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情商的力量
21875600000022

第22章 提高情商的方法(5)

3.珍惜现在

过去的已经逝去,将来的还没有来到,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如果无视现在,那么即使你对过去、未来都了如指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珍惜才能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多陪陪家人,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明天的朝阳还没升起,你还有时间去完成今天的任务。不要浪费上苍给你的Present(礼物;今天),那是多少昨天殒身之日祈求的明天。

方法十七不要追求完美

完美深藏在不完美之下,学会接受不完美。

-莫利·琼法斯特

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也不可能事事都完美。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如果过分追求完美,而又达不到完美,就必然会产生浮躁。过分追求完美往往不但得不偿失,反而会变得毫无完美可言。

有一个这样的笑话:一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后,迎面又见两扇小门,一扇写着:美丽的,另一扇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年轻”的,另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年轻”的门-这样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后推开九道门,当他来到最后一道门时,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得过于完美了,到天上去找吧。笑话当然是笑话,但是说明一个道理:真正十全十美的人是找不到的,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是人类自身在渐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特点或者说一种天性。应该说,这没有什么不好。人类正是在这种追求中,不断完善着自己,使得自身脱去了以树叶遮羞的衣服,变得越来越漂亮,成为这个世界万物之精灵。如果人只满足于现状,而失去了这种追求,那么人大概现在还只能在森林中爬行。我们对事物总要求尽善尽美,愿意付出很大的精力去把它做到天衣无缝的地步。可见,追求完美并不是件坏事,对于某些人和职业甚至还是很必要的,比如音乐、美术、服装设计等。

但时间长了以后,就自然会形成这样一种情景: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做到自己满意的地步,那么必定是吃不好,也睡不好,总觉得心里有个疙瘩,很不舒服。什么事情都会有个度,就像水到了100℃就会沸腾,低于0℃就会结冰一样,追求完美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变得不完美。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事何物,都要适可而止,如果不达到想象中的彻底完美誓不罢休,那就是和自己在较劲了,长此以往,心里就有可能系上解不开的疙瘩,而且这疙瘩会系得越来越大,会系得越来越死。我们常说的心理疾病,往往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出现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理像是一根树枝,即使再坚硬,也会渐渐承受不了我们自己找上门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完美是一句极具诱惑力的口号,却也是一个漂亮的陷阱,将我们陷进里面的泥塘,我们却以为是席梦思软床。我们就是这样跌进完美自身所造成的误区里,只不过这种误区常常是以漂亮的面貌招手出现,以良好的状态开始作为引导,然后被日后的逞强、虚荣所代替,心理上渐渐地磨出了老趼,而自己浑然不知。

难道不是这样吗?恋爱时,众里寻他千百度,挑了又挑,个头儿、长相、学历、家庭、财产……尽善尽美,总幻想着有个最美好的罗密欧或朱丽叶在等着自己,偏偏可能是在挑选和等待的时间里害了自己。结了婚,完美的恋人的形象打了折扣或彻底破灭,又开始新的一轮完美追求;生了孩子,幻想着孩子不是天才,起码要出人头地,不能再像自己一样委屈了自己。于是,让孩子从小学钢琴、学绘画、学外语……要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名牌的大学,将来还要出国留学,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积攒下为孩子所用的一切钱……自己年轻时未竟的宏伟蓝图,尽情勾画在孩子的身上和心上。但这一切可能都完美无缺地出现在孩子的面前了吗?失去的就一定能够补回来吗?丢了初一,一定会在十五找回来吗?将弦绷紧在自己和孩子的身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呢?万一不是理想的结局,心理能承受得住吗?多少人就是这样不知道迂回,不知道变通,不知道及时而适时地调解自己的心态,心理就这样在一瞬间脆弱得垮掉了,一辈子就是这样在完美的误导下非常不完美地没有了。

过分追求完美是一种强迫症,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主要特征是苛求完美。这些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同时又有些墨守成规。他们谨小慎微,因为过分重视事物的细节而忽视全局;优柔寡断,面临意外而不知所措。由于行为表现过度认真、拘谨和执拗,缺少灵活性,也由于过度自我关注、自律和刻板,因此他们很少有自由悠闲的心境,缺乏随遇而安的潇洒,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

在现在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时代,有效地避免追求完美的不利影响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去做呢?

首先,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即做事情过于追求完美,吹毛求疵。为了从99.9%跨越到理想中的100%,而为最终的那0.1%付出多出正常标准很多倍的时间、精力等资源。但是我们都知道,事情到最后的那0.1%最难获得,和前面根本不成比例,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刻意地去强求它。

其次,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使生活节律紧凑有序,同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社交及文体活动,分散和转移对完美的关注。

最后,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并知足常乐,才是完美的心境。

方法十八不要在交往中迷失自我

一个傻瓜也许并不自知,但结了婚的人是例外。

-H·L·麦肯

人生在世,很多人很多时候不快乐,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失去了自我。

有的人总以为事业是一生的使命,所以让自己苦苦地迷失在理想的追求中。工作或者说事业对我们每个人都重要,它既可以提供给我们生存的物质保障,又可以填充我们内心的成就感,没有人可以忽视它、轻视它。但是要把它放在人生合适的位置,我们不是为了事业而来的、而活的。我们只是一个存续几十年的微不足道的生命。但是有太多太多的人,为了不甘于平庸,为了超越一个又一个极限,放弃了身心休息、舍弃了与家人交流、抛掉了身体锻炼,忘我地、超负荷地像一台机器奔波在事业的征途上,长期生活在竞争的氛围里。长此以往,透支了健康,淡漠了情感,少了做人的乐趣,迷失在追逐理想的光环里。这样的人,不知是生命的使者,还是做事的工具?

丢了自己,记得捡回来,有的人总以为爱情是一生的美好,所以让自己痴痴地迷失在情感的旋涡里。爱情固然美好,但却常常昙花一现。爱情伴新鲜而存在,随激情而燃烧。没有了新鲜感,爱情便慢慢消散。尤其是它处在浮华的社会之中,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往往使人与它擦肩而过,而且它太娇气、太脆弱、太短暂,让人不易把握。恋爱中那些生生死死的约定,虽然不是谎言,但却只是一时的真言。可以相信但绝不要坚信,千万别把一时当成永远。实际上,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怎么会有完美的爱情?但总有太多太多的男人女人,从情窦初开时起就一直做着爱情的美梦,总愿意把爱情看做一生的美好,总想着拥有圣洁的爱情,有的甚至为此守望一生、痛苦一生。这样为爱情失去自我的人生怎么会有快乐?

有的人总以为友情是一生的财富,所以让自己久久地迷失在交友的应酬中。友情让人温暖,不可或缺。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情应该是在平淡的交往中体验友谊的温馨、温暖和充实快乐。长久的友情应该建立在思想相近、性情相像、追求相同和品德相当的基础上。不过,处在商业化的社会,友情浮在浮躁和功利的社会上面,很多时候不能通过现实的考验,不能让人把心交给它。那种知心朋友却因人的内心感触太敏感、太丰富,想找而不易找到。但是还是太多太多的人笃信“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是财富”,倾注大量的时间去应酬、去维护,可是真正遇到重大困难需要朋友的帮助时,基于利益得失的考虑,很多朋友如太阳升起时的云雾,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了生活的美好,我们要有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只是不要把它当成人生的使命;我们要认真追求和尽情体验男女情爱的美感,只是不要把它当做情感的全部;我们要精心地呵护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的友谊,只是别让它功利化,别让它掺假,否则一定要远离它。人生有几个知己足矣。

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祝和爱惜,千万不要在迷失自我中浪费生命。

方法十九与孩子相处

我发现为人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朱迪斯·拉萨特

按自己的标准去统一孩子的观点,这是武断专制的行为。例如,可能你会因收到数量过多的邮件而十分烦恼,但对于你的孩子来说,收到一封你的来信都可能会是件令人兴奋的事。在你看来,清除后院的杂草可能是件既累人又单调的苦差事,但你的孩子们或许就喜欢干这活儿,因为可以跑出家门,弄得一身脏,还会有一些成就感。想一想,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孩子们可能喜欢的活动都被你忽视了?学会喜欢过程,大多数人都重视结果胜过重视过程。他们会定下目标,并一心一意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36岁的大卫·荷顿是一个大型服装商店的经理,在过去的4年中,他每周都和儿子玩一次篮球,这也是他最爱好的运动。大卫的女儿长到了5岁,为了证明自己对男孩女孩都一视同仁,一天早上,大卫兴致勃勃地邀请小女儿梅兰妮和他一起到临街的运动场上去。“我要像教罗比那样教你打篮球,我向你保证,会很好玩的。”他告诉梅兰妮。

梅兰妮想和爸爸一起待一会儿,就同意去了。可是她对篮球一点兴趣也没有,一到运动场上,她的表现就证明她只是在敷衍了事。由于她一直提不起兴趣来,大卫的热情也不可避免地减退了。等到活动结束,父女二人都对此备感失望。

大卫迷恋自己的个人爱好,以至于不能把女儿的喜好放在第一位考虑。尽管他想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但却忽视了他们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梅兰妮的爱好是舞蹈。这样,大卫的问题就是:他是否能表现出足够的男子气概、足够的开放和大度,来分享女儿对舞蹈的热情呢?大卫不仅仅是过分注意自己想玩什么,忽视了梅兰妮的兴趣,而且他也忘了设身处地地去替女儿想一想:任何一个小女孩,如果她的肌肉还不够发达(更不用说她个子尚小,投球时,连篮筐都够不到),还玩不了这项运动,她又怎么会喜欢上它呢?而舞蹈却可以带给梅兰妮某种成就感和自由自在的感觉。对她来说,随着音乐流畅而舒展地做动作的确是件令人乐不可支的趣事儿。

按自己的标准去统一孩子的观点,这是武断专制的行为。例如,可能你会因收到数量过多的邮件而十分烦恼,但对于你的孩子来说,收到一封你的来信都可能会是件令人兴奋的事。在你看来,清除后院的杂草可能是件既累人又单调的苦差事,但你的孩子们或许就喜欢干这活儿,因为可以跑出家门,弄得一身脏,还会有一些成就感。想一想,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孩子们可能喜欢的活动都被你忽视了?

学会喜欢过程

大多数男人都重视结果胜过重视过程。他们会定下目标,并一心一意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对他们来说,在向目标前进过程当中产生的快乐只不过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孩子们似乎更醉心于一件事的过程,他们会考虑这件事是否有趣?是否够刺激?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最近有一次,因为我们马上要出去购物,我不得不让我4岁的女儿停止盖她的积木房子。令我吃惊的是,莎拉很痛快地放弃了手头的这项游戏。很明显,她在搭积木这项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把房子建成对她来说并不是完全必要的,她乐意和家人一起出去走走。不言而喻,对莎拉来说,最重要的是与我们一起行动。

一般在你的5岁小女儿上床睡觉之前,你会让她挑一本书,由你来读给她听。她会很兴奋,期待着她看的图画、有趣的故事以及和爸爸亲近的快乐。而你也许会和大多数父亲一样,先看这本书有多少页,计算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读完。你看问题的角度是“任务是什么?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我建议你采取另一种战略。与其把一本书从头到尾念一遍,还不如在读的过程中,就故事本身问孩子一些问题。比如,你觉得下面会发生什么?你希望故事的主人公下一步会怎样做?为什么你认为主人公会那样做?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告诉你的孩子一件与故事情节相关的生活小事。你在什么时候遇到过这样的事?你在什么时候有过类似的感觉?一定要抓住讲故事的机会,来达到下面的目的: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更多地了解你的孩子。

让孩子更多地了解你。

增进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与孩子做游戏远比教他怎样做更加有意义。游戏能够提供的远不只是乐趣,游戏提供给你和孩子共同活动以及一起进行精神交流的机会。通过游戏,你和孩子互相给予和共同收获,共同分享成就感,互相传达爱意以及对对方的兴趣。游戏允许你们莽撞、笨拙、放松自我,没有必要把游戏搞得太一本正经。

当你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不要总是建议他们干这干那。比较适当的方式应该是问他:“你想不想让我告诉你怎样做?”特别是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很愿意向你学习以提高他们的能力,而通常,4岁的孩子只把“好玩”当做唯一的目标。总之,要尽量消除那种利用每次和孩子玩的机会教他们一些东西的定型观念。游戏主要就是为了好玩,而不是教他们你认为应该学会的技巧或科目,做游戏并不是上学!

在做游戏时,你的孩子为你提供了一个重新拾回童心的机会。对大多数男人来说,人生一直是“严肃事务”。他们感觉自己必须永远都努力工作,与人竞争。即使在游戏中,他们也表现得富有竞争性,想通过做好某件事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感受到的不是对游戏的热忱,而是紧张。试着从游戏中寻找乐趣吧,试着放松自己,教你的孩子去享受游戏的快乐而不是怎样去获胜。

毫无疑问,孩子们会从游戏中学到很多东西,游戏是使孩子心智成长的一种捷径。它会增强孩子的毅力,促进眼和手脚的协调,它要求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游戏促进孩子的身心成长。但最重要的是,游戏必须有趣。你应该通过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教会孩子这一点。

傻一点

我不知道你怎么认为,可对我来说,人生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小孩开心地笑。你应该屈尊去适应你的孩子,尤其是婴儿,蹒跚学步的儿童,或学龄前的孩子。试着唱一唱那些无意义的儿歌,模仿古怪的叫声,做出各种鬼脸。暂时放下你大人的架子,让你的童心重新占据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