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饮水
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饮食平衡
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均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所以,春季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少饮酒
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要知道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会伤肝。医学研究表明,体重60千克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谢60克酒精,若超过限量,就会影响肝脏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心情舒畅乐观使人健康
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病。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如果违反这一自然规律,就会伤及肝气,久之,易导致肝病。
适量运动
春季是万物萌动的大好时节,也是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以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之目的。
服饰要宽松
春阳生发,人体亦然。古人云:宽松衣带,披散头发,形体得以舒展,气血不致淤积。肝气血顺畅,身体必然强健。
初春养生先“降火”
经过了寒冷的冬季,也度过了料峭的早春“倒春寒”,气候开始渐渐进入温暖的春天。按照中医传统理论,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升发到一年中最旺盛的时期。
同时,各种“火”气,也随着温暖的天气侵入人体。专家认为中医的“上火”有许多表现,上焦上火会出现口舌生疮的症状,下焦有火则会表现为泌尿系统感染。干燥的天气,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的话,患上这些疾病,尤其泌尿系统疾病的风险就比较大了。还有一些人出现上火症状就去药店买一些常见的中成药“去火”,中医专家指出,去火的中成药不能随便吃,一定要对症治疗才能正确“降火”。
中医的火多是内火
所谓“上火”,实际是中医所谈的一种致病因素,有外感、内生之分。中医认为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种诱因。总的来说还是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没有火邪,只有热邪,火热同性,只是轻重程度不同,热为火之微,火为热之极,热邪多为外感,火邪多属内生。
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躁”;加之北方地区春季的气候特点,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而且天气变化反复无常,较难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易使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症状,如咽喉干燥疼痛、牙龈肿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口舌生疮、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和小便发黄等。
降火要对症治疗
不少人一听说上火就想到“牛黄解毒丸”,其实中成药也不能乱吃,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药物。根据中医的三焦来划分,火可以分为三种:将头晕、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将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将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春季下焦多见湿热,一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尿频尿急、尿涩痛、尿短淋漓、小便赤黄、腰痛等。
“上火”的五种类型
心火:有虚火、实火之分,可见心悸、失眠多梦、舌尖痛、口舌糜烂、尿黄灼热等。实火多由邪热内蕴、痰火内郁或情志所伤而致。若劳累过度,耗伤心之阴血,形成阴阳失衡,阳气偏亢则会出现虚火。
胃火: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易饥、便秘等,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等。
肝火:可表现为头晕涨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脉数,甚则昏厥、发狂、呕血等,有时还会感到心烦易怒、睡眠欠佳。常因肝气郁结日久,或过食辛温之品,或热内蕴化火上逆所致。
肺火: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肾火:肾火偏亢又称命门火旺。一般多因为肾阴不足导致阳火偏亢,出现火迫精泄的病机。一般会出现阳强易举、遗精、早泄等症。
治疗“上火”选对药物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不要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上焦火”导致的口舌生疮可以选择西瓜霜等;治“中焦火”可以用清胃散等;治疗“下焦火”湿热选用三金片等。其中的三金片作为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作用,一般用于下焦湿热、热淋、小便短赤、淋漓涩痛以及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属肾虚湿热下注症的患者。在选择药物之前,最好经过专业的中医师的诊断。
另外,中医针灸、拔罐、推拿等对于治疗上火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许多的“火”其实就不会产生了。
“降火”简单实用的五个小秘方
喝莲子汤去心火:取莲子30克(不去莲心),栀子15克(用纱布包裹),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栀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喝绿豆粥去胃火: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石膏可以除烦止渴,用于治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等。绿豆清凉解毒,热性体质及易患疮毒者尤为宜。
喝梨水去肺火:取川贝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川贝可清热润肺,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等症状。梨也有生津、润燥、清热等功效。
夏枯草茶去肝火: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再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清热散结的功效,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晕眩等症。
吃猪腰去肾火:取猪腰2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沙锅内煮至猪腰熟,吃猪腰喝汤。猪腰即猪肾,动物肾脏具有补肾益精作用,是中医学“以脏养脏”理论的具体体现。枸杞子、山萸肉也有补肾益阴的功效。
春季吃豆腐好处多
初春时节,气候多变,是许多老人与小孩子易发病的季节,通过饮食来增强身体抵抗力十分关键,具有食疗作用的食品自然成为首选。鲜嫩可口的豆腐是食药兼备的食品,具有益气、补虚等多方面的功能,常吃豆腐可以保护肝脏,增加免疫力并且还有解毒作用。
豆腐及豆腐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比大豆高,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春天的饮食宜清淡,豆腐营养丰富又不肥腻,正是春季的养生良品。
传统中医认为:豆腐味甘性凉,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赤眼、消渴等症,并解硫黄、烧酒之毒。现代医学也认可了中医的观点,豆腐确有解酒精的作用;豆腐可消渴,是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
豆腐可以切成块、片、丁,或炖或炸。还可做成多种菜式,多种造型,可为冷盘、热菜、汤羹、火锅。流传至今的有四川东部的“口袋豆腐”,以汤汁乳白、状若橄榄、质地柔嫩、味道鲜美为特色;成都一带享誉海内外的“麻婆豆腐”,独具麻、辣、鲜、嫩、烫五大特点,而湖北名食“荷包豆腐”、杭州名菜“煨冻豆腐”、无锡“镜豆腐”、扬州“鸡汁煮干丝”等也是各具特色。豆腐的不足之处是它所含的大豆蛋白缺少一种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蛋类、肉类蛋白质中的蛋氨酸含量较高,豆腐应与这一类食物混合食用。春天饮食要清淡,应以煮、焖的方法烹制。
但是要注意,若豆腐过白不宜买,豆腐本身的颜色是略带点微黄色,如果色泽过白,有可能添加了漂白剂。
此外,豆腐是高蛋白质的食品,很容易腐化,尤其自由市场卖的板豆腐更应多加留意。盒装豆腐需要冷藏,所以需要到有良好冷藏设备的购物场所选购。
当盒装豆腐的包装有凸起,里面的豆腐混浊,水泡多且大,便属于不良品。而没有包装的豆腐很容易腐坏,买回家后,应立刻浸泡于水中,并放入冰箱冷藏,烹调前再取出,且取出后不要超过4小时,以保持新鲜,最好是在购买的当天食用完毕。
春天饮食养生的基本常识
饮食结构合理调配
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因为春季尤其早春时节天气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要养成在一天较早的时候摄取大部分热量的习惯,理想的安排是:早餐摄入热量多,中餐次之,晚餐最少。同时要少饮酒,因为滥饮会使人昏昏欲睡,干扰正常的睡眠;酒精也是一种利尿剂,会引起脱水而影响体力。
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含钾食物
气候的变化会使人在春季感到疲乏,即所谓的“春困”。蛋白质中的酪氨酸是脑内产生警觉的化学物质的主要成分,可多摄入鱼肉、鸡肉、瘦肉、低脂奶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此外,蛋白质中的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能力的功能。钾能帮助维持细胞水分,增强机体活力,应适当多摄入水果、豆类及海带、紫菜、干贝、瓜子等富含钾的食物。
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春天是气候由寒转暖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应多摄取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和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并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蔬菜和水果。此外,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可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富含维生素E,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保持饮食的清淡
春季饮食调养,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因为油腻的菜肴会使人饭后体温、血糖、情绪发生变化,产生疲软现象。在做菜时可适当加入一些调味品,以刺激味觉神经,增加食欲。
肠胃不好怎么吃
春天的天气忽冷忽热,温度更是骤升骤降。面对如此变化无常的时节,许多人的肠胃也跟着凑起了热闹,不是不想吃东西,就是吃什么都感觉不饱,这其实都是由于天气变化而引起的肠胃不适,而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比较简单的。
食欲不振,来点萝卜
关于萝卜,想必不用我们多言,大家对它可是宠爱有加,无论是哪种萝卜,那都是兼具药用和食用的双重价值。因此,面对我们提到的春季气温变化大,肠胃不适,没有胃口的问题,用它们就可以解决。因为萝卜纤维素含量较高,因此能够顺利帮助人体进行肠胃的蠕动和食物代谢,从而渐渐调节好“受伤”的肠胃。
白萝卜:白萝卜的吃法在这里我们向大家推荐一种味道超级鲜美而又有营养的——萝卜丝汤。白萝卜擦丝,生肉做成丸子,将白萝卜丝、生肉丸和粉丝、木耳等一同煮熟加多种调料,做好后,一开锅点上几滴香油,那喷香的味道立马就会让你忍不住来上一大碗,再加上热辣辣的胡椒味让你吃出一身小汗,既排出了身体里的寒气和湿气,又调和了肠胃,可谓一举两得。
“心里美”:心里美萝卜非常适合生吃,在食欲不振又不愿意做饭的时候,洗一个心里美,“嘎吱”“嘎吱”咬上两口,再蘸点甜面酱,保证你的胃口在10分钟内被吊起。另外,如果能坚持每顿吃50~100克的生萝卜,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时令蔬菜,养生排毒
都说“到什么季节吃什么菜”,时值春暖花开之际,正是菠菜大量上市的时候。这种看似不起眼的绿色蔬菜其实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在春天食用,除了可以起到养血滋阴的作用,还可以通畅肠胃,促进排出滞食。《随息居饮食谱》中有记载:“菠菜,开胸膈,通肠胃,润燥活血,大便涩滞及患痔疮人宜食之。”可见菠菜对于我们春季由于天气变化而引起的肠胃不适有着一定的调理作用。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菠菜的根具有绝佳的养生功效,与菠菜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春季在吃菠菜的同时,一定要将菠菜根连同叶子一起配入菜肴。
菠菜的吃法多种多样,功效也不尽相同,在这里,我们推荐大家可以在家尝试用菠菜和猪血做一道菜肴,这种吃法不但有营养,而且菠菜搭配有清肠的猪血更加能够帮助调节肠胃的不适感。另外,菠菜和粉丝分别焯熟,加醋、糖、香油、蒜等凉拌口味绝佳,也是很好的食疗小食。
肠胃去火,首选茄子
春末气温升高,空气干燥,再加上一个冬季体内积攒了大量的毒火,很有可能会使人生病,而茄子就正好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茄子能通络散淤、消肿止痛,可缓解热毒口疮、皮肤溃疡等,但是,平时我们经常吃的油炸类的茄子就不要在此时选用了,而应该选择如凉拌茄泥等油少的吃法。
保护肠胃健康用葱、蒜
春天多吃一些大葱和蒜是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养生小常识,而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春季气温变化大,人体一时无法适应,从而导致病毒入侵,最后引起疾病的发生。而葱、蒜强大的杀菌能力和丰富的维生素能够保护我们尽量少受到病毒的侵袭,肠胃也就不会轻易染上炎症。因此,在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多吃一些葱和蒜,为保护我们的肠胃打好基础。另外,奉献一个小窍门:吃过葱和蒜后,会有口气,只需要嚼茶叶再漱口就能快速去除。
另外,春季由于气温变化大,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食物外,大家还可以多吃一些芽类、豆类食物和多汁的果蔬,用来补充散失掉的水分和多种维生素。总之,春季肠胃比较娇气,大家应多关注天气的变化,及时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此来保护好我们的“食物工厂”。
多甘少酸身体好
从中医角度来说,春天的饮食是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的事情。因为这个季节阳气生发、生机盎然,但也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季节,疾病很容易流行,合理饮食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多甘少酸是饮食的原则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指的是春天要少吃点酸味食品,多吃点甘味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