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羔羊疾病
21857100000009

第9章

乌蛇9克全蝎9克天麻9克天南星9克当归15克川芎9克羌活9克独活9克防风12克荆芥9克薄荷9克蝉蜕9克僵蚕9克将以上各药共煎为水,分3次灌服,8小时1次,直到痉挛消失为止。

还可以试用蝉蜕60克煎水,加黄酒60毫升,每天1次灌服,连用3~5克。

§§§第7节溃疡性口炎

本病有时发生于羔羊,主要见于舍饲环境不洁的情况下。

【病原】

最常见的是坏死梭形杆菌。该菌存在于羊的周围环境中,通过伤口发生感染。口腔损伤可能由于饲料粗糙和牙齿不整而造成。暴发时,全部病羊的口腔、舌和喉均会发生溃疡。

【症状】

根据溃疡区域不同而症状有异,一般表现是流涎、口臭、呼吸粗厉。

【预防】

预防的关键措施在于注意卫生,特别是要经常保持饲喂和饮水器具的清洁。

【治疗】

应用磺胺类等抗菌药物,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第8节羔羊丹毒丝菌性关节炎

丹毒丝菌性关节炎俗称僵羔病,是绵羊羔四肢关节的一种慢性感染,以长期跛行和生长缓慢为特征。

丹毒丝菌性关节炎发生在1~6周龄,甚至3月龄。不同品种的绵羊,以去势和断尾羔中发生较多,在病原污染的畜栏里产羔、断尾和去势的发病率更高,在开放的草场和牧场出生和成长的羊很少发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欧洲均有报道。

【病原】

本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所引起。细菌呈杆状或弯曲状,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和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长度为1.2微米。它存在于碱性土壤和粪里,在20℃时可存活数月,但在70℃只存活5—10分钟。1%氯化汞、2%福尔马林或5%石炭酸均可将其杀死。

当羔羊脐带断端、断尾和阴囊切口的新鲜创面受到污染后,该菌可慢慢生长,从局部的原发性感染进入血液,并被运送到许多脏器和四肢关节,形成慢性增生性关节炎。

【症状】

病的潜伏期为1~5周,病羔体温上升,有波动。1只至多只腿出现僵硬与跛行。患羔精神沉郁,食欲丧失,生长缓慢。患病关节柔软,并不显著增大。发病率通常变动于1%~10%之间,在某些群可达30%。最终死亡率报道不同,最高可达70%。病程可延长到数月。

【剖检】

尸检时,病羔体格小,很消瘦。膝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通常均被感染。关节囊变厚,关节内面呈颗粒状而粗糙。关节软骨可能糜烂,每一糜烂灶约l毫米。关节液增多,但非脓性。除关节外,原发性创伤可继续存在,继发性局灶性感染可见于肺、肝和肾脏。

病理组织学上,感染的关节囊由于纤维增生与淋巴细胞单核性巨噬细胞的浸润而变厚。

【诊断】

根据症状、病损和实验室所见进行诊断。1~3月龄羔羊发生慢性僵硬的跛行,一个或多个关节轻度增大,可提示为本病。絮片状滑液增量而无脓汁,可作为支持性证据。发现对隐伏丹毒丝菌的阳性凝集效价以及从关节分离到细菌,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需考虑衣原体性多关节炎、大肠杆菌性多关节炎、干酪性淋巴结关节炎以及白肌病。每一种关节炎的诊断均需要分离原因性病原体。白肌病在尸检时,可见到肌肉的灰白色特征性变化。

【预防】

应避免羔羊创伤污染,防止丹毒丝菌性关节炎。在牧场或消毒的建筑物里产羔,方可保持环境无隐伏丹毒丝菌。应当在牧场或草场上新的临时性棚圈进行断尾和去势;应用橡皮圈断尾和去势可明显预防本病的发生。对脐带断端应以碘酊或2%煤酚皂水溶液消毒。尾巴断端和阴囊切口应施行烧烙。注射猪丹毒疫苗有一定预防效果。

【治疗】

在病的早期,按每日5000国际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青霉素。一旦症状显著,则收效不大。

§§§第9节羊传染性脓疱(羊口疮)

羊传染性脓疱又名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羔羊最易患病。其特征为羊的口内外的皮肤和黏膜发生疾病,经过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等阶段,最后形成痂块。本病见于世界各地,特别是欧、非、美各洲及大洋洲多见。我国的甘肃、青海及陕西均有发生,一般都称之为“口疮”。

【病原】

病原为口疮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其形态和羊痘病毒相似。病痂在炎热的夏季经过30~60天即失去传染力,但秋、冬季散播在土壤里的病痂,到第二年春季仍有传染性,而且可存活数年。本病毒对高温较为敏感,60℃30分钟即可被灭活。常用的消毒药为2%氢氧化钠溶液、10%石灰乳、20%热草木灰溶液。

【传染途径】

主要传染来源是病羊。绵羊和山羊可交互传染。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变部的渗出液和痂块中,健羊可因与病羊直接接触而受感染,也可以经污染的羊舍、草场、草料、饮水和饲管用具等受到感染。传染门户是损伤的皮肤和黏膜。

【症状】

绵羊在产羔季节内,本病容易流行。绵羊主要发生于羔羊,山羊则在年龄上无严格区分。病变多见于口唇周围,口角及鼻部特别严重。亦可能发生于蹄部及其附近之皮肤。由于病羔吃奶及病羊自己舐其乳房,也可以使母羊的乳房、乳头及大腿内侧患病。

病的潜伏期为36~48小时。病初出现稍高起的红色斑点,迅速经过丘疹、水疱及脓疱3个阶段,形成痂块。痂块初呈红棕色,以后变为黑褐色,非常坚硬。痂块除去后,下面为凹凸不平而呈桑葚状的肉芽组织,很容易出血;有的在痂块下形成穿入深层组织的瘘管,压之有脓汁流出。

病变发生在硬腭及齿龈时,容易溃烂成片,发生于舌面及舌尖时,严重病例可见舌尖烂掉。

痂块往往于24天以后脱落,长出新的皮肤,并不遗留任何瘢痕。但有继发性感染时,则恢复时间延迟,死亡率可高达10%~20%。耐过的羊可以获得高度免疫性。

奶山羊症状与绵羊传染性脓疱相似,但缺水疱期。一般在自然情况下,只侵害山羊,绵羊(考力代、同羊)不受感染。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主要发生于两侧口角部、上下唇的内外面、齿龈、舌尖表面及硬腭等处,少数见于鼻孔及眼的周围。

该病初发时,口角或上下唇的内外侧充血,出现散在的红疹。以后红疹数目逐渐增加,患部肿大,并形成脓疱。

患羊精神正常。经2~4天,红疹全部变为脓疱。脓疱迅速破裂,形成无皮的溃疡,以后形成一层灰褐色痂块。痂块逐渐增大,结成黑色赘疣状痂块,摸起来极为坚硬。如剥除痂块,疮面凹凸不平,容易出血。此时病羊因口唇肿胀疼痛,影响到采食,采食量大为减少。延及到舌面、齿龈及硬腭的病变,常常烂成一片,但并不经过结痂过程。

有时病变达到眼睑上,可引起严重的眼炎。

只要无其他并发病,大多数在发病10天以后,痂块开始脱落,脱痂后皮肤新生,表面平滑,并不遗留任何瘢痕。病的全部经过为3周左右。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和症状特点不难作出确诊。其主要特点是:羔羊发病率高而严重,传染迅速。患病局限于唇部的居多数。病变特点是形成疣状痂块,痂块下的组织增生呈桑葚状。但应注意与溃疡性皮肤病、羊痘和坏死杆菌病加以区别。

【预防】

1.疫苗接种。此病一旦发生,传染非常迅速,隔离方法往往收不到理想效果,故最好在常出现该病的羊群中施行疫苗接种。

疫苗是用病羊的疮痂制成,应用于划痕过之皮肤,通常接种部位为尾根或大腿内侧。疫苗与病部疮痂内均含有病毒,故必须小心,以防造成传染。

甘肃、青海所研制的羊口疮牛睾丸菌苗和羊口疮菌苗,免疫效果较好。

当羊群已发病时,疫苗的接种已无多大用处,故必须在疾病未出现之前进行接种。

2.彻底消毒病羊圈舍、场地和用具。

(1)在将要放入羔羊的10天以前,将羔羊饲养室和运动场的墙壁及地面的表皮铲去一层,用5%克辽林彻底进行消毒。然后给地面垫上新土,墙壁用石灰粉刷两次。

(2)在将要放入羔羊的前3~4天,再用5%克辽林彻底消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