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与历史
我国主要朝代名称的由来
夏: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因此,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叫“夏”。
商(殷):契是商部族的始祖,曾居于商(河南商丘),所以在灭夏后以“商”为国名。又因盘庚将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叫殷朝。
周:因太王(古公亶公)居于歧山下的周原,所以武王克殷后,以“周”为国名。
秦:周孝王赐非子“赢”姓,并封“秦”(甘肃天水)地,以后立国就以“秦”为国号。
汉:刘邦原被项羽封为汉王。后国号叫“汉”。
三国:魏,曹操在汉献帝时封爵为魏王。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以“魏”为国号。蜀汉,刘备在成都称帝时,国号“汉”。因都城在蜀,故称蜀汉。吴,孙权建都建业(今南京),为古吴地,所以称“吴”。
晋:司马昭在魏国先封爵为晋公,后为晋王。他的儿子司马炎为帝,国号“晋”。
隋:杨坚原为后周之随王,后废周帝改“周”为“隋”,因讳“随”有走义,故省“廴”为“隋”。
唐:李虎在西魏时,被封为唐国公。李渊称帝后建立了唐朝。
宋:赵匡胤在周朝时,被封为宋州节度使。因发迹于宋州,所以国号称“宋”。
元:本无国号,称蒙古。世祖忽必烈始建国号叫“大元”,取《易》中“大哉乾元”之义。
明:出于明教,明教有明主出世的传说。
清: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国号大金。皇太极继位后,为了避免汉族对历史上金国侵略的民族仇恨,改“金”为“清”(清即金的音转)。
我国古代国号的由来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在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国号就是王朝(朝代)之号,亦即政权之号。国号的由来大致有四种情况:
1.根据发迹的地名以定国号。如汉是因其创建人刘邦曾受项羽封为汉王,活动在巴、蜀、汉中一带而来;宋是由其创建人赵匡胤在后周时曾为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而来。
2.根据所封爵号以定国号。这种国号直接来自创建人的爵号,而爵号又往往和某一地名相一致。隋的国号来自创建人杨坚称帝前曾承袭其父杨忠的随国公之爵。
3.根据发迹地的特产以定国号。契丹人耶律阿保机所建王朝名辽,辽意为镔铁,因耶律阿保机的发迹地产镔铁,即用以为号,取其坚也,乃象征国家政权如铁之坚。
4.根据文义以定国号。元朝的国号取《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
何谓东宫、西宫
何林注《公羊传》说:“西宫者,小寝内室,楚女所居也。”后称妃嫔居住的宫为西宫。东宫则是太子所居之宫,也用以指太子。
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东宫娘娘”、“西宫娘娘”的称谓。尽管戏剧或小说中常有这样的称呼,但那毕竟不合史实。直到清朝末年,才有了东太后、西太后的叫法。1861年,咸丰皇帝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皇太子载淳即位于灵前。第二天颁发上谕,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从这一天起,慈安太后搬入烟波致爽殿东暖阁,慈禧太后搬入西暖阁。据此,宫内始有东太后、西太后之说。
古时“秘书"干什么
秘书是古代掌管典籍或起草文书的官,汉代以来有秘书监、秘书郎,三国魏有秘书令、秘书丞,可见“秘书”之名早于“书记”。但秘书并非官名,必须在秘书下缀上“令、监、丞、郎”等字样才是完整的官名。此外尚有“秘书省”,这是南朝梁始设的官署,是行政机关,虽有“秘书”之名,与秘书无涉。明清不设此官署,也没有“秘书”的职称,明代陈继儒虽有《许秘书园记》一文为张(常)州许自昌作,但许自昌仅是一位喜藏书、刻书的士绅,称之为“秘书”想是对他的美称。清代各衙署设文案,一般称“师爷”不称“秘书”。民国时,大多数的行政机关都设秘书。恽宝惠先生(已故)就曾任冯国璋的秘书长。现在,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一般都设有不同级别的秘书。
“政府”一词由何而来
政府,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但“政府”一词的本来意义并非如此。在唐朝,封建社会的各种体制已逐渐成熟,确立了负责中枢政务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决策机关的中书省,负责审议的门下省,具体执行的尚书省。“三省”长官共同行使宰相职权,负责处理国家政务。这些长官们日常办公的地方叫“政事堂”,号称“政府”。
“府”是官署的通称,也即百官汇集之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李林甫领吏部尚书,日在政府。”胡三省注云:“政府”即政事堂。这大概是“政府”一词的最早出处。
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多少珍宝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闯进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他们把无数奇珍异宝洗劫一空,并纵火把无数人间奇迹焚为灰烬。
圆明园作为著名的皇家园林,她凝聚了民族的高度智慧,代表了人类文明的精华。园林占地广达5000余亩,风景区100多处,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仅种种桥梁就达100余座,各种建筑中西合璧,九州风物包罗万象,堪称一大奇迹。这里集中了大量的皇家御宝、文史珍品、艺术精华和无数的财富。
当时,清廷皇室仓皇西逃,英法联军蜂拥而上,究竟掠走了多少财宝,至今是个谜。现在有迹可寻的只剩下少而又少的一部分,然而,它们却背井离乡,高居在英、法、美、德等国的博物馆中。在伦敦的赁卖市上,曾罗列着龙袍、貂褂、朝珠、珠翠、诸般画轴、神像等御用之物。拿破仑三世在枫丹白露古堡专门修建了中国馆,将从圆明园掠走的上千件珍贵文物收藏在这里。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各种玉雕、如意、成对的大象牙、大犀角、乾隆玉玺等,数不胜数。绢本彩色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乾隆所作各景题咏40首共80幅珍贵文物,现在也高悬在法国巴黎国家国书馆。梁启超在他的《新大陆游记》中说,在纽约博物馆所收藏的“中国宫内器物最多”,而“得自圆明园之役者半。”
圆明园究竟被侵略者劫走多少财宝?历史终究会有大白之日。
近代中国对日赔款一共有多少
近代中国曾三次被日本勒索战争赔款。第一次是1874年,日本派兵企图占领台湾,清政府立刻派兵前往抵御。日本自知无法取胜,转而谈判,最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日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偿付日本50万两白银赔款。第二次是1895年甲午海战后,日本侵略者仅通过《马关条约》勒索清政府的赔款达2.3亿两白银。清政府付给日本的白银总数相当于日本国家财政四年半的收入。第三次是1901年的《辛丑条约》,仅日本掠去中国的赔偿就达3400多万两白银。
在第二次偿付日本战争赔款时,清政府财政经济已经非常困难,不得不5次大量举借外债,其中有三次附带主权大宗借款。第一次是向俄、法借款折白银为9800多万两;第二次向英、德借款,折白银为9700多万两;第三次又向英、德借款,折白银为1.1亿两。这些借款条件异常苛刻,最终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共达6.9亿多两白银。而且还丧失了一系列重要主权。
日本仅在20多年内就勒索中国三次大赔款,使其举国上下顿感富裕起来,他们用这些赔款大办教育,为今天日本根除文盲奠定了牢固基础。除此之外,日本还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军工体系,1930年后又打进了中国的国门。而清政府当初由于偿付大量战争赔款,国库被洗劫一空,财源全遭截留,中国百姓一次又一次被搜刮和压榨,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吃大锅饭”的由来
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遇到的影响企业发展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大锅饭”的问题。这种体制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干和不干、干好干坏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时间一长,势必导致企业发展的困难。
那么“吃大锅饭”这一俗语是怎样来的呢?
广东七星岩有座建于明代的佛寺——庆云寺。由于佛殿建筑古朴雄伟,被人们誉为“岭南名刹”。寺中有一口十分引人注意的特大铁锅,被安放在佛殿的一角。四周围着铁栏杆,如果用它来煮饭,可供数百僧人食用。
然而,这口特大的铁锅却不是用来为僧人煮饭,而是用来向那些朝拜的施主们化缘的。凡是进庙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们,在经过大铁锅旁边时,都要投进几个铜钱,一则是为了孝敬菩萨,以求显灵,降福消灾;二则是为了维持寺内僧人的生计。因此,这口大铁锅虽然从未真正煮过饭,却是“撞钟和尚”们的生活依靠和来源,人们称之为“大锅饭”。
现在,人们把“吃大锅饭”一语引申为对我国当前社会中所存在的“平均分配”弊端的嘲弄,显得既生动形象,又恰当贴切。
现代“革命"一词是谁先使用的
现代意义的“革命”一词,是孙中山先生倡议采用的。在这之前,从太平天国到兴中会,都把自己的行动称之为“造反”“起义”或“光复”而不用“革命”二字。
据近代民主革命者陈少白在《兴中会革命史要》一书中记载:1895年10月,兴中会在广州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孙中山偕陈少白、郑士良从香港乘“广岛丸”赴日本。船抵神户时,他们买了一份报来看。刚打开报纸,一条十分醒目的标题映人眼帘:“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孙中山看过后,就对陈少白说:“‘革命’二字出于《易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一语,日人称吾党为革命党,意义甚佳。吾党以后即称革命党可也。”从此,“革命”一词便在革命党中广泛使用起来。
联合国何以得名
1942年,美、苏、英、中几国着手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并决定草拟一份宣言,但一时没有合适的名称。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多次讨论名称问题,他们曾考虑用“同盟”或“联盟”,但总觉得不甚完美,只好暂时作罢。
一天清晨,罗斯福起床更衣,突然喊了一声:“天哪!我想起来了。”他忙命令仆人推着他找到邱吉尔说:“亲爱的温斯顿,你看叫‘联合国’如何?”邱吉尔说:“太好了!”这样,宣言的名称就确定为“联合国宣言”。1945年,联合国正式成立时就沿用了这个名称。
圆桌会议是怎么来的
“圆桌会议”,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围着一张圆桌坐下来开会。圆桌会议不分上下尊卑,含有“一律平等”和“协商”的意思。
“圆桌会议”最早见于英国人瓦斯所著、1155年出版的《布鲁湖奇》一书。公元5世纪,英国的亚瑟王命人做了一张大圆桌,以便他的骑士们举行会议时可以不分上下席位,围着圆桌而坐,这就避免了与会者因席位上下而引起无谓纠纷。“圆桌会议”的称呼就这样形成并延续下来。曼彻斯特古堡现在依然保存着一张这样的圆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会议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逐渐多起来。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他国际会议,也大多开圆桌会议。
美国为什么没有外交部
1781年,美国刚刚成立联邦政府时,是有外交部的。另外还设立了财政部、军政部。但是,国会发现,除了外交、财政和军政之外,还有许多内政事务需要处理,而他们又不想成立第四个专门机构。于是就在1789年将外交部改为国务院,统管内政和外交,并将国务卿列为所有阁员之首,这个规定延袭至今未变。
1849年,欧洲许多国家已对外交和内政职能有了明确划分,美国国务院为了适应对外关系的需要,便将内政方面的职能划分出来,另成立内政部。国务院只管外交,但名称未变,因此,美国没有外交部,而它的国务卿实际上也就是外交部长。
“白宫"是由谁命名的
白宫是美国总统办公室及府邸所在地,同时又是美国政府的行政中心。
白宫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北面的宾夕法尼大街,包括建筑和园林在内,占地7万多平方米,主楼是幢3层的白色楼房。白宫是由建筑师詹姆士·贺朋设计的。据说贺朋受了一座爱尔兰宫殿的影响,把白宫也设计成类似宫殿的建筑。这项建筑工程在1792年动工,1800年,由第二届总统约翰·亚当斯夫妇启用。1814年,白宫(当时并没有这个名称)不幸失火。火灾之后,为了消除火烧的痕迹,整个建筑被涂成白色。1901年,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给该楼命名为“White House”,意即“白色的房屋”。后人根据这幢小楼的颜色称它为“白宫”。
英国白金汉宫里住着谁
白金汉宫是英国的王宫。该建筑是18世纪初为白金汉公爵和诺曼比公爵约翰·谢菲尔德建造的,故称“白金汉宫”。1761年乔治三世花了21000英镑为他的妻子买下这座建筑。在以后的60年中,这建筑被人们称为“王后宫”。乔治四世统治期间重建。1837年,维多得亚女王接替王位后,白金汉宫就正式成为王宫。宫内有宴会厅、典礼厅、音乐厅、画廊、图书室、皇家集邮室等六百多个厅室,收藏着许多绘画和家俱,大多是乔治四世时期的作品和工艺品。宫内还有一座面积达40英亩的御花园。
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伦敦时就住在白金汉宫。女王召见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请外国元首,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等重大活动都在此王宫内举行。每年夏天,女王还在御花园内举行三次招待会,招待英国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国驻伦敦的外交官。
按照从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沿袭下来的传统,每天早晨女王早餐完毕时,由皇家笛子手在餐厅窗外吹风笛一刻钟。上午十一点半,皇家卫队在白金汉宫的前院进行换岗仪式。外国元首到英国作国事访问时也在宫内下榻。
战争与军事
军队从何时起被称为“长城”
最早将军队喻称为长城的,是1500多年前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檀道济。《宋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檀道济一生征战,所率军队常使敌军闻风丧胆。元嘉八年(公元431年),他率兵攻魏国,粮尽退兵,敌军竟不敢追来。因他功勋显赫,官至司空、都督、刺史等职,但却引起宋文帝之宠臣刘湛和司徒刘义康的妒嫉。他们力劝文帝召道济入朝,尔后又矫诏把他扣禁起来。昏庸的文帝偏信谗言,于元嘉13年(公兀436年),杀死了道济和他的儿子。道济临刑时,愤怒地投帻于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北魏人得悉几位能征善战的名将被杀,便毫无顾忌地派兵伐宋。北魏太武帝亲率步骑10万人直逼宋都建康。宋君岌岌可危之际,才后悔杀了檀道济等军队将领,意识到军队确实犹如万里长城般的重要了。
“长征”一词是谁提出来的
“长征”一词的确切含意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的战略大转移。
1935年9月,中央红军主力进入甘南。这时红军转战已近一年,行程2万余里。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二万余里的长征”。俄界会议之后,党中央率红军一、三军团于9月18日到达哈达铺。9月22日,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号召红军广大指战员坚持到陕北去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他说:“经过两万里长征,久经战斗、不畏艰苦的红军指战员们,你们一定能以自己英勇、顽强、灵活的战略战术,和以往的战斗经验,来战胜一切困难!”可以说,是毛泽东同志的这次讲话使“长征”这个新名词得到广泛的宣传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