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读西湖
21829700000034

第34章

自茶人之家,折入龙井路。两旁茶院逐渐显露,茶农耕作,姑娘采茶。阳春,你看新芽今日爆绽,明日舒展。深秋,龙井一路,银杏树金黄,衬着满坡茶园,如凝固的浓绿瀑布。盛夏,南高峰一带风烟变幻,白云苍狗。严冬,又有溪畔芦花在阳光下闪着透明光泽,拔一蓬回家插入瓶中,几年也不凋落。这条龙井路,实在是不亚于南路北路的风景线。路好车少人马稀,你可骑车,亦可步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往左一拐,是“英名盖世三叉口,杰作惊天十字坡”的盖叫天墓。近年考证,被军阀所害的申报主编史量才亦葬在此山中,水竹居刘庄紧挨其旁。

再正路前行,便是当年林彪的五七一工程,现在的浙江宾馆,早就对外开放,任人参观。宾馆对面原有一大片葡萄园。葡萄熟了的时候,游人自可入内采摘,出门论斤称买,现在都已成了茶风景的专门旅游处。那后面茶园间,白墙红瓦错落有致的庭院式建筑群,就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茶专题博务馆,中国茶叶博务馆了。我曾在那里工作过几年,参与了茶博馆的开馆筹建工作,和那里的同事们接下很深的友情。茶博馆也是杭州对外开放的窗口,我的印象中,大凡国家级的内宾外宾来,都要到茶博馆的。我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也往往带到茶叶博物馆,然后由我自己给他们讲解。当年茶博馆第一批讲解员,也是我负责培训的。记得当时让这些连文言文断句都不懂的姑娘们背陆羽的《茶经》,背不出的人急的直跳脚。后来有个姑娘去了日本,回来时跟我说,她在日本讲中国茶文化,那点基础,还是那时死背《茶经》时打下的呢。茶博馆这些年来越办越有规模了,讲解员也已经换了好几代了,我离开那里也已经有了好多年,但对茶博馆的感情依旧。谁说人一走茶就凉呢,我的那杯茶永远散发着温暖的清香。

从茶博馆出,车路渐入山中,林深茂密,树影绰约,大有吴冠中所画之袅娜的南方之树的风格。现在,我们可以进龙井而问茶了,龙井问茶,不知道问过多少次了,每次与朋友前往那杭州西郊的山中,一路上都会问出许多情思。想那龙井千古茶,前人之述备矣。故,我欲龙井问茶,意非在茶,亦非在龙井,只在那寻寻觅觅之间。

十年前的一日,秋高气爽,夕阳西下,我于双峰村旁,忽见金色银杏树一株,亭亭玉立,宁静安祥,斜阳下如孤独美人。溪畔芦花,落晖中透明如纸,新铺的柏油路从灌木丛中脱颍而出,仿佛一头平坦通向红尘,一头蜿蜒伸往世外。

悠然地,便想起了东山魁夷的北欧风情画,这个十分熟悉的地方,突然陌生,有一种异国他乡感了。

我便问,这就是龙井吗?

多少外来游客去龙井,总得上龙井茶室喝茶,有点兴致的,还往龙井村,到落晖坞,观御茶室,再涉九溪十八涧,赏那高高下下树,丁丁冬冬泉。直至钱塘江畔,六和塔前,一番游历才告尽兴。

我是钱塘人,因知钱塘事。自然觉得此等游历不够别致。同行者有远明兄,便告我龙井尚有若干为人鲜知的景观。有宋梅两株,八百年沧桑,又有破败寺庙,残砖剩瓦,最能发古之幽情的。况且真正的老龙井,亦在世人忽略的山深处。手头有张岱的《二梦》一本,从中又知风篁岭上有一奇石,名“一片云”,高丈许,青润玲珑,巧若镂刻。石后设有一方石棋枰,上镌“兴来临水敲残月,读罢吟风倚片云”。而今历过数百年岁月,此中江南名石,又往何处寻访。

龙井的老银杏树也多。倘说双峰的银杏被视为孤独的美人,那么,此处株株浓丽挺拔的银杏,便是一幅群英图,雍容华贵,如法国巴黎之名模。同行者便大呼小叫,赞叹喧哗不迭。秋光明媚,敢胜春潮,竟使人想起电影《战争与和平》中安德烈在老树新叶的春天跃马奔驰,心灵复苏的情景。

行至落晖坞,有御茶室在,自有另一番风光。接待的女人依旧美丽,问茶价几许,果然如数家珍,一语问下,关于茶事,竟然滔滔不绝,让人无插嘴之空,真正就是一个阿庆嫂。

离开大路,寻寻觅觅,终究还是无法不言茶,靠个熟人指点,径直,便向狮子峰走去。

狮子峰有十八棵御茶在,竟也生得平常,不作宠物貌。有人说是乾隆所栽,又有人说是乾隆所封的。还有人说,龙井茶是夹在书中夹扁后,被皇后认可的。一言定乾坤,从此便只可扁下去,扁下去了。

上百年后,传说在一架从中国大陆回美国的飞机上,周恩来赠给基辛格的两斤龙井茶,竟被随员们一扫而光。只因龙井茶是“无味之味乃至味”,于是基辛格只好再向周先生索茶。这样的传说越多,龙井茶也就越“文化”啦。

十八棵御茶后边,是门额上题有宋广福院的人家住房,也就是各种文章中一再引用的正宗的胡公庙――山下的御茶室则是象征的。这个胡公庙,是上龙井的所在地,那下龙井在风篁岭上,往上追溯,那里便是东坡密友,高僧辩才的不争之地了。

辩才这个人,乃上龙井寺的开山祖,和苏东坡很要好,也算是个宋代高僧。他原来是在天竺寺当方丈的。天竺这个地方,按茶圣陆羽记载,是产茶的绝佳之处。但辩才主持的天竺寺庙,方外之地,竟也闹起红尘事非来,辩才欲脱尽那些人事纠纷,便来到了这里,准备终老于天竺之南山下的寿圣院。

史书记载,这寿圣院原建于吴越乾佑二年,再早叫看经报国院,北宋熙宁时改名寿圣院。辩才到这里后,龙井名声大振,香火大旺,僧众多达千人。寺院又在狮峰山顶开辟茶园,龙井茶的名声,实在就是起源于此的。南宋时,寿圣院改名为广福院。而上龙井,因北宋大臣胡则葬于此地,又供了胡则像,民间习称便叫胡公庙了。

胡公庙前有桥,桥下有狮子泉。真正好泉水,桥却是普通的,很难考证乾隆是不是真的在此下马歇脚,品茶封号。明代正统三年,也就是公元1438年,这个寺庙才迁移到现在众所周知的风篁岭上的龙井寺里来,这几十年来,龙井寺改成了龙井茶室,春来秋往,茶客如云。你看这诗联也做得妙――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把个好茶好水,都赞美到家了。

风篁岭上的龙井,实际上又是泉名,又是寺名,又是茶名。因泉而建寺院,有寺院而栽茶树。龙井泉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泉池,涓涓山泉从山岩层石之间流入玉泓池,奔入风篁岭下的溪流之中。常有人拿着小棍去搅动泉水,水面上便会出现一条分水线,似游丝,不断摆动。这是由于地面水和地下泉水相互冲出,因流速不同和比重差别所形成的。

而真正有老龙井的胡公庙则一派静哑,当年去山间访茶时,一入山门,那葛姓的主人还出来迎接。胡公庙内无胡公,昔日香火,过眼烟云耳。一株落尽了叶子的乌桕树,高挑着深秋的最后两片红叶,从残墙旧瓦后伸来,象日本画家斋藤清的套色木刻。

庙内两株宋梅却生得蓬蓬勃勃,绿叶满枝。主人说己有八百年历史,两株梅边落叶边开花,花期达三月之久。又闻30年前,此二梅曾经死去,后又在根部发芽再生。咦,竟是凤凰涅盘后的梅花。

主人又带我们去看庙旁老龙泓。张岱记载说,南山上下有两龙井。上为老龙井,一泓寒碧,清冽异常,弃之丛薄间,无有过问之者,其地产茶,遂为两山绝品。看来,这老龙井寂寞山间,至少也有数百年之久。以手掬之,水是好水。岩壁上书有“老龙井”三字,主人说,此乃苏东坡手书,未经考证,不知确否。主人还告诉我们,胡公庙末代和尚慧森1981年88岁时圆寂,早年曾经是黄埔军校二期的学员呢。这最后的传说,文化气愈浓,至于确凿与否,尚未稽考,不妨姑且听之吧。

自原路归,过下龙井,风篁岭下南天竺,林深茂密,树影绰约,斜坡上往右一折,静悄悄一块墓园,竟是当年死得最惊天地泣鬼神的仁人志士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之墓。墓地亦被一片茶园包围,此刻英雄大默如雷,和簇拥他们的灵魂的茶园,倒也相得益彰,互映成辉。

再往下行,便是双峰村前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了。茶叶博物馆刚刚筹建的时候,这里除了山风鸟语,便是一片茶园,几乎没有什么人来。茶博馆建成之后,路口那家小饭店开始热闹起来,几年之后,路口一带,竟然成了又一个热闹的茶事集中地。此处可以品茶,可以吃饭,也可以歇脚。夏天的夜晚,一溜的红灯笼,喝夜茶的人们就赶来了。

夜茶品罢归家,若从龙井路上回,会看到两边的茶园,像对翻开的茶书,一行一行,都是浓烈的绿色勾划而成。其中一弓斜坡上,有一排高大的棕榈树,它们突兀地立在茶园中,大叶子摇摇晃晃的,象是阔衣畅袍的僧人们月下归来。此时天上一轮明月清晖正好,地下的人在茶中,茶在人中,此番意境,无言可喻。

从风篁岭下到落晖坞,也是有两路可走的。或沿当年辨才翻山过来的路倒溯,走十里啷当岭,到“咫尺西天”,一路经上、中、下三天竺,再到灵隐寺。这里,恰是当年,陆羽所说的茶叶“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的地方。然后到传说中骆宾王对“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韬光。韬光的那眼泉水,是当年白居易和韬光禅师用来煮茗论诗的泉水,百姓以为仙水,取来泡茶是最好的。再往上走到北高峰顶,杭州连绵茶山尽收眼底,此为一路。游这一线,要翻山,年轻人最益。

另一路则沿九溪下,到落晖坞,观御茶室,再渡九溪十八涧。赏那高高下下树,丁丁冬冬泉。一路行来,茶林铺地,鸟儿在茶蓬中鸣叫。行至林海石亭,见一幅对联,实在是绝:“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一路息息停停出了九溪。若尚有兴趣,切勿打道回府,可坐车去茶乡梅家坞。梅家坞在狮、云、龙、虎四号中属云栖,是产茶量最大的地方,也是一个大有旅游潜力可挖的景点。当年周恩来先生陪同外宾来这里五次,说明这里确实不凡。另外,中国茶叶研究所也座落在此山中。漫山遍野的茶园与那些在辛勤为华茶作贡献的科技人员,默默无闻地相守了几十年,这正是茶人的精神啊。

我们再往梅家坞里走,又会发现两旁的茶园特别苍翠,空气中弥漫着特殊的茶香,家家户户盖的茶楼,里面闲闲散散的坐着游人。梅家坞今天已经成了杭州城里重要旅游景点。当年音乐家周大风先生也来过这里,还写了闻名暇尔的《采茶舞曲》。从前,你若冬天来这里,会看见家家门口堆着柴禾,挂着腊肉,浸着年糕。但等春来,各地的采茶姑娘进了山,找到各自的老主顾,身背茶篓,两手上下翻飞,就开始了采茶。同时,炒茶的工作也就开始了。

炒茶,也是一件具备了观赏价值的劳动,特别是龙井茶的炒制,有十种手法之多。许多人知道龙井茶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绝品格,这个形美,就是靠炒茶人一双厚茧的手创作出来的。

这一路的茶之神游,往往会使游人萌生买些龙井茶回去的念头。这个念头肯定是极好的,但要谨防假冒。这些年来,杭州人也越来越意识到龙井茶这块牌子的重要性了。前日报道,杭州的龙井茶区,共168亩,杭州的龙井,杭州人要自己管好。虽然这样说,但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买茶叶的时候,还是要多少几个心眼。本地人有心访茶,不妨随身带几只空的塑料插瓶,过龙井虎跑,汲点水回去烹煮泡茶,水为茶之母,用自来水泡茶,究竟不鲜。至于茶具,宜兴有紫砂,景德镇有白瓷,浙江则有龙泉青瓷。按照陆羽的说法,青瓷泡茶,方能映出茶之神色。这样一路跑下去,你又是茶又是水又是器壶,收获如此丰富,回去就再也忘不了了。

茶圣陆羽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为饮最益,精行俭德之人……”在许多方面,茶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茶之旅上的欣赏愉悦的过程,又是寓教于乐的过程。长此以往,日夜熏陶,这才叫绿色和平乡,潇洒走一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