所学习的每个课题中,他都要力争第一。他极其注意军容风纪、外表仪态,他的军服上装有垫肩,不仅完全合体,而且每天洗烫,从不间断;他走起路来,昂首阔步,有军人气概;所有的体育项目以及他下工夫的其他各项活动,他丝毫不能忍受被击败;在军事技术方面,则更是追求完全成功。
第一学年时,巴顿全力以赴于列队操练,苦练基本功,并做到所有动作的完美无缺。当时队列操练在毕业成绩中只记15分,而数学却占200分,但在巴顿看来,努力争取队列训练的优秀成绩,是成为军人的第一步,所以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了队列操练上,尽管教学成绩已向他亮出了“红牌”,也不为之所动。结果,到学年结束时,他的队列考试成绩虽名列第二,但数学成绩却位居榜尾,这使他留了一级。这个打击强烈地刺激了巴顿的自尊心,考试失败没有使他退缩,更激起了他强烈的追求。
在重修一年级时,他没有再将其全部时间用在队列操练上,除了猛攻数学外,还悉心阅读了大量军事史、战略、战术等方面的书籍。他从初期受挫中深知,一个人除品格外,知识尤为重要。信心和果断建立在知识之上,只有对军事专业的博学,才有可能成为优秀将领,否则只能是有勇无谋的一介“武夫”。
这一年,巴顿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如愿以偿:他的全部课程合格,队列操练仍是他在班上赖以出人头地的科目。他成为学员中公认的佼佼者。对当时大多数学员来说,他们的观点只是要求每次考试及格,免得留级留校,不怎么考虑将来的事。巴顿却不然,即使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的雄心仍是想当一名杰出的军人,想当将军。为取得胜利,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志在必胜是他的性格。在经受了考试失利的考验后,他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
那时巴顿刚刚继承了100万美元的财产,他的收入比其他大多数军人多得多。这在当时是很令人羡慕的,换了别人遇到类似情况,肯定会立即退学,脱离开这单调艰苦的军事生涯,去过富裕、舒适的生活。可是在巴顿眼中,军人的职业是一个能够为之献身的崇高事业,能够忠诚地献身于军队,是伟大的、光荣的,其他皆微不足道,什么也阻挡不住他想成为一名优秀军人的理想。他不仅没有退学,而且在校期间从未暗示过他的收入情况,他像其他学员那样衣食住行,毫无特殊之处。
巴顿曾对密友谈起过他想在军校达到的三个目标:在军列训练中夺冠;到第四学年时升为学员副官;在田径赛运动项目上打破学院纪录而达到A级运动员标准。他说到做到:第二学年,他升为上士学员,第三学年升为军士(此二者都是二、三年级学员中最高的军阶),第四学年真的升为学员副官。毕业时,他的队列训练第一;刷新了几项学校田径赛纪录。
巴顿的雄心和性格在同学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们回忆说,巴顿是班上的“一流军人”,“任何事情他不干则已,干必力压群雄”。他严于律己,珍视荣誉,自愿承担责任。查阅巴顿在“西点”期间的记过簿,可以发现,过失的记录寥寥无几,偶尔有几件巴顿自我报告违反校规的事,不少学员认为这是他献身精神的诚挚表现。
大凡事业有成就的人,不是相信命运,不是干守待望,而是从现在做起,从零做起。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一个人在人生战场上的价值。着眼于目标,矢志不渝,这是任何人走向成功的必然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