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谁也想不出它们与财富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但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恰恰是使国人贫穷的重要原因。穷是因为许多潜力不能发挥,人们的能量没有用在生产创造上,反而用在了抵消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上;更因为各式各样的浪费普遍存在,消耗掉了社会上的巨大财富。
多数人的内耗造成了集体的混乱与停滞不前,而自身的内耗则造成了一个人的穷困潦倒。也许你不相信,觉得自己并没有做过什么内耗的事情,那么,在这里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
学生时代,你很多次都计划早上5∶30起床背单词,闹铃响了。你想,好困啊,再睡一会儿吧,就5分钟。但你又不想浪费这时间,觉得对不起父母供你读书的血汗钱。于是,觉也没睡,单词也没背,心里斗争到8点钟。你想:也不差这一天,算了,还是从明天开始吧。
工作后,你喜欢一个女同事,朝思暮想,你工作不下去,准备跟她表白。但是转念一想,要是被同事领导发现了怎么办,要是她不喜欢我怎么办,办公室恋情影响了我的晋升怎么办,还是算了吧。又过了一个月,不行,天天都想她,还是得大胆说出来……到底说还是不说呢?整整两个月你什么也没干成,漂亮的姑娘也有了意中人。
前几天,你利用年假回老家一看,小学同学开了个加油站,已经赚了几十万,开着小轿车,你还是什么也没有,穷打工仔一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你就想:上学有什么用,白比人家多喝了那么多年墨水,早知道我也和那家伙一块退学得了。可是别人都说知识重要啊,没有大学毕业证,连个好工作都找不到……结果是,创业的机会被你白白错过,工作也没做好,好前程自然与你也无缘了。
像这种事情不胜枚举,几乎每天都会有许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种毛病的人很多,这些人总在不停地内耗,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都消磨殆尽,哪里还有创造财富的心思?
女孩子整天想,我要自立自强,不依赖男人,甚至有女孩想,我要是能变成男人就好了。这是典型的内耗理论。男孩子整天想,我老爸要是有个几千万就好了,我当年要是走那条路就对了。要知道,这个愿望你永远都无法实现,就算实现也未必就会快乐,而你所做的只是每天让自己心情郁闷罢了。
人们做的最大的蠢事就是自己跟自己作对,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你天天想着:他为什么学习比我好,长得比我帅,日子过得比我富裕……
这种内耗是无法改变现实的,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只会带来更多的贫困。
假如你能少想一点,少犹豫一点,把精力从内耗中抽回一些,放到应该用的地方去,该学习的时候就好好学习,该谈恋爱的时候就认真地谈恋爱,旅游时放开心情,工作时一丝不苟,那么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将蒸蒸日上。把头脑中所存在的斗争、冲突统统消除掉,这是你拥有财富、得到幸福的关键所在,也是所有穷人脱离贫困的好途径。
不要以为自己不跟自己内耗是件小事,它其实是你自立自强、走向成功的绊脚石。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美国有一条街道看起来有些陈旧了,准备修草种树,改变当地环境,但是政府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只好暂停了计划。有一家住户先在自家门口种上了绿树,修剪了周围的草坪,而他家周围就变得好看起来了。于是,邻居们也纷纷效仿,很快整条街道就焕然一新了,既节省了国家的资金,也美化此处的生活环境。换个角度想,假如第一个人在主动种树时想的是:我该不该种呢?种了以后会不会让别人乘了凉?那他就是又跟自己耗上了,那样不仅会浪费时间,更会让自己每天住在一个破旧的环境里,心情不好,工作不好,日子也会越过越贫穷。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认为该做的事情就要把它付诸行动,把头脑中存在的冲突统统消除。这正是你拥有财富、得到幸福的保障。
7 在啃老的摇椅上,被亲妈以爱的名义“扼杀”
如果你想弄死一只青蛙,那就拿温水慢慢煮它吧。这就是著名的温水效应。
如果你想搞垮一个人,那就为他提供一个没有经济压力,随时可以上网聊天吃饭的住处吧。
据我所知,很多父母都在用这种方式扼杀自己的孩子,很多孩子也都这样心甘情愿地被父母“温煮”。
我曾经在必胜客喝下午茶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一个女孩子和同学的对话。那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她和我的步调一样,也是从三楼看完电影出来,奔二楼小憩。
她举着当时刚上市的iPhone4s给朋友报喜:
亲,我昨儿个从黄牛那里买到了iPhone4s啦,今天自个儿出来嗨皮呢。
对方大概是说:你悠着点啊,可别当了月光族。
女孩:放心吧,我光不了,我老爸给我办了信用卡,我只管嘻唰唰,有老爸付款呢。
对方大概问:你什么时候开始找工作啊?
女孩:上了半年班,早烦了,休息一段时间再说。
对方大概是:你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是个办法啊?
女孩:有父母呢,我爸妈退休工资加起来七千多呢,养活我没问题。
对方大概是:你父母也上年纪了,你得为他们着想啊。
女孩:没事,我妈说了,他们不用我养老,都有社保,所以我找老公也一定要找父母有社保的!
对方一定是无语了。女孩接着发挥:亲,啥时候来北京啊,我请你去欢乐谷,咱俩好好嗨皮一下。
对方大概是:听说欢乐谷门票好贵的。
女孩:你别谈钱,俗,我请你,给妹妹一个花钱的机会咯。
……
遥想当年我这么大的时候,还窝在地下室里考研呢,一个星期能吃上一顿排骨,一个月能进一次麦当劳吃个薯条就不错了,像必胜客这种地方都是某舍友的阔绰男友请客,我们整个宿舍的姐妹儿才能打回牙祭。吃不完还打包回来,第二天晚上一人分一小块。说起来真是寒酸,现在的女孩可真是幸福啊。
羡慕之余,我在想,这个女孩子会有怎样的明天?等她到我这个年纪,她是不是比我更幸福?我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了?
这样的“啃老族”有很多很多,记得几年前我上班的时候,负责招聘编辑。单位来了个太原的女孩子,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她才上了三天班就不来了。因为单位非常缺她这个专业的人才,于是老总就让我给她打电话问问情况,尽量争取一下。如果是嫌工资低,那可以再加上一些。
当我表明了诚意后,女孩子很委婉地拒绝我:姐姐,不是钱的问题,我老爸给我一天的零花钱都比你们一个月给我的工资多,我干吗还上这个班呢?
我当时真的被雷倒了,电话空举了半天才放下。
我在想,假如我有这个条件,我还会这样拼命工作吗?
我也会工作,但至少不会像现在一样卖力。
无数的事实证明,如果不用努力就能享受舒适的生活,很少有人会忙,会奋斗。
自觉为梦想拼命的人,有,但是太少了。
现在,信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家长太少了,多数家长都信仰富人的孩子早做主,尤其是女孩子,都说女孩子要富养,免得她被穷小子忽悠跑了,嫁个穷鬼。为了避免他们假想的不幸,家长们拼死拼活为子女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再穷不能穷孩子。
可是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有懒惰的天性,生活太安逸了,不用努力就能获得安全感,人就会丧失斗志,忘却理想。
我以前在北京租住一个三居室的房子,我个人热情好客,亲戚朋友的谁来北京都在我这里落脚,我也前前后后带了不少老乡出来打工。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都住在我家——都是熟人,也不需要付钱,吃饭一起吃就好了。上网可以全天上,电视可以随便看,几乎是零成本地在我这里待着。后来我总结了一下,我这份热情豪爽差点害了他们,因为那些孩子在我这里住着的时候,连工作都懒得找了,都是后来搬离我住处后开始有点起色的。我品出了这里面的道理:这些人不是缺乏工作的能力,而是太安全了。住在我这里吃住不愁,精神充实,心情愉快,不思进取——如果安全感可以轻易这样获得,那为什么他们还要自己努力去争取呢,即使再争取,也没有现在这样舒服!
一个心智健全的年轻人,应该有主动吃苦的精神,尽量远离那些让你轻易获得安全感的事情!包括过于关心你的父母,一张可以任意刷的卡和一项不会犯错的任务和一个养老般的工作。那会磨灭你的斗志!
找一份工作,一定要自己养活自己。一方面是因为花自己的钱和父母的钱,感觉完全不一样。另一方面是因为求人不如求己,还是自己最可靠。假如你不努力,即使父母给你留下万贯家财,也总有被你挥霍一空的那天。
要自己珍视自己的生命。你以为靠父母现在活得很好,周围有很多朋友都亲近你,他们都真心佩服你,那你就想错了。他们表面上羡慕你,转过头去就会嘲笑你:切,看他现在得瑟,总有他哭的时候。
8 自我审视,你属于哪一种“穷命”
一个人一时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习惯了贫穷,甚至于以“无资产阶级”为荣耀。一旦你习惯了贫穷,那贫穷真的就成了你的命。
有一个不甘心自己命运的年轻乞丐,总想有一天能够发达起来。可好几年过去了,他还是穷困潦倒。最后,他心灰意冷,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一位未卜先知的智者身上。于是,他带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一笔钱找到了那位智者。
“尊敬的先生,请您指点一下吧!我十余年后会不会还像现在这么穷?”
智者稍稍抬头看了一眼乞丐,说:“年轻人,我说出来你可不要不高兴,十年之后,你还是像现在这么穷。”
乞丐听了非常难过,于是掏出一些钱递给智者,恳求他:“老先生,你再看看我二十年后有没有希望?”
智者有些感动了,认真地看了看他说:“你二十年后还会这么穷。”
乞丐更加伤心了。最后,他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跪在智者面前十分虔诚地说:“老先生,我就靠你了,你再给我指点一下吧,我三十年后会怎么样呢?”
无可奈何的智者只好又看了看乞丐,很同情地说:“你三十年后不穷了。”
年轻人为之一振,高兴地从地上蹦起来:“啊!我终于找到希望了。那么,尊敬的大师,再请问一下,到那时我能有多少钱呢?”
“年轻人,你三十年后不穷了,是因为你已经麻木了、习惯了。”智者拍了拍年轻乞丐的肩膀飘然而去。
多么有深意的话啊!其实,人生就是一种习惯,勤奋是一种习惯,懒惰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是一种习惯;富裕是一种习惯,贫穷也是一种习惯……关键是,当你已经习惯于一种角色时,还会有更高的追求吗?
如果你很不习惯目前的贫穷,那说明你还有希望,无数的例子说明,贫穷可以改变,幸福可以创造,关键是你得找出贫穷的原因,有脱贫的意愿、有行动的信心、有坚持的毅力。
找出穷根是脱贫的第一步。一个人沦为穷人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下面我就从贫穷的原因方面,探讨一下贫穷的类型,揭示贫穷的缘由,以期对人们针对性地采取改善的措施,并进而脱贫致富产生一点帮助。
我根据贫穷产生的原因粗略地将贫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老实型贫穷
这类人做人老实厚道、胆怯怕事、思想传统保守,看不到挣钱的机会,找不出发财的门路,挣钱能力比较低,难以挣到较多的钱,因而普遍比较贫穷。
改善之道:平衡义利观的冲突。在讲义气的同时兼顾下自己的收入。在厚道的同时长点生意头脑。
清高型贫穷
这类人有更大理想、更高追求,所有精力聚焦在自己的事业上,因而无暇关注挣钱(或挣钱的能力不强,挣不到钱)。像哲学家斯宾诺沙,画家梵高等,他们的行为正像孔子所说的是“君子固穷”,安贫乐道。
改善之道: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找个平衡点,在发挥专长的同时最好照顾点世俗。
懒惰型贫穷
这类人生性懒惰,什么事也不愿意干,“油瓶倒了也不想扶”,特别是对用脑筋、费力气的事更不想做,缺少责任感和进取心,不想方设法去主动创造财富。这类人即使做事,也往往有犹豫、拖延的习惯,因而常常误事,失去各种挣钱的机会。
改善之道:除了勤快,你别无选择。懒是一种习惯,勤快也是一种习惯,强迫自己多学习,多思考,多劳动。
挥霍型贫穷
这类人有好吃、酗酒、赌博、吸毒等方面的一种或几种不良嗜好,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把钱财挥霍一空,或欠下巨额债务。这类人从不懂得节俭,因而难以有效累积财富。
改善之道: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君子之道自修。
疾患型贫穷
这类人身有残疾(也包括智力残疾),或罹患恶性疾病,或遭遇严重事故,使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很大损失,为此欠下巨额债务,终身都不能翻身,穷困得无以复加。平时,一般收入的工薪家庭感受不到这一点,而一旦患了花费很大的严重疾病或遭遇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损害的事故,就会立即明白,自己的收入水平根本承受不起灾难。
改善之道:当然是未雨绸缪才好,平日里珍爱生命,珍视健康,注重日常保健,防患于未然。
行业型贫穷
这类人从事了收益低的人生行业,如在中国许多地方当农民,由于地少人多,劳动生产力低,因而农民一般收入很低、普遍贫穷;在生产线上辛勤工作的工人,一般也比较贫穷,因为劳动的技术含量低,工资也低;在各个场所打扫卫生的、做服务工作的人也都是较为贫穷的群体,因为他们从事的职业收益较低。而从事演艺工作、做生意等,就很富有,因为这些都是高收益的职业。
改善之道:用知识武装自己,注意学习和提高,注重经验的积累,伺机转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用体力劳动挣钱转向用脑子赚钱。
知识型贫穷
在现代社会,受教育少、掌握知识少、智慧低的人,就难以挣到大钱,容易贫穷。人要挣钱致富,需要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智慧,既需要有业务方面知识和智慧,也需要有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和智慧,知识、智慧越多,对挣钱致富越有利。有些人学历虽然不高,但学习能力强,能够持之以恒,并且善于从生活、工作中感悟、领会人生智慧,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很快就会超过其他人(不学习者)、甚至超过学历比他们高的人,所以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了企业家、各行业的专家等收入比较高的人群。相反,不善于学习、知识少、智慧低的这类人,就容易贫穷。现代社会是信息和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和智慧越来越重要,所以,尽可能提高受教育程度、具有较高的学历,并且能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对摆脱贫穷、实现富裕作用很大。
改善之道:养成学习的习惯,合理应用业余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技术附加值,拓宽交际面。
综合型贫穷
这类人是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造成的贫穷。现实社会中的大多数贫穷,都属于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型贫穷。
改善之道: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哪里不足就补哪里。
任何一个想改善自己的处境、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穷人,都应该仔细分析一下自己产生贫穷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只要努力改善,一定会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