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读李大夫咸同遭乱记而忾然也。孟子曰,人之有德惠术智者,恒存乎疢疾。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艰哉大夫之行,使熙熙然饱食煖衣而逸居也,则其老衰童稚,犹常人矣。然士之处世,如锥处囊中,其末立现,大夫固自不为人下也。方咸同时,一乱几二十年。中夜披其篇,刀光烛地,耳中火声轩轩然,如立恩鲁万山中。况身与之为出入而竟不罹其劫,非尽才智,天与人半有力□。繇是愈知当日之穷,所谓万死不顾一生者。后之人宜如何痛发,宁俟谆谆门庭之诫。毋荒毋敖,乃奋然思绍前烈哉。大夫子湛阳以道员提粤军,天子褒焉。大夫荷荣禄之诰,而湛阳侍大夫前,恂恂孩儒,无官事家政,壹秉大夫严训,无纤微之自主者。然比于大夫之将母,人云劳佚判矣。予习大夫逾十年,始因桐梓邹观察宪章。观察素严大夫,以为方今雄略一人。推其孝以仁四方,西南载其行义。而大夫接人,一言一事,曲尽其本末。十数年中未尝见有甚喜甚怒之辞也,盖尤奇矣。大夫蕲予表母夫人墓,言及辄泪落。年今七十,復以宗祊为急,时时深恸。既祭田祠宇一切条理之成,与观察订为谱例,责予以校字,并论然不。观察通人也,于大夫□□□。所为盖永传矣。吾独念谱中所记咸同时事,而望踵大夫后者,深懔乎位不期骄,禄不期侈,世世靡忘旧艰,则李氏之泽长矣。大夫字耀庭,纂是谱者,谱中所称正荣也。荣县赵熙叙。
——摘自恩安李氏宗谱
注: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世称“晚清第一词人”。他“工诗,善书,间亦作画。诗篇援笔立就,风调冠绝一时。偶撰戏词,传播妇孺之口”,蜀传“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之谚。光绪十八年(25岁)中进士,殿试列二等,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应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转官监察御史。在御史任上,多次抗声直谏,为时人敬重。
赵熙是典型的传统文人,以诗、词、书、画、戏五绝闻名于世。他给后世留下诗数千首,词几百首,书法作品上千件。其文才出众,十二岁读十三经;十五岁即兴赋诗应童子试成功,得主考官赞赏;十七岁应嘉定府试中秀才;青年读书时期被嘉定九峰书院山长胡薇垣赏识,并赠诗“尧生年少最工文,鹤立寒鸡总不群”。二十五岁中进士后与陈石遗、陈三立、江叔海、林山腴等文人在京师创立诗社,诗文才情越益彰显。于诗词,他文思敏捷,诗篇援笔立就,风调冠绝一时。留有《香宋诗抄》、《香宋词》等流传,以其巧思俊语、不忘家国之词翰,后世推为“清末第一词人”,有“当代岑参”之誉。就蜀中词坛而论,被誉为“四川古代最后一名大诗人”是自眉山苏东坡后又一高峰。于文,赵熙工于古文辞,骈散皆能,而以散文为最擅。广采八代之精英,深究唐宋之准则。以《左》、《史》为根抵,以韩、柳为宗法。赵氏所作文刻削劲峭,状写景物,寄情绵远,情致为先。如《尔雅台记》、《草堂寺记》、《仙皇台记》、《宋横溪阁碑铭》、《化城铭》等都堪称美文。于书法,赵熙书法,字体秀逸挺拔,融诸家为一体,时人称“荣县赵字”。民国二年(1913年),CD少城公园建立“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赵为之书写碑名。于画作,偶作小幅山水,淡远荒率,饶有意趣,收藏者视为珍贵。于戏剧,最为著名的是改编川剧《情探》,因在贡井观木偶戏“活捉王魁”,一夜改编成《情探》三折。剧本情文并茂,给川剧注入了高雅的文学色彩。梨园名伶竞相排演,极川剧一时之盛。《情探》成为川剧的经典剧目,曾被多个剧种借鉴。赵熙还写有《渔父辞剑》、《除三害》等剧本,可惜已不见遗稿。于教育,赵熙先后任荣县凤鸣书院山长、重庆东川书院山长、泸州经纬学堂监督(校长)。辛亥革命后归隐回乡讲学,治学严谨,门人辈出。赵熙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戏剧家。
民国八年(1919年),五十二岁的赵熙主持修纂《荣县志》,任总纂。该志共十七篇,附图表数种。
注:文中标注“□”符号处系拓印的宗谱原文字迹不清。
图一赵熙画像
图二赵熙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