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庭情商课:培养优秀孩子的99件小事
21877800000021

第21章 建立“小大人”的独立空间(8)

一进老家的庄子,黄灿灿的玉米摆得到处都是。想起我小时候,一大家子或清晨或晚饭后,趁着凉爽边聊天边剥玉米,热热闹闹得快活极了,亲切感一下就来了。

吃过晚饭后,亲戚们安排我们在屋里看电视,我们哪肯,多久没干过农活了,也该松松筋骨了。见我们执意劳动,亲戚也不再相劝,一伙人带上工具,围坐一圈,说说笑笑开工了。

丫丫已经跟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打成一片,下午的时候还一起跑去河里抓鱼,用的工具还是玻璃瓶,跟我小时候一样,乡下的童年变化不大呀。这会儿,他们正闹着用玉米须做胡子,玉米皮做辫子,似乎只要长出大人才有的大胡子、大辫子,就能长大了。

疯玩够了,丫丫也搬只小板凳坐在我身边,像模像样剥玉米。即使如此枯燥的事,丫丫也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她会故意把玉米剥一粒留一粒,说那是怪兽的牙齿,碰到癞痢头的玉米,又会咯咯地笑它没长好,逗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可没过一会儿,丫丫就喊手疼,我拉过来一看,真是红红的。我不失时机对丫丫说,要剥完这么多玉米,农民伯伯多辛苦呀。丫丫点点头,说自己手不疼了还要继续剥玉米。

忙完一天的定额后,大家吃着井水冰过的西瓜,赏着头顶圆圆的月亮,听着河里声声的蛙叫,真是安谧祥和极了。

(丫妈啰嗦)

中医认为,玉米性属平和、味道甘甜,可以调理脾胃,利尿消肿,降脂减肥。主治脾胃不健,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手脚水肿,高脂血症以及冠心病等。丫妈建议如下:

常吃玉米好处多

玉米营养丰富,营养和保健价值都很高,与大米相比,其所含碳水化合物虽稍低,但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高,亚油酸及维生素E含量更是比大米高出整整10倍。常吃玉米,可以开胃、利胆、通便、利尿、软化血管、延缓细胞衰老、防癌抗癌等。

剥玉米也有技巧

玉米要是一粒粒的剥,不但费事,还会手疼。通常情况下,可先用改锥把玉米粒剔掉几行,没有改锥可用吃西餐的叉子代替,余下的就容易剥了。此外用玉米芯挫,或者两个玉米互挫,效果都不错。

(专家点评)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以“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而告终,但新时期搞“上山下乡”很有必要,能够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上山下乡受教育

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遵循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我党组织了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奔赴农村定居和劳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但新时期搞“上山下乡”很有必要,如今的孩子越来越娇宠,特别是城镇的孩子,根本不知乡间劳动为何物,父母应该组织“城里娃儿”接受农村“再教育”。

不怕苦来不怕累

小孩子初做农活,会觉得新鲜好玩,过不了多久,就会感受到农民的辛苦了。鼓励孩子坚持下来,不怕苦来不怕累,会令孩子受益颇多。

69.除雪:和小雪人一起长大

自然的美景,往往有一种冲击内心的力量。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写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寥寥几笔,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景图。下雪时,也让温室的小花出来透透气赏赏雪堆个可爱的小雪人吧,但要注意保暖呀!

(宝贝趣事)

提起童年的冬日趣闻,好像总离不开打雪仗、堆雪人。只是如今一遇雪天,家里的宝贝蛋儿一个个都被藏在温暖窝里,但是,没有雪人的童年该有多遗憾呀!

这天早晨醒来,觉得屋子里格外明亮,丫爸开窗一看,喜滋滋地说,下雪了!我起床一看,可不,白皑皑一片,下得还真不小。虽然天气预报通知近期有雪,可这雪还是来得过早了些,有些让人措手不及。我转身到丫丫房里通知她下雪了,嘱咐她多穿些,吃过饭后,一起去阁楼堆雪人去。丫丫听后,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囔着,堆雪人啦,堆雪人啦!

刚吃过早饭,丫丫就拉我来到阁楼,先撒开丫子跑了几圈,踩出一串串脚印,接着就拿起小工具,开始铲雪了。我指挥丫丫把积雪弄到一处,好做雪人胖胖的身体。虽然穿的厚,整个人笨笨的,但小家伙干得还挺提劲,看来,雪人的吸引力很大呀。

不多会儿,我们就聚集了一堆雪,剩下的就是拍拍打打,塑造雪人的形体。等到差不多时,我问丫丫拿什么做雪人的眼睛、鼻子呢?丫丫想想说,用彩纸剪出来。竟然不是用胡萝卜,我有些意外。我就让丫丫回屋去做,由我搞定后续工作。大概一刻钟,丫丫就举着成果出来了:一双紫眼睛、一只黄鼻子、两瓣红嘴巴,外加长长的红围巾。我帮丫丫将雪人装扮起来,还真不错。丫丫小脸冻得红红的,还要臭美的在雪人前拍照留念。

雪人融化时,丫丫还挺伤心呢。为了逗她开心,我许下允诺:以后年年都把小雪人接回来,让小雪人陪她一起长大。

(丫妈啰嗦)

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写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寥寥几笔,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景图。下雪时,也让温室的小花出来透透气赏赏雪吧。丫妈建议如下:

感受自然美景

自然的美景,往往有一种冲击内心的力量,觉得整个人都被洗涤了一番。古今描写雪景的佳句也有很多,比如晋朝才女谢道蕴的“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代毛泽东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

做好保暖措施

雪景美却冻人,特别是除雪时,容易全身出汗,此时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不要随便脱衣,否则忽冷忽热,易感风寒。

(专家点评)

家庭除雪,可以堆雪人,城市大规模除雪,就要使用融雪剂了。目前,融雪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有机融雪剂,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融雪效果好,没有腐蚀损害,但价格高;一类是氯盐类融雪剂,价格便宜,仅相当于前者的十分之一,但具有腐蚀性。除雪时,也可教孩子一些“雪”的知识。

融雪剂的原理

融雪剂主要利用其冰点较低,如氯盐类融雪剂氯化钠的冰点为零下15度,氯化钙的冰点为零下20度,醋酸类融雪剂的冰点在零下30度左右,融于雪后降低混合物的凝固点,雪就化了。此外,也可以从压强的角度解释,水作为固态密度大于液态密度的物质,在雪融剂溶于水后,水中离子浓度上升,使水的液相蒸气压下降,但雪的固态蒸气压不变,为达到冰水混和物固液蒸气压相等的状态,雪便化了。

盐融雪的危害

很多地方图便宜,直接大面积撒盐除雪,这是对城市的犯罪。因为盐融化的雪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但会造成路面的塌陷、开裂,而且会使草坪受损,大树枯死。

70.装饰圣诞树:温情与创意的大爆发

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也是西方国家家庭团聚和喜庆的节日。作为舶来品传入我国后,却堕变为一个购物、送礼、狂欢的日子,丧失了原有的温情。其实,物质什么都是浮云,一家人开开心心,每一天都是值得庆祝的好节日。

(宝贝趣事)

圣诞节将至,大小商家都开始如火如荼的促销,连老妈都说,趁着圣诞节购物划算。赶着潮流,家里也买来圣诞树,更多是为了让丫丫开心,过过洋节日。

圣诞节当天,我喊来丫丫一起组装圣诞树,先打开铁制的折叠支架座,装上下面最大的一层,再将枝叶一层层打开,然后装套上第二层和第三层,整理一条条枝叶的细致活儿交给丫丫做。接下来缠绕彩灯,并用金属丝固定好。余下装饰工作,就全权交给丫丫了。园里的老师说了,他们专门上过制作圣诞树饰品的手工课,我稍稍嘱咐了两句,就去厨房煮制圣诞大餐了。

等待熬汤的空,我察看了丫丫的工作进度,画的有圣诞袜、铃铛、雪花、糖果、蜡烛等,五颜六色的,很好看。我鼓励丫丫好好干,就继续回厨房忙去了。

再次验收工程时,丫丫已经完成绘制,在往树上粘贴呢。除了这些自制品,家里还买了传统的饰物,如小天使、星星、彩球、圣饼等,还找来棉花,撕成雪花状,撒在树上,最后缠上鲜亮的丝带。一切弄好后,插上电源,整棵树华丽无比,漂亮极了。

丫爸回到家后,对丫丫的画作啧啧称赞,提醒我一定要收藏起来。等到父女俩闹腾够了,我的大餐也做好了,非常应景的做了“圣诞树”——以土豆泥打基座,外面贴上西兰花,还用草莓和奶油做成圣诞老人的样子。丫丫大呼太好看了,都不舍得吃了。听了之后,我心里特别受用,不枉我忙忙碌碌一下午呀。

晚饭后,我们关了灯,坐在圣诞树下谈天说地,还讲了好多有关圣诞节的故事,觉得一家人在一起,真比什么都强。

(丫妈啰嗦)

圣诞节作为一个洋节日,近年在我国越来越流行,大有抢占“最流行节日”之势。我们在过洋节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我们的传统佳节呀。丫妈建议如下:

自制圣诞树挂件

装饰圣诞树,不一定非要去买各类挂件,自己动手用彩纸、画笔制作出铃铛、彩灯、蝴蝶结、礼盒、雪花、礼仗、蜡烛、蛋糕、糖果等,不但创意四射,而且别有一番韵味。

圣诞树装饰秘诀

装饰圣诞树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组装圣诞树、串挂圣诞灯、披挂圣诞饰品。其中,固定工作要做好,挂件最好用金属丝系牢,彩灯由上而下捆紧在枝干上,圣诞树底座进行加固等。

(专家点评)

每年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既是基督徒用来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宗教节日,也是西方国家一家团聚的家庭节日。全民大过圣诞节时,不妨给孩子讲讲圣诞节、圣诞树的故事。

关于圣诞树的传说

圣诞树一般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制作,象征生命长存,是圣诞节诸多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据说在一个风雪肆虐的圣诞夜里,一位好心的农民盛情接待了一个又冷又饿的小孩子,并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圣诞晚餐,告别时,这个孩子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祝福农民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树,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成长为一棵小树,他才知道自己接待了一位上帝的使者。从此,装饰圣诞树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还原温情的圣诞节

在西方国家里,圣诞节也是一个家庭团聚和喜庆的节日,作为舶来品传入我国后,却堕变为一个购物、送礼、狂欢的日子,丧失了原有的温情。其实,撇开物质浮云,一家人开开心心围坐交谈,才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圣诞节。

71.贴春联:小小春联,讲究多多

宋代诗人王安石曾写道:“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俗语也讲:“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家家户户喜写春联,共贴春联,是千百年来象征吉祥、祈福许愿的民族风俗。作为民间艺术形式,春联的写法、贴法都有诸多讲究,弄错了就闹笑话了。

(宝贝趣事)

老年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时,家里到处都贴着红对子,比如粮缸上贴“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畜圈上贴“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室内贴“抬头见喜”,门对面贴“出门见喜”等,真是恨不得把所有祝福全都求来。

临近过年,家里也买来春联和各种吉祥字,新的一年,图个喜庆。我确定了粘贴位置,准备了胶带、剪刀,喊来丫丫帮忙,这么好的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先是贴春联,我教丫丫如何分清上下联,贴对左右,口诀是“去上平下,左上右下”,丫丫还机灵的简化为“去左平右”。接着贴“福”,我教丫丫如何贴“正福”、“倒福”,大门上贴“正福”,须坐东面西,象征“福如东海”,门厅里贴“倒福”,要坐北朝南,叫做“福入厅堂”,而且两者都只能各贴一个,不能多贴。最后将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玻璃上,整个家里顿时看起来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完成任务后,我还找来一些历史上流传的名句对联,读给丫丫听。比如明太祖朱元璋赠给屠户的“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宋朝欧阳修题岳阳楼的“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清朝林则徐题书斋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些佳句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很高,迷迷糊糊的丫丫不知能体会多少?暂且不管,只当熏陶吧。

晚上丫爸回来,丫丫还对爸爸进行了“国学教育”,丫爸边听边摇头,抱怨太繁琐记不住呀。丫丫回道,认真听,就能记住了。那严肃的样子让丫爸有些羞愧,老老实实学起来。是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可不能不学好呀。

(丫妈啰嗦)

俗语讲:“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家家户户喜写春联,共贴春联,是千百年来象征吉祥、祈福许愿的民族风俗。丫妈建议如下:

春联的正确贴法

大红春联是用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贴也有很多讲究。首先要分清上下联,一般看每幅的最后一个字,上、去、入声为上联,平声为下联,其次要贴对左右,传统贴法是,面朝大门时,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横联顺序为从右至左,但解放后为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改为左边贴上联,右边贴下联,横联顺序为从左至右,但两种贴法不要混合使用。

选择应景的春联

新闻曾报道过一家医院的门诊部大门的春联:上联是“生意火红红四海”,下联是“财运兴旺旺九洲”,横批“生意兴隆”,引起众人围观。春联作为最朴素的祈福形式,不但要应景、有个性,最好还能体现出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

(专家点评)

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曾说:“贴春联是举世罕有、无与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喜庆的春联,承载着劳动人民的美好心愿。孩子贴春联时,不失时机进行“国学教育”吧。

春联的由来

贴春联的习俗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其原始形式叫做“桃符”,起先在桃木上绘制捉鬼大将神茶、郁垒的画像,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到了明朝,“桃符”正式改称“春联”,还得到太祖皇帝的大力提倡,终于形成至今不衰的风尚。

春联的特点

春联,又称楹联、对子,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形式。一般春联在创作时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呼应,音阶相谐;词性相合,位置对应;内容相关,上下互衔。书写时多用楷书、隶书或行书,并用红纸配写金字或黑字,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72.使用指南针:找到回家的路

每年2月底3月初,着名的美洲王蝶从墨西哥返回故土加拿大,遮天蔽日,蔚为壮观。特别是其途经4000公里不迷路,全靠太阳辨方向。人类虽没有这项辨方向的特殊才能,但发明了指南针。另外依据诸多生活常识,不靠指南针,不靠地图,也能辨清方向,找到回家的路。

(宝贝趣事)

丫爸是个完全自助游爱好者,有机会时,爱跟几个驴友结伴背包旅行。外人看起来辛苦的事儿,他们却乐在其中,我总是笑他是主动找罪受,他只是摇头,说我不懂。

丫爸的那套出行装备,我没啥兴趣,可丫丫爱折腾。丫爸见状大喜,认为爱女有潜质追随自己的驴友道路,提议周末去郊区小小拉练一把。丫丫兴奋响应,我不想扫爷俩的兴,答应做后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