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躲过骗子(生活篇)
22025900000036

第36章 街头骗术篇(4)

看着长长的买票队伍渐渐缩短变成寥寥几个人时,她和“丈夫”的准备工作也开始了。她先是焦急地摸遍全身口袋,继而将小提包的夹层翻来翻去,最后是表演:叹气、跺脚、哭泣……她这一招很奏效,身后的青年农民开始注意到她。同时,“搭档”排在她身前开始回头惊问“怎么回事”?她只是抽抽泣泣地哭,一句话不说。临到她站在售票窗口时,她才真正进入关键时刻的角色表演:先将酝酿已久的眼泪夺眶而出,然后才循序渐进地道出主题:“哎呀!我的钱包被人掏走了!”

她的哭泣很快就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搭档”看到讯号开始掏口袋摸钱做诱导示范,处在靠近丢钱包姑娘的尴尬地理位置的青年意识到自己是被怀疑对象,却又无法坦然表白。

她用身体牢牢地堵着售票窗。售票员仔细审视着她,一时无话可说。此时,她的“搭档”已经把两张10元人民币“施舍”给她。排在后面的青年农民似乎刀着赶火车,却难以开口让她离开售票窗。后面站的两名旅客单丝不成线,面对这种局面:一个慷慨施舍,一个默默无语,他们更难以形成统一认识:请姑娘走开,我们买票。

她等待的就是这种时机,把握的就是这种火候。她一向坚信自己的判断力:青年农民已经进退两难。此刻,他的思想已经活动了。经过几分钟的僵持,一直处在不利位置的青年农民终于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几张人民币。她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一切表演都恰到好处,对付忠厚农民的手段无疑是成功的。

青年农民把钱递给她,脸上一片诚恳。

“姑娘,这钱买了火车票,还有你零花的。”

她面无表情地伸出手,并不说一声谢谢,好像接过了刚刚丢失的钱。此时,买票的卖票的都看出了门道,青年农民却没意识到这一点,仿佛做了一件善事满足了施舍欲。

她马上用这摞钱买了一张通往最近处的火车票,以验证一下她的劳动成果数额。剩下30元,果然有吃饭零花的钱。不等那青年农民走开,她就消失在人海里,一会儿工夫,车票便神奇地换成了几张人民币。然后,她登上公共汽车,离开了火车站。

点评:一个人一旦成为贪欲的奴隶,心中便不会再装有道德和良知,为了赚得花花绿绿的钞票,使什么鬼主意,恶点子都想得出,目的只有一个——善良的人掏出钱来!

插草标的小女孩

引言:小姑娘卖身救母,感人至,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转眼……

一个晚秋的小雪天,人们因天气突变而冷得直打颤。在火车站候车厅对面街角,一群人在围观着什么,原来是一个小女孩要卖掉自己。

她约七、八岁的样子,脸瘦得跟刀削一样,身下只是一条破烂的单裤和一件很大的女人旧上衣;蓬乱肮脏时头发上,插着几根稻草,枯黄色的,很刺眼。小姑娘在雪地里瑟瑟发抖,抱着双肩,泪挂在蜡黄的脸颊上……太叫人不忍心看了。更刺眼的是,她背上贴了块白布,上面用毛笔写了两行字:为救母命,愿意卖身。

“救救我吧!救救我妈妈吧!”小姑娘声音微弱,像是从嗓子眼里呼出的气流,嘤嘤地颤动人们的心弦,“我狠心的爸爸把我跟妈妈打了出来,他和一个坏女人去了。妈妈病了,躺在炕上不能动了,已经好几天了。如果再不治病,妈妈就活不成了。炕没有煤烧火,冰凉冰凉的。妈妈就哼哼着,爬着给我生炉子,把要来的剩饭热给我吃……妈妈,你别替我操心了,孩子卖了自己,会有钱给你治病的,会有热炕的,会……”小姑娘说不下去了。

小姑娘的话说得大家伙心里酸酸的,好心的人们很快失去警惕。

“我们帮帮孩子吧!多可怜啊!”一位40多岁的妇女首先把10元钱塞到小姑娘手里。许多人看清了,她穿着一件针织外套。

如果稍有点人道主义的人,都会被凄惨的情景感动,都会慷慨解囊的。有半数以上的人,在人们鄙视的目光中走掉了。约有20多人,把10元、5元给了小姑娘。在她频频叩头中,大家都感到一种痛苦和无奈。

小姑娘千遍万遍地谢过大家,把钱收起来,说:“我得快点回家。要不妈妈该着急了。我是背着她出来卖自己的。小姑娘要走,那穿针织外套的女人跟上,说:“小姑娘,我送送你,别让坏人把钱抢走。”有人也有些担心,于是便悄悄地跟在后面,大概走了两条街,一个出乎意料的情形发生了。

那个小姑娘一头扑进“针织外套”女人的怀里:“妈妈——”后面的人吃了一惊,赶紧闪在一边。“妈妈,我冷,冷……”小女孩紧紧偎着那女人。“把钱快给我!妈妈给你买好吃的。快走……”那女人把女孩的钱塞到的小提兜里,拔掉女孩子头上的稻草,撕掉白布,拽着女孩快步消失在街道拐弯处。

点评:不难看出,善良的人们之所以上当受骗,主要有以下原因:

(1)见到插草标的女孩后,意外的刺激使大脑兴奋,感情冲动,淡化或抑制了人们理智的思考。

(2)穿针织外套的女人的举动,感召了大家的善心,在用可怜伪装的欺骗面前,善良处于软弱的境地。

如何才能使自己防止上当受骗呢?首先应看出小女孩诉说中的漏洞。如不能动却又爬起来烧火,明明没有煤却热饭吃等。其次应冷静地对待。当我们面临一种可怜现象的时候,冷静是聪明的使者:不要什么都感情冲动,冲动会导致失误。

文盲乞求资助其上大学

引言:一个文盲,却打着求学的幌子行骗,真让人啼笑皆非,摇头叹息。

一个星期五的傍晚,兰某下班骑车回家,路过唐城百货商店,见3路汽车站旁站着一个姑娘在默默地流泪啜泣。

她穿着一件多少年前就已经被淘汰的衣服,背着破旧的花布拼制的书包,胸前别着“西北大学”的校徽,乍一看好象是位品学兼优的农家学子。这位少女眼泪汪汪地对过路人操着湖南家乡口音:“我是湖南人,去年考上这儿的‘西北大学’,但是我爹今年不幸病逝,母亲又长年生病,如今已没法供我上学,各位好心的大爷、大妈,求求你们帮帮我吧,我要上学!”

讲到这时,已经有不少行人动心,觉得农民的孩子来西安这种大城市上学,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城里消费很高,有钱人很多,对偏远的农村女来说,最基本的生活费也是很难负担得起的。

少女似乎读懂人们的心思,又继续说到,“我本想出来找份工作,但是找了一天也没找到,我想回学校,但连车钱也没有了。”

眼前的这一切,打动了围观的群众,善良的人们纷纷掏出身上的零钱给了她,一时间她身边已聚集了一些钱,看起来数额非常可观。兰某是位人民教师。觉得自己更有责任帮助这位可怜的少女才是,于是掏出身上的10元钱对少女说:“你先买碗面条吃吧!”她双的合十,显出农家少女所特有的憨厚善良的神情,连连说:“谢谢大家,我一定努力学习”“你们真是好人!”说完便消失在人群中。

然而,那姑娘刚走不久,在路边扫地的老大娘走过来说:“你们都上当了!她哪里是什么大学生,是个骗子!我有一次让她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地址,她居然没能写得出来,完全是个文盲。她的大学校徽是在校园的垃圾堆里捡的,有一次还别的倒转了过来。她每天都在这儿骗钱,每天身份都不一样。有时是被男人赶出来的,有时是被抢去了钱包不能回家,最多的就是装作大学生骗钱。而且,每次她的口音也不一样,有时是河南的,有时是山西的,有时是甘肃的,有时是陕西的。她在这里已经不知骗过多少人了!”

“啊?!”大家不知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也不愿把外貌纯朴憨厚的农家女大学生与丑恶的骗子联系在一起。然而,无情的事实摆在面前,让人不相信也得相信。

点评:扮演角色是最基本的诈骗手段。无论哪个骗子,都会把自己的真面目掩藏起来,因此,戳穿骗子的假身份是揭开骗局的根本。善良的人们,在他们善举之前多问几句,你可能就不人受骗了。

美丽的陷阱

引言:这场骗局有着精心的策划,也有着动人的表演,自然效果也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