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套白狼
导读:王忠华靠签假合同到处招摇撞骗,投机倒把,挥霍金钱,受骗者却浑然不知,他的骗术又有何高明之处呢?
1996年6月,沈国亮,带着一些真真假假的工作证、公章、介绍信、合同书化名陈林来到了合肥,试图寻找他“要干一番事业”的用武之地。他拿出一张150台厦华彩电的购销合同书(是他与吕建在厦门买服装时签订的一份儿戏合同),到外推销彩电,也推销自己。
经合肥军分区司令部一位人员的介绍,他认识了合肥台谊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马某。他得知台谊正在搞内部承包,就向马某表示自己想到合肥干一番大事,提出自己有足够的资金作担保来承包商场或其他营业部门,并将一个35000元人民的存折交给马某,告诉他自己在金寨县还有个实体——一家装修店。为慎重起见,马某等特地赶赴金寨,考察陈林的装修店,满意而归,一致认为陈林“年轻有为,资金雄厚”。
这年7月马某、樊某、陈林3个人共同承包商贸部,台谊公司一个名义上的内部承包合同签订了,每年上交公司管理费8万元,其中陈林4万元,马、樊各2万,但发包方未提供任何资金、场地以及办公用品,陈林自己在外面租了五间房,买了些办公用具,私刻了财务章、合同章、业务1号、2号章。于是,陈林开始签订了一个又一个闪电式的合同。
他做的第一笔生意是黄莲买卖。7月初,陈林得知阜阳某农副产品公司有黄莲,便草签了一份100吨黄莲的购销协议。在没有核实、没有确定货源的情况下,就联系了黄莲买主——长丰县外贸公司。并当即与该公司经营部签订了一份50吨黄莲的供货合同,单价是每吨58万元,并经公证处公证。陈林私下告诉对方,预付定金可以给10%的“回扣”。不几日长丰方面汇出定金24万元,但这笔钱没有汇入商贸部在城隍庙金融服务社的帐户,而是汇到陈林的帐户上了,陈林在做黄莲生意的同时,继续推销他的厦华牌彩电。陈吹嘘说,他的商贸部在电视机厂投资入股64万元,该厂现在每年可提供千台彩电货源。某劳动服务公司没有经过核实,便与陈林签订了500台彩电的购销合同,单价是每台2490元,并将预付款249万元汇到了陈的帐户上。陈利用同样的方法骗了华侨友谊商场的1715万元电视机以预付款。然后陈又计划骗更多资金。
几天以以后,陈林带人到华友谊商场,说彩电8月份暂时不能兑现,现在他正等着收黄莲,资金周转不过来,让华侨商场与他联营,华侨商场当时没有同意。经过讨价还价,还是签订了书面协议,商场极为轻率地转款9285万元到商贸部。
陈林仅1个月,商贸部的帐户上已经有了1589万元所巨款,一下子震住了台谊公司的各位同仁,工作人员拿到了高工资,上上下下,欢天喜地。但是,不久人们便发觉,商贸部已被陈林的“闪电合同”拖入了泥潭。陈林做起生意来,真是一派大款风度。一出门就是小汽车,住高级套房,吃高档宴席,他向他的秘书和助手赠送金戒指、金项链、彩电、自行车乃至现金。虽然他赌技差劲,却嗜赌如命。
8月1日至22日,陈林从商贸部将123万元分4次转到他的阜阳的专立帐户上,然后带领一班人马浩荡荡地开到了阜阳。他率他的把兄弟和女秘书们在阜阳各转悠,花掉50多万元,他在农副产品公司会议室招集各收购点30多人开会,宣布:“我要垄断阜阳地区所有的黄莲,省建设银行已同意贷款2000多万元,款子马就到。”这种弥天大谎居然没有人怀疑。
8月中旬,长丰县外贸经理来到阜阳,实地了解陈林收购黄莲的情况,他惊讶地发现他与陈林的合同简直没有履行的可能。陈林给他的单价是58万元/吨,而阜阳的行情是7万元/吨,而且油价每天都在飞涨。他先后两次在价格上向陈林让步,可是陈林那里连黄莲的影子也没有。10月份,他第三次找陈林时,他的女秘书说陈林到保定去做另一笔大生意去了。省劳动服务公司合同到期仍不见彩电,找到陈林,陈林推说是车皮难搞。该公司便与陈林补签了一个到期归还预付款的协议。但协议到期后,预付款仍不知去向。再说华侨友谊商场一百多万巨款汇出后,也很不放心。8月到10月,多次派人向陈林要电视机,陈林开始说派人到厦门去了,是单线联系,后来他们就再也找不到这个让人焦头烂额的家伙。
陈林此时又在做一桩生意。
原来他得知省国际贸易实业总公司有紫铜锭货源,便与该公司签订了100吨紫铜的购销合同,总价款150万元,紫铜不允许非法倒卖,商贸部也无此经营权,但为了赚钱,陈林已顾不也那么多了。他到供紫铜的单位河北清苑县山河治炼厂后,便抛开国贸公司,以高于国贸公司的收购价与该厂达成协议,购得紫铜69吨,价值10037万元,10月10日,货便装车运往合肥。陈林感到十分顺利。先带着女秘书到北京去了。陈林去北京游玩了一圈,才带着女秘书不断更换住所,尽管狡兔三窟,一位债主还是找到了他的住外。陈林这时正愁找不到紫铜锭买主,见有人来要钱,便说:“钱都买铜了,你真急着要款子,我可以用铜低卖给你。”这位债主一看他们彩电变成铜疙瘩,一气之下,于10月21日向工商局揭发了陈林等人的投机倒把行为,全部紫铜锭被扣押。
陈林在生意上一再栽跟头,言而无信,行踪不定,债主成天围着公司转。这使得人们对陈林的背景更加怀疑。
10月下旬,台谊公司的业务员吕建拿着陈林承包商贸时用的担保存折,按存款单上写明的地址来到了湖北省襄樊市农行樊东分理外。分理处的人接过证件和存折细看一下,却发现存折是假的。
不一会儿,吕建被带到了刑警队,经询问,吕建告诉说,这个存折是他们公司一个经理的,这个经理叫陈林,并把陈林的形象描述了一番。警员们断定这个陈林就是南阳公安机关正在捉拿的大诈骗犯王华忠。
10月31日,南阳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杨队长带人随吕建赶到合肥,下车后直奔台谊公司,在商部的办公室里,他们见到了正与债主们周旋的陈林,将其捉拿归案。
点评:骗子最擅长的就是制造声势,要么给自己加上一顶顶挂冠,要么就大摆排场,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威摄力,让人无形之中失去警惕之心,然后就可乘虚而入。
天才骗子杜华欣
引言:天才骗子杜华欣不仅骗了普通老百姓,还骗了真记者、大官员,真是一个奇迹啊?
杜华欣不仅是骗子,还是个天才般的骗子。
辽宁丹东市某乡镇发生了这样一起案子。
养虾专业户高兰在1991年承包了某电厂的一个养虾池,投入了18万元的资金。眼看要收获的时候,她的虾池却被电厂征用扩建,当时合同尚未到期,厂方不顾承包方的利益,擅自强行捞虾填平虾池,致使高兰一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年逾花甲的高兰老太太上访告状4年,一直没有得到公正的结果。在绝望中有人对她讲,只要让中央电视台给曝曝光,事情就好解决了。
1994年7月,已被案子拖得筋疲力尽的高兰,带着全套上访材料来到北京,住进了中央电视台对面的某设计院第二招待所。正当高老太因苦于没有关系而发愁的时候,同住所的人告诉她,本所有8号屋就住着一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找他也许有门。走投无路的高老太眼里顿时现出希望的亮光。
住8号的“记者”就是杜华欣。他有几分才气,曾被曲阜人民广播电视台聘为农民记者,1991年因违反采访纪律而被解聘。曲阳阜人民广播电视局为照顾他的生活,同意他开办了一个广播器材服务实体,但是买卖并不景气,连续两年亏损。1994年4月他手持伪造的曲阜人民广播电台“介绍信”,来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部,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混入了新闻部开办的培养地方台记者的实习班。在实习期间又因为表现不好被除名。杜华欣并不气馁,他为了获得做一名中央电视台记者的荣耀与价值。他干脆抹掉“实习”的头衔,大摇大摆地当开了“中央电视台记者”。他选择了中央电视台对面的某设计院第二招待所作为据点,很快获得别人信任。
招待所里,从领导到服务小姐都为所里住着这样一位中央电视台大记者感到荣耀。凡到过这个房间的客人也无不投以敬畏的目光。
然面,自从他精心设计自己的形象一个多月以来,还没有遇到施展“记者”角色的舞台,他为此而焦虑不安。因为他需要的不仅是敬畏,更多的是金钱。
高老太的到来,给杜华欣注入了一支兴奋剂。杜华欣听完老人所遭遇的一切之后,显得有些激动。他愤愤不平的说:“这事也太欺人了,我一定尽力为你办到底。”
老人眼睛一亮,有如旱逢甘露临危遇救星,猛地要往地下跪。杜华欣一把扶起老人再三表白:“我完全是出于正义感和同情心,不图任何报答。”他又翻了翻老人递上的材料,若有所思地说:“不过这件事情办起来难度比较大,暂时还是不要在电视台曝光为好,等我找法院弄清情况再决定如何?只是以后官司真打起来得准备一些钱。”老人听着,句句动心,眼泪巴巴地说:“我豁出这把老骨头拼上了,只要能打赢这场官司,钱我花!”高老太回到家乡不久,杜华欣就打电话给老人的女婿,让准备2万元钱备用。高家东拼西凑,凑齐了2万元钱,盼着来自中央电视台的“救星”。
这时的杜华欣心里也明白,靠他这个假记者的力量,还不足以将错案翻过来,他需要调动真记者助阵,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又没下一个局。
先以丹东市领导特邀他组织记者团采访该市开发区为借口,把曾和自己有过一些交往的几家中央新闻单位的4位知名记者骗上北上的列车。继而在列车上摇动三寸不烂之舌,慷慨陈辞抨击当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说到激昂他搬出了高老太这个典型的例子。应该说记者们大都具有鞭笞腐败、伸张正义的职业责任感和正真的品格。当杜华欣提出大家一起去采访这位遭遇不幸的老人、计回公道时,记者们异口同声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采访计划的临时改变是杜华欣精心设下的圈套。
一切搞定以后,杜华欣一方面通过省电台记者通知了丹东市有关部门安排了接待事宜;另一方面又通知高家,他已组成最高规格的采访团专程去采访她。
到达丹东的那天中午,杜华欣把记者们安排好以后,自己便来到了高家,骗走了8000元活动经费杜华欣接过钞票,在高家又大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才回到住所。
然后,杜华欣将高老太太的材料复印了几份,分发给了几位记者。
还是一位大报记者比较认真,他打电话核实了一下高兰的有关材料,便匆匆回到了北京,不久这几名记者在某大报上的内参上接连发表了两篇文章,披露了这个案件的事实真相,引起了有关领导及正法部门的重视。后来又经交涉,人民法院终于作出改判,由电厂偿高兰9万元损失费。一起拖了多年并不复杂的错案,在一名假记者连骗带蒙的周旋下,还了当事人一个公道。这件事对我们的法律尊严是一个小小的讽刺,而骗子却因此而名声振。
高兰胜诉的消息传到京城的当天,杜华欣怡然自得,便想起了从高兰身上放血。于是,他列出了一张让高兰酬谢的有关人员名单,附在信中寄出。名单上排列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秘书长等6名高级官员且注明:每人应付酬金1万元;另有6名记者编辑每人应付酬金5000元。在信中他再三声明名单上没有列入他的名字,他本人绝不收受一分钱的好处。
信发出不久,杜华砍又结识一名叫王丽的妇女,杜华欣一见如故,喋喋不休地对她讲述着自己打赢官司的故事,王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说:“高老太要酬谢记者,你跟我一起去东取钱吧!”
她说:“行!”
两人便开具了伪造的“夫妻关系证明信”,于1996年1月10日,以因公出差的名义,再次踏上了北上丹东的旅程。其身份分别是“曲阜电视台台长”和“曲阜电视台办公室主任”。
一到高家,王丽便煞有介事地掏出杜华欣平日用的微型录音机,摆上桌子上,让高老太谈谈胜诉后的感想,其实高兰心理清楚,这一趟他们是冲着钱来的,所需要的“感想”无非是那9万元钱。她打了这么这年的官司打出了见识,知道该如如对付这类事情。她什么“感想”,也没有说,急忙跑到邻居家里借了5000元钱,给了杜华欣,好歹将两人打发出了门。
杜华欣回到北京,到处宣扬自己打赢官司的“功德”,贬斥丹东人小气,打赢了官司就不认人。一天饭馆里来了一个丹东人,席间他听说杜华欣是中央电视台记者,便对他所讲的离奇故事信以为真。他说,丹东人不全是这样。他还说,他在丹东的生意很红火,而且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好女儿,微机打字的速度很快,在国际上得了金奖,他欢迎杜“记者”到他那里去采访。于是,一场新的骗局又开场——
杜华欣准备三上丹东了,这次他更加精致的对自己做了一番包装,临行前,他在小摊贩处又非法印制了大量的中华人民共国中央电视台介绍信,私刻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等印章,并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名义,自己给自己下了一道临时“调令”“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特借调杜华欣同志在国务院办公厅工作,借调期间,该同志仍然能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参加党和国家的各种会议及各项新闻采访活动。这样,杜华欣摇身一变由“中央电视台记者”成了“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一切就序,他该组团出发了。很快他就挑选到5位“自己信得过的记者”,组成了“采访团”,在北上丹东的列车上,这位“国务院领导”组织的记者采访团特别引人注目。本来这趟列车就是红旗车,在开展优质服务竞赛、争先创优活动中颇有佳绩。此番车上来了这样一些高层次的记者,更引起了乘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的热情有加。临走时,通过列车长的介绍,列车段的领导也结识了这一行真、假记者。他们真诚地发出邀请,欢迎“杜主任”带记者们到单位来采访,杜欣满口答应一定来”。
话还得先说回来。真假记者走下列车,丹东老板的接待与高兰相比的确是慷慨的。在丹东的日子里,记者们生活得开心够味。即将离开的那天晚上,丹东老板才把“杜主任”叫在一边,塞一把早以准备好的材料外加1万元现钞,不几天,某女童荣获世界金奖、企业家经营有道之类的新闻相继在报纸、电视台出现,丹东老板高兴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