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羔羊疾病
21857100000006

第6章

2.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抑制肺内微生物的繁殖,以消除炎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用青霉素、链霉素或磺胺甲基嘧啶。根据我们的经验,链霉素和磺胺甲基嘧啶的疗效较好,一般可在用药后第2天体温下降。

磺胺甲基嘧啶采用口服,对于人工哺乳的羔羊,可放在奶中喝下,既没有注射用药的麻烦,又可避免羔羊注射抗生素的痛苦。口服剂量是:每只羔羊日服2克,分3~4次。连服3~4天。

抗生素疗法,可以肌肉注射青霉素或链霉素,亦可静脉注射四环素。对于严重病例,还可采用气管注射或胸腔注射。

气管注射时,可将青霉素20万国际单位溶于3毫升0.25%盐酸普鲁卡因中,或将链霉素0.5克溶于3毫升蒸馏水中,每日2次。

胸腔注射时,可在倒数第6~8肋间、背中线向下4~5厘米处进针1~2厘米,青霉素剂量为:1月龄以内的羔羊10万国际单位,1~3月龄20万国际单位,每日2次,连用2~3天。

在采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治疗时,当体温下降以后,不可立即中断治疗,要再用同量或较小量持续应用1~2天,以免复发。因为复发病例的症状更为严重,用药效果亦差,故应加倍注意。

3.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心脏机能的调节,尤其是小循环的改善,因此可以多次注射咖啡因或樟脑制剂。

§§§得22节脐疝气

脐疝气是指腹腔内脏(小肠或网膜)通过脐孔而脱入皮下的疾病,主要见于6月龄以内的山羊。

【病因】

在正常情况下,新生羔羊出生以后,脐孔便长满了结缔组织,脐血管及脐尿管即失去原来作用,而变为韧带(脐静脉变为肝圆韧带,脐动脉及脐尿管变成脐膀胱侧韧带及脐膀胱中韧带),最后在脐孔处形成瘢痕。但在个别情况下,脐静脉并不萎缩,仍然保持着与门静脉的连接,或者脐孔相当宽大,并未长满结缔组织,结果便促进了脐疝气的形成。

脐孔宽大一般见于下列3种情况。

1.脐孔先天性宽大。

2.因为脐带紧贴脐孔处断裂,不可能对脐带断端进行结扎。

3.脐带断端感染而引起的脐炎。

【症状】

最初在脐部皮下形成一个小的圆形突起,手摸时感到松软而有弹性,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大,用手压迫时,其内容物虽可缩回腹腔,但当压力去除后即又变大。若使羊仰卧,让内容物返回腹腔内,即可摸清疝轮的大小。当疝气变大时,可以听到局部有肠蠕动音,在行动和起卧时很不方便。若延迟治疗,常可发生粘连。

【预防】

1.做好接生,预防脐带从脐孔处断裂。

2.在脐带未脱落前,每日用碘酊涂搽脐带断端,防止发生脐炎。

3.一旦发生脐炎,须及时抓紧治疗,避免炎症时间延长而使脐孔变大。

【治疗】

可根据情况采用姑息疗法或手术疗法。

1.姑息疗法

有压迫绷带法、全层缝合疝气囊法、在疝气轮周围涂擦刺激剂法、肌肉注射96%酒精或10%食盐溶液法以及夹治法等。如果疝气孔较大,以采用夹治法比较方便,疗效也比较确实。夹治法所用的夹子有金属的,也有木制的。使用方法及步骤如下。

(1)术前必须绝食24小时。

(2)将羊作仰卧保定,在脐区剪毛、剃毛,并用酒精及碘酊消毒。

(3)在疝气囊的基部和预定切口部位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随即将疝气内容物整复入腹腔,并以疝气夹子(先用碘酊消毒)贴紧脐孔夹住疝气囊的基部。

(4)尽量扭紧夹子。用普通缝针将疝气囊围绕夹子进行缝合。在缝合时为了打结方便,应在夹子对边(即距术者远的一边)作结扎。故第一针应该由对边穿向术者这一边,然后再返回对边去打结。

(5)缝好以后,用绷带压住夹子,并与羊体一块儿裹紧,以负担夹子的重量,避免其下垂时拉松腹壁皮肤。为了使固定作用良好,应该在绷带上涂抹一层松馏油或沥青。

根据以上步骤处理以后,2~3天内可以看到脐周围发生炎症,以致该部出现发热的水肿性肿胀,疝气囊变得冰冷而带紫色。第4~5天疝气囊完全死亡。在12~15天,夹子与囊一块儿脱落,遗留一伤口及部分水肿。以后伤口及水肿逐渐消失,在脐区形成一个凹陷,但在25~28天时伤口即痊愈,脐孔部的痕迹几乎全部消失。为了避免并发症,获得良好效果,应该在术后特别加强护理。

在管理方面,应将羊放于宽敞圈舍中,或者在天气晴朗时放牧于草地上。经常细心照管,以防其乱动夹子。为了避免通过夹子或缝合处发生感染,应每日用碘酊涂搽手术部位,或者用消毒液洗涤术部。

在饲养方面,应给予体积小或带有轻泻性的饲料(如奶、青苜蓿或麸皮等)。避免供给体积粗大的饲料,以免因腹部过度膨大而使新生长的伤口发生破裂,或使新生的幼嫩组织拉长而引起疝气再发,尤其是当疝气轮较大时更容易再发。同时,为了避免发生这些危险,在瘢痕组织尚未变得强健而有抵抗力之前,必须避免作剧烈运动。

2.手术疗法

如果疝气孔很大,根治办法还是手术治疗。手术要点是:先绝食24小时,术前2~3小时灌肠;手术过程是保定、麻醉(局麻或腰麻)、切开疝气囊(最好不切开腹膜);分离腹膜,将腹膜与疝内容物肠管及网膜一起送入腹腔,根据疝轮大小,切除疝囊的多余组织,采用钮孔缝合法,闭锁疝轮,最后闭合创口。

如果脐疝粘连,需从粘连部(触诊感到囊壁薄处)捏起皮肤,先以皱襞切开法切一小口,然后扩大,以防损伤肠管。继而用手指、外科刀或剪子细心剥离粘连的肠管。

若万一损伤肠管,应在认真清洗消毒后进行缝合。对于剥离的肠壁,剪除所粘连的结缔组织,用青霉素生理盐水冲洗,涂抹樟脑油或油剂青霉素,然后将肠管送回腹腔,按上述方法闭合疝轮和皮肤创口。

§§§第23节羔羊脐及腹膜炎

脐及腹膜炎是新生羔羊脐血管及其通过腹壁进入腹腔中所连接的组织发生炎症,实际上单纯的脐血管炎是很少存在的,脐炎常伴有邻近腹膜的炎症,甚至炎症可涉及到膀胱圆韧带。

【病因】

主要见于接羔时羔羊脐部感染,脐带被粪便或尿液浸泡,或者羔羊之间互相舐食脐带。亦见于羔羊痢疾、消化不良或蝇蛆等的侵害。

【症状及诊断】

在发病时,羔羊的脐带断端和接近腹底部组织发热、肿胀、充血,颜色呈棕黑色,局部湿润,分泌物发臭。有疼痛感,触摸时,羔羊反抗,咩叫。有时脐部可形成瘘管,发炎的脐带可排出灰白色的脓汁,局部组织坏死,在干痂下留有污浊的红棕色分泌液,气味腥臭。

脐部发炎可引起膀胱圆韧带及膀胱壁发炎,再上行感染可导致输尿管和肾脏的炎症变化。羔羊表现食欲废绝,腹部微胀,少尿,尿闭。触摸腹部,在耻骨联合处前方,可见梨形的积满尿液的膀胱。进行膀胱穿刺,有多量的尿液排出。

如有化脓菌感染,可引起肝、脾、肺部脓肿,进而发生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在脐及腹膜炎的经过中可感染破伤风。

【防治】

1.预防。接产时对脐部要严格进行消毒,做好圈舍清洁卫生工作。

2.治疗。局部处理,应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局部,用5%碘酊消毒净化组织,撒放磺胺粉,敷料包扎。青霉素、链霉素各50万国际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磺胺嘧啶钠0.2克/千克体重,1次灌服,维持剂量减半,可连用5天,亦可用青霉素50万国际单位,0.25%普鲁卡因溶液4毫升混合,腹腔注射。

§§§第24节羔羊摆腰病

羔羊摆腰病是由于某些必需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不足而引起的羔羊体位和各种运动的异常,即所谓共济失调和摆腰。本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病因】

目前对本病的研究表明,由于羊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有机和无机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农作物和牧草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使之表现不平衡的条件,进而导致羔羊自体调节系统不能协调一致,使体内的生化过程发生紊乱,并造成不良后果。我国国内不少地区研究表明,本病与各地土壤和牧草中硒、铜、锌、碘缺乏以及氟、钼、铁同值有关,认为是一种条件性铜、硒缺乏综合症。

【症状与诊断】

本病主要发生于初生羔羊,绵羊和山羊均可发生。羔羊主要发生在1~3月龄,若耐过3—4月龄时,病羔可以存活,但常留有摆腰的后遗症。

病羔体弱消瘦,被毛粗乱、缺乏光泽,食欲、饮欲正常或减少,排尿、排粪正常。精神沉郁,体温、呼吸、脉搏无特异变化,一般体温在38.5℃~39.5℃之间,呼吸次数16~18次/分钟,脉搏为79~91次/分钟。

病羔可视黏膜苍白或稍淡。被毛焦燥,皮肤缺乏弹性。舌苔薄白,口腔不臭,有少许分泌物。

胸部听诊肺区无异常变化,心搏动增强,或呈现心音分裂。瘤胃蠕动2次/分钟,持续15~20秒,力量弱。网胃、瓣胃、皱胃蠕动和肠音减弱。瘤胃空虚,触及松软。

视觉和听觉无特异变化。

痛觉反应,仅部分病羔表现磨牙,咩叫。重力压迫后躯,无反抗行为。

病变损害主要在腰荐部位,局部病变可引起行为姿势异常,其表现是综合性反应,客观存在既反映了外周感受装置和运动装置之间的联系障碍,也反映了外周的感觉装置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统一性的失调。可以观察到病羔后躯肌肉紧张性降低,羔羊举步跨越障碍,负重困难。

【防治】

1.预防。可以采取轮流放牧的方式,补饲豆科牧草,增加添加剂。对妊娠母羊饲喂全价营养饲料,补饲胡萝卜、青干牧草,以保证母羊产后在哺乳期有足够的乳汁,预防和治疗并发病。

2.治疗。供给缺乏的微量元素,做到定时,定量。

硫酸铜(CuSO4 5H2O)(分析纯),配成10%的溶液,每只羔羊按15毫克/千克体重,灌服或拌入饲料中喂,每15天1次。

亚硒酸钠(分析纯),配成0.1%的溶液,每只羔羊按5毫升/千克体重,皮下注射,每月1次。

维生素E油剂注射液,每只羔羊按5毫升/千克体重,皮下注射,每月1次。亦可应用家畜生长素,按2%的饲料量,加入精料中,喂养母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