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还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生,在目前知识更新换代极快的社会环境里,终身学习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有所作为的必要条件,而阅读则是最基本的能力。
一个人具备了阅读能力,就可以凭借它选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因此,怎样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重视的事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在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人口就有100万。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因而,犹太人也成为了全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民族。在犹太民族中,更是出现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卓别林、基辛格等世界顶级人物。
那么,犹太人为什么这么热爱读书呢?
秘密原来是这样的: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
书本是甜的?很多小孩子并不知道,他们只知道书是飘着油墨味的!有的父母抱怨孩子不爱阅读,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只爱看图画书,不爱看文字书。当父母在抱怨、责怪孩子的时候,有没有从犹太人的身上受到一些启发呢?
是的,犹太人的做法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阅读是需要诱惑的。
在杨杨几个月大的时候,妹妹就经常给他读故事。一边读,一边将手中的书翻得哗啦哗啦作响。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太小,理解能力低,给他读书也是浪费时间,其实不是这样。
虽然很多时候,孩子只会瞪大眼睛看,看起来也许不完全懂,但只要他不哭闹,就证明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悄悄发生变化,就像你给一棵幼树浇水,它虽然不会马上长叶子,开出花朵,但它的根在静静吸收,机体内的纤维组织也在发生变化。
等杨杨会说话时,妹妹经常读些有趣的故事给他听。杨杨会好奇地问:“这些故事都是书里的吗?”
妹妹肯定地告诉他:“当然啦!书中不仅有你听到的这些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更有趣的故事呢!”杨杨好奇地把书抢过去,翻开寻找他听到的那些迷人的故事。虽然他还不认识字,可是,从此他却对书产生了感情。在他小小的脑袋中,会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书中有很多好听的故事,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等着他去发现。
世上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孩子阅读的父母。那么,如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呢?以下这些方法,父母不妨借鉴一下。
1.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的长期熏陶、潜移默化中成为孩子阅读习惯形成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作为家长,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首先要树立起榜样作用。家长平时多看书、多涉猎知识并且时常讲给孩子们听或者学以致用,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有用的。其次要为孩子设立小书橱、小书架,订一些有益于孩子学习的书及报刊,孩子融入浓厚的书香氛围里,就会自觉地找书来读。
2.帮孩子挑选些好书
买书是每个家长都舍得的开支,但给孩子买书并不是越多越好,越贵越精。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雪白的纸,孩子的小脑袋就像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玻璃杯,涂什么样的色彩,装什么样的水,考量着父母的智慧。好书不是色彩浓艳的色块组合,也不是内容粗俗的低劣卡通形象。而是那些适合孩子而孩子又比较感兴趣的书。比如:
婴儿和蹒跚学步的孩子(0-3岁)喜欢简单的图画以及有关熟悉事物的故事书。书的外形及颜色能够引起小孩子的注意。
学龄前儿童(3-6岁)喜欢情节书、传奇故事、诗集以及有关动物和日常经历的童话集。其中有孩子可以背诵的优美段落的书籍,尤其有用。
年幼的读者(6-9岁)喜欢那些讲述他们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的书籍。给孩子一些与他们自己开始读的书籍相比,更具挑战性的书籍。
大一点的孩子(9-12岁)喜欢幽默、童话、更长的诗词、情节更加曲折的故事,以及像《汤姆叔叔的小屋》之类的经典着作。
以上仅供家长参考,应该注意的是,买书的时候,父母和孩子一起挑书,家长不要硬逼着孩子,必须看什么书。因为,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该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家长只需及时观察、了解和引导即可,不宜过多地干涉。
3.亲子共读好处多
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记住,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孩子。另外,家长还可以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而且,还促进了亲子间的情感。
阅读,不要局限于特定的地方,在教室、在家里、在公园,随时随地,捧一本书,在阳光的倾泻下指尖慢慢划过书页,细细品读,让灵魂随着书本飞翔。
当孩子爱上了阅读,这是一件多么惬意而美好的事啊!
四、没有坏孩子,只有笨父母
很多孩子在家长的高压政策下,成绩提高了,貌似“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点儿微弱的领先却迅速被磨平。而且,一旦落后,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破罐子破摔。其根本原因是孩子没有被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此,在以后的社会活动中怎能有强大的竞争力?
一个朋友和我聊天,谈起自己孩子的学习,忍不住地说:“我家的孩子太懒了!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学习根本不用父母操心,下学了还帮助父母干点儿家务活儿。学习成绩也不错。可是,现在的孩子太让人费心了!天天催着让他学习,他还不认真学。更别说替大人干活儿了。做点儿作业都要大人陪着,有时候看他这么懒,我就忍不住对他呵斥一顿……”
朋友说起孩子学习上的毛病,滔滔不绝。我忍不住打断他的话,问道:“那你家孩子的优点是什么?”
“优点?这……”朋友回答不上来。
父母说不出孩子的优点,那么,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吗?
一位心理学家到一所学校做调查,他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优点。想不到谁也说不出来。这位心理学家以为孩子是不好意思说。再三启发动员,孩子们还是说不出。当然孩子不可能没有优点。
心理学家换了一种做法,让同学们互相说出他人的优点,果然就说出了不少,所说的优点大体上也能得到认可。为什么他们自己说不出呢?
原来,学生们平常听见父母抱怨的话太多了:“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都不会?”“你看某某的孩子那一点多好!”“我小的时候比你强多了!”还有一些更难听的话。
在责怪和抱怨中生活的孩子,又怎能响亮地说出自己的优点呢?
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父母懂得赏识孩子,那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璀璨、闪耀的钻石。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如,有的孩子在学习上接受能力强,但学习态度不踏实;有的孩子记忆能力强,但推理逻辑能力弱;有的孩子数学好,可作文总是提起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等等。
但,可悲的是,很多父母往往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看到孩子的种种不足之处,然后数落、责备孩子,于是,一个个“坏”孩子诞生了。
诚然,“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家长对孩子的严厉也是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盼,是恨铁不成钢。可是,却往往忽略了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有多重要!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很多孩子在家长的高压政策下,成绩提高了,貌似“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点儿微弱的领先却迅速被磨平。而且,一旦落后,孩子便严重自卑,破罐子破摔。根本原因是孩子没有被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力。没有被赏识的孩子,内心是自卑而懦弱的,而被赏识的孩子就像被上帝亲吻过的天使,一旦激发出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就会让他终生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家长们或许可以从以下这个真实的事例中得到些启发。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这位家长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住。”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妈妈鼻子一酸,差点儿掉下泪来。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到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而且没让妈妈喂。
在第二次的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学生,你儿子排在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她到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妈妈流下了眼泪。回到家,看到儿子惶恐的眼睛,她又振作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再细心点,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发现儿子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发愁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了。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都要早。
上初中的一次家长会,老师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些危险。快到家的时候她装作高兴得不得了,一进门就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当儿子拿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进入大学后,流着泪给母亲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你的鼓励给了我信心。”
文中的母亲并没有因为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差将孩子当做“坏”孩子看待,而是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点进步,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结果,激发了孩子内心的学习动力,考进了名校。我相信这样的孩子即使到社会中也是一个有竞争力的人!
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夫。同样,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不爱学习的“坏”孩子,只有不会引导孩子学习的笨父母。
将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放在一起看,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当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也应该停止抱怨和责骂孩子,而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看看是否是自己的教子方法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