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开国第一战2
2196800000040

第40章 甲车滚进 特遣队来势汹汹 乱云纷飞 志愿军危机重重(2)

强有力的反扑,许多高地历经反复争夺,战况非常激烈。友邻第六十四军在金谷里、磨石隅里也遭到美步兵第二十四师和土耳其步兵第一旅的顽强抵抗,双方相持不下。咦,这狗日的美国兵今天怎么这么硬气呀?肯定是有所倚仗。傅崇碧马上联想到,范佛里特该不会也跟我们一样来个假动作,在西线倾全力猛攻,以缓解东线之压力?倘如此,一旦敌人从旁边哪一个地段突破了并迂回侧后,那背水而战的第六十三军部队就会孤立无援,腹背受敌,处境将非常危险。

这时第一八九师也紧急报告,敌人已从该师东侧包围上来了,而且在正面也加紧了对508.7高地的争夺。“怎么可能这么快?”精明的四川人傅崇碧感到情况严重,“叫他们抓个俘虏问问,不要这种没头没脑的报告!”

当晚,第一八九师抓到俘虏审讯后得知,从第一八九师东侧包围上来的“联合国军”部队是美步兵第七师。据俘虏供称,韩军第二师已在第六十三军以西占领磨石隅里,将从外水入里渡江东进;另一路韩军第六师正分路向北进攻。

从机关枪下爬出的战将傅崇碧知道自己的预感得到了证实。打还是撤?打,肯定是不能打的,一旦敌人迂回到后面,自己部队就陷于敌人的南北夹击之中,有全军覆灭的危险。而且就是这样也仍然保护不了第三兵团的侧翼。撤吧?兵团又没有明确指示。傅崇碧几经权衡,最后还是觉得应该当机立断:“撤,命令各师留下一个团掩护,主力北撤。将来志司要追究责任,我来负责!”“军党委共同负责,立即向志司发报,报告敌情和我们的决定!”政治委员龙道权心说这个时候你怎么能把我给忘啦?不够意思。傅崇碧这个非常果断的决定使第六十三军免遭灭顶之灾。他是对“联合国军”攻防转换速度体会最早也是最深的指挥员。

因为几乎在第六十三军部队后撤的同时,韩军第二师部队在占领磨石隅里后,又疾速向外水入里开进,企图渡江夹击第六十三军部队。当第一八八师从清平川汉江桥上北撤时,望远镜里甚至能看见韩军的工兵部队也在架设浮桥。

就看谁抢在前头了。如果敌人抢在前头过了江,又突破了第六十四军阵地,从九谷里沿北汉江西岸直取清平川,那第一八八师部队的北撤道路将会被截断。而且正面掩护部队的第五六三团也必须顶住才行。万幸的是,这几个必须都得到了保证。第五六三团挡住了正面的敌人,掩护了师主力的北撤。但他们伤亡非常惨重。敌人的火力空前密集,仅第二连第三排一个排的阵地前,敌人就出动了38辆坦克和一个营的兵力。战士们花了一晚上修的工事,不到半个小时就被打平。打了一个多小时,前沿第二营营长佘小水就扛不住了,哭喊着打电话向团长马兆民叫苦:“不行啦团长,伤亡太大啦,我们顶不住了呀!”自己的部下,马兆民当然明白,像佘小水这样打起仗来有点二百五劲头的干部都叫起苦来了,那阵地上的残酷劲头可想而知。那眼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去而自己还活着的那种痛彻心肺的感觉是没有战争经历的人很难想象的。笔者幼时曾听很多亲历过那场战争的大老爷们儿声泪俱下地侃过这种感觉。

不过马兆民现在可没工夫去细想这个,他要为全师的安全转移负责。“佘小水你他妈的听着,你顶不住也得顶,影响了师主力转移,你我都吃罪不起!”马兆民很恼火,心说才守了不到两个小时就顶不住了那还了得。“那守到什么时候算完呀?”佘小水不死心。“叫你守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你他妈要怕死就下来,老子换人上。”

马兆民没好气地骂骂咧咧。其实他也不知道师主力什么时候才能过完。被骂得狗血淋头的佘小水当然听不得这句话,只好把一肚子气倾泻到敌人身上了。好在师主力过得很快,不到中午就过完了。佘小水后来说这几个小时就像几年那么长。中午,兵团司令员杨得志亲自把电话打到第五六三团,表扬马兆民他们,并安排后撤事宜。这是杨得志的老习惯,关键时刻非常周密认真,事必躬亲。第十九兵团部队后撤中损失相对较小,跟这个有很大关系。因要躲过敌机白天的轰炸扫射,他们又和敌人打了一个下午,直到把烈士掩埋了,把伤员转移完了,才于晚22时撤出。没有扔下任何一个战友。担任掩护的第三营第七连被敌人包围下不了阵地,干部战士们都抱定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不行,第五六三团一定要全身而退,一个也不能落下!”政治委员刘炎田斩钉截铁。团长马兆民当即命第四连指导员孙辰良率领战士们趁夜色摸上敌人阵地,突然开火,在包围圈中杀开一条血路,然后和第七连一起突围出来。悲喜交集的战友们紧紧拥抱,抱头痛哭!

抢来抢去,第六十三军和敌人谁也没抢在前头。

他们几乎是齐头并进渡过北汉江的,使先到江北等着第一八七师的傅崇碧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船队和徒涉的第一八七师相距不过几百米,肩挨肩地往汉江北岸冲。

经验丰富的傅崇碧看出徐信他们没发现这伙敌人,敌人也把徐信他们当韩军了,所以近在咫尺的两支敌军彼此相安无事。傅崇碧没让人通知徐信,那样的话要是有人一慌,惊动了敌人反而更危险。5月22日,第六十三军全军撤过北汉江。一过江后,杨得志即指示傅崇碧们不得停步,向铁原方向后撤。这一撤,就把第三、第十九兵团的缺口亮出来了,因为那时谁也没想到第六十五军那么快就顶不住了,所以也就没有及时通知相邻的第六十军第一八师,或留下与之靠得最近的第一八九师担任阻击。美步兵第七师和韩军第六师乘隙插入。这样压力就顺理成章地落到了第一八师头上。最后理论起来,谁都有责任,谁都没有责任。第六十三军本来没有阻援任务,也没谁安排他们阻援任务。杨得志没有预见到第三兵团和自己将要面临的危机,就是预见到了也会认为第三兵团有自己的阻援部队,志司也会协调。第六十军未尝不是如是设想。

恰恰志司没有来协调各兵团的行动,任务只下达到兵团。

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对于傅崇碧这样长于外线无后方作战且能够当机立断的指挥员尚能勉力应付,但对那些长期处于内线作战的部队来说,就很难应对自如了。

中国军队的指挥员们大都缺乏现代化大兵团协同作战的意识。就连志司后来也是手忙脚乱,抓住哪个部队就叫哪个部队堵哪儿。此时此刻,在这一点上,他们比起他们当面的对手来,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面临的重重危机乃是一种客观必然!

危机从西向东依次传递。韦杰的第六十军首当其冲。第六十军是第三兵团安排的阻击部队。5月22日,第三兵团的命令发到第六十军:

决以第六十军担任本兵团之阻击任务,该军置于白逸里、白积山以南,东起与第九兵团分界线,西起与第十九兵团分界线(含)以东地区即以加平、春川(不含)一线地区开始布防,利用华川西南山区节节阻击敌人……于今(22日)晚开始向指定地区转移。

王近山把兵团北撤时间比志司的要求整整提前了一天。其实不怪王近山着急,这仗一打响他就吃够了拥挤的苦头。刚入朝的时候,在兄弟部队前期作战胜利形势鼓舞下,“王疯子”也雄心勃勃想上来露一手,那口气也大大咧咧很是踌躇满志:

“美国兵怕死,武器好有什么了不起!咱们人多呀,宋时轮3个军,老杨哥3个军,咱们第三兵团3个军,后面还有杨成武。三个打他美国人一个,那还不把他们打趴下?人说杀鸡不用牛刀,咱刘伯承老总打仗有发明,杀鸡就是要用牛刀。牛刀杀鸡,你们想想,嗯,那是个……”

在志司的部署会上,王近山当着彭德怀拍胸脯打包票:“咱们第三兵团,这次要给彭总交五千个美国俘虏!”后来想想这些话既幼稚又好笑,不过当时确实是那些刚入朝部队指战员们的普遍心态。你想,咱们部队什么时候有这么强大的阵容?那上来的部队又都是英勇善战功勋卓着的劲旅,那美国兵能架得住打?

“美国兵不敢拼刺刀,怕近战夜战……”“冲过三八线,咱们就釜山见喽!”“咱们这一开上去,打完了正好回国吃西瓜!”……不要埋怨这些指战员是井底之蛙,如果不是这场战争,这支农民为主的军队大多数战士恐怕连朝鲜是在哪个方向都不知道。他们对战争的认识全部来自于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美国军队这样一流的现代化军队交手,无论对这个国家这支军队和他们个人,都是头一次。

连王近山都是如此,刚解放大西南那会儿他就闹过一个笑话。那时第十二军住进重庆,王近山把军部设在国民党警备司令李根固公馆中。刚一住进去,“王疯子”就疯疯癫癫地翻箱倒柜,忙得不亦乐乎。人家问他这是干吗?“找地图。”“王疯子”头也不抬。消息传到刘邓那儿,刘邓二人相视一笑,让人把这疯子叫来。“近山,你很忙呀,你在人家李根固家挖地三尺要干啥子?”邓小平明知故问。“找印度和缅甸的地图,那小子是警备司令,没准儿……”王近山一愣,心想这种小事儿怎么传到邓政委耳朵里了?“你找来干啥子?”邓小平打断他。“我们打到重庆了,再往南不就该打到印度和缅甸了吗?”王近山心说邓政委那么大学问还能不知道这个,是考我吧?刘、邓二人终于憋不住大笑起来。刘伯承一边擦着笑出来的眼泪,一边数落这员爱将:“近山哪近山,哪个给你说我们要打印度和缅甸?”“可是,地球是圆的,我们迟早要打到美国去的嘛!”王近山一脸认真。刘邓笑得更厉害了——而且以后一说起还大笑不已。想想,出息得能看《安娜·卡列妮娜》的王近山尚如此二愣,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可严峻的战争不跟你开玩笑,大大小小的王近山们很快就认识到这种过于乐观的情绪实在是没有任何道理,美国军队优势的火器火力、先进的通讯手段、高度的机动能力使他们惊诧不已,血淋淋的现实顷刻间就将所有的乐观情绪打得粉碎。

咱人多是不假,可人多根本使上劲儿啊!战役第一阶段第六十四军几个师队形密集遭敌航空火力和远程火炮严重杀伤;自己第三兵团3个军挤在17公里的狭窄地段上,容纳不下也展不开,由于部队拥挤,造成战场混乱,增大了伤亡。有些部队还没跟敌人照上面就受到很大伤亡,形成了兵力多了展不开,兵力少了难突破的怪圈。

血的代价换来了新的认识。

王近山提前转移的命令的初衷就是怕部队在多路后撤时出现拥挤,增大伤亡。

可惜事与愿违。

第十五军的提前后撤反而使第六十军左翼缺口更加扩大,从而使第六十军两翼受敌,刚一投入战斗,态势就非常被动。

而且还加重了整个战线的危机。

韦杰接到命令时还是个光杆司令,手头只有一个工兵营。

第二阶段作战,第一八一师配属第十二军打穿插,远离军部120公里,没两天时间根本回不来;第一七九师配属第十五军,尚在北汉江南岸;剩下的第一八师也作为兵团预备队在加平方向集结,归兵团直接指挥,现在正在北汉江以南,还处在进攻状态,同样没两天时间根本回不来。

而这个时候,正是傅崇碧的第六十五军从汉江南岸撤回来的时候,如果志司协调调度有力,让第一八九师先在一线顶他一顶,掩护第六十军主力完成归建和展开,可能情况会好得多。

可那会儿这些指挥员,都有那么点打不掉的傲气,不愿叫苦叫困难,好像一说困难就要被人瞧不起就要矮人三分就要在人前抬不起头。

时年35岁的韦杰没有跟兵团叫苦,他想有困难自己克服。

35岁,气盛之年。

他不叫苦,王近山能及时掌握情况和沟通联系也好呀。

也没有!

因为在这要命的关节上,兵团的电台车被炸了,军与兵团从22日起,连续3天失去了联络。

这就使被动局面不可避免了。

兵团命令下达当日,第六十军分别向第一七九师、第一八师、第一八一师发出迅速归建执行掩护任务的命令:

第一七九师附炮兵第四十六团,于现地即大龙山、甘井里掩护转运伤员,任务完成后预定25日晚除以一部留现地待第九兵团接替后再开始向指定地区转移外,师主力分两路经芝岩里、退洞里,进至加平、观音山、修德山地区布防。

第一八师附炮兵第二师两个连,以一个步兵团北移汉江以北构筑阻击阵地,师主力置北汉江以南掩护兵团主力北移及伤员转移,师作战地域为新延江、芝岩里、白积山、上海峰以南地区,并注意和右邻第六十三军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