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自然知识
22116600000001

第1章 世界河流之王(1)

古希腊有个神话传说:很早以前,在现在的小亚细亚和黑海沿岸一带,曾经有一个强悍的妇女王国叫“亚马孙”。1541年至1542年,西班牙探险家德奥雷利亚纳到亚马孙河流域探险,经常受到土著袭击,其中一个部族的战士全为女性。后来此事传扬出去,轰动一时,就把这个部族的人称为亚马孙人,大河亦因此得名。

亚马孙河发源于秘鲁的安第斯山区,横贯南美洲北部,全长6 437km,流域面积达705万km2,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被誉为“世界河流之王”,不仅是南美第一大河,也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从高山峡谷奔流而出,曲折向东,流过广阔的亚马孙平原,沿途汇集了1 000多条支流,河水流经巴西、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圭亚那等国,滚滚注入大西洋。

亚马孙河流经的地方大都是赤道雨林带,雨水充沛,河口年平均流量为每秒22万m3;到了洪水期,流量更大。每年从马拉若岛附近排入大西洋的水量达6 773km3,占世界所有河流注入海洋总水量的17%。在离河口300多千米远的大西洋上,还可以看到浑浊的河水。每当大海涨潮时,逆流而上的潮水和顺流而下的河水相互冲撞,可形成高达数米的涌潮,气势磅礴,场面十分壮观。

亚马孙河还是世界上通航最长的河流。干流自河口至伊基托斯,长3 700km,可通行3 000t级的海轮。1969年,美国地理学会考察队自秘鲁的圣佛西斯科顺流而下航行,直至巴西的贝伦,航程长达6 187km。它被称为“世界河流之王”是当之无愧的。

世界第一长河

尼罗河是人类文化发祥地之一,它哺育古代埃及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3000多年前,人们就在岩石上镌刻了对尼罗河的颂赞:“尼罗河赋予两岸土地以生命:只有尼罗河泛滥以后,才能够有粮食和生命。大家都依靠它生存。”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全长6 600多千米,如果从维多利亚湖口流出算起为5 588km。这河阿拉伯语的意思是“大河”;苏丹谚语说,“尼罗,尼罗,长比天河”,也是这个意思。

尼罗河水从哪儿来的?它发源于何处?古埃及人没能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只知道它来自苏丹南部的大片沼泽平原,现今被称为萨达沼泽。卢克索尔福庙中保存着公元前14世纪法圭拉姆萨斯的手稿,其中写道:“黑人土地的南边部分,是沼泽地带,就像黑暗的边缘那样,延伸得很远很远……”

1860年9月,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派出了一支新的考察队,斯皮克等人经过长时间和沉重的徒步行军以后,来到了一个向尼罗河上源供水的大水域——阿尔伯特湖(现名蒙博托湖)。在尼罗河从维多利亚湖流出来的地方,有一块朴素的石碑,上面刻有:约翰·亨宁·斯皮克1862年7月28日。第一个在对岸用方尖碑标志出来的地点发现了尼罗河的源头。这块纪念碑所正对的地方是已经被淹没的,当时斯皮克给它起名里本的瀑布。

可是,尼罗河的真正源头在卡格腊河的上源。在一个长满丛林的、朝北的、海拔2 500m的山坳里,有一股清泉从岩石间流出,现在特地修了一堵墙,下面用一根铁管把泉水引出来,终日咚咚地流过不停。泉水流入一条覆盖着各种热带草木和藤条的小沟,往下就由小沟变成小溪,到下游就成了一条大河——卡格腊河。

整个河源区是一个缓丘起伏的高原,四周森林遍布,一片苍翠。那里于1938年建立的尼罗河河源纪念碑,位在离河源小泉200m的山顶上,碑呈金字塔形,高和四个底边长都为5m。碑的北面有一条缝,表示尼罗河河水向北流去。碑的东面嵌着一块碑文,用几种文字说明这里的水流到维多利亚湖,是尼罗河的发源地。

尼罗河有两条河源: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

白尼罗河发源于布隆迪的卡格腊河,注入维多利亚湖,再从湖的北部流出,经过基奥加湖西流入蒙博托湖,向北流汇合阿苏瓦河,才叫白尼罗河。

白尼罗河从河源到苏丹的朱巴,流经东非高原,沿途是热带雨林气候,水量丰富,河水浩荡。从朱巴到喀土穆以下80km的沙普鲁加峡,先流经宽达400km的沼泽平原,由于地势平坦,沼泽密布,水生植物壅塞,河水分汊漫流。在枯水时期,尼罗河下游的水量主要依靠它供应。

青尼罗河从埃塞俄比亚高原流出来,由于热带平原区干湿季明显,水量变化很大。湿季时,它河水骤增,夹带着大量泥沙和火山灰,涌进尼罗河,供应的水量达70%。干季时,水量大减,只供应20%的水量,尼罗河的水位就变低了。

白尼罗河和青尼河在喀土穆汇合后,往北流经苏丹、埃及的广阔土地,最后流入地中海。“喀土穆”的意思是象鼻子,因为这里有一个象鼻般的岬,因而得名。

站在青、白尼罗河的汇合处,映入眼帘的宛如一幅图画。这里河面宽广,水流平缓,无数羽毛斑斓的鸟儿在空中飞翔,鳞光闪闪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河中横卧着小岛,岛上鲜花盛开,绿草如茵,挺拔的枣椰树直指苍穹。最引人入胜的是青、白尼罗河汇合后,仍然保持着各自的颜色,同一河道中,一左一右,流淌着两股不同颜色的水;一直流到很远的地方才逐渐合二为一。

从沙普鲁加峡到埃及的阿斯旺,尼罗河水流湍急,有6道瀑布,水力资源丰富。在阿特巴拉,尼罗河接纳了它的最后一条支流阿特巴拉河。从阿斯旺到开罗河口的1 100多千米间,河身宽广,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淤积。经历每一个世纪,河床平均要增高16cm,在河口冲积成著名的尼罗河三角洲,面积24 000km2,从顶点到出海口长约170km,底边最宽的地方达250km。肥沃的冲积层厚达15~23m,农业繁盛。

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可是年平均流量只有2 000m3/s,这主要是由于尼罗河干流上支流较少,一路上河水因灌溉蒸发而减少了。尼罗河全部水量中,青尼罗河约占4/7,白尼罗河占2/7,阿特巴拉河占1/7。白尼罗河流量较稳定,另两条河流流量变化大。每年2~5月,是枯水期,尼罗河河水清澈;6月以后,从白尼罗河带来了许多腐烂的苇草,河水成了绿色,并散发出臭味,这就是泛滥前的“绿水”。7月以后,青尼罗河水剧增,浊流奔腾,泥沙滚滚泻入尼罗河,河水呈红褐色,被称为“红水”;两流汇合后,涡流急旋,泡沫翻滚,水声澎湃。下游河道一时容纳不下,溢出河岸,造成泛滥,给三角洲淤积了又松又软的沃土。11月后,水位逐渐下降,河水又慢慢地变得清澈了。

有趣的是,尼罗河的流量虽小,地下面却有丰富的水源。

埃及人民掌握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在谷地和三角洲的肥沃土地上,创造了围堰造地,筑堤防洪、引水灌溉等技术,造成一条生机勃勃的绿色走廊。

现在,埃及修建了阿斯旺水坝,苏丹修建了阿特巴拉水坝、鲁赛里斯水坝,用来调节尼罗河水,发展农田水利灌溉。

水是干燥炎热国家的生命泉源,但是埃及和苏丹两个国家最大的水源——尼罗河水却大量渗漏、流失在萨达沼泽。现在,苏丹和埃及在博尔和马拉卡尔间开凿一条长约354km的仲累运河,使1/4的白尼罗河改道,以制止大量的河水损失。这条运河能使尼罗河下游的水量一年增加5%,将使沼泽得到改造,根除沼泽地疾患,修筑公路,以改善这个落后地区同外部的交通以及100万部落居民的生活。

黄金水道

长江,像一条银光闪闪的玉带,蜿蜒在祖国秀丽的大地上。长江,以它特有的波澜壮阔的雄伟气魄,象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长江发源在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格拉丹冬峰顶海拔6 621m3,因受冰川侵蚀而成为典型的角峰。藏语格拉丹冬,就是“高高尖尖的山峰”的意思。主峰周围还簇拥着20座海拔6 000m以上的雪峰,共同组成长50多千米、东西宽20km的庞大雪山群。近40条现代山谷冰川,呈辐射状向山体四周谷地移动,形成冰舌。在雪山群的西南侧,海拔6 548m的姜根迪雪山下的冰川融水,就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源头。

1986年,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在完成了科学考察漂流的壮举之后,提出了长江正源应让位当曲的意见,理由是:长江的另一条支流当曲的长度比沱沱河长37km,而当曲的流量是沱沱河的3倍,流域面积是沱沱河的17倍。

长江全长6 300km,从青藏高原奔流南下,又曲折东流,一泻千里,最后流进浩瀚无垠的东海。

长江拥有700多条支流,其中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7条主支流的年水流量都分别超过了黄河。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水系,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达180万km2,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5,是黄河流域面积的25倍。流域内还有丰富的矿产和森林资源。长江大部分流经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降水丰沛,加上冰雪融水、湖泊和地下水,平均每年注入海洋的总水量达1 000万km3,相当于鄱阳湖水量的27倍。

长江的干支流蕴藏着26亿kW的水力资源,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40%,相当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水能蕴藏量的总和。

长江江面宽阔,它的水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量的80%以上。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它可以顶替40条铁路。而目前还只能是起两条铁路的作用。长江和它的支流通航的里程长8万多千米,形成一个纵横宽广的水运网,其中有3万多千米可航行轮船,江轮可以从上海通到重庆。

长江流域沃野千里,拥有02亿多公顷耕地,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地。粮食产量占全国40%以上,棉花产量占全国的33%以上。

长江流域居住着3亿多人口,农产丰富,工商业发达。世界上没有一条河流曾经以她的“乳汁”哺育过这样众多的儿女。

长江在宜宾以上的一段叫金沙江,蜿蜒在高山深谷间,长约3 500km,落差达5000多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从宜宾到宜昌一段,坡度减小,峡谷很多,水量大增。在奉节到宜昌这段长江奔流于长200多千米的大峡谷间,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滩礁广布,水流汹涌。这就是驰名世界的长江三峡。“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在三峡滚滚东去,激流澎湃。

诗人傅家喻的一首诗描绘了长江这一段的自然景色和居民生活一般情况:“万峰磅礴一江通,锁钥荆襄气势雄;田野纵横千嶂里,人烟错杂半山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更是江水奔流之势的写照。

过了三峡,长江东流进入辽阔的平原,湖泊密布,众水汇入,江面变宽,水量不断增加,江水更加浩浩荡荡。最后,它流经长江三角洲入海。这段航程中的景色,正如唐代诗人李白所描写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长江三峡以雄伟壮丽而闻名世界。奔腾湍急的长江水,闯过三峡,江面豁然开阔,在葛洲坝和西坝两岛,长江水被分成大江、二江和三江。

葛洲坝工程是三峡水利工程的一部分,正在大力建设。拦河坝长2 595m,坝下安装21台发电机组,能发出271万kW电力。同时建设27孔泄洪闸,每秒可宣泄11万m3的特大洪水。1981年7月19日,遇到了百年来最大的洪峰,流量为72 000m3/s,但大坝巍然屹立,安然无恙。大坝的两边兴建12孔冲砂闸,用来束水冲砂,解决船闸上下游引航道的淤积问题。坝顶还筑有过江的铁路和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