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正本
22103400000026

第26章 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构建(1)

要保证所构建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起到推动促进作用,让企业文化的作用实起来,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构建是关键。也只有当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构建,不仅充分满足所选择设计完善的目标模式的要求,而且其构成的各个层次的各个要素健全完整,它才可能起到推动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最终得通过企业文化的各个构成要素不定期实现。

如果说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模式选择设计完善是绘制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蓝图,确立了作为企业文化构成元素复制因子的集合选择标准。那么,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构建,则是按照蓝图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的原料、构件的生产、构制,按照企业文化的构成层次和构成要素,对构成元素——复制因子进行选择、创构,确定企业文化集合的复制因子的内容和形式。任何一个工程,如果原料、构件不达标,其工程质量就是空谈,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基因工程亦复如是。

如何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原料、构件的生产、构制与目标模式要求相符,这是本章要讨论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也就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结构分解,明确工程项目的原料和构件的种类、数量、质量要求,并在确定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把它们生产、构制出来。但这里的企业文化构成要素的构建还仅仅是其构成要素内容的文本文案的完成,还不是现实意义上企业文化构成要素的构建完成。没有付诸运行的文本文案,无论内容如何完善,还没有转化为人的行为活动之前,也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但这种纸上谈兵对于重大战役的组织实施,却是至关重要的,“谋定而后动”是兵家取胜之道。作为儒家宗圣的曾子在《大学》中特别强调,“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当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坚定志向,才能心不妄动,才能安于所处而守信目标,才能把自己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并有所作为。所以完成企业文化构成要素内容的文本文案,则是做“谋定而后动”,“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功夫。

1、企业文化的结构分解

企业文化的结构分解工作可直接借助企业文化的构成理论完成。其条件是这种构成理论,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一是元素、要素、构成部分分解明确,就像建筑一座大桥一样,是用沙子、水泥、钢筋,还是木头或竹杆,以及由几个桥墩、桥梁构成,都必须有明确分析界定;

二是能为实施的进程设计提供指导,即从何处动工,经过哪些环节,在何处完工,能从中找到明确的思路;

三是结构层次关系清楚,就像建筑钢混大桥一样,能分成基础、构件、吊装、焊接几个大的阶段,能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提供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和过程控制的支持;

四是各个构成部分在结构上的外延边界清晰,能确定各个构成部分的交接边界,明确各个构件在何处衔接以及如何衔接。

第五章第四节《企业文化构成理论的混乱》中介绍了四种企业文化构成理论,可以说都难以满足以上四个条件的要求,并且都存在把文化载体与文化本身混为一谈的理论局限,把不是工程建筑原料和构件的内容也夹在基中,就像在平原上建一条高速公路,却设计盘山而上,怎不能让人把山当作原料、构件生产、构制出来吧。满足企业文化的结构分解四个条件的企业文化构成理论,笔者在1997年出版的《管理学新原理——卓越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一书,作过分析,它包括四个层次,计九个要素。如果把企业文化当作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就包括有四个一级子集、九个二级子集。一级子集就是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的结构,二级子集则是企业文化的九个构成要素。下面分别作一说明:

第一个一级子集:企业文化核心层,它只有一个二级子集,即一个构成要素——价值观念。它是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实施的开工起点,同时也是决定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貌的复制因子集。

第二个一级子集:理论层,它是构成企业文化的第二个层次,这个层次的作用是对企业文化核心层的价值观念进行理论论证,由可赋予企业价值观念以征服人心的逻辑力量的复制因子构成。它包含两个二级子集,即伦理哲学和科学技术。

伦理哲学由论证、说明人与人之间应有关系的复制因子构成,其内容是说明价值观念所界定的各种关系性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何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性质的问题。

科学技术由论证、说明人与物之间应有关系的复制因子构成,其内容是说明价值观念所界定的人与物之间应有关系性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何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性质的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物,只有科学技术才能说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与物的关系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价值观念无所谓科学不科学、合理不合理,只要组织成员接受、认同、遵循就行,可要保证它能被组织成员长久地接受、认同、遵循,也就必须有理论层的支持,只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才能给人长久地接受、认同、遵循的理由。

第三个一级子集:企业文化的实体层,它是由企业文化理论层所论证的,具有充分合理性和必然性的价值观念,具体到企业内部的各个层次、各种人员行为活动标准和规则的复制因子集构成。企业组织成员仅仅认识到价值观念的合理和必然还不够,必须把它变成所有人的行为准则,并且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准则,企业价值观念才能形成管理作用。

它包含四个二级子集,即实体层的四个构成元素——规章制度、生产方式、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

规章制度是用文字界定的企业组织成员的行为准则,它不仅要充分体现企业价值观念,而且还必须界定违反者的责任,其内容由对应说明行为准则违背责任的复制因子构成。

生产方式是指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方式,是企业组织运行的流程标准,是对企业组织成员在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的具体行为方式的界定,其内容由对应设定人的行为方式方法的复制因子构成。

伦理道德是价值观念具体化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弹性规范,是把不必用制度强行限定的行为,通过伦理道德进行限定的一种软约束,其内容由对应说明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应该有的伦理规范复制因子构成。

风俗习惯是企业内部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行事方式,是让行为主体不再感到约束存在的一种自我潜意识约束,其内容由已经进入行为主体潜意识之中的企业组织运行过程应该有的行事规则复制因子构成。

第四个一级子集:表象层,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的存在层次,是把企业价值观念及其具体化的行为规则表现形象化、艺术化的复制因子集。其功能是把企业价值观念及其具体化的行为规则,转化为让人喜闻乐见,并能潜移默化地嵌入企业组织成员的潜意识之中。

它包含两个二级子集,即表象层的两个构成元素——形象艺术和语言形象。形象艺术包括企业的标志、徽章、建筑、环境、服饰、舞蹈、绘画、仪式、典礼等等,是企业文化无声的语言。语言艺术是把价值观念及其具体化的行为规则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来,形式包括企业的故事、诗歌、格言、标语、口号、歌曲等,是企业文化易入耳的语言。

企业文化构成要素层次的集合构建,必须满足以下六个基本要求:

其一,必须严格按照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组织。企业文化构成的四个层次,是一个同心圆结构,由核心的价值观念向外敷演逐渐展开的。其构成要素的集合构建也必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对于企业文化构成的九个要素,必须由核心层的价值观念集合构建开始,逐渐由核心层向外演绎而集合构建其它相应构成要素。在企业文化构成要素的集合构建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这种次序要求,不能颠倒次序。只有在内在层次上的构成要素集合构建基本完成之后,才能着手下一个层次的构成要素的集合构建。桥墩没有筑好就不能吊梁。

其二,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企业文化的九个构成要素,在企业文化构成中的地位,就其重要性分析,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其集合构建中,不能平均投入力量,必须着力于关键要素的集合构建。比如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价值观念,是整个企业文化的纲,若抽去了这个核心要素,企业文化也就不存在了。实体层中的规章制度,它是构成企业组织共同行事方式的基础,无论企业文化模式是不是需要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它来形成企业的共同行事方式。同时,也只有准确地抓住了重点和关键,才能纲举目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必须把员工广泛地吸纳到企业文化构成要素的集合构建过程中来。企业文化不是私下暗箱操作可制成的秘密武器,它最终必须体现在企业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没有员工的广泛参与,仅仅由企业领导人从上向下,强加给员工,很难避免造成员工抵制企业文化的逆反心理。因此,在企业文化构成要素的集合构建中,必须充分体现员工民主参与的原则,让企业组织成员广泛投入到这一工作中来。一方面集思广益,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有更多、更具特色的复制因子被创造、整理、提炼形成,以加快企业文化建成的速度;另一方面,让员工通过这种参与,更完整、更准确地理解企业文化各个构成要素的内涵和性质要求,并把企业文化建设所要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行事方式的要求更快地内化为每一个人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成为严格意义上共同价值观念、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行事方式。

其四,必须强化典型事件的策划和实施。企业文化构成要素的集合构建,不是作书面文章,而是要在引起企业组织每一个成员的广泛关注之后,让企业组织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震撼。所以,必须通过设计策划一系列的典型事件,创构一些能长久地激荡在企业组织成员脑海的复制因子,把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观念,转化为承载典型事件活动信息的复制因子,使之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并让人不能不为之思考,不能不为之感动,以把价值观念的要求烙入企业组织成员的大脑。

其五,必须有严密的计划进行控制。企业文化构成的四个层次之间的演绎与被演绎的逻辑关系,是一种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是将一种逻辑抽象,演绎为具体的活动实践。因此,必须按照企业文化构成的四个层次的内在逻辑关系,制订详细的分步实施计划后,按照计划要求有步骤、有组织地稳步推进。

其六,既要重视企业文化表象层的集合构建,但又要避免陷入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文化表象层的两个构成要素的集合构建的误区。如果说核心层的价值观念和实体层的规章制度和生产方式是大厦的柱和梁,那么,表象层的两个要素就仅仅是贴在墙上的漆和画,不能没有它,但单有它成不了大厦。

2、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构建

企业文化建设的备料,就是分层次按构成要素进行复制因子集合,一个一个构件地把企业文化构成要素生产、构制出来。因此,必须严格按照企业文化目标模式进行要素集合的元素审核,以保证每个要素的构成元素都紧密关联,作用方向一致。

下面首先讨论第一个一级子集核心层构件的生产、构制。

(1)价值观念集合的特征分析

价值观念是复制因子构成的集合,其构成元素数量极大,可以说是一个无限集。因为它涉及的关系范围广泛,而界定每一个关系性质的复制因子也会众多,并且在内涵上既有关联又有差别。因为作为判断事物标准的价值观念必须对应于每种事物的每一种性质,事物多种多样,性质也多种多样,因而界定其性质又需要从多维度进行,所以其复制因子也就难以胜数了。所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一个步骤的价值观念归纳、整理、提炼,也就不可能把它们都罗列出来,这就有了归纳、整理、提炼的工作。但这种归纳、整理、提炼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抽象,而是精选,即把能突出特点,显化重点的复制因子精选出来。

一般情况下,价值观念归纳、整理、提炼的目的有二:一是强化文化的管理功能,使企业文化能起到对企业组织成员的管理和稳定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其选择就强调的是缺什么补充什么,就像生病后的饮食调理一样,有针对性地显化和强化企业组织中模糊和淡化的事物评价标准。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二是强化企业文化的个性和识别功能,使文化能起到强化个性特征的作用,以突出此企业与彼企业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其选择就是什么能体现这特定企业的不同就选择什么。这是CIS设计的思路。当然这二者也可以统一起来,都有所兼顾。所谓精选,强调的是所选择的复制因子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在文化建设思路中则是强化重点,以点带面,不尽其余,在CIS设计中则是突出特点,特意放大,抓住眼球。

价值观念的传播与企业文化的传播几乎是等一概念,价值观念的传播也直接是复制因子的再复制。因为复制因子传达了善恶取舍的信息,回答的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等等问题,每一个问题的每一个回答方式都是一个复制因子。但这种再复制不是简单地传递一个信息束,让传播对象认知这个信息束,而是要让传播对象认同这个信息束所传递的指令内涵,并遵从它行事。所以,价值观念传播的关键是与传播对象形成互动,以使所传播的体现特定价值观念的复制因子能与他大脑里原有的复制因子形成共鸣。很显然其前提是传播对象能把所传播的复制因子再复制到他的大脑里,让这个复制因子完整地在他大脑里印刻下来。是先知然后才可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