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女人养颜先养阴
2207200000011

第11章 肝阴虚:养好肝血,明眸善睐不用愁(3)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在他的《临证指南医案》里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者,重在冬不藏精也……故主治以存津液为第一。”意思是说冬天如果没有做好保暖的工作,让寒气进入体内,那么春天的时候阳气开始升发,冬天进入身体的寒邪就会化热伤阴,使人出现口干舌燥、躁热烦闷的现象,随之而来就会出现头痛、出汗、发热、咳嗽等,所以春天养肝要以保存津液为第一任务。

中医学认为应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叶天士却说春天要以养阴保存津液为第一要务,这不矛盾吗?原来因为春夏阳盛,宜食寒凉抑制亢阳;秋冬阴盛,宜食温热抑制盛阴。到了春天,万物复苏,阳气升发,民间俗语“春捂秋冻”中的“春捂”就是要适当“助阳气”。但是若不小心受寒感冒时,一开始感觉全身怕冷,后来反而全身出汗,周身发热。原因是什么?因为寒邪让毛孔关闭,阳气郁闭,这时不出汗,体内的热气不能散发,此时身体就会发烧,而热盛则伤阴。

肝血充足,阳气升发防春困

积蓄了一个冬天的寒冷之后,到了春天气候逐渐转暖,风和日丽,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很多人都很高兴。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却提不起精神来,非但没有跟着万物一起苏醒,反而感到困倦疲乏、昏昏欲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西医学认为,春季气候转暖后,体表毛细血管舒展,末梢血供增多,器官组织负荷加重,因此大脑血供相应减少,脑组织供氧不足,从而会出现困倦、疲乏、嗜睡等现象。

中医认为冬天阳气在身体内部保护五脏,春天到来时,阳气要由里向外地升发,若升发较慢,则阳气不能到达头部及四肢,则出现困倦和四肢发凉。所以,要想让阳气升发,首先要养足肝血。俗话说“巧妇下锅先有米”,肝血好比米,有了米,巧妇好比阳气,巧妇施展才华,如同阳气顺利升发,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捆紧的小树长不大,肝受压抑难升发

用中医的话来说,气机的“升降出入”是由肝来管的,肝不仅管“升”,也管“生”。春天带着“生、升”之机到来,推动自然万物的生长变化。肝与春相通,也跟着生升,因为只有肝发出命令,其他的脏器才会跟着动起来,进入一个循环不息的阶段。

气血相随,气的“升降出入”也必定带着血一起走。春天的时候,阳气一下子升腾起来,如果肝阴不足,没有与阴平衡,就会表现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的症状,人就会头晕、烦躁等。所以在春主升发之时,一定要养好肝阴,而且从上一年的秋冬开始就要养;如果在秋冬的时候大吃特吃辛辣刺激的火锅,到下一年春天肯定会问题百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这简简单单的几十个字高度概括了春季养生需要注意的全部事项。

春季到来,气温转暖,处处生机蓬勃,春意盎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充满生机。这时候养生的第一要点就是“夜卧早起”,古人讲“卧则血归于肝”,因为人在躺下睡觉时血自然回到肝里休整。为了白天肝的升发,我们就要作好准备,这个准备就是睡觉。好比我们出差前一定要把东西准备好了,要不然临时忙乱,肯定会出问题。所以说,春天要好好养肝,就尽量不要熬夜,宁可早点起来干活,也不要在晚上忙碌。

其次是“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肝是“将军”,最害怕的就是压抑,将军喜欢满世界跑。春天的时候气机升发,更不能束缚它。所以,春天养肝的第二要点是在衣着上要宽松,心情要放松,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时要注意戴帽子和围巾。

春天踏青是自古的风俗,也是春季调养的好方法。每当青草依依、清水涟涟之时,人们便三五成群,到乡野山间赏景散心,一冬的沉闷一下子便烟消冰释了。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中也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逐渐成为了一种仪式,“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此时和家人一起野炊、郊游、放风筝,与大自然零距离拥抱,全家其乐融融地陶醉在春意盎然之中,是最令人惬意的事。

时鲜蔬菜最合肝的“口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就是这样,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就来了。两天没出门,出门一看,满世界都绿了,绿得让你来不及思索。食以当季为好,要吃应季节的食品。所以尤其在春天要养肝,一定要以绿色的蔬菜为首选食品,要让餐桌上多一些明媚、味美、鲜嫩的绿油油的漂亮的绿色。

绿色食物入肝,有疏肝、保肝的作用,能够增强肝的“排毒”功能。绿色食物扮演着生命健康“清道夫”和“守护神”的角色。而且,绿色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吃这些食物,既能有助于升发春天的阳气,又可养阴润燥。那么,春天吃哪些绿色食物为最好呢?这里向大家推荐三位春天的“绿裳仙子”。

春菜之魁--韭菜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我首先隆重推荐的就是韭菜。韭菜被很多地方称之为“春菜之魁”。春天的韭菜只要不拔根,剪一茬,过不了几天又会长出一茬,随吃随剪,所以又被称为“起阳草”、“长生韭”。韭菜尤其要吃初春的头刀韭,味道最鲜嫩,所以自古以来有“初春早韭,秋末晚菘(白菜)”之说。韭菜能增进胃肠蠕动,可有效预防习惯性便秘和肠癌,有“洗肠草”之称。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是个会吃会玩儿的皇帝,他几次下江南,发现韭菜很美味,将韭菜视为春天不可少的美食,韭黄肉饺就是他珍爱的美食之一,被列为御膳。

各地出产的韭菜中,泥店韭菜是韭菜中的上品。关于泥店韭菜,还有一个传说:

据民间流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杀了汉平帝,当时汉平帝有一年约16岁的儿子叫刘秀。危急时刻,在一个忠臣的帮助下,刘秀连夜逃出京城长安,隐姓埋名,受尽风霜饥寒,准备起兵讨伐王莽。据说后来在一次王、刘大战中,刘秀兵败,军队溃散,官兵死伤大半,纷纷四处逃亡。逃跑中的刘秀慌不择路,饥渴难耐,来到一处村寨即亳州泥店村。他当时已饿得寸步难行,便爬向一家茅庵,伸手叩门,说明来意。茅庵主人夏氏老汉因家中贫穷,少饭无菜,便到庵外割野菜烹调让刘秀充饥。饥不择食的刘秀一连吃了三碗野菜方缓过神来,便问老汉这么好吃的菜是什么菜,夏老汉如实回答,刘秀便说:“既然它救了我的命,就叫它‘救菜’吧。”随后刘秀问过老汉住址、姓名,谢过之后便告辞了。

后来刘秀称帝,天下太平。一日他忽想起泥店“救菜”,便派人前去采割,并命御厨烹炒,觉得味道更加可口,便封夏氏老汉为“百户”,封地千亩,专门种植“救菜”,送皇宫食用。大臣们觉得“救菜”的“救”作为菜名不合适,又因“救菜”是一种草本植物,便专门为“救菜”的“救”造一个字“韮”,于是“救菜”就更名为“韮菜”(“韮”被后人简化为“韭”)。从此,“泥店韭菜”便成了帝王御用之菜而名传于世。

关于韭菜,泥店还有另一个传说。据说,当年当地人很忌讳在桌子上摆八道菜,因为这个“八”字的音表示对人不尊重。但当时一个农夫家招待客人,无意中做了八个菜,感觉不吉利,一定得再加一个菜,于是只能拔下这长叶草,临时又做了一道菜,刚好是九道菜。所以大家看韭菜的“韭”字由“非”加“一”组成,而“非”字刚好是八画,再加一画刚好等于九。

另外,韭黄因不见阳光而显现黄白色。韭菜养肝,韭黄健胃。虽然韭黄的身价远远高于韭菜,但其营养价值却逊于韭菜,因为韭菜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均高于韭黄。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荠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今年才出土眼中,挑菜人来不停手。”荠菜历来是野菜的上品,古人说“富人立春日尝鲜,穷人三春度饥荒”。真是亦富亦贫,不嫌不弃。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所以荠菜就成了春日尝鲜的东西。不管是尝鲜还是怀旧,还是当作主餐充饥,荠菜都是春天里的美食兼益食。《本草纲目》称荠菜为“护生草”,意思是保护生命的草,多么珍贵!

荠菜的“荠”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底下是一个“齐”,按字形理解有两个含义:第一是去掉草字头,下面的“齐”字说明这个植物的功效非常多,非常齐全,所以荠菜是集各种功效于一身的好东西。第二是“荠”字的发音是济世悬壶的“济”,告诉你荠菜除了有很多营养,还有很多的疗效,对人的身体大有好处。

春天的荠菜茎叶清香,有明目、清凉解热的功效。荠菜最好的吃法是做汤,有一道羹汤叫“百岁羹”,陕西人称之为“珍珠系翠花”。素有“老饕”之称的东坡先生曾经在给朋友的信中专门提到这道菜,说荠菜羹可以并入水陆八珍之中,可见其美味鲜香。

另外,荠菜还有利尿消肿之功效。荠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钙、铁含量也较高。与春天常见蔬菜相比,荠菜的草酸含量相对较低,所以荠菜中的钙、铁等物质相对也更易被人体吸收。

下面推荐一款简单爽口的凉拌荠菜。

做法:

(1)荠菜择洗干净,放沸水中焯一下,立即冲凉水,用手挤干水份,放盘中备用。

(2)取一小碗,碗内放入姜、蒜、盐、糖、醋。

(3)锅内放少许色拉油,烧至冒烟,将油淋在小碗内的调料上,加入熟芝麻和适量香油,拌匀。

(4)将小碗内调制好的调料浇在荠菜上即可。

尝鲜无不道春笋

春天来了,所有的植物都发芽生长,竹笋破土而出。笋其实就是竹子的芽,这些幼苗升发能力强,有助于肝气的升发之势。笋要在谷雨前吃比较好,过了这时就容易变老。现在推荐一道利用春笋和韭菜做的鲜嫩可口的韭菜春笋。

做法:

(1)韭菜和春笋洗净,切成一指长的段,并用热水焯一下备用。

(2)待锅烧热时放色拉油,趁油温较低时放春笋煸炒。

(3)炒至春笋边上稍稍有点焦的时候,放少许水,煮几分钟。

(4)放韭菜一起翻炒片刻,加盐、鸡精,快速翻炒均匀,出锅即可。

疏肝三大穴--太冲、章门、期门

在汉代,期门就是负责守卫的武官。据说汉武帝很喜欢出游,出行前会在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个地方选取那些能征善战的良家子弟随行。每次出行前,这些士兵都要手执兵器在殿前等候,古语叫“期诸殿门”,简称为期门。

太冲、章门、期门等穴位,都是养肝疏肝最好的“卫士”。

先说太冲,太冲是肝经上用得最多的一个穴位,可以算得上是这条经络的明星穴,人称“消气穴”,可见它的功效。对于压力大,肝火旺,时常感到心烦意乱的人来说,是一剂常备的清肝泻火药。

太冲穴在足背侧,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大家把鞋袜脱下来看看脚,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有一个连接的趾蹼缘,有人说就像鸭子蹼一样,从这个地方往脚背的方向推,会推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太冲穴。距离第一、二脚趾缝后大约1寸左右。

其次是章门穴。章门穴特别好找,我们把双臂自然下垂,肘尖部所碰到的位置就是章门穴。“章”在古代指的是一种衣服,叫章服,是一种很讲究的服饰,绣有各种漂亮的图案,不同级别的官员穿戴不能混乱。我们说自己是华夏儿女,有一层意思是:“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所以“华夏”是说我们是既注意外表形象,又注重内在涵养的民族。章门穴其实就是古人穿、脱章服的扣眼处,也就是在胸胁两侧,左右各一。章也通“障”,“门”是守护、出入的地方,按揉章门穴就好像打开四围的屏障,把门打开,把障气泄出去,所以称为章门。

然后是期门穴。期门是名副其实的武将,在汉代,期门就是负责守卫的武官。据说汉武帝很喜欢出游,出行前会在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个地方选取那些能征善战的良家子弟随行。每次出行前,这些士兵都要手执兵器在殿前等候,古语叫“期诸殿门”,简称为期门。另外,期门穴也是气血在人体循环一周的“终点站”。“期”同时也有周期的意思,气血运行到这里就算一个周期结束了。这个穴和章门穴离得不远,就在乳房下面。我们从乳头往下划一条竖线,平第六肋间隙划一条横线,两线交点就是期门穴。

平时按揉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调节情绪、改善肝气瘀滞的作用,能达到养肝护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