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协调各个社会阶层、各个群体的关系,需要领导干部以正确的手段沟通党与群众的关系,需要干部以高超的艺术协调各种人际关系,调和、化解各种矛盾。因此,能否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直接影响。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成功,85%是靠关系,15%是技术水平。因此,如何提高领导协调沟通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沟通素质的高低往往会决定着事业的成功与否。
组织目标的成功基于沟通
领导工作就是通过运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协调组织成员的个人行动,进行决策和控制,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而组织目标实现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有效的人际沟通。因此,全面客观地认识人际沟通,正确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对于各级领导者履行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是十分重要的。
要真正做好领导工作中的人际沟通,才能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一,是出以公心。这是搞好领导工作中人际沟通的思想基础。组织中的人际沟通不是以个体的利益和感情作基础的,而是以组织的共同信念、共同目标为思想基础的。因此,要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首先领导班子成员要出以公心,除了组织的远大目标、共同利益以外,不带有任何个人的、局部的、小团体的私心杂念。这样,进行人际沟通才有思想基础,才能在根本目标上达成认识和行动的一致性。
第二,是平等待人。这是搞好领导工作中人际沟通的感情基础。班子中,每个人所受的教育、经历和兴趣不同,专业和分管工作、所处位置不同,性格、气质不同,如果相互之间很不了解、互不理解,会对人际沟通产生极大影响。领导者的责任是使领导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增进了解和理解,倡导同志之间以诚相待,与人为善。不仅要平等对待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还要平等对待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要容得批评的话,容得生气的话。否则,形不成民主、和谐的氛围,也就难以保证有效的人际沟通,无法促使组织成员齐心合力地工作。
第三,是以理服人。沟通本来就不是命令,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要摆事实、讲道理;要善于劝说、解释、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平和、谦虚、达观。不要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特别是在上级与下级进行沟通时,不能居高临下,要循循善诱,积极启发。要讲究沟通的艺术,遇到对方一时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情况,可以换换角度,从对方的立场上加以开导;对方态度不好时,要保持冷静,尽可能开诚布公地进行交谈,耐心地说明事实和背景,求得理解;要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对各种不同的建议、意见和提问要进行认真比较、分析,积极吸收其中的合理部分,甚至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让步。沟通的时间应尽可能地充分,不要过于匆忙,以至无法完整地表达意思。
第四,是双向沟通。沟通是使双方的理解、认识达成一致,不能光有“你说我听”或者“我说你听”,而是你我都要有说有听。首先,领导者本身要吃透上级精神和决策意图,准确解释上级的精神和意图,不能念“歪经”;其次,要根据信息接受者的文化程度、经验和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第三,要请信息接受者重述所获得的信息,或请他们表达对信息的理解,从而体会信息传递中的准确程度和偏差所在;第四,要通过积极的思考来接受、分析、处理组织成员传达的信息、思想,并且作出有见解的反馈,形成双向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使人际沟通产生思想上的融会,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双向沟通关键在于领导者。优秀的领导者应鼓励下级和群众提出问题,反映情况,建立必要的对话通道,设立领导接待日、群众信箱,及时解答群众提问等。同时,挤出时间深入基层,接近广大群众,既听取群众的意见,又向群众说明决策的意图,特别是群众关心的那些情况。领导者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带动整个班子成员、各部门的领导都这样做,要求他们互相交往,深入实际,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五,是因地制宜。沟通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一切沟通形式都可以采取,而不是拘泥于某种固定模式。采用正式沟通还是非正式沟通,会上沟通还是会下沟通,集体沟通还是个别沟通,直接沟通还是间接沟通,要看对象、内容,也要看地点、环境和时机。既可以选择某一种形式,也可以交叉使用多种形式,力求沟通的最高效率和最佳效益。比如,解决工作意见分歧时,一般情况下通过会议形式,经过讨论、辩论,更容易统一思想认识;解决个人之间恩怨时,采取个别谈心的沟通形式,效果可能比会上公开讨论要好。再比如,选拔干部时,经过推荐、考察等民主程序,广泛听取意见,形成了一定看法,有了初步意见后,如果在会前再向有关领导、有关单位汇报和个别酝酿、沟通一下,再上会研究,把握性就大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各级各类领导班子中的一把手,在搞好人际沟通中起着主导作用和表率作用。这是由一把手在班子中所处的位置本身所决定的。由于一把手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沟通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沟通、沟通到什么程度、如何进行沟通、在什么范围内沟通等,往往是由一把手主导的。一把手作为主要领导,必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才能搞好人际沟通。既要主动与班子成员进行沟通,使班子成员相互信任、理解、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大合唱;也要积极与上级、下级、同级进行沟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保证真实的信息在班子成员、上下级之间畅通地传递,把人心统一到实现组织目标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组织目标上来。
沟通协调需讲究艺术
沟通协调不仅是一种实施领导的能力,更是一种为人处事的艺术。领导艺术只有规律,但是没有普遍认同的唯一标准。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沟通协调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
第一,遇事沉着冷静。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领导干部首先要端正心态,沉着冷静,不急不躁,从容应对。需要沟通的,主动沟通;需要协调的,放手协调。不要存有畏难情绪,不要放不开手脚。我们必须明确,党外干部同党员干部一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为发展大局尽心尽力的要求是相同的,履行职责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就是说,同样都是领导干部,同样都要尽职尽责。做出成绩,都应分享荣誉;出了问题,都应承担责任。这是法定的义务,也是时代的要求。希望所有党外干部,进一步坚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政治信念,找准角色定位,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工作标准,在实践中不断地历练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顽强地表现自己,勇往直前,做好工作。
第二,大事细中求精。做人看态度,做事讲认真。领导干部部署重要工作,决定重大问题,必须深入地调查研究,准确地把握实情,虚心地听取意见,充分地协调沟通,力求做到大范围分析对比,多角度综合归纳,深层次权衡利弊,高起点筹划预案,集思广益、深思熟虑、细中求精、科学决策。同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要靠实工作责任,理顺工作关系,把握工作进程,及时掌握、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且通过进一步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实现既定的方向和目标。
第三,急事快中求稳。急事就是突发的,需要紧急、果断处置的事项和问题。对于急事的协调处理,既要快速应对,又要稳妥处理。快要不误时机,稳要力求妥善。快是前提:快速沟通,快速协调,快速决策,快速行动;妥是结果:快中求稳,以稳求妥,解决问题,不出大的差错。我们必须明确,对于急事的沟通协调,不能按部就班,不能因循常规,不能因为个别部门的反对优柔寡断,也不能由于当断不断贻误时机。这里也讲沟通协调的艺术,但是更重领导决策的魄力。魄力也是艺术,魄力也是能力。
第四,难事方中求圆。按照哲学的说法,方与圆是辩证的统一,方是以不变应万变,圆是以万变应不变。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滞泥。方中求圆的实质,就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在沟通协调工作中,真正做到方中有圆,绝不是一件容易事。我们要以方立命,以圆求安。有人称邓小平是方圆权变艺术家。一国两制,“国”是方,“两制”是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方,“特色”是圆。“方”不可动摇,可让步。“圆”是适度妥协。从而:大方小圆,内方外圆,后方先圆,己方他圆。也就是说,在协调一些各方都感头痛的具体工作时,只要不会违背大的原则,就可灵活变通,从有利于解决问题入手,以基本满意落脚。在实际工作中,基本是非要分,但也不宜分得太清。“水至清则无鱼”,是非太清则往往形成新的阻力。需要协调解决的难事,还有个权衡利害的问题。利害的分担,往往是矛盾的症结。大体上讲,是利,都让一点;是害,都担一点。中国古人讲中庸之道,中国人的性格上也重中庸情结。为人处世离不开方圆之道。智谋要圆,行为要方。把方与圆上升为一种智慧,绝对是一等大智慧、大学问。
第五,小事处中有礼。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代表着领导形象,具有特殊的导向作用。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这个同志的口碑好”。口碑实际上是一种积累,是一种认同,也是综合素质的反映。树立好的口碑,重视修身立德,涵养浩然正气,要从小事做起。“要经营好自己的名声”。一个人要取得大的成就,仅仅靠实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口碑来赢得人心。名声上这种优势,是千金也难买来的。小节做好了,可以使领导干部的形象更加完美。比如,沟通交流的语言艺术,似为末节小事,实则关系重大。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因为待人诚恳,处中有礼,说话得体,看来比较难于协调的事,对方往往乐于帮助出谋划策。有的时候,由于表述不准,或者语气生硬,容易在沟通中形成障碍。可以说,这是个处事的艺术,是个待人的态度。艺术是个水平问题,态度是个人本问题,希望大家在意。
学会“四得”多亲民
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认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贴近群众的亲和力,让群众“坐得住”;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群众“听得进”;有临场处置问题的能力,让群众“看得起”;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让群众“信得过”。
李纪恒的“四得说”,颇有新意,是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好心得”。细细品味“四得”,让人颇受启迪和教益。
和群众的“感情到位”才能让群众“坐得住”。贴近群众的亲和力,是指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亲密度”。即和群众的感情问题。和群众的“感情到位”了,就能和群众平起平坐在一条板登上,和群众促膝谈心,共话桑麻,放下架子,平等相待,互尊互爱,拆除“隔心墙”,通过“零距离”和面对面接触,彼此亲密无间,通过身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拉近了感情距离,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经常深入群众家中,“走亲戚”和群众面对面话家常,听民声,和蔼可亲,面容慈祥,让百姓始终感到党中央领导干部的亲和力像春风暖人心窝。即使有意见的群众此时此刻,也感到“见到胡总书记和温总理什么气也消了”!这就是亲和力的巨大魅力,这就是让群众“坐得住”的“强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