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校不教,父母不讲,但你一定会用到的社会常识
22085700000006

第6章 不变的做人原则,万变的做事方法(3)

“有所为,有所不为”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思索。有时,它是一种执着的精神;有时,它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有时,它是一种庄严的承诺;有时,它是一种成功的智慧。要想改变自己,想要有所作为,想要成功,这种“智慧”就必须具备。

一个哲人曾说:“世事如棋局,不执着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这句话广受吹捧。世事如棋局,刀光剑影,车马争天下。胜者,雄霸天下;败者,品一曲高山流水,怡然自得。慧眼观天下,人生就是这样。哲人所说的当然很有道理。一味执着会让人痛苦,所以我们要学会“有所不为”。

有个学生对他的老师说:“老师,我很忙啊,要考托福,还要考研,还要拿双学位,还要应付期末考试……总觉得一样都不能放弃。”

老师对他说:“你可不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有追求是好的,但是还要清醒,不要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要。”

一个经商的朋友,什么行业都想试一把,电子、房地产、服装……他涉足过的行业不下十个。但在每个行业里都做不长,做了这么多年的商人,却没有赚到什么钱,更没有在某个行业里成为专家。

在人生的很多时候,“有所不为”和“有所为”一样的重要。“有所不为”并不等于碌碌无为,而是换个方向,换种思维,它是另一种希望的诞生,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抓,结果可能是什么都抓不到。

古语曰“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看似“不为”,但他并不是懦弱,这是一种长远的策略,是为了“伸”得更远。懂得把拳头收回来,同样也需要勇气和智慧。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比如着名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取得大败吴国的战绩。

每个人对任何事情不可能都能做到,所以你应该学会有所不为。有时候,生活可能会压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爱情。学会有所不为,并不意味着就失去了,而是意味着你做出了更明智的选择。

鲁迅先生说:“即便是资质平平的人,花十年的功夫做一项事后也会成为专家。”专心做一件事,真要有些有所不为的精神才行。如果朋友让喝闲酒,为了面子,去了;同学叫打麻将,盛情难却,去了;同事邀请打牌,为了关系,又去了。如此三来两往,或许弟兄们感情是维护住了,但要做的事情,别说十年,就是二十年恐怕也难以做好。人的一生会有几个二十年?若一味不加节制地事事都为,那么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荒废掉。

古往今来,有以忠名留青史者,如伯夷、叔齐;有以智佐定天下者,如韩信;有以义折服世人者,如豫让;有以贤开创伟业者,如诸葛亮。他们皆有所为,有所不为。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韩信受胯下之辱,付出了尊严的代价;豫让自毁相貌,付出了身残的代价;诸葛亮不受刘备禅让,拒绝了帝王的荣位。正是他们都有所不为,所以才成就了大作为。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我们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求人办事要有技巧

在学校的时候,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主要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但是,一旦进入社会,人际关系就复杂了。人不是万能的,谁也不可能是三头六臂,谁也不是万事通,因此,谁都有求人的时候。可以说,不求人办事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太多无奈,你不得不去求人。

假如你是一位待业青年,希望能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假如你是一个职员,希望能平步青云;假如你是一名病人,希望医生能细心为自己治病;假如你急用钱,希望能筹借到一笔款子……这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希望便构成了生活。

生活会迫使你不得不去求助于别人,有些人去求人办事张不开嘴,不知道该如何让别人帮助自己,甚至羞于告人,他们对求人怀有一定的偏见,认为那一定是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但是有的人总是能心想事成,有求必应。而是否能得到别人的“搀扶”,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你有没有求人的技巧和策略。

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不会求人办事的人。

一个会求人办事的人,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轻松自如地驾驭人生局面,凡事逢凶化吉,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其中的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方法、什么技巧、什么手段。

那么,如何求人办事呢?

1.首先要过心理这一关。既然不能不求人,倒不如理直气壮去求人,求人不是丢人的事,所以不必低三下四。求人也得求得潇洒、舒坦,求人不必虚张声势、空话连篇,但是也不必灰溜溜、乞哀告怜、任人奚落。

2.尊重别人,真诚求人。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就是期望被人钦佩、赞美、尊重。常言道:“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都希望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求人成事时应该懂得先藏美于后,以谦恭礼让的姿态把讲台留给对方,这样会制造融洽交谈的气氛,对方也自然会对你产生一种敬佩感,达到感情的共鸣,从而使自己的言语发挥动人的美妙作用,以成功实现自己求人的愿望。

3.找到共同话题。面对初次交往的人,一开始最好避免开门见山地直述自己要达到的目的,迂回地谈些其他事情,比如天气、足球、服装、电影等等,从中找到共同兴趣点,然后才在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上不露痕迹地、自然地转入到正题上去。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4.理解别人。有些求人办事的人,总认为被求者一定神通广大,办什么事金口一开,大笔一挥就成。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你如果能分担、理解这种难处,就不会感到求人办事太难。

5.对别人的要求不要过高。求人办事千万不要穷追猛打,一定要别人做到什么地步,否则就觉得不够意思。也就是说,求人办事要知足,别人能办多少就办多少,不要勉强别人办很难办的事。例如,求人办事应从最简单的开始。如果你订的目标过高,使别人为难,最好求其次;其次不成,就求再次。别人即使是举手之劳,你也要十分珍惜。

掌握了求人办事的技巧,求人办事就会轻松许多。当然,即使我们再懂得求人办事,我们的要求也不一定就能得到满足。当我们遭到拒绝时,不要过分追究原因。的确,被拒绝的心情是很不好受的,任何人都想知道原因,但是如果穷追不舍地缠住对方,非问清原因不可,往往会破坏双方感情。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只要我们尽力了,就无怨无悔。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无论如何,都要保持一颗正常心。

会做事的人,方法永远比借口多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一位西点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现在,“没有任何借口”已经是无数商界精英秉承的理念和价值观,被众多着名企业奉为圭臬。

同样,那些不会做事的人总是为自己寻找借口,他们的借口永远比方法多,每次遇到一点儿麻烦或者挫折。就成了他们失败的借口,他们把一切的过失都推卸得一干二净,却从来没有想过怎么去寻找方法让自己成功。

借口就是一个推卸责任、掩饰弱点的“万能器”,如果你总是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寻找借口上,那么,你就会忘记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借口还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它会扼杀你的创新精神、让你从此变得消极颓废;借口更是鸦片,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品尝它,它就会逐渐地让你变得心虚、懒惰,遇到困难就退缩,最终毁灭你的自制力,使你变得堕落、丧失自信、失去成功。

这就是寻找借口的危害。你应该知道,借口只能让人逃避一时,却不能让人如意一世。没有谁天生就能力非凡,正确的态度是正视现实,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为成功寻找方法。

生活中,有两种人老是为自己找借口。第一种人是从一开始就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他根本“不想去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借口:“那个客人我对付不了”;“我现在下班了,明天再说吧”;“我明天有事情,完不成这个工作”;“我很忙,现在没空”;“这件事不能怪我,不适合我来干”……诸如此类的借口,有时真的让人们无可奈何。在现代公司里,缺少的正是那种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时时刻刻寻找借口的员工。

第二种人一开始也努力去做,或者看似努力实际上根本没有全力以赴。他们开始为失败找借口。“我已经尽了全力了,最后没做好不能怪我一个人”;“对手太强大了,我和他们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竞争”;“我已经做了分外的事,难道还让我为我不该做的事负责”;“他中间出了差错,不是我不行”……这一类人他们去做了,但是他们又没有做到底,他们寻找更合理的借口为自己的半途而废作辩解。

英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让我们改变对借口的态度,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来。因为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中没有借口,成功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没有任何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无论你是谁,在人生中,无须任何借口。再妙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丝毫的用处。许多人生中的失败,就是因为那些一直麻醉着他们的借口引起的。

妥协,一种做事的艺术

一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每当和同事或朋友之间发生一些分歧,就从此争执不下,最后决裂时恶狠狠地说:“从今以后,咱们一刀两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或者气呼呼地说:“谁怕谁啊,没有你地球照样转!”

其实,这是非常幼稚而又冲动的行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依存的,人际关系的和谐离不开妥协,如果不懂得妥协的艺术,只知道遇到分歧就失去理智和风度,只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人生的路越走越坎坷。

清代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一封,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这个故事体现的是一种胸怀,体现出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懂得妥协。如果不懂得妥协,两家最后只能闹得越来越僵,谁都过不好日子。

《史记》有句话:“非大贤人,不知退让。”范仲淹说:“贵退让而黜骄盈,得天道益谦之义。”这其中,“让”就是妥协的意思。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到处都看到妥协的例子。离开了妥协,根本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树向狂风妥协,溪水向山石妥协,风向墙妥协,人向大自然妥协……遇事不较真是对生活妥协,其实,妥协是一项处世艺术,能为生活增添许多妙味。

生活中,我们需要竞争,同时也要妥协。妥协使世界变得丰富而有趣,使生活和谐而又欢乐。我们常说要怀着必胜的勇气,做最坏的打算,其实这也是自己的心情与能力的妥协,抑或是能力与命运的妥协。宽容有时也是妥协,再给别人一次机会就是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当然,妥协需要胸怀,需要谋略,需要气度,需要智慧。妥协并不是简单地退让。不该退的时候退让,就会一败涂地。要学会妥协,首先必须学会选择和放弃,选择对的时间和措施,放弃无用的功能和目标;其次是学会接受,特别是接受你不想、不愿接受的东西;再次是学会等待,在矛盾的冷处理中获得自己的先机;还要学会看透,天空如洗,远山如黛,世事是那么明朗,又是那么玄幽,看透才能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总之,我们只有懂得妥协,才能在处世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