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西点军校培养优秀男孩的22堂人生课
21987700000003

第3章 无条件执行:说一万次比不上做一次(2)

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直都梦想着去大学任教,为此,她十分珍惜生活中的一分一秒,刻苦学习,提升能力。年幼的儿子总是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却不解母亲的行为。母亲告诉儿子:“上天给你的生命不过是许多分钟,而且是有限的。从你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你就只有这么多分钟的生活,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减少。因此,你必须好好利用每一分钟。”母亲的一席话触动了儿子敏感的神经,也影响了儿子的人生观。从此,母子二人一起努力,把握生命的一分一秒拼命学习。母亲后来成为鲍灵格林大学婚姻家庭系的副教授,而儿子则成为世界着名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并在1981年至1984年连续4次获得世界冠军。

立即行动,绝不拖延,就是要利用好生命中的一分一秒,尽快完成好手头的工作。孩子生来都是有玩性的,接到自己不喜欢的任务自然会为自己找各种借口加以拖延,拖延所造成的必然是完成任务时间不足,完成的质量自然不容乐观。孩子有拖延的习惯,做父母的一定要尝试让他们承担拖延所带来的后果。

伴随着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很多父母都将家中唯一的孩子视作掌上明珠,孩子做错事也仅仅以“下不为例”作警告惩罚。孩子无视做错事所带来的后果,自然轻视所承担的任务。

(1)完美主义心理作怪。这样的孩子对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有极高的要求,渴望一次做好,所以不愿匆匆忙忙地着手进行,总想等到万事俱备后才开始。

(2)心存抵触。比如孩子往往在完成自己讨厌的老师布置的任务时会拖拖拉拉,因为他们“恨屋及乌”,对任务存在抵触心理。

(3)不自信,自我贬低。感觉任务太难了,今天肯定没办法完成,所以就推到明天做,但明天还是同样的心理,慢慢这种心理会形成一种习惯,在孩子每次执行任务时都跑出来作怪。

4.当“勉强”成了习惯,阻力就少了一半

来自西点的星火

Sybase软件公司总裁,西点第69届毕业生——马克·霍夫曼曾说过:“对西点军人来说,对上司布置的任何任务,无论有多大的困难,甚至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但他们的回答只有‘是的,长官’。”

霍夫曼在西点学习军事,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成为一位软件公司的总裁。这个不管是在军事领域,还是商界都游刃有余的奇才毕生所信奉的就是“有困难,但没问题”!

1984年,在霍夫曼创办Sybase数据库软件公司之时,公司的业绩长时间陷于停滞状态。不久,Sybase公司迎来了一位强有力的合作伙伴。该公司业务强大,市场占有率高,要比Sybase公司技术先进。

合作之初,Sybase公司即被要求开发链接式数据库。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的软件公司来说,一开始就承担这样的任务无疑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意味。负责此次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个个疑虑重重,霍夫曼却不以为然:“有困难,但没问题。”还是那句老话,从心底,老霍已暗下决心一定要打一场漂亮的仗,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在老霍的带领下,全公司奋战100多天,竟提前完成开发工作。

Sybase在成长过程中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勉强完成任务,当这种勉强成为全公司,或者老霍的一种习惯,公司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壮大,现如今Sybase已发展为全球第六大独立软件公司。

点亮孩子的天空

好习惯的养成往往带有不情愿的意味,像孩子每天早上要极不情愿地早起,起床还要整理房间。孩子在思想上是存在惰性的,而在孩子每次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就来自于思维的惯性。

帮助孩子纠正一项错误的习惯,绝不是帮他开个头这么简单,你还要时时加以刺激,以形成新的习惯。都说“万事开头难”,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最难的就在于坚持。你可以督促孩子在开学第一天早起,但真正帮助他养成这一习惯的还是日复一日的学校早自习。

“今天是周末嘛,连我们都不想起床,孩子也应该放假休息一下。”这是不是每个家长在周末都会犯下的错误。没错,连我们自己都不想早起,又有什么资格督促孩子早起,尤其是时下,独生子女普遍享受来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爱,平时学业重,周末理所应当得到休息。但这种靠学校制度约束而来的好习惯却渐渐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病,他们把这些习惯都视作学业的一部分,一旦离开学校,诸如放假,或者脱离老师的管束,孩子们就会尽情放纵,结果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好习惯可以传染。父母应该做好习惯的“传染源”,拿每天早起、叠被子来说,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做到每天早起,叠被子,那么我们也没有资格要求孩子那样做,或许孩子会迫于我们的威慑勉强做了,但内心一定不服。所以有时候勉强他们做任何事,起码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当孩子每天早起后看到爸爸妈妈已然在整理床铺,他自然会受到感染,这时你再要求他这样做,才能令其心悦诚服。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强化,不能搞特殊化。比如为了帮助孩子养成早起的习惯,不能因为今天过节,特批一天假,或者孩子晚上睡得太晚,家长就说:“算了,今天是特殊情况,下不为例。”规则只要被打破第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孩子也会给自己找到各种理由来搞特殊,这无益于好习惯的养成。遇到孩子晚睡,你必须义正词严地告诉他:“明天一样早起,不过,允许你午休时多睡会儿。”

温馨小提示:警惕暴力下的勉强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这就是被人称作“狼爸”的萧百佑的育儿经。萧百佑有4个孩子,3个年长的孩子现在全部考上了北大,最小的萧冰正在读高三。学习古筝的她,目标是中央音乐学院。萧百佑说,“在我的家里,孩子最大的成功就是考北大。”

萧百佑培养子女的确有一套,但这种把孩子打进北大的做法就难以让人接受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可以使点勉强的方式,但如果演化为暴力就不好了。暴力对待孩子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难以弥补的伤痕,即使是责骂都要注意轻重,何况对孩子棍棒训斥?

5.寻求真理不是说一说就OK了,关键看实践

来自西点的星火

西点的执行力在全球都享有盛誉,每个西点学员在校学习期间都会被灌输类似“无条件执行”、“闭上嘴,以行动说话”这样铁的思想。从西点走出过无数战功赫赫的将军,他们在战场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宣誓了自己追求的真理。但也有这样一个学员,他虽然被西点除名,但骨子里却流淌着西点的血液。他就是美国着名作家爱伦·坡。

爱伦因为在西点学习期间偷偷在房间内写诗而不参加操练遭到退学处理。26岁时,爱伦顶着巨大压力依然与心爱的表妹结婚,但这场婚礼却招致周围更多人的鄙夷。后来,爱伦夫妇迁至郊外居住,但生活却没有因此而改善。

爱伦在西点时就向人透露说想写作,但别人都以为他只是随便说说。他热爱文学,渴望成为一个作家,他追求作品真实细腻。他常常给心爱的妻子写诗,告诉她他的梦想和追求。爱伦曾花费近十年时间写下那篇不朽的名诗《乌鸦》,但在当时,这首诗仅卖出了10美元。

在爱伦的妻子逝世后,他的精神几近崩溃,写诗成了唯一可以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和信念。他拿起笔,投身于创作,从白天到夜晚,从夜晚到梦中。后来,他终于写出了感人肺腑的《爱的称颂》,也因此而实现了他成为作家的梦想。

回过头来看爱伦,当他在西点立志成为作家时,他是不是早已料到自己会有退学的那一天?只不过,这并非耻辱,每一个追求真理的实践都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点亮孩子的天空

“真理不过是被沙石蒙蔽了色泽的珠宝”,每个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但真正掌握真理的却只是那么一小部分人。生活中的我们最容易流于空想家或者幻想家,在本就短暂的生命里过着唾沫横飞、两手空空的生活。

光说不做的坏习惯绝不是成年人的专利,要追根溯源的话,恐怕还是在孩童时代就埋下了这样的祸根。中国的父母跟西方国家的父母在孩子教育上有一个很大差别,我们的父母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他们的社会实践锻炼。而西方国家的小孩就不同了,我们常常可以从国外的电影中看到七八岁的小孩靠卖报纸挣钱来购买自己心仪的礼物。

比尔·盖茨13岁开始电脑程序设计,17岁就以42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他的第一个电脑编程作品。那么我们的孩子呢?13岁只会读书,到了17岁也还是只会读书。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他们多参加实践活动。比如,很多孩子都有当发明家的梦想,当他们开始行动时,家长一定要给予支持,不要拿什么“以学业为重”这样的理由来打击孩子的实践信心。对孩子充分放手,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就应该允许他们在课外动手实践,做自己喜欢的小发明小创造。

温馨小提示:不要让孩子成为学习文化知识的“机器”

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会让孩子沦为学习文化知识的“机器”,成长为高分低能的“弱者”。要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勇敢坚强的性格,父母们一定要在平日里多关注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配合完成孩子的实践作业,放手让孩子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孩子的实践需求,鼓励孩子动手发明创造的热情等。而历史经验也告诉了我们,只有多动脑、多实践的孩子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