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命苦啊命苦,怨天怨地不能怨命运
几乎每次坐公交出门,我都能听到这样的话:“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猪差。”“这个世界上,有钱的人很多,没钱的人更多,而我就是其中最倒霉的一个。”这是很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喜欢用来调侃自己生活状态的话。听得多了,分析多了,现在我基本上可以认定:这些人之所以混到现在还买不起辆小QQ,在郊区租房,可能是抱怨太多了。
有位哲人说:“这个世界上最多的‘东西’不外乎两种:穷人和抱怨,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鸡和蛋的关系——贫穷(抱怨)孕育了抱怨(贫穷),抱怨(贫穷)又孵化了贫穷(抱怨)。人们越穷越抱怨,越抱怨越穷。”
这话尽管有些偏颇,但贫穷和抱怨的关系确实非常密切,抱怨是最大的穷根,在任何一个国家,这都是事实——富人总是在致力于解决问题,而穷人则是忙着抱怨。
今年刚满30岁的苏珊是美国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创办人。小时候,她和奶奶一起生活在乡下。奶奶开了一个小杂货店,为人和和气气,邻居们都喜欢和她聊天。每当那些喜欢抱怨、爱发牢骚的邻居到商店买东西时,奶奶总是会把苏珊拉到身边,让她仔细聆听自己和邻居的对话。
有一次,邻居爱普生来买香烟。奶奶问他:“今天怎么样啊,爱普生老兄?”
爱普生长叹一声说道:“唉,今天不怎么样啊,哈德森大姐。你看看,这天气这么热,气死人了。这种鬼天气,真要命啊!”
奶奶一边给他拿香烟,一边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嗯,嗯……”一直抱怨了十多分钟,爱普生才离开了小店。
又有一次,邻居汤姆一进店门就向奶奶抱怨道:“哈德森大姐,真是气死我了!我再也不想干犁地这活儿了!尘土飞扬不说,驴子还不听使唤。我真是干够了!你看看我的腿、脚,还有手、眼睛、鼻子,到处都是尘土,我真是干够了!”
奶奶仍然是那副老样子,一边给他拿东西,一边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嗯,嗯……”
等汤姆发完了牢骚离开小店,奶奶把苏珊拉到身前,问她:“孩子,你听到这些喜欢抱怨的人说的话了吗?”苏珊点点头。奶奶接着说:“孩子,在每个夜晚都会有一些人——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酣然入睡但是再也不会醒来。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睡觉时不会感到暖和的被窝已变成冰冷的灵柩,身上的羊毛毯已变成裹尸布,他们再也不能为天气热或驴子不听话而唠叨一分钟。孩子,你要记住: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那你就设法去改变它。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改变你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但你一定不要去抱怨什么。”
长大后,苏珊牢记着奶奶的话,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她也从未抱怨过什么,最终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打拼出了一片天地,成了业界有名的女强人。
其实,我们与文中的爱普生和汤姆何其相似,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尤其是在崇尚言论自由的当今社会,几乎所有的机构、大小组织,到处都是盈耳的抱怨——抱怨没生在富贵之家;抱怨没长在欧美发达国家;抱怨没考上好大学;抱怨工作不好;抱怨上司太苛刻;抱怨下属不听话;抱怨经济不景气;抱怨生活不美满;抱怨相貌不如意……但凡让他看着不顺眼的想着心里不痛快的,统统批判个遍,甚至于面试那天天气不好都能让他陷入长时间的烦恼,沉浸于懊恼和悲伤中不能自拔。可以说,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无不处在人们抱怨的声音里。然而事实却是,抱怨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抱怨只会加深失败和贫穷,试问,天下虽大,谁又能靠抱怨成为成功人士? 大部分成功人士,他们的起跑线可能比你还要落后,但他们都靠着自身的努力拼搏改变了命运。
相反,抱怨反而会把问题带向更加复杂、悲剧的一面,给我们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抱怨会破坏我们原本积极的潜意识。曾经抱怨过的朋友都知道,只要我们的头脑中一有抱怨的意识,我们立即就会停下或者放慢手中的工作,为自己鸣不平、喊不幸,甚至不顾一切地讨个公道。如果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不是大骂世间不公,就是哀叹老天无眼。一旦陷入这种消极的思维,就不会再有进取之心,久而久之,斗志丧失殆尽,除了抱怨,就是哀叹。
其次,抱怨让你放弃自己的担当。每个人都应该有所担当,成为自己生活的第一负责人。因为生活是你自己经历的。而那些抱怨工作不好、挣不到大钱的人,他们的态度就像社会欠他们一份工作、国家欠他们万贯家财一样。他们总以为,政府或公司必须为他们的困苦负责任,从不想着自己奋斗一番。
再次,抱怨会破坏人际关系。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消极、负面的人,更没有人愿意忍受你的牢骚和坏脾气。不满的情绪,必然会破坏内心的平静,进而影响个人工作,甚至整个团队,接下来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被抱怨和相互抱怨,甚至成为致祸的根源。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往今来,因为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导致穷困潦倒身败名裂,甚至为此丢掉性命的人数不胜数。当今社会我们虽然不可能因为抱怨几声就掉了脑袋,但是因为抱怨丢掉工作、丢掉人脉、招致贫穷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天气绝对不会因为你抱怨而转凉,驴子也不会因为你发牢骚而变得听话些,金钱也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自动涌向你。既然如此,你又何必抱怨呢?这是发泄最拙劣的手段。面对贫穷和不幸,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改变。你要记住的是:
⑴ 贫穷永远是自己的错。
⑵ 自食其力远胜过无所事事。
⑶ 从最底层做起,也可能爬到最高处。
2 买房买房,一套房子断送一生梦想
光阴荏苒,毕业已经三年有余了,二十好几眼瞅着就奔三十的人了,也该成家立业了,和男(女)友同居有个两年了,互相也了解个差不多了,双方父母催得很紧。这当儿,房子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裸婚?即使未婚妻好商量,岳父母那一关也是死活过不了的。
再从财力上分析,小两口儿积攒了三五年,再加上双方父母赞助了一部分,手头攥着六七十万,按照百分之三十的首付,也还吃得消。
所以,从各方面考虑,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买房的时机都貌似比较成熟。
房子,买,还是不买?是个问题。
如果你安心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求大富大贵,那建议你能买就买吧。如果你是个有创富梦想的野心家,那你千万别做将来会后悔的事。你知道吗?买房合同书,就可能是梦想死亡证明书!请看下面两个普通青年的买房履历。
小方和大伟是同一年从不同的高校毕业,在同一家企业工作。两年后,他们月收入都是6000元,两人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两人的家庭都能够支持大概35万元,如果按照最长的30年贷款算下来,月供大概在3000元左右。现在他们思考买房子的事情。
盘算下来,小方决定买房,而大伟决定拿钱投资自己。
半年以后,小方和大伟的收入分配有了下面的不同:
小方开始每天坐班车上班,而大伟在单位附近花1200元租了一间房子。
小方每个月只有500元节余,他小心翼翼地避免所有的大额消费,避免所有的出游活动。他心里这么想的,反正有房子了,熬一熬就能过去的!
除了房租和生活费,大伟每个月有四千左右的节余,他开始花很多的钱投资自己。他看上了几个认证和能力培训班,也找经理要了一个书单,购买自己需要的书。同时他还拿出一部分钱做活动经费,因为他知道,在课程中结识人脉的收获往往和课程一样重要。但是人脉需要持续的活动来经营。
想知道这个投资方向的差异会让他们的职业生涯有什么不同吗?请往下看:
大伟的投资很快收到了成效。他的简历上每年都会稳定地增加一个认证,他的能力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机会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的人脉圈子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这让他关键时候总是有一些各行各业的朋友帮得上忙,他也因此成为公司的核心员工,甚至有时候上面需要什么渠道,都会问他一句。他还在准备读MBA,为自己再上一级做准备。当然小方也不是没有进展,为了自己的房贷,他也很努力地工作。他也想报班为自己充电,但是囊中羞涩,他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而且自己精力也不足,因为房子离公司太远,每天回到家,就已经九点多钟。稍微休息一下就睡觉了。
两年后,大伟因为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广的人脉,晋升为部门总监,而小方还是那个研发小组的成员。
后来,小方在自己的公司终于熬成了部门经理,年薪大概20万。而大伟在原单位做了一年的部门总监后跳到了另外一家企业,做了两年的副总,然后与两个朋友开始一起创业,作为合伙人,他的年收入大概70万,是小方的三倍多。大伟未来的平台和前景,远远不是小方能够比拟的。另外,因为大伟的专业能力和交际面一直在上升期,慢慢进入资源层面的竞争,而小方却慢慢地经受体力下降的瓶颈。
大伟和小方之间另一个重大差距是,在这期间大伟做了两次重要的跳槽选择,他很清楚地知道,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社会,期待一个公司或者行业连续10年都有迅猛的发展,不太现实,自我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调整职业方向、进行职业规划来实现。而小方则不敢冒这样的险,房贷的压力早让他不敢作任何的职业变动了。
简单来说,如果你有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用20年的贷款买着一套普通的房子。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10年时间中,在你最有旺盛的学习阶段与拼劲的年代,在你最需要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目标,最有机会开始尝试创业的年代,所有一切与创业、转换行业和快速升值有关的机会都可能和你彻底绝缘。
我知道,大部分有志青年都不愿牺牲梦想换得一时安稳,他们之所以买房,实际上是碍于世俗的偏见,因为国内大多数的人认为有房才有家,而且,在世俗的眼光里,房子是一个人实力的象征,有房混得就好,没房就没前途,没本事。很多年轻人出于维护自尊心才在买房还是投资自己二者之间选择了前者。说到底,还是过不了世俗那道坎,其实你只需看看下面这些牛人当初的选择,就会宽心很多。
1998年马化腾等五人凑了50万,创办腾讯没买房;1998年史玉柱向朋友借了50万搞脑白金没买房;1999年漂在广州的丁磊用50万创办163没买房;1999年陈天桥炒股赚了50万,创办盛大没买房;1999年马云团队18人凑了50万,注册阿里巴巴没买房。
为什么是50万?因为当时的《公司法》规定,要注册必须是50万。马化腾的股份是47.5%,也就是23.8万元。1998年深圳市平均房价在3000元左右,应该可以支付一个80平米左右的房子。当年的马化腾做出了一个长远的选择。不买房,买梦想。
无独有偶,量子基金创始人之一、投资大鳄罗杰斯也是在量子基金成功运转第七年后才出资10万美元买下了一栋百年老宅。
纵观国内外大部分创业者的成功档案,发现他们在最适合开始创业的年代,都是选择创业而不是买房。所以,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由一所房子来决定的。
有些人着急买房是不喜欢租房的感觉,其实租房也没什么,很多名流都喜欢租房。有人问音乐人高晓松,为什么结了婚还租房住,不买属于自己的房?高晓松回答:我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买了房就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没买房,但我俩都走遍了全世界。与他们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国内地业大佬王石。2008年初,国内楼市初现调整之时,王石抛出了惊人之语:“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
在我看来,以今天的房价,排除那些富二代不说,普通人买房放弃理想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基本上前途和发展被父母控股。经济不独立就可能意味着梦想不独立, 你住着别人的房子,还有什么好说的?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香港特区人是32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的都是租房。我们凭什么要一毕业就结婚?一结婚就买房?而且还要为之放弃我们的发展与梦想?
风物长宜放眼量,别死盯着你那些有房的同学比,比不起现在,咱比得起将来。只要你把不买房省下来的钱好好投资自己,给自己搭个不错的平台,好好干,我相信,将来的你,一定会庆幸现在的不买房!
3 游戏游戏,贪图玩乐让你身不由己
前几天看到一条振聋发聩的微博:
最近一直到处飞,发现了一个现象:观察同样是30到40这个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用笔记本办公,经济舱则看报纸、玩游戏和聊天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全都在玩手机。那么,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呢?
看了这条微博,你脸红了吗?这条微博可简单地归纳为:头等舱的人在学习,公务舱的人在努力,经济舱的人在玩耍。
大量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个人致富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正是这种对财富追求中表现出来的严格纪律性和近乎残酷的专注,使得少数人从贫苦大众中脱颖而出,成为金钱猎杀过程中的佼佼者。那些富有的人,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时间观念强,自制力强,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的人。
自制力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因为自制力和勤奋、学习力紧密相关,一个人自制力强,就会克服惰性,珍惜时间,不停学习,提高自己,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相反,自制力差的人,会放任自流,随心所欲,贪图玩乐,自然不会有所作为。
哈利·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没有读过大学,曾经营农场,后来经营一间布店,经历过多次失败,当他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已年过五旬。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断地阅读。多年的阅读,使杜鲁门的知识非常渊博。他一卷一卷地读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所有查理斯·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此外,他还读过威廉·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和十四行诗等。
杜鲁门的广泛阅读和由此得到的丰富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顺利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期,并使这个国家很快进入“战后”繁荣。他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读书还使他在面对各种有争议的、棘手的问题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压力把人们敬爱的战争英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解职。
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