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欧洲:最神秘的教堂
21956000000022

第22章 圣耶鲁米大教堂(1)

——为热衷航海的王子而建

在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伫立着一座叫圣耶鲁米的大教堂,和其他教堂有所不同,这座教堂是葡萄牙国王马努埃尔为他的爱子恩利克王子建造的礼拜堂。

圣耶鲁米大教堂位于里斯本港的入口处,和谐的外表、独特的风格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是葡萄牙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并于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517年大教堂正式建成,修建之初名为“贝伦圣母院”。以后又经过了不断扩建,最终形成如今规模庞大的教堂建筑群。

圣耶鲁米大教堂用大量石灰岩砌成,由修道院和教堂组成。教堂为博依塔克和卡斯蒂利奥等人设计建造,整体类似一个方形庭院,边长55米,内有双层长廊,底层柱与柱之间砌成拱形门状。上层是房间,柱与柱之间有一拱形落地窗,与下方的拱门连为一体,整齐排列。每根柱子上面都饰有圆锥形尖顶。长廊尽头是两座多边形塔楼守护,五层,圆锥尖顶上立有十字架。与塔楼毗邻的是一座双层大楼,楼上、楼下全为房间,屋顶上盖有一座两层穹顶多边形塔楼,下半部镂空,上半部封闭,顶上有一个小球形饰物。城楼的建筑可以看出明显受到了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影响。院内餐厅圆顶也美观大方,墙上饰有人像宝石瓷砖。

教堂大殿长92米,宽25米,被六根细长的八角柱隔成了三个跨间。后堂长29米,宽19米,高25米,由两根柱子支撑。面积颇大的唱诗台位于门口,台上排列着雕镂木椅和祭台,新马努埃尔式的瓦斯科·德·伽马和卡蒙斯的遗骨放在唱诗台下。教堂另一个特点是以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雕像而驰名世界。从护墙到教堂尖顶,自下而上由疏渐密地布满了各种雕像,它们与飞檐上的基督骑士团的十字架浑然一体。两侧有整个的雕像群。拱门有1517年古特雷内在葡萄牙创作的第一件作品,即国王马努埃尔和王后玛丽娅的雕像,弥为珍贵。两侧还有不少哥特式雕像。1572年马努埃尔的棺柩也移于教堂内。教堂不仅有伟大的建筑和文物,庭院中的奇花异草同样展示着教堂的别致。

葡萄牙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称作卢西塔尼亚。14世纪初,在迪尼斯国王统治时期,葡萄牙开始海外扩张。到了15世纪中叶,随着航海技术的日益成熟,葡萄牙出现了一位航海家恩利克。1415年,20岁的恩利克王子参加了葡萄牙人对休达城的探险,从此迷上了航海事业。

恩利克为葡萄牙王子。1419年,他在萨格里什建立了自己的小宫廷。他对权力没有野心,很少去里斯本宫廷,在激烈的王室争权夺利斗争中置身事外。他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航海探险事业上。在萨格里什,他成立了一所非正式的野地学校,来传授航海知识。他与助手搜集和研究了水手与旅游者的记述,派遣船只,开始了他航海探险的历程。

尽管他从来没有进行过长距离的航行,但是组织了多次海上探险活动,葡萄牙航海发现取得的成就震惊欧洲。数百年以后,他被人们称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航海家。恩利克不仅为葡萄牙人所景仰,而且受到欧洲人的尊敬。欧洲人尊称他为航海家,葡萄牙人则亲昵地称呼他恩利克王子和航海王子。他对人类的贡献远远超过一位航海家的丰功伟绩。葡萄牙历史学家雅依梅·科尔特桑说:我们不能忘记这一事件的世界意义,因为它与过去有联系,也就是说,葡萄牙人从其他民族以往的经验中得到了启迪,它的后果是对新人类的诞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王子爱航行

提起历史上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时代,首先应该提到的是欧洲小国葡萄牙的远航事业;提起葡萄牙的航海事业,首先应该提到的则是葡萄牙国旗上那一片绿色所代表的恩利克王子。恩利克王子终身未娶,他性格严谨而坚定,生活朴实,但对于航海事业却有着无比的热情。恩利克是葡萄牙历史上最为雄才大略,富有战略眼光的领袖。在穷其一生对航海事业的不断追求中,恩利克王子获得了航海家恩利克的称号。

葡萄牙最初是作为卡斯提尔王国公主的嫁妆而分裂出来的,其国名在拉丁语里,原意是“温暖的港口”。葡萄牙的陆上国境线全部与强国西班牙相邻,几乎没有任何发展空间。那里土地贫瘠,物产有限,唯一可以依靠的也只有其“温暖的港口”。到15世纪,葡萄牙人口已经达到150万左右,人口的膨胀要求更多的资源,而他们唯一的出路只有向海上发展。最早意识到这一点的,正是被后世称为“航海家”的恩利克王子。

恩利克王子生于1394年,父亲是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据说他诞生时的星象预示他“必将进行伟大而高贵的征伐;他必将发现他人无法看到的神秘的东西”。

恩利克从小学习战略战术、外交艺术、国家管理等“王子必修课”,除此之外,他还博览群书。以增加知识。恩利克向往历险、战斗的生活,同时,他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他看来,到未知的地域探索并把基督教带到那里是一个基督徒的职责,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是这样做的。

1414年,这位传奇式的年轻王子向其父建议攻打位于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的由摩尔人控制的休达城。父亲命他亲自率领葡萄牙士兵和英国士兵渡海攻城。在这次战役里,恩利克王子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略,出其不意占领了休达城,并成为休达的总督。

休达一战胜利后,这位极有可能成为陆上英雄,在战场上驰骋风云的青年王子最终却没有投身于陆上事业,而是投身于当时的杰出人物都不屑一顾的航海事业。休达是大航海世代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个小城扼守直布罗陀海峡已经六个世纪,在这里,恩利克收集了有关西非的一些真实可靠的消息。他了解到,在阿特拉斯山脉以南有一片撒哈拉大沙漠,在这片沙漠中存在着一些有人居住的绿洲。休达城的原住民摩尔人常常派出商队穿过沙漠走到一条大河旁,在那里开采黄金和掠夺黑人奴隶。在西非的这条沙漠地带以外确实有两条河流:一条向西奔流,名叫塞内加尔河;另一条向东奔流,名叫尼日尔河。15世纪时人们把这两条河弄混了,甚至认为它们与尼罗河相通。然而这些消息在航海家恩利克王子的心目中与《圣经》中记载的奥菲尔地区神话传说交织在了一起。所罗门国王曾在此地开采黄金来建造耶路撒冷的教堂,这些错误的认知却激发了恩利克无尽的向往。

由于西欧那时普遍缺乏金银,葡萄牙尤其如此,所以,开发这一黄金贸易的可能性引起了恩利克王子的兴趣,他决定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沿海路到达这个富有黄金和奴隶的国家。

从休达归来后,恩利克王子便一心一意地投身于航海事业。他远离豪华舒适的宫廷,放弃了婚姻和家庭生活,并谢绝英、法、德、意等国的邀请,独自搬到了葡萄牙西南角荒凉的阿尔嘉夫省萨格里什的海军兵工厂住下,着手准备对非洲西北部的探险。为达到这个目的他终生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40年中派出了一个又一个探险队,对非洲的大西洋海岸进行探寻,以求获得黄金和奴隶。

当时,葡萄牙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航海及地理学知识,这主要是从意大利人那里获得的。并且在皇家海军中雇用大量的意大利船长和领航员。恩利克王子已经意识到葡萄牙的未来就在身边的蔚蓝色中,从此,一心一意地投身到航海事业中去。他扩建了兵工厂,设立造船厂。又创立了航海研究中心,成为世界上第一所为航海设立的学校。他大量招聘本国和外国的学者参加工作,培养了大批航海人才,提高了本国的航海技术水平,还在葡萄牙沿岸建立瞭望塔,搜集各种信息。作为父亲的若奥一世国王,也非常支持他,封他为阿尔嘉夫省省长,这就保证了航海经费的支出,另外,恩利克王子还把圣殿骑士团一年的经费都拿出来装备了几支探险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里应该算是航海史中的世界中心。精确的地图,航海课程的传授,全新的造船技术,一个个令人振奋的发明从这里走向世界。从此葡萄牙成为真正的航海之国。

在15世纪初,虽然航海技术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航海事业还远不是现代人所想象的浪漫事业。这一行极为艰苦、风险极大、收获很小的事业,一般贵族阶层很少有人涉足。当时的海船很小,一般载重数十吨到100多吨,乘数十人。船员住着低矮的船舱,在其中甚至无法直立。由于厨房设备简陋,食物常常做得半生不熟。船上的淡水用小木桶装着,人儿很快就会变质,满是朽木铁锈味儿。一旦离岸就意味着要和蔬菜告别,这使许多船员得坏血病而死亡。抛开频发的海难事故不说,仅仅是极差的卫生条件就使大批海员死于各种疾病。在当时,海员常见的死亡率为40%。在这种情况下,生活正常的人们是很难有兴趣去航海的,成为海员的常常是无业游民、小偷、罪犯等等。很难理解,衣食不缺、地位高贵,完全可以凭陆上事业大展宏图的恩利克王子为什么会投身于航海事业。

恩利克王子对航海的真正贡献不是亲自去探险,而是大力推动探险的进行,以及组织航海实践。他创办的航海学院培养处出大批本国水手,提高了航海技艺;设立观象台网罗各国的地学家、地图绘制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共同研究制订计划、方案;广泛收集地理、气象、信风、海流、造船、航海等种种文献资料,加以分析、整理,为己所用;建立了旅行图书馆,其中就有《马可·波罗游记》,还收集了很多地图,并且绘制新的地图。他资助数学家和手工艺人改进、制作新的航海仪器,如改进从中国传入的指南针等航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