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与媒体共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22028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要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舆论监督是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加强舆论监督已写进了党的重要文件和决定之中,由此可见舆论监督之重要。在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透明度不断增加的今天,舆论监督以其辐射宽、影响大、干预强,成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形式。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媒体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通过公开曝光的途径,对一些错误做法和不良行为进行的监督。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重视对社会舆论情况和群众思想情况的调查研究,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舆论监督。”习近平同志也特别强调,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习近平同志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要提高六个方面的能力,其中第六项就是要求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这是中央领导第一次着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媒体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同媒体打交道能力的殷切期待。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网络论坛、博客为平民百姓接受信息、评论时事、发表意见搭建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平台。平民百姓参政议政的意识更为强烈、渠道更为通畅,网络媒体已经逐步取代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成为引领舆论导向的“生力军”。但是,一些领导干部还不适应新闻媒体的新变化,还不善于同新闻媒体打交道。

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到了“转型期”和“调整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高发期”。一些地方在出现“突发性”事件后,有些领导干部总是千方百计捂着、掖着、盖着,害怕新闻媒体报道,不向新闻媒体通报有关情况,一些谣言在群众中肆意传播,在网络中“满天飞舞”,群众、网民得不到真实信息,致使流言谣言错误地引导群众、网民的情绪,“突发性”事件逐步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极为不良社会影响和巨大社会财产损失。瓮安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这集中反应出了一些领导干部还不善于同新闻媒体打交道。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对新闻媒体还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愿意和新闻媒体的打交道,对新闻媒体唯恐避之不及。有的对新闻媒体采取敷衍应付的办法,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提供第一手的真实情况。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害怕新闻媒体,把新闻媒体视为“洪水猛兽”,对新闻媒体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实事求是报道的愿望不予理睬,千方百计地封闭信息,寄希望于自然平息事件,“内部消化”,慢慢处理。

客观地讲,在网络媒体没有兴起以前,政府对新闻媒体拥有“绝对控制权”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发生“突发性”事件,很难被群众、网民“捅”出来,很有可能被“盖住”、“捂住”。但是,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网民有了更为自由的发言权和“发言地”。某个地方发生某个事件,也许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就可能被网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谁还能捂得住、盖得住。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等大规模群体事件,一再警示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回避新闻媒体、不和新闻媒体打交道,想“捂住”“盖住”,其结果只能是越捂越坏、越盖越遭。因为当一些领导干部对新闻媒体“闭口不言”、不向新闻媒体说明真相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开始在群众中、在网络上“胡说乱说”,“假相”便会取代“真相”,广大群众、网民就很容易被“假相”所蒙蔽,当群众、网民情绪被“谣言”、“假相”引导起来时候,事态就很难控制了,也很难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可以说,领导干部同新闻媒体打交道能力是一种执政能力的体现。领导干部敢于同新闻媒体打交道、善于同新闻媒体打交道,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将真实情况向新闻媒体公开,让群众、网民获得事件的“真相”,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就能有效地防止“流言”、“谣言”的发生,有效地阻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混淆视听,有效地保持社会政局的稳定。这也是一名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最好体现。

本书从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开始,对正确面对媒体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详细阐述一个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必备的面对媒体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外交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为领导干部分析习近平副主席的讲话要求,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修养。本书还对如何应对公关危机提出了一些看法,结合非典时期的案例,阐述危机公关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提出危机公关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更呼吁各级领导干部勇敢面对媒体,鳝鱼面对媒体,有魄力、有能力解决公关危机。由于时间关系,书中难免存在纰漏和不足之处,我们恳请各级组织部门的领导干部批评指正。同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地方各级领导第一手宝贵资料,我们表示由衷的谢意和诚挚的敬意。另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央党校有关领导的鼎力支持,更有地方党校部分教授的参与,我们一并表示最真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