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清净自在心:圣严法师给世人的九堂静心课
21946100000015

第15章 享受工作篇(3)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他非常想成功,他也确信自己聪明而有能力,可是却始终一事无成。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很成功的商人,他询问商人,究竟自己要怎样才能成功。商人想了想,抱了一个大西瓜出来,切成了三块,然后对年轻人说:“来,请吃西瓜吧。”年轻人看了看商人,毫不犹豫地拿起了最大的那块西瓜啃着。商人微笑着,拿起了小的那块。由于商人的那块西瓜比年轻人的小,于是商人很快便吃完了,接着拿起了第二块。

而等年轻人啃完手上的大块西瓜之后,桌上已经没有西瓜了。商人笑着对年轻人说:“我已经教完你成功的秘诀了。”

人生之中就是如此,平庸的人永远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而目光长远的人往往懂得放弃眼前的小利,从而追求更长远的大利。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是如此,想要成功,就要能够将目光放远,知道如何取舍,而不能只盯着眼前一点两点的小利益。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取得最大的得。就好比商家搞促销一般,看上去价钱比平时低了很多,似乎商家吃了亏。但其实,虽然单件物品的利益少了,但薄利多销却使得累积的利益更多了。用微薄的利益卖出去,总比堆积到无人问津好得多吧!

懂得吃明亏,是仁者,是成熟的一种境界。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是所有亏都应该默默吞下,毫无怨言。圣严大师也说,受辱吃暗亏,是愚蠢。

吃明亏,是大方仁爱的体现,但吃暗亏,就只会被别人嘲笑罢了。

那么,既然如此,什么是明亏,什么又是暗亏呢?

明亏,说白了,就是摆在台面上的,明明白白,让别人占点儿小便宜的事情,对于这样的吃亏,一笑置之就可,还显出我们的大度。而暗亏,就是那些台面上我们似乎占了小便宜,而实际上却吃了大亏的事情,这些暗亏,往往挑战的,就是我们的智商了。

生活中来说,大部分人都是吃过暗亏的,而且许多时候还屡教不改,追其根源,就是人性爱贪小便宜所致。爱贪一点点的小便宜,最终却造成自己吃了大亏,这种事情说出去,也只会被人笑话自己愚蠢而已。

某先生家里要装修,找师傅谈价钱,某先生是个节省又爱杀价的人,谈装修的时候对着装修师傅劈头盖脸一顿杀价,结果事情没能谈成。后来某先生找了另一家要价便宜的公司,满心欢喜地进行了装修。可是装修过后,问题却接踵而至,地板墙壁屡屡渗水出问题,多次投诉无果。某先生才感叹自己真是贪小便宜吃大亏啊。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很常见,看到某件东西突然打折,本着想占小便宜的心态,往往就会不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而进行购买,而购买过后才发现,这件东西对于自己而言,形同垃圾。而结果就是我们花了无谓的钱,给自己添购了一件既占地方又要花时间处理的垃圾。明着来说似乎是占了小便宜,而实际上却是让自己莫名吃了大亏。

这虽然看似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是在生活中,却依然经常有人犯这样的错,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打个比方,如果你想购房,看到了一处地方,并已经付了一部分定金,可是就在付了定金之后的几天,你突然发现了一处更符合你理想的,更经济实惠的房子,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呢?就大部分人来说,都会舍不得花掉的定金,想着,既然都已经付了,就这样吧。

于是错过了更适合自己,也更大的利益。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忍让一时,便可修得一世,就如拾得所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懂得忍让,甘愿吃亏的人,才是能够长久站立攀登巅峰的人。

反之,你若是那个时刻斤斤计较的人,别人处处让着你,惯着你,再过几年之后,嚣张跋扈的人必然众叛亲离,真是成就了孤家寡人了。忍让的人,最终获得仁德之名,为世人所称道,而那些跋扈自私的人,占得了一时的便宜,却是要付出一生的代价。

聪明人懂得发挥自己的仁爱之心,甘愿吃明亏,却能够得到大利益,好前途。愚蠢的人目光短浅,只贪眼前的利益,却最终让自己吃了大亏。

聪明人宁肯明着上当,也不会暗着吃亏,明着上当收获了名声,暗着吃亏却丢掉了智慧!

他人即地狱

压力通常来自对身外事务过于在意,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断。

--圣严法师

社会生活的节奏随着科技的发达越来越快,而现代人的压力也在这样的快节奏之下与日俱增。比起我们的祖先来说,我们所要承受的烦恼和压力大大超过他们的生活。比如交通车况引起的愤怒,这便是现代社会无法躲避的苦恼。

我们的生活虽然并非像祖先一般在原始森林中,每天都要面对着凶恶的野兽,但我们所担忧的事情远远超过这些。我们要担心工作,要抱怨路况,要照顾家庭,同时还要为了生存不断做着自己也许并不喜欢的工作,日以继夜,反反复复,对于我们而言,生活本身就是凶猛的野兽,做不对一件事情,就可能导致我们的生活进入不可预期的混乱和危险。

当人面对危险的时候,我们马上便能够有生理上的反应,荷尔蒙和肾上腺素剧增,输送更多的血液流到了大脑,而在每天压力的惯性之下,我们时时处在警惕和危险的感觉之中,身体便会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这无论对于我们的身体还是心理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随时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功能失调。

人究竟为什么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压力呢?

萨特有一个著名的哲学论断--他人即地狱。我们可以从萨特著名的哲理剧代表《禁闭》来理解这句话。

这部戏剧的场景并非人间,而是设在地狱的密室之中,剧中一直反复提到,密室里头没有镜子。剧中的三个主人公都是有罪行的人,因而被送到了地狱之中。第一个主人公加尔散是个胆小鬼,是一个被枪毙了的可耻的逃兵;第二个主人公艾斯黛是个溺婴犯;第三个主人公伊内丝是个同性恋以及企图支配别人的心理变态。这三个人被送进了地狱,禁闭在一个没有镜子的密室之中。

这是一个和以往观念不一样的地狱,这个地狱里没有刑具也没有烈火,而让他们受尽折磨的,是他们彼此的关系。这是一个没有黑夜的地方,他们三个人就这样互相注视,却看不到自己。懦弱的加尔散试图证明自己不是懦夫,他从艾斯黛那里却得不到真心实意的答案,于是他试图让伊内丝来解放自己。而艾斯黛因为没有镜子而看不到自己,她无法肯定自己是否还存在,她只能从男人身上来证明自己的魅力和存在,而唯一的男士加尔散成为她解脱的救命稻草。而伊内丝呢,她将艾斯黛视为自己的猎物,同时又冷酷揭示加尔散是个懦夫,让他不得安宁。三个人就这样在密室之中,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地狱。就如同剧中所说的:“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即是地狱。”

在许多时候,当我们感到压力和痛苦不安之际,往往这种痛苦都来源于他人,或者该说,来源于我们自己对他人的过分在意。我们穿一件新衣服,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夸赞而惴惴不安;我们做一件事情,会因为别人的异议而畏缩不前;甚至我们的一个想法,也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共鸣而埋藏心底。很多时候,他人就是我们的地狱,而这个地狱却并非是客观存在的,而是我们主观为自己创造的。

在《禁闭》一剧中,迷失的门曾打开过一次,加尔散有走出去的机会,若是他走出去了,那么他的地狱也会就此结束。可是他却执意想从伊内丝身上获得肯定,通过她的审判来获得自由。加尔散在剧中问:“难道能以某一个行动来判断人的一生吗?”

当然,一个行动不足以说明一个人的一生,但从一个又一个的行动之中,我们能够看出其中的惯性,以及人的个性。加尔散确实是一个懦夫,他没有办法坚信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走出地狱,而是一直把这样的希望寄托在伊内丝身上,试图通过别人来证明自己不是懦夫,来获得别人的原谅。而最终这样的懦弱和寄托就导致了他永远只能在地狱长眠。

我们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正确,我们又该让自己的路走向何方,这一切的答案都只有我们自己能够回答,人生是自己的,若是过分在意别人的目光和外界的事物,那么我们永远都无法走自己的路,也无法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要我们认为自己是对的,并没有做违背道德和伦理的事情,别人的看法又算什么呢?它能重要过我们自己的内心吗?人生在世,自然不可能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若是过于在意,往往可能忽略了自己,也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让自己噤若寒蝉。

我认识的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从小就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因为这样而一直逼迫自己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自然,将这种注意变成督促自己进步的动力,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因为她过于在意周围人的看法,从而变得十分敏感,让自己时时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