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败中求胜:我的创业之路
21972700000001

第1章 代序

违背诺言的宣言

一个承诺总要有一个理由做支撑,而违背一个诺言却需要有若干个理由。

老师曾对我说过:50岁之前不要写自传。我答应了,那年我25岁。13年后,我想写一点关于自己亲身经历的文字,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自传?也许我违背了老师的教诲,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但我有我不能不讲出的理由。

我现在是五洲飘扬公司的董事长,一品世家(中国)连锁机构和澳洲风情(中国)连锁机构的掌门人。企业团队正在不断壮大,而团队成员大部分是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充沛的精力和活力,但他们缺乏对事业前瞻性、全局性的把握能力。我有责任为他们充电,有义务使这个团队得到提升,我必须把自己多年积累与总结的商业经验和体会用文字的形式传授给他们,而等到50岁之后再做这件事的话,显然是雨过送伞。

应该说,我还算是一个相对成功的人士。有了成绩以后,马巍还是从前的马巍吗?70多岁的高堂在问、亲朋在问、老师在问、好友在问。我从少年离家,求学、创业、经商远离了他们的视线,很少有时间与他们沟通,但距离阻碍不住亲情友情般的关爱,他们有理由关注我,有理由这样问。因此,我也必须向他们做出一个阶段性的交待。

古训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始终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也因此常常反思自己。随着“能力”的提升,我的善举内容也在不断的延伸。从对街头的残疾人丢“小钱儿”,到向残疾人机构捐款;从帮熟人、朋友的忙,到向灾区捐款捐物、向贫困地区捐资助学及向更多贫穷困难的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我和夫人都在努力地去做。夫人王燕还无数次去“红十字”无偿献血,但这些都是所有有爱心的人愿意做并能够做到的。现在我常常想,我还能为社会多做点什么?

在省城武汉的时候,曾一度有好几位记者找我写一些有关经济类的文章,前期写了大概五、六篇,反响非常好,后又续写了七、八篇,效果如初。他们总说:你如果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就好了。并多次向我约稿,后来因为商务太忙,只能回绝了。

2002年我回武汉过春节,街上偶遇一人,称认识我,并说读过我写的文章,尤其那篇《睁大捕捉商机的眼睛》使他学会了如何把握商机,从而在创业道路上有了今天百万元的家业。他执意要请我喝酒,以表谢意。我想,既然文章能起这么大作用,以后就该多写点,让更多的人受益啊。

去年春节前在深圳考察市场时,我遇到了一个面相非常慈祥、心态非常平和的老人。经攀谈,得知她信奉基督教。她问我信不信,我说:凡是向善的事情,所有善良的人都会做。于是她赠我一套《圣经》。她说这叫送福音,她每年都要送,已经送出几千册了。

我很感动。

事后,我的夫人王彦力说,不如我们也向别人送一些福音吧。我说不知道哪里有卖《圣经》的。夫人笑弯了腰,她指点着我的头说:这里就有!如果把你创业所经历的坎坷、所悟出的道理和经验,整理出来送给正在创业和准备创业的朋友,对茫然、困惑中的创业者来说,不也是一种送福音吗?!

给人一把开启致富大门的钥匙,不比送人钱财更重要吗?夫人的想法正好暗合了那句古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耳畔顿时回荡起武汉街头那个陌生人的呼唤。

这一切,都成了我写这本书的理由。严格来讲,这算不上自传,这只是我生命中的一段经历,我愿意把这段经历纵向剖成切面,供大家一同检阅我的创业心路历程。

马巍

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