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自然知识
22116600000012

第12章 黄山云海(3)

科学家对巨雹作了推测,他们把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巨凇”。巨凇是在强烈的降雹过程中形成的,冰雹云后部受到干冷空气的侵袭,使雨滴降落地面后,仍保持过冷却性。雨滴随风飘下,在某一冷的物体侧面上聚集,形成菱形的巨凇。因此,它的“原料”来自天上,在地面“工厂”制造。

“巨雹”究竟怎样,气象学家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

海雾

雾和云都是由于气温下降而造成的。地面上的水蒸发后飞散到空中,经过冷凝积聚而变成云。如果水蒸气在近地面的低空受了冷,凝结成小水滴,积聚在一起,那些小水滴不落到地面,而浮游在贴近地面的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雾大都发生在冬天和春天,夏天和秋天很少有雾。雾一般是这样形成的:当大气中所含的水汽冷却到一定温度——“露点”时,便会凝聚成小水滴变成雾。

人们常见的雾有2种:辐射雾、平流雾和蒸发雾。

辐射雾大都发生在秋、冬晴朗的早晨,由于白天太阳辐射,温度一般较高,可以容纳的水汽较多,到了晚上,天晴风小,地面不断散热,温度下降,贴近地面的水汽就会很快地冷却,达到露点时,就会凝结成雾。这种雾多出现在大陆上,特别是在低洼谷地、沼泽地区、土壤湿润以及刚下过雨的地方。辐射雾通常在夜间生成,清晨最浓,日出后逐渐上升消散。一般水平范围不大,厚度较小,并以近地面层的浓度为最大。

平流雾(又叫海雾)大多发生在春夏之际的海上或海岸附近。凡是暖流、寒流交汇的地方,这种雾产生较多。当暖空气流经较冷的海面或陆面时,温度下降,水汽就凝结出来,悬浮在低空,在沿海地区形成了雾。大陆上的平流雾,大多是由平流与辐射两种作用共同形成的。平流雾的厚度和水平范围一般较大,任何时间都可以生成,也可以终日不消失。

蒸发雾是冬季在河湖上空形成的雾和北冰洋上常见的北极雾等。当冷空气移到暖水面时,由于水面的强烈蒸发形成的雾叫做蒸发雾。

雾是一种悬浮在近地面空气层里,直径只有2~5/1 000mm的小水滴。如果空气中的水汽较多,就会使一部分水汽凝结成雾。可见,雾的形成有两个直接因素,一是近地面大气层中水汽的饱和程度,二是气温下降的速度、幅度。

在海面上,这两个条件是容易具备的,雾成了海洋的“常客”。

我国海雾在漫长的海岸线上都有发生。我国沿海有从北往南的冷流;还有从南往北的台湾暖流。每年春季开始,我国沿海的暖空气势力逐渐增强,向北推进,在冷流上面经过时,低层空气的温度由此逐渐降低,使部分水汽凝结成雾。到了夏季,暖空气逐渐占了上风,向北推进,冷空气有时向后退,有时势均力敌,时而有雾,时而没雾,有时雾浓,有时雾淡。每年从2月到8月,我国沿海各地从南往北先是福建沿海,然后长江口附近,黄海沿海相继出现海雾,是全年最多雾的季节。

我国山东半岛成山角外海,每年7~8月,浓雾经常几天不让太阳露脸。一年之中,海雾多达80d以上,成为我国雾日最多的海区,被人们称为中国的“雾窟”。

荣成成山角海岸位于渤海出海口,处在渤海和黄海两种水流的必经之路,常年为渤海冷气团南下的通道,这处冷气团同海面上空的暖气流之间,造成温差悬殊,容易使低空水汽积聚,使贴近海面的空气出现小的雾滴。雾滴随风飘荡、扩散,很快播散到上空。而贴近水面的空气在继续形成雾滴,不断向外扩展,雾就越来越广,越变越浓,使雾区连绵几十、几百千米,厚达几百米,上千米。

北美洲东部纽芬兰岛附近,是世界上雾特别多的地方,最多的月份,每月平均有20多天是雾天。再如弗琴岩附近,一年里几乎半年有雾,夏季则10d中8d有雾。

陆地上的雾不管有多大,只要太阳一出来,通常便消失了。海雾由于热空气在上,冷空气在下,下重上轻,能够持续很长时间,几天内不会消散。如果雾一时不消散,就可能下雨。

海雾是航海的大敌。在海难事件中,同海雾有关的占了1/4。1955年5月11日,日本“紫云丸”同另一艘船在浓雾中相撞,死168人,成为雾航中的一个大悲剧。我国沿海雾最多的季节,正值渔汛季节,给捕鱼带来不利。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海雾形成和消亡的规律,以便在航海、海洋渔业、海洋石油钻探等生产实践中取得更大的自由。

雾都

雾,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一种特殊的天气。它同飞机的起落、船只的航行、天文的观察、旅客的游览等关系很密切。

朦胧柔美的雾,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历代文人对雾有着不少美好的描述,雾能使空气保持湿润和变得清凉,著名的云雾茶,就产在“山雨山烟浓复浓”的庐山。雾滴带来的水分,使夏威夷群岛山区年降水量增加,滋润万物生长。

可是,大雾弥漫的时候,由于空气中湿度大,使人感到胸闷、疲劳,雾滴飘浮在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病毒,传播疾病。大雾不但影响城市污染物扩散,甚至能加重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毒性。

我国重庆,是位于嘉陵江和长江汇合处的山城,有中国“雾都”的称号。那里冬春两季,雾霭茫茫。早晨,整个山城雨雾蒙蒙,到快近中午时候,浓雾才渐渐的消失。有时一连数日笼罩在迷雾之中,阳光照射时间很短。因此又叫它“雾重庆”。

重庆全年平均雾日有103d,最多达206d,差不多每隔2~3d就有一天雾霭。特别是1月份,平均雾日达147d。重庆为什么多雾呢?原来,重庆四周山岭阻隔,风力较弱,江面和地面蒸发的大量水汽,不易扩散,每当早晚时,气温变低,水汽凝结成雾。山城高空常有逆温层存在,阻碍了水汽的消散,因此使大量水汽积聚在逆温层下面,即使雾在白天消散了,第二天又会重新凝聚起来。

我国雾日最多的地方是峨眉山。1953~1970年间,峨眉山年平均雾日达3234d,最多的一年达334d,最少的一年也有309d。可以说,峨眉山一年四季几乎天天有雾。

峨眉山雾,山顶山麓地方雾少,形成了奇异的景观——“雾岛”。峨眉山麓气象站年平均雾日只有44d,仅占峨眉山平均雾日的1/74。云雾缭绕的峨眉山令人陶醉,它静如练、动如烟、轻如絮、阔如海、白如雪。这里的雾海变幻,给游客提供观察云雾奇景的条件,在金顶之上,人们眺望那云飞雾扬、雨雾弥漫的景观,仿佛自己置身于飘渺奇幻的仙境中。

英国伦敦有“世界雾都”的称号,雾笼罩飘挂着,白茫茫,湿漉漉,泰晤士河西岸那装饰雕琢、构思怪诞的巴罗克式建筑、尖顶教堂、钟楼,若隐若现。汽车慢得像蜗牛爬,船不得不鸣笛前进。尖厉的汽笛声,盖过了那尖顶教堂传出的钟声。

伦敦被称为“雾伦敦”。除了夏季以外,人们很难遇上晴朗的天气。每当夜幕降临,整个伦敦烟雾缭绕,瞬间遍地迷茫,街头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也很低,10m之外的东西,眼前只是模模糊糊。

伦敦全年有雾的日子高达70~80d,平均每5d就有一天是雾天。一旦发生大雾,常常持续好几天。1905年11月的一场大雾,持续了7天之久,造成严重的“雾害”。

近百年来伦敦共发生了8次严重的烟雾“杀人”事件,其中以1952年12月5日一次大雾最为严重。这天早晨,伦敦上空因为受冷高压的影响,周围处于无风状态,冷空气进入伦敦平原,由于上空有暖空气覆压,不能流动,气层十分稳定。浓密的冷雾没法扩散,一直延续了4d多。伦敦家庭取暖煤炉中排出的煤烟和粉尘,被浓雾笼罩,长久不散,形成烟雾。白天犹如黑夜,要点灯照明,市区交通停顿,火车严重误点,经历了许多世纪依然坚硬如故的白厅大街的白石建筑物,遭到严重腐蚀。街上有一头用作展览的牛当场死去,全城351头牛,有66头病死。市民们感到胸口憋闷,呼吸困难,几天里就有4 000多人因支气管炎、肺病和心脏病而死去。雾害事件引起科学家的关注,经过研究,发现煤烟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使空气变得混浊,烟灰加大了雾的凝聚,而雾又使烟灰和废气扩散不开,人们呼吸了这些气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英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环境保护,伦敦市内除了一座发电厂允许继续用煤作燃料外,所有工厂都停止用煤,而且大部分工厂已迁离市区。居民的取暖燃料已改为煤气。汽车只用含硫量较低的汽油或柴油。市区增设公园,加强绿化。市郊还建立了10多座卫星城,减少了市区的拥挤。

近年来,伦敦上空很少见到滚滚的黑烟和灰黄色的浓雾,伦敦已成为一座无烟的城市。伦敦的面貌焕然一新,冬天的可见度已由过去的24km增加到64km。1976年的平均日照天数比1958年增加70%,白石建筑物又恢复了原来的白色。绝迹多年的上百种小鸟重新在伦敦上空飞翔,许多鱼儿又回到了泰晤士河。1979年,英国报刊报道,绝迹了150多年的萨门鱼,又重返泰晤士河了。现在,公园星罗棋布,林木葱郁,绿草如茵,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