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习惯呢?
1.要从小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体育锻炼发生了兴趣,就较容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兴趣,可以从体育游戏开始,也可以让孩子去观看、欣赏各种体育比赛。
2.要教给孩子锻炼身体的方法
孩子年龄不大,体质幼嫩,又缺乏体育锻炼经验,因此,家长要教给孩子体育锻炼的方法。在开展体育锻炼的时候,应讲明活动要领,还要做好示范动作,加强对孩子的指导与保护,防止发生事故。
3.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来安排活动项目
体质好、喜欢活动的孩子,可以让他直接参加一些体育项目的锻炼;体质较差、不爱活动的孩子,可以先让他参加一些体育游戏,待他有了兴趣,再让他参加跑跳、投掷、球类等体育活动。另外,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运动量,年龄小的孩子宜多做些较为缓和的、活动性比较强的运动,不宜做用力过大、憋气、静力、负重的练习项目。
4.要鼓励孩子持之以恒地锻炼
体育锻炼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效果,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形成锻炼的习惯。应帮助孩子制定锻炼计划,并督促孩子天天坚持。
八、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做父母的要明白一点:不是家务劳动需要孩子,而是孩子个性的发展需要家务劳动。因此,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很必要的,因为它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家长应该抛弃一些不良的认识和习惯,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
在我小的时候,常挂在嘴边的一首歌是《劳动最光荣》: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盖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青青的叶儿红红的花,小蝴蝶,贪玩耍,不爱劳动不学习,我们大家不学它!要学喜鹊盖新房,要学蜜蜂采蜜忙。劳动的好处说不尽,劳动创造最光荣!”
提起这首歌,是因为在参加小学同学聚会时,有人提议大家唱几首小时候最爱唱的歌。当时,几个人都表示很喜欢《劳动最光荣》这首歌,因为它勾起我们的许多美好回忆。
虽然能勾起美好的回忆,却磨灭不了现实的无奈。当年的小学生大多都成了小学生的家长。如今的孩子是否也和当年的我们一样认为“劳动最光荣”呢?
提起这个话题,很多老友连连摆手,唉声叹气。的确,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大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自己应该有能力做的事情也由家长包办代替。
现在的孩子不爱劳动,这是很多家长的共识。可是,这样的结果是谁造成的呢?家长有责任吗?或许,很多家长应该反省一下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做父母的一方面对自己家的独生子寄予很大的期望,为孩子的成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孩子的劳动教育,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以致弱化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并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不劳而获”的种子。一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训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当工人!”于是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下贱的代名词,躲避劳动、鄙视劳动成为必然。有时候孩子跟在大人身后也想做点儿家务活,妈妈却说:“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你插手!”就这样,在无意之中挫伤了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对上了学的孩子,父母们总有这样的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用你做。”孩子被排除在家务劳动之外,就连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了。甚至在学习上,给孩子准备学习用品,收拾书包,为孩子检查作业、出测验题,替孩子查字典、解难题……这种“全方位的服务”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很大的依赖心理,勤奋、勤劳无从谈起。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可以雇人干活,没有必要让孩子劳动。”孩子则学会了花钱找人做值日、写作业……
父母们的确应该看到,由于对孩子的过分宠爱,过多的包办代替,造成不少孩子劳动观点薄弱,不会劳动,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独立生活能力很差。我们无法设想,不会自理、在家什么活都不干的孩子,能够在离开父母后完全独立地生活。据报载,有一个18岁的硕士研究生被指定为留法预备生,在语言学院学习法语,但他半年就休学了。原因是缺乏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想着一去巴黎没人给洗被子就失眠,身体越来越不好,只得休学。像这样连父母都离不开的人能成什么大气候呢?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着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任务是学习,做不做无所谓。再说,即使做,因为年龄小,也做不了什么事情,往往还需要家长在旁边陪伴,惟恐孩子有什么闪失。其实,家长的这种想法也可以理解,但是,做父母的有一点要明白:不是家务劳动需要孩子,而是孩子个性的发展需要家务劳动。
因此,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很必要的,因为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家长应该抛弃一些不良的认识和习惯,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那么,在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时,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让孩子明白,参加家务劳动是自己应尽的一份义务和责任,而不是帮父母干活
如摆餐具,抹桌椅、扫地、浇花、取信取报等,可以让孩子有选择地做一些,久而久之他会按时去做分工的事情,逐渐养成一定的责任心。比如有的小孩在家里负责取牛奶,从幼儿园回家就去取奶,让同伴等着他取奶回来再玩。有的小孩早晨催促家长快快送他去幼儿园,因为今天他值日,这都是有了一定的责任心。父母不要以贿赂的手段来利诱孩子做家务活,否则,没有“实惠”做强化物时,孩子就不愿做家务劳动了。
2.让孩子模仿家长做家务
孩子刚开始虽然不会做什么家务劳动,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性都很强,他们在看到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服、洗菜时,会有一种新奇感,也会产生兴趣。这时,我们可以吩咐孩子做一些十分简单的事情,如把报纸拿给爸爸,给妈妈拿双拖鞋,把自己的垃圾、废纸等丢到废纸篓中,从小培养其做家务活的良好习惯。
3.尽量给孩子安排一些有趣味的家务劳动
安排孩子做的家务活要富有趣味性。如帮助摆餐桌时,可让他放一些色彩鲜艳、有图案的桌垫、餐巾纸等;让孩子把脏衣服放到贴有米老鼠的衣篓中。这样,孩子对家务活就会感兴趣而更乐意去做。如在劳动中增加竞赛性,相信孩子更能体会到劳动中的快乐。
4.父母做个爱劳动的榜样
父母应成为热爱劳动的榜样。平时父母不要因为做家务而发牢骚,否则,孩子会认为家务劳动是很累人的,从而对做家务产生反感。更不要在要求孩子做家务时,自己却在一旁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5.让孩子知道劳动不是惩罚
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错误后,习惯用劳动来惩罚孩子,这样不但没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还会使孩子对劳动产生厌恶感。
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还让孩子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在劳动中孩子动手又动脑,从而变得心灵手巧。可见,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多益处的,那么,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出现了人本化趋向,学校不限于培养社会的个人而且要培养自我实现、能够缔造更美好社会的能动作用的人。这种人不仅可以使用科技的实用成果,而且能够对科学技术作出价值判断。由此引伸出要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注重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主张培养学生乐观、自信、自尊的正向情感,培养大胆创新的精神,反对压制和不信任学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