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比尔·盖茨商道全集
22087600000022

第22章 市场第一(2)

2001年和2002年,微软在欧洲和美国快速收购了两家ERP厂商,成为ERP市场的一位重量级成员。2005年年初,微软中国商务管理解决方案事业部正式成立,将开拓中国ERP市场。针对微软的这次举动,业界分析人士认为:微软要将在后台操作系统上的成功经验移植到前台的企业软件上,大规模、低成本地去卖ERP,对其他厂商来说无疑是一件“恐怖”的事情。而在“微软商业框架(MBF)”之下,ISV和OEM厂商未来恐怕只能成为受其摆布的“下游”厂商。但从目前情况来说,Net平台的企业管理软件影响仍然有限。微软在商业解决方案方面的举动不能不叫人惊奇。

另外在平台服务领域,微软的举动也让同行吃惊。微软于2005年11月发布了名为“SQL服务器2005”的数据库计划,以其更好地进军甲骨文和IBM的商业领地。这一举动让两大竞争对手为之震惊。这一计划的目的在于使微软在为大企业设计的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服务器领域中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依靠更便宜的价格,微软的SQL服务器目前在中小企业中颇受欢迎。

在信息安全市场上,2003年,微软就收购了罗马尼亚着名杀毒软件开发商GeCAD SoftwareSRL,2005年2月份还收购了Sybari Software。2005年12月,微软则宣称推出针对企业的名为“微软客户保护”安全软件的测试版本。与此同时,还推出针对个人用户的杀毒软件Windows OneCare Live的测试版本。此举立即引发了诸多安全信息领域厂商的高度关注。美国的反垄断律师指出,微软进军安全软件行业是利用其Windows操作系统优势,进一步向相近领域拓展的又一次尝试。从业界的反应程度来看,微软此举具有相当的威慑力。

微软进军移动操作系统领域让许多的手机商们有了危机感。Palm公司曾经在移动市场的垄断地位就被微软的Windows Mobile击败。而移动部门是微软总部相当重视的一个阵地,微软肯定会继续在移动领域大肆“兴风作浪”。

对于微软在操作平台上取得的成绩我们不难看出。微软就是使用以点带线最终扩到面的方式达到成功的。最初,微软大力推进net这个基础架构平台之上的Windows产品的应用,以此拓展和稳定自己的领地,为将来的丰收做着准备。过去,凭借着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微软垄断着桌面办公领域;而现在,微软的企业客户群也将遍布全世界,微软的持续扩张将为自身带来更丰厚的成果,而盖茨肯定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同时却有可能给其他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垄断与竞争向来是相伴而生的,没有垄断就没有竞争,而竞争往往造成了垄断。这一对市场的产物是不可分离的。一般而言,垄断排斥竞争,竞争又是对垄断的否定,但两者又很难界定。人们一般认为垄断是市场中的撒旦,会给经济运行过程投下停滞和腐朽的阴影。但是,垄断有时也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能推动生产力发展。更重要的是,垄断往往就是竞争的产物。

在微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后,许多电脑行业的同行们对于这个企业的飞速发展感到担忧。他们开始怀疑微软有垄断市场的嫌疑。实际上微软所占据的平台优势确实给其“垄断”带来了极大的可能。人们的怀疑是合理的。与IBM开放性强、和谁都合作的作风相比,微软却在一直固执地死守操作系统源代码不开放,而操作系统垄断则影响了很多厂商的利益。这无疑激发了无数厂商的怒气。Net和J2EE是两个对立的基础架构平台,也是一对老冤家,“Java之父”詹姆斯·戈士林就曾直接了当地指责微软“太过商业”,他表示,商业上有两个逻辑:一种是做个小馅饼,自己吃掉大部分;一种是将饼做大,自己只吃一小部分。后者会更有前途,但微软却总是企图垄断与左右市场。盖茨的愿望就是希望全世界的人都使用微软的软件,垄断与扩张是必然的手段。

《孙子兵法》中曾说:“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意思就是强调要根据形势,灵活变动。商战言利,商人逐利,以利为导向,才能不断壮大自己,切忌见好就收,独守一隅。

利用强大的促销宣传攻势

广告宣传是商战中惯用的手段,在电脑软件行业里,盖茨也不例外。但盖茨所制造的宣传攻势都是轰动性的。

在1995年的电脑界,没有比视窗95(Windows 95)更热门的话题了。全世界电脑用户的视线都聚焦到8月24日这一天,这天是视窗95的发布日。

无数的电脑专业媒体和非专业的大众媒体,都竞相报道有关视窗95的各种消息,异口但却同声,各种声调凑成了一曲大合唱。比尔·盖茨成了明星,并且像电影明星一样出现在无数刊物的封面上,充斥着每个角落,叫人根本躲不及。一个软件竟然被炒得比女明星的绯闻还厉害,这是件非常刺激的事情。

进入倒计时阶段,微软在华盛顿州西雅图附近的雷德蒙总部里的气氛让人十分紧张。

在这里,每天都有数百名技术人员忙碌地对视窗95进行最后的测试工作。五号大楼的过道里有一幅大标语:“今天你想去哪里·”软件精英们对此的回答是“去迪斯尼乐园”“回家”“给自己找个丈夫”“上银行”。这些回答,反映了视窗95的开发者们在长时间紧张工作中渴望放松一下的情绪。

视窗95的开发过程相当漫长。1993年秋天,在拉斯维加斯的计算机大会上视窗95就曾经被演示过。微软曾打算1994年秋天推出,但一直推迟到1995年春天,然后,又推迟到8月24日。

最后,视窗95的发布时间终于被定在8月24日的晚上。这天,比尔·盖茨在雷德蒙的微软总部举行盛宴,邀请2000名各界代表和500名记者参加,同时向他们演示视窗95。这一天,微软还通过自己拥有的4000万网络用户向全世界发布视窗95问世的消息。

当天的热烈场面,使《纽约时报》发出惊世骇俗的呼喊:“比尔有了进入千家万户的钥匙,他将无所不能。”可见视窗95促销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商业、广告本身的范围。

从8月24日起为了保证视窗95热销季的供应,微软公司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欧洲等地的工厂,加班加点,以每周生产100万份拷贝的能力,生产视窗95的光盘或磁盘软件,以及配套的使用手册等资料。而实际上,上千万套的视窗95已经被分发到世界各地,只等这一天开始销售。

为了使视窗95电脑新软件在8月24日上市这天给全球带来轰动性的震撼,微软使出了令世界瞠目结舌的促销魄力,它在促销之初就制订了5亿美元的促销计划。在当年3月推出试行版后就宣布8月24日零点将在全球同时投放几种语言的视窗95,中文、日文等其他17种语言版本当年底前也将陆续上市。由此吊足了全球用户的胃口。而在整个推销过程中微软公司总裁盖茨亲自充当起了超级推销员……

盖茨真正的目的达到了,全球掀起了抢购视窗95的热潮。当天仅在美国就销售了30万套。4天内,全球销售突破100万套,预计年内就将售出3000万套。于是视窗95在几个月中几乎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在对世界敞开大门不久的中国,古都北京的街头也出现了视窗95的标识。

微软公司对这次促销宣传,事先作了精心的准备工作:

在公司总部所在地西雅图向数千名支持者演示视窗95的部分功能;

在纽约最高的建筑物之一帝国大厦的顶上竖立微软公司商标形象的霓虹灯;

甚至花费1200万美元购买着名的英国“滚石”乐队的一支流行歌曲作为广告专用,在电台、电视台进行“密集轰炸”式的广告宣传,还买下了整张英国《时报》一天的发行量,印上广告免费分发。

这些密集多样的宣传行动耗资5亿美元,使计算机界大吃一惊,同时也让视窗95在几个月中几乎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名字。

有评论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促销行动之一。

这仅仅是视窗95英文版的发行情况。而微软公司的目标是,在年底之前,推出近30种语言的视窗95版本。

法国最先掀起视窗95浪潮,于是微软公司把法文版的上市日期提前了将近半个月。

公司于9月初在德国推出了德文版。得到消息的六百多家个人计算机零售商店早已做好了准备,要参加视窗95的首发活动。这些商人共计预订了25万套视窗95。

年底,微软公司按计划顺利推出了日文版、朝鲜文版和泰文版。第二年初,越南文版也接踵上市。

在台湾地区,微软推出了中文繁体版,引起的购买热潮不亚于购买六合彩。

世界各地个人计算机用户争相购买视窗95的热潮,成了1995年的一个极其热闹的景观。而那些态度严谨的调查机构和实业派公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问询分析之后,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据美国《个人计算机世界》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测试过视窗95的公司,都将把这个系统作为它们的标准桌面操作系统。

苹果公司的一位高级分析家说,《个人计算机世界》的调查结果同我们的估计一致,甚至超出了我们的估计。这样的调查结果,对于那些还没有使用视窗95的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实施本地化策略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做成百年老店的企业来说,对外扩张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不管多大的地区或城市,市场都是有限的。所以,如果想要不断地发展,就只能对外扩张。

而每个不同的地区都会有独特的本土特色,如果你不能适应,不能顺从当地的文化、习惯等等,那经济扩张就很难打开局面。因此,在这个不断扩张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实施本土化策略,才能顺利进入当地市场。

今天的微软早已经冲出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成功,而这一切,正是与其成功的本地化策略密不可分。

微软公司实行开发本地化版本,尽管应用软件发展支援工作困难重重,但这些国家却也累积了相当的软件发展人才,以及丰富的本地化版本软件的开发经验,而且工程师们都熟悉当地的市场、文化和习俗。微软公司的做法是,与这些国家软件业的佼佼者联手开发其本地化的产品,例如,在中国,微软公司的合作开发单位便有清华软件中心、新天地、联想、先锋、晓军等数家国内知名厂商,并联合推出了中文版本的Windows系统、中文Office办公应用软件等产品。

windows系统等重要的软件来说,微软公司能够提供美式英语、英式英语、俄语、西班牙语、德语等不同国家的版本,甚至还有阿拉伯语的windows系统软件。即使面对收益极少的国家,微软公司也不遗余力地开发当地语言的版本。因为盖茨知道,只有当用户了解微软公司的产品后,才可能购买微软公司的软件,成为微软公司的客户。

在宣传上,微软公司同样注重本地化策略,除了在新闻媒介上组织专栏文章宣传其产品外,还与世界各国主要的出版机构合作,通过授权,联合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微软公司图书,让用户熟悉自己的产品。

比尔·盖茨对自己的本地化策略很满意,他这样表示:“在开展本地化活动的问题上,我们不仅关注整体市场发展的状况,同时也非常关注中小市场的需求。比如说中国的当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的品牌如何让他们认知,我们非常关注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微软公司本地化工作做得十分到位,他们取得了全球范围内的成功。

观察很多成功的跨国外企,其关键之一就是实行了一整套全球化与本地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很多跨国公司在进入当地市场后,非常尊重当地国情,尊重当地社会和市场的文化,也尊重这种地域的差别,这些公司往往会根据当地市场的特殊性来制定灵活的策略。譬如在中国市场成绩卓着的宝洁公司,它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建立了非常好的分销体系,也因此获得了很好的业绩。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务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SAP公司专门成立了从事软件开发的SAP中国研究院,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创新的、全面的企业应用级解决方案,也使自己的产品更加贴近中国客户的需求,获得了中国企业的认同。

IBM的第二代“掌门人”小沃森,在自己的回忆录《父与子:IBM的发家史》一书中提到过这样一段佚事:20世纪60年代末期,法国政府为了保护发展自己的计算机工业,曾经想限制IBM在法国的业务,但是后来法国政府发现这样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IBM的本地化做得是如此之好,与法国计算机业已经建立起密切相关的联系,以至于如果IBM在法国停止业务,那么法国自己的计算机工业也将受到损失。小沃森提到的事例说明,“本地化”不单是所谓“了解国情”的过程,而是对本地产业的“食物链”各个环节的积极主动的参与。

实施本土化策略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该如何才能走好这关键的一步呢·

成功的跨国企业实施本地化策略基本包括以下方面:

(1)争取当地政府支持。英美烟草公司董事长布劳顿先生在总结经验时反复指出:“一定要和当地各级政府打好交道,为这个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要给合作方带来独特的东西,帮助他们解决目前的困难,这对双方都有利,我们的投资是以长期的回报率为着眼点的。”

百事可乐为了争夺可口可乐长期占领的印度软饮料市场,帮助印度政府解决了许多其他领域的资金、技术方面的困难,还帮助政府出口农产品,借此博得了政府和公众的一致好感,从而最终战胜可口可乐并得到了这个7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

(2)产品本地化。很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一个地区后,努力实现了本地生产,从而保证了对市场变化的快捷反应能力。

爱普生集团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在中国深圳、福建、天津、苏州等地投资建立了全球生产基地,将自身的先进管理方式与生产技术同中国本地优势相结合,这一举措在使爱普生利润率迅速上升的同时,又促进了其在中国的投资与发展。截至2004年底,爱普生集团已累计向中国投资人民币65亿元。目前,爱普生集团已在中国建立起了完善的研发、生产、物流基地和服务网络,各工厂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均居全球前列,产值占集团总产值的40%以上。

(3)服务本地化。跨国公司的服务体系也同样遵循本地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