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在晚饭桌上,王经理亲自安排了丰盛的晚餐,将饭送到总统间宽大的会客室里陪张老一起就餐。他素闻张将军晚年很注重养生之道,只吃素、不吃荤,便特意安排了许多素餐。但席上这位张老不但胃口极好,鸡鸭鱼肉一概入口,而且还少量饮酒,陪同的二位更是如狼似虎,大吃大嚼,全无斯文,特别是那位孙子,连最起码的一点修养都没有,他心里一沉,感到这与张将军的身份很不相符。
带着疑虑,他又去了总统间。进入房间时,张老正在洗澡,从洗澡间出来后,王经理张老洗澡出来心情正好,便和他再次细聊起来。但这一次的谈话却听得王经理头皮发麻、身上汗毛直竖,疑窦顿生。
“你们知道不知道,李鸿章还活着,在你们陕西的韩城隐居着,现在已经180多岁了,长一口新牙,还能啃猪蹄子。我这次到陕西来,就是要找到他。他当年签订《马关条约》,拿着文件的正本,还知道许多内幕,我要劝他出来做证,这对于我们1997年收回香港是很有用的。我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贡献,还要为李鸿章洗掉卖国贼的罪名,要为他平反。”张老眉飞色舞地说起来。听到这里,王经理很是疑窦顿生,“张学良”的话颠倒历史,语无伦次。
这样想着,他又有意无意地说:“我看过许多关于您的电影、电视,您不仅是统领三军的统帅,而且能文能武,骑马、打枪、开飞机,样样都行,还会英语,我们做晚辈的真是望尘莫及啊!?张老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我是黄埔二期的学员,那时候这军校要求很严,什么都得学,我现在身体这么好,也跟当年的严格训练有关系。”
王经理越听越觉得不对路,他钦佩张将军,自然也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书,但还是第一次听说张将军还是黄埔出身。想到这儿,他决定试他一试,用英语再问张老一些问题。可张老突然不说话了,头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似乎在给他这位饭店的主人下逐客令。
这一夜,王经理终晚不踏实,他睁开眼睛,伸手打了个哈欠,胳膊碰落了放在枕边的一本书,他侧身去捡,但又停住了,手却猛地拿起了电话:“喂,是老李吗?你找一本中国历史方面的词典,只要上面有张学良、李鸿章的条目就行,你马上来,我在经理等着。”一小时后,李同学赶到,他将一本厚厚的《中国历史大辞典》摆在桌上。半小时后,他们证实了两点:(1)清政府割让香港之《中英南京条约》为1842年8月29日由钦差大臣耆英所签,而李鸿章于1895年3月所签之《中日马关条约》与香港问题无关。(2)李鸿章生于1823年,死于1901年,即使现在还活着也只有171岁,并非180岁。(3)张学良早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并没上过黄埔军校。
于是,二人拿起电话,拨通了莲湖公安分局报案。
接到报案后,公安分局李科长马上组织专案组制定了侦查方案。
按照既定方案,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6名干警住进总统间隔壁的1605房间。10分钟后,服务员小姐将两位随从的身份证件拿来。同时王经理代表饭店希望张老能给饭店题写一副字幅。
凭着多年本职工作的经验,老杨首先认定身份证是真的,不是伪制品。但疑点还是暴露出来,即那位“孙子”是假的;既然是张学良的孙子,籍贯就该是辽宁,而这位孙子的证件上却没有籍贯。从省国家安全厅、省公安厅回复的查询电话都说没有接到关于张学良来西安的任何通知,现正和公安部联系。电话又打到旅游局,旅游局亦称没做任何,而关于“张处长”,更是子虚乌有。
老杨认定应该进行第四步方案,由他和李科长分别与“老乡”和“孙子”谈话,但他们二人拒绝分开,又不能过分勉强,只好一块儿谈。老杨说:“我们是饭店的保卫人员,要为张老的安全负责,现在也不知道张老到西安是哪个部门安排的,许多工作不好做,我们想问几个问题,以便安排以后的保安工作。”话还没有说完,那位老乡不高兴地插进来说:“我希望你们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要问!”后一句明显地加重了语气,又说:“张老到西安来是安全部门安排的,你们这样做要是声张出去,出了问题,你们是要负责任的。”口气很硬,但已有点中气不足。
李科长一看事情这样发展下去就不好收拾,为了稳住对方,便平静地说:“我们当然知道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请你放心。”
老杨趁“老乡”不吭声的机会,开始提问:“张老来西安是大事,身边怎么没带人,你们二人伺候老人家吗?你们了解他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口味吗?”
“他孙子在嘛,家乡人有什么不行的?”一句话把老杨给堵了回去。
老杨却正好来个顺水推舟:“既然是张老的孙子,为何又不跟张老一个籍贯?”说话中用的偷梁换柱,把住址故意说成是籍贯,因为张学良将军是辽宁(奉天)人,而“孙子”的身份证上只有住址,并无籍贯。“孙了”并没有察觉这一点,反而不打自招:“我离开的早,又不是他的直系亲属。”说话时掩饰不住内心的慌乱,而且有意回避老杨税利的目光。
此刻,老杨已心中有数。
这时,一直没有吭气的“老乡”却站起来对着老杨说:“我们没什么跟你们谈的,张老中午不舒服,要睡觉,我们晚上要去韩城,你们的做法是错误的。”但后面的语气已经减弱了一截。老杨看见他额头上渗出的汗珠。
李科长做出决定,一定不能让这伙人离开,抓紧时间重点突破。
半小时后,“孙子”再次被服务员小姐请进1605,他一进房间就神色慌张,显露出坐立不安。
老杨开始说话了,一字一句,犹如一颗颗重磅炮弹,直射“孙子”心中那道原本就虚弱的伪装的防线:“你们的情况我们全部了解过了,冒充爱国将领、历史名人是什么后果,我想你也很清楚。现在我们找你谈话是给你一个机会,你可以立功赎罪,也可以继续顽抗,但两种后果是不同的,要么坦白从宽,要么抗拒从严。我希望你还是给自己争取一个宽大的机会,跟我们合作。”
老杨的话说完了,“孙子”却一声不吭。大家都屏住呼吸等待事态的发展,房间里顿时静得可以听见每个人的心跳,空气都似乎凝结了,只有墙上的石英钟在“嗒——嗒——嗒”地移动着脚步——
1分钟、2分钟、3分钟……
“不是张学良。”犹如沉闷的天空滚动过一道响雷,虽是预料之中的结局,但毕竟每个人都提着一颗心,万一……然而,却是出乎意料地顺利,“孙子”终于沉不住气了,一句话就揭开了所有的谜底,下面的谈话更是一帆风顺。
10分钟后服务员打开总统间房门。骗子的谎言一旦被戳穿,抵赖便是他唯一的伎俩,“我没说我是学良啊。”然而,事实是不容辩驳的,当一双锃亮的手铐住“张老”双手时,他瘫倒在沙发上。
这场闹剧很快收场了。
点评:骗子的可恶就在于他们不仅仅骗取善良的人们的钱财,同时也欺骗着人们的情感,对伟人的爱戴是神圣的,对伟人的亵渎便是对人民的不恭。
假药坑骗“童子军”
引言:三个人闲得无聊就异想天开、泡制出一起闹剧来……
杨某,A市机械厂轻工。戴某,A市机械厂轻工。王某,高中毕业,杨某的邻居,有一表舅在气功中心工作,1988年下半年,某日,三人又闲得无聊,便在一起“侃大山”。不知怎么,王某讲起了前几天发生在他们学校里的兜售假药事情——原来,那天,有位戴眼镜、讲一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的中等个男子来到他们学校。他手持“浙江省海宁市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的介绍信,找到校长室,声称其通过A市的卫生防疫站前来联系义务讲课、宣传寄生虫病防治知识,要求学校为低年级学生安排一课时。当时,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恰巧去区里开会,另一名刚从外省市调来A市不久的领导被这男子千说万说,信以为真。她立即召来初一年级的两个班主任,要她们安排一下课程,在第一课堂内让来人讲授一课。
这样,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后,两个初一班级合在一起,在梯形大教室内上了一堂卫生知识课。上完课后,那男子拿出一种药丸,声称可防疫各种流行疾病,很快他以每包两元的价格将其兜售一空。
事后,学校领导得知此人卖药一事,顿生疑窦,即与市卫生防疫站联系,对方说根本没有这回事,结果把学生买的药回收后,经化验,纯粹是面粉搓成的小圆团。说到这里,三人哄然大笑,都说王某学校的领导是“吃粪的”,被人“斩”了也“活该”!
这时,杨某一双小眼睛滴溜溜乱转,他不紧不慢地说:“我过去经常在街头看到乡下佬在卖药,据说进帐也不少。其实,我们也可卖点假药,只要吃了不死人,问题也不大。”“对了,朋友,阿王兄弟在学校读书,学校里的小赤佬(小孩)最好骗。”戴某也顿开茅塞地说。
三人臭气相投,一拍即合。他们立即行动起来,通过牵线搭桥,他们结识了外地某药厂驻A市的负责人,大概是该药厂有求于王某表舅所在的气功中心,或许是该药厂驻A办有收取管理费的动机,他们出证明给杨某,于是A市健康新药义务讲习班名正言顺地成立了。但节外生枝,当杨某等人通过正常途径,到工商、税务、教育部门去登记时,“违反规定”而遭拒绝。
杨某等人只得另辟蹊径,他们伪造了各种假证件和证明,然而堂而皇之的开起的“A市新药讲习中心”。杨某自封为“对外联络部”主任,戴某为“教育部”主任,王某为“讲习中心”干事,于是便开始流窜于A市各大中小学,尤以小学高年级及中学低年级学生为目标,因为这些学生零花钱较多,而且辨别能力差。
但是到学校去讲课也非易事,于是王某便通过其表舅关系,骗得该市卫生局介绍信、区卫生防疫站的介绍信若干份。负责“教育”的戴某四处活动以高额报酬请来某地段医院徐医师,又从A市某厂的医务室请来郑女士,于是,一幕幕骗局便开始了。
这一日,杨某来到了昔日的母校,他拜访了过去的班主任。说明自己的来意,并出示了各种证件证明和卫生局的介绍信。此计果然奏效,这位从教30多年的老班主任,岂知其中有假?寻思义务讲课,这是一件好事,是件社会公益之事,理当支持,他不由面露赞许的神色。杨某见火候差不离了,就拿出礼品——两支高级西洋参。“小杨同学,何必送这样重的礼呢?其实,你们办的是件好事,我会不赞成吗?”“唉,老师,这是做学生的一点心意。”
于是,一切都按照事先预计的进行。两天后的下午,所谓的“A市新药讲习中心”在杨的母校上了“生动的一课”,尽管课上得并不怎么样,但方方面面的校领导都受到杨某的小恩小惠,所以也无异议。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天下午,杨某等除去开销净收入205元,收入的来源自然是推销假药给听课的学生。
首次成功的喜悦给“A市新药讲习中心”注入了“新的动力”,致使杨某等人朝着罪恶的泥潭越滑越深。至案发时,他们一共到过20多所学校中小学作案,向学生及家长推销假药共计金额达43081元。
点评:以卖假药骗取钱财的案件屡见不鲜,但杨某等人竟骗到中小学生头上,这可谓是一桩新鲜事。诈骗分子受到惩处,是咎由自取。对于那些在骗子实施犯罪活动中大开绿灯的“糊涂虫”来说,这个案件应当是一次警钟、一个警告,但愿他们从此头脑清醒,秉公办事。
假“执法人员”配合表演行骗
引言:骗子最擅长的是演戏下面这出戏就演得很逼真。
有一天,在长途公共汽车候车室里,正当旅客们等得无聊时,一个小伙子从提包里掏出一件呢大衣,在手里抖着说:“唉,这呢大衣在商店146元,我花145进的货,压到手里了。”他在候车室里巡视一圈儿,“再不出手……眼瞅要过季了,我算是赔死了。谁要,谁要啊?140元我就卖了。”
“我看看。”一位中年旅客接过呢大衣左右里外看了看,“真货!质量不错。”“货真价实,比商店的贱呀!”小商贩提高了嗓门。
正在几个旅客拿在手里看的时候,突然冲上两个身材魁梧的、穿着工商服装的小伙子。其中一个把旅客手中的呢大衣抢过来,另一个揪住小商贩,吼道:“啊——你又跑这儿来卖!教育你多少回了?无证经商,坚决取缔!屡教不改,看来不罚你不老实呀!罚你200元,快掏!”“我、我还没卖到钱呢!我不卖了,我再也不卖了。”商贩连连求饶。
手拿呢大衣的一拳打过去,随即又揪住要仰倒的商贩:“没钱……拍卖大衣,拍卖!”他把手中的呢大衣在头顶晃了晃,“谁买?削价百货发之三十,98元。”“我买一件。”车尾的一个女旅客挤过来。“我也买一件……便宜透了!”室外的一个女旅客也急喊。
旅客们见状,也都纷纷从商贩提兜里抢购一件。“拍卖”很顺利。
汽车这时来了,就要开时,两位“工商”推搡着小商贩:“非重重处罚你!”离开了候开室。前后嚷着要买大衣的两位女旅客也离开了候车室。“哎,她们咋也上了车?”有人怀疑地说了一句。“啊?!这大衣不是毛的呀!”汽车驶出约有一公里后,有位买呢大衣的叫起来。一旅客们惊疑地细看大衣,摸摸揉揉,有穿呢大衣的比比……假的!
最后,一位近视镜的旅客认定,这是“睛纶仿毛”一件大衣最贵也不超过50元。
点评:骗子最善于做的事就是设局。其实文中的骗局设得并不高明,可为什么人们会上当?还是那句老话: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千万别贪便宜。
“点穴道”骗术
王栓林,城关镇谢家屯家民,54岁,春节刚过,他就四处装神弄鬼,骗财骗色。
一日,来了一位身段苗条的姑娘,王栓林一见,大声吆喝:“这是谁家的姑娘?”“是俺西院大娘的闺土。”姑娘的表嫂忙应了一声。王栓林故意看了看天,眨了眨眼睛说:“这闺女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女儿!”他又严肃地说:“这闺女今年小病一年,25岁大病两年,32岁回头归天。”
姑娘一听,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表嫂忙哀求道:“先生,快想想办法吧,只要你帮助姑娘脱离险境,我们全家人终生难忘……”那神汉怪叫了一声,说:“要想保平安,必须仙女配仙男!”“你是明眼人,俺凡人哪知谁是仙男?”表嫂心接上话茬。
王检林扳起指头念道:“仙男仙男不好找。咱县只有两个,都是俺村的,一个72,一个26,姑娘,你看哪个岁数般配?”“你放屁!”姑娘起身要走,却被嫂子拦住了。“闺女,我不是骗你。你呀,你犯的是双夫阴阳关,在阴间里已许过婚。在阳间要配上仙男,才可白头到老,不配仙男,便在32岁上回头!玉皇大帝那里的花名册里就有你的名字。若不相信,咱们当场上香问一问。”神汉拿出一时燃上,分给了在场的人每人一根,都一齐插到院里的神位香炉上。不一会,一堆香火灭了一根,神汉忙问:“这只香是谁上的?”姑娘说她自己上的。神汉说:“这只香可以作证,玉皇大旁让你马上离开凡间,香早灭早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