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四个安定,最难的莫过于安心。心若是没有地方可以安顿,那么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如同无根的叶,随波逐流。许多的人相信宗教,给自己一个信仰,便是为了能让心有一处安稳。有很多人都到庙里拜佛求道,他们总认为,只要到庙里就能修行了,而安心的地方也就是庙里,离了庙,大约就无法修道了。其实,修道没有特定的地方,修道没有特殊的场所,此时此地,只要你用心投入,便能展开修行。
现在的人心不安,主要还是因为欲望太多,修行便是帮助我们懂得知足,控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让自己能够安定自己的心。适当的欲望可以刺激人上进,因为有了欲望,才有追求,也才有努力的目标和动力。然而,一旦欲望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范围,则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我们将会变得越来越不知足,从此陷入苦痛的深渊。
在一座寺院里,有一个很出名的主持。一天,寺院里来了一个衣着光鲜的客人,他找到了主持,向主持请教说:“师傅,我的人生拥有很多东西,可是这些东西却无法填补我的空虚,欲望让我感到痛不欲生。人究竟要怎样才能够将自己的欲望清除呢?”
主持笑着,从内室拿来一把剪刀,示意客人跟随他去寺院外头的山坡上。山坡上有一丛丛被修剪得十分整齐的灌木。主持把剪刀交给了客人,对客人说:“施主,您只要能够经常反复修剪一棵树,那么你的欲望就会消除了。”客人将信将疑地接过剪刀,开始修剪其中一丛灌木。
不觉间一壶茶的时间过去了,主持问他有什么感觉,客人笑笑说:“感觉身体似乎舒畅了一些,可是心里头那些扰人的欲望似乎并没有消除啊!”
主持点点头说:“刚开始是这样的,经常修剪就好了。”
等客人走的时候,主持与客人约定十天之后再来。
就这样,十天又十天,十天又十天……整整三个月,客人都来给寺院后坡的灌木丛修剪。在三个月后的一天,客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修剪的技巧,将那一丛灌木修剪出了一些线条和形状。在客人修剪的时候,住持来了,客人对住持说:“师傅,我现在已经能够气定神闲、心无旁骛地修剪灌木丛了。可是,每次当我离去,又投入尘世的时候,那些欲望还是会回到我心头……”
听完客人的话,住持笑道:“施主,你可知为何我建议你来修剪灌木丛?我一直希望每次你修剪前,都能够发现,原来被剪去的部分又重新长出来了。这便像是我们的欲望,永远不要指望能够完全消除。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力将它修剪出完美亮丽的线条。欲望不能放纵,放纵起来会像疯长的灌木,但若是能够时时修剪,那么就能让这欲望的树苗成为悦目的风景!”
时时克制自己的欲望,如同修剪盆栽一般将它细心修剪,那么这欲望就会成为支持我们前行的动力,而非扰乱我们平静的元凶。欲望少了,自然心也就安了。
上等人安心于道,有菩萨心肠,做善良的事情。中等人则安心于事,适当地让自己忙碌,就不会自寻烦恼,给他人造成麻烦。下等人却只知道安心于名利物欲的追求。要让心在浮华的世界获得一片宁静,至少要做到安心于事,控制欲望。
安身则在于生活的勤劳简朴。人生在世,心安了,身也应该有所依托。
我们工作,一是为了生存,但却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不是只为了满足自身的物欲。我们要追求的是,能够为了健康的身心和自我的价值而奉献的态度。
勤劳简朴的生活能够让我们身体健康,心里平安。当我们能够为自己的身体负责,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并且让自己在能力范围内健康快乐享受工作,那么我们便能安身了。
家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从出生开始,我们便置身于家庭之中,等到我们成长,进入社会,又会开始扩大重组新的家庭,就这样一直往复循环,生生不息。家庭能给我们一个温暖安稳的港湾,一个轻松友爱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家人对于我们的人生意义非凡,是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奋斗下去的力量的源泉。
要安家,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家庭的意义,家是一个应该具有凝聚力的地方,组成家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感到身处其中,并且能够各司其职,只有明确自己的位置,了解家庭的意义,并且参与其中,大家才能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从而相互扶持,相互关怀,发挥出“家”的真正力量。
曾经有一个人,事业成功,是家庭的中流砥柱。他的父亲已经过世,母亲和他住在一起,有个贤惠的妻子和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女儿。无论在外头遇到什么事情,他永远都是一力承担,无论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他永远都能迅速做出最明智的决定。在他看来,他是为这个家付出最多的一个,也是这个家庭的主导者和守护者。
可是让人意外,同时也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的家庭并不像他所期望的那般和谐美满。母亲在家里过得闷闷不乐,时常提起想独自回乡下老家。妻子埋怨他把自己当外人,什么也不对她说。女儿更是时常与他顶嘴,说他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他陷入苦恼之中,觉得家人不理解他,看不到他为这个家所付出的艰辛。
后来有一次,他去到了一个好朋友的家里。朋友家有个小院子,开垦出了一片小菜地,朋友说:“这是我爸妈一起开垦出来的,在家里头老闲不住,倒也好,常常能吃上有机蔬菜了!”
进了门,朋友的老婆笑意盈盈地迎接他们,他坐在沙发上,听到朋友和妻子随意聊着天,谈起了工作上遇到的那些烦恼。
朋友盛意挽留他吃饭,推脱不了便留下了,吃饭的时候,朋友刚上初中的儿子突然说:“老爸,过两天我和几个兄弟约好了去山里露营。”
朋友回答说:“要是没记错,你下个星期就考试了,有把握?”
朋友的儿子回答说:“还行吧……可是我那好兄弟要转学了,咱之前就说过要一起露营的,等考试之后就来不及了。”
朋友想了一会儿,说道:“知道了。去可以,保证安全,回来给我好好考试。”
看到朋友的儿子欣喜的笑脸,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女儿现在做什么几乎都不会告诉他,也许久没有对自己笑过了……其实,家庭中的每一个人,他们既是属于这个家庭的,同时也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该互相尊重,共同合作来推动家庭的进步,才能够增添家庭的凝聚力。他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有庇护家人的责任,但是在这样做的同时,他也限制了家人的发展,他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主,什么事情都不和妻子分担,在他看来,他是一家之主,这是他必须做的,可是他的妻子就会感到无法实现自己的职能。母亲和女儿也一样,他不忍母亲劳累,强行为女儿做“正确”的决定,他否定了她们存在的价值。
要家安稳,首先便是要能够尊重家庭中每一个成员,要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参与进这个家庭的决策和发展之中,让他们能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部分,自己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是有意义的。在物质上的安顿,不算真正的安家,真正的安家,是除了物质之外,还要在精神上,让每个成员都能够团结起来,各尽其力,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存在的意义。
安业,在一般人看来,是对于自己的职业,要让自己有安定的工作,有一定的保障。其实,安业所指的,不仅仅只是在工作上,更在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和修养。要安业,首先要爱业,敬业。无论何时,爱自己的工作,从而才能认真负责,不致遇到一点打击就开始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除了爱自己的工作,还要爱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言行,都该从利人利己的观点来考量,不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
安心安身,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能找到一份归属感,是安定自我的首208圣严法师给世人的九堂静心课[清净自在心]
要方面。安家安业,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奋斗的目标,同时拥有一份好人缘,是安定自我之后的重要安定目标。若是能做到这四点,我们无论将来在任何场所,都能够赢得人缘,赢得人心。
第八堂人生领悟篇
尽心争取,坦然面对
尽心尽量争第一,不争你多我少。
--圣严法师
现代都市生活,以快节奏为主。每个人都神色匆匆,不论做什么都在你追我赶。为了什么?说来说去,都是为了一个字:争。
争名,争利,争地位。甚至很多明明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也要争上一争。属于自己的东西被争去了,懊恼。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被争去了,遗憾。那么争到了真的就能称心如意?争到别人的东西真的就能安安稳稳问心无愧?
我们究竟要不要去争呢?当然要争。不争就没有进步,不争就不会前进。但是我们要争的不是谁得到的多,谁得到的少,而是争一个第一。
有人想说,争第一有什么用,争到了又没什么利益,利益还是会被别人争去,实则不然。皇天不负有心人,世上从来就没有白白辛苦的事情。
争到了第一,首先你收获了一分对自己的肯定。努力没有白白付出,终于得到了众人的认可,那份成就感恐怕是争得多少利益都无法比拟的。
不必担心只有第一,争得了第一其他自然会接踵而至。争得了第一,自然会有人嘉奖你的努力。争得了第一,自然有人给予你奖励。虽然有人争名夺利,但是你的努力还是有人会看在眼里。一次也许不够引人注目,两次呢?三次呢?
有一个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很珍惜,也很努力。可是不论他多么努力,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总会被上司夺走。他感觉心灰意冷,觉得自己不管怎么努力也不会有结果,从此一蹶不振。一直到有一天,他无意间跟一个朋友谈起了这件事情。
朋友问他:“为什么不继续努力了呢?”
年轻人说:“不管怎么样努力也没有结果,我为什么还要继续努力呢?”
“那么你努力到底失去了什么呢?努力不一定会得到什么,但是一定不会失去什么。等你争到第一的那天,也许就会有收获了呢。”
年轻人豁然开朗,开始继续努力地工作。一次又一次被上司拿走了成绩,年轻人也不再灰心。终于有一天,年轻人取得了公司第一的成绩,上司不管用什么手段也无法掩盖年轻人出色的成绩。一鸣惊人之后顺其自然地取代了他上司的位置。
不争多,不争少,只要努力争第一,自然会得到你赢得的收获。但是要如何去争第一呢?无须不择手段,只需尽心尽力就好。尽心尽力,问心无愧。争得了第一是自己的成功,争取不到说明自己能力还需要提高。若是不择手段,只能害人害己。
有人可能有疑问,为什么说不择手段争第一会害人害己呢?就算争不到于自己也没什么损失啊。
有一个妇人,带着自己的女儿去庙里进香求佛,希望佛祖保佑自己的女儿高考取得好的成绩。连续三年,每年都会看到妇人和女儿来求佛,每次都是为了同一件事情。寺中有僧人疑惑,就算上学开始,连续三年,也应该考完了。于是就去问妇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妇人的女儿平时成绩极佳,每次都能考取班中第一第二的成绩,但是一到高考总是考不出平时的成绩,每年都名落孙山。僧人听完之后要与妇人的女儿单独谈谈。僧人一问便问出实情究竟是怎样。妇人的女儿整日不求上进,只知玩乐,仗着头脑聪明加上考试作弊,才会每次在考试中都取得数一数二的成绩。但高考不比平时考试,极难作弊,所以每次都会名落孙山。女儿恳求僧人不要将实情告知母亲,自己会开始努力,今年一定会考取。僧人叹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白白浪费了三年的光阴。
如果有机会,人人都想争第一,但是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第一,靠真才实学才能证明。投机取巧,想不劳而获,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误人误己而已。尽心尽力争得的第一才能问心无愧,也只有尽心尽力争到的第一才是真正的第一。
争多争少,争得到固然欣喜,争不到只是徒增烦恼。凡事都只争第一,不争多争少,得自己应得的,也不会有烦恼。
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圣严法师
人活一世,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恐怕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是为了事业,有些人是为了享受,有些人是为了家庭,有些人是为了感情。有些人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有些人到最后却一事无成。
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拿得起,放得下。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首先要做到拿得起。我们的目标有多远,我们的目标有多大,需要拿得起的东西就越多,越大。拿得起,是一个从思考到实践的过程。再多的梦想,再宏大的计划,再切实的目标,拿不起的话,始终不是梦想而是空想,不是计划而是梦话。空想是不可能有任何结果的。
在某个地方,有一个很小的镇子,镇上的人都非常聪明。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小镇,他们一直以为他们的镇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地方。一直到有一天,一位旅行者路过他们的小镇。当旅行者知道了他们的想法之后,顿时觉得他们不过是一群井底之蛙而已。旅行者告诉他们,他们的小镇非常普通,非常不起眼。这个世界很大,比他们小镇更好的地方很多很多。小镇居民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觉得非常吃惊,他们决定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他们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决定制定一个周全的旅行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要去些什么地方,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归来不会耽误工作,上路需要带些什么东西。每当有行路的商人经过他们的小镇,他们就会向商人询问他们还需要些什么东西,商人说缺地图,他们就等着卖地图的商人来,缺旅行箱,他们就等着卖旅行箱的商人来,缺精巧的门锁,他们就等着卖门锁的商人来。
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过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自己已经老了,根本没有精力去实施自己当年制定的宏大的旅行计划了。最后,他们还是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小镇。
拿得起是需要勇气的,不可能出发的时候就做到万无一失。害怕冒险,害怕困难,追求万无一失的旅途,注定要浪费生命中太多的时光用来准备。
当都准备好了以后,那时候可能已经没有出发的理由了,或者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完成自己的目标了。
拿得起还表现了一个人的毅力。拿起来,不一定就拿得住,拿得稳。
人在追求自己目标的路上,总是会受到无数的挫折。遇到了挫折不要紧,梦想不小心落下不要紧,重要的是还有勇气再次拿起来。若是遭受了一次挫折就不再拿起来,也称不上是拿得起。没有勇气是承担那一份失败,也称不上是拿得起。
爱迪生在寻找合适的灯丝的实验中,尝试了1600种材料,史泰龙成为明星之前求职失败了1850次,林肯参加竞选失败了十次才当上美国总统。
最后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靠的就是那份不怕失败,始终拿得起的勇气。
除了拿得起,还要放得下。相对于拿得起,我们需要放下的东西同样很多。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每次尝试的东西也未必适合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拥有放下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