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肝胆病配餐宜忌
21821500000011

第11章 肝胆病常识篇(10)

肝硬化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禁酒戒烟,注意蛋白质、钠盐、钾的合理补充及维生素和适量脂肪的供给。应根据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饮食方案。代偿期患者应以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蛋类、牛乳、豆制品等。失代偿期患者饮食以容易消化、富含营养,适当的高糖、低脂饮食为主。肝硬化出现腹水、浮肿,一般情况下给予低盐(2~3克食盐)、低脂肪饮食,忌食或少食发酵食品:大饼、油条、切面及含小苏打(碳酸氢钠)的食物及产气饮料,重度腹水则应采取无盐饮食;门脉高压症避免进食粗糙、坚硬或辛辣的刺激食物,给予质软、容易消化或半流质饮食,以防食管胃底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血氨增高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以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尤其是大便秘结患者,对服用蛋白质饮食要高度警惕。伴有脾脏肿大,功能亢进,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注意补给含胶质的食物,如肉皮、海参等,为机体凝血系统提供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贫血者增加含铁的食物,如黑木耳、菠菜、动物肝脏,及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鲜枣、胡萝卜、苦瓜等。

充足的休息

肝硬化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参加一些轻度的体育活动,过度的劳累容易诱使病情加重。

乐观的情绪

对肝硬化患者来说,由于本病时间长、病情重,预后差,病人普遍存在急躁、恐惧心理。中医认为情志过度伤肝,对肝硬化尤其如此,许多肝硬化病人的病情加重往往与情志过度有关。故肝硬化患者应该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配合治疗,这对缓解疾病、防止变化有很大好处。

预防肝癌

相当多的原发性肝癌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除了胆汁性肝硬化和心源性肝硬化外,其他类型的肝硬化都可以诱发原发性肝癌。如果肝硬化患者在短期内出现肝脏进行性增大、持续性肝区疼痛、肝脏发现肿块、腹水转变为血性等,特别应警惕原发性肝癌的可能。

积极防治并发症

肝硬化的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常见的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等,积极防治并发症,是防止肝硬化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措施。

什么是肝癌

讲起癌症,最恐惧的恐怕非肝癌莫属。它以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而被称为癌中之王。在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肝癌可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细胞和(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癌。而继发性肝癌是指其他组织器官的肿瘤侵袭、转移至肝脏所致,所以又称转移性肝癌,它的防治与原发性肝癌相似。

肝癌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常因腹部疼痛、腹胀、上腹部肿块、食欲下降、乏力、消瘦等而就诊,小肝癌往往是体检如B超、CT等中发现。

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症状取决于原发癌的部位,转移灶的数目、部位和分布,以及肝脏的受累程度。早期的转移性肝癌一般无明显的肝病临床症状,发现时多半已经有肝内转移。常见临床症状有腹痛、腹水、黄疸及腹部肿块。

肝癌有什么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

国内学者对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对原发性肝癌不伴有肝硬化、癌肿侵袭并未超过肝脏包膜、无转移的证据者,不论癌肿的大小,或一个肝叶内有多个癌结节,都可做手术切除。组织学类型分级并不妨碍手术指征,横膈受侵犯或有破裂入腹膜者仍有治愈的可能性。如合并一般肝硬化,肝脏代偿功能良好,并非手术切除的绝对禁忌症。对手术预后的判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肿瘤自身的情况(分期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分化程度、生长速度和方式、核分裂相等)、身体状况、手术方式与创面大小、出血感染、医院条件、手术者水平等等,都会对手术治疗的预后产生影响。一般文献报道,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8%~40%。

非手术治疗

对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还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①肝动脉结扎及暂时性阻断术,目的是造成癌肿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使癌肿生长速度减慢或缩小。

②对静脉支的结扎术,可以减少癌肿周边血液供应,以防止癌肿向周围蔓延,然后减少癌肿中央血液供应。

③肝血管灌注治疗,直接向癌肿注入抗癌药物,抑制其生长。

放射治疗

即俗称“放疗”。对不宜手术,而身体状况较好,能耐受放射反应,肝功能正常,无黄疸及腹水、肿瘤发展较慢、局限性、无远处转移者,都可放疗。

化学药物治疗

即俗称“化疗”。对不宜手术或放疗,或已有肺脑等处转移,而又无化疗禁忌症时可以采用。其中有多种不同化疗方案。

免疫疗法

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原理是以一异种“免疫”RNA接种患者体内,传递某种特异的抗癌免疫性。此法疗效不甚满意。

中医中药治疗

针对肝癌治疗的疗效尚不确定,一般用作辅助治疗来改善体质、减轻症状或降低放化疗后反应。

怎样治疗肝癌

外科治疗

目前外科治疗仍然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措施和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小肝癌。小肝癌一般采取最小限度的切除方式,大肝癌则主要采用肝叶切除。手术适应症为:

①病变较为局限,主要在一叶或半叶,未侵犯第一及第二肝门和下腔静脉。

②小肝癌的早期切除。手术切除是小肝癌的最好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后,有相当多的病例可望治愈,一般主张小肝癌一旦确诊,应尽快进行手术。

③“不能切除”的肝癌缩小后的二期切除、复发癌的再切除等。

④一般情况较好,无黄疸和腹水,肝功能基本正常,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由于肝癌复发的土壤广泛存在,单一的肝肿瘤切除难以达到根治肝癌的目的,有资料报道肝癌切除后5年复发率高达70%。所以手术切除后,最好能运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或化疗等方法,以防止病情复发。

介入治疗

肿瘤的介入治疗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已成为当前肿瘤综合治疗中有效措施之一。介入治疗方法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血管内介入与非血管性介入两大类。前者主要有经肝动脉栓塞疗法(TAE)、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法(TACE)等;后者主要包括经皮无水酒精注射疗法(PEIT)、经皮高温生理盐水注射(PSIT)、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激光疗法(LITT)、微波凝固疗法(ILP)、瘤内射频治疗、经皮乙酸注射疗法(PAIT)、冷冻疗法等。现简要介绍经肝动脉栓塞疗法(TAE)和经皮无水酒精注射疗法(PEIT)。

①经肝动脉栓塞疗法(TAE):经动脉插管,将导管插入到肿瘤的供血动脉,注入一定的物质,使肿瘤发生缺血、坏死的方法。根据其注入方式、药物种类不同,衍生出多种方法,如碘化油化疗栓塞(LP.TACE)、明胶海绵化疗栓塞(TOCE)等。目前,TAE已成为不能切除肝癌的常用疗法。其5年生存率为5%~15%。主要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之膨胀型或包膜型肝癌。但由于癌周边部和包膜主要依赖门脉供血,且多次栓塞后肿瘤可建立侧支循环,因此,TAE不能治愈肝癌。常作为综合治疗中的手段之一,当肿瘤缩小(<5厘米)时,应积极采取二期手术或PEIT。TAE可使肝硬化加重、肝功能损害,故失代偿性肝硬化、肝功能ChildC级、严重门脉高压的患者应作为禁忌。在高分化肝癌(e-HCC)、小肝癌灶(<1.5厘米),由于缺乏明确肿瘤血管,以及被膜外浸润部、卫星结节有门脉血管参与其营养,此时TAE抗肿瘤效果极差。近年导管置入方法有了很大进步,疗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②经皮无水酒精注射疗法(PElT):主要适用于瘤径≤3厘米,癌灶数在4个以内,肝功能ChildA、B级的患者及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患者,据资料其疗效已达到同类病例做手术切除者相同的生存率。本疗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对非癌部肝组织影响较小,而且导致肝储备力降低的情况也较少见,并具有安全、经济及可重复性等优点。主要并发症有腹腔出血、右胸腔积液、胆管炎、胆管内出血等,发生率为1.3%~2.4%。但是无水酒精不易弥散到整个肿瘤,故治疗难以彻底。

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是在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很有前景的疗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反应来提高肿瘤宿主的防御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或杀伤肿瘤细胞。在防止肿瘤发生、转移、复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的有细胞因子疗法、免疫活性细胞过继疗法、单克隆抗体及其交联物单抗技术、基因治疗等,是肝癌治疗的发展方向。

放射治疗

原发性肝癌不属于放射敏感性肿瘤,并且正常肝组织受射线辐射后有可能产生放射性肝炎,重者甚至会肝功能衰竭。故放射疗法作为一种姑息疗法,具有对症治疗的价值,目前局限于不适宜手术治疗,又不宜或不愿做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对肝功能损害明显,肝硬化失代偿期或并发有肝昏迷、消化道出血者不适宜本法。并且在应用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肝功能及白细胞等状况。

化学治疗

化疗是一种传统的肝癌治疗方法,由于大多数肝癌不能手术切除,故化疗仍有一定效果。但肝癌是一种对抗癌药敏感性极低的癌症之一,可能与多药耐药基因(MDR)有关,所以化疗效果较差。为了克服化疗效果较差的问题,常常采用化疗药物经肝动脉插管灌注,疗效较好。常用的化疗药有顺铂(PDD)、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CC)、5-氟脲嘧啶(5-Fu)、博莱霉素(BLM)等。临床上多种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例如FAM方案(原发性肝癌常用化疗方案)中阿霉素、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的联合应用,BAF方案(FAM的改良方案)中阿霉素、5-氟脲嘧啶、博莱霉素的联合应用。

肝移植术

肝移植术是一项正在兴起的新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的确立对肝癌患者肝移植的成功至关重要。许多学者倾向于将肿瘤直径>5厘米列为肝癌肝移植的禁忌证。在我国原发性肝癌主要由乙型肝炎肝硬化而引起,因受体本身有HBV感染,易致乙型肝炎复发而使供肝失去功能,故肝移植的效果较欧美国家差。加上费用昂贵,供肝来源困难,限制了肝移植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故一般采用手术或TACE等疗法,当然对于那些病变波及左右半肝,伴有肝硬化,肝功能损害严重,做肿瘤切除困难且易发生术后肝功能衰竭者仍然需要进行肝移植治疗。

中医治疗

肝癌中医辨证可以分为气滞血淤(治以行气散结,活血化淤)、肝胆湿热(治以清热利湿,化淤解毒)、肝郁脾虚(治以疏肝健脾)、肝肾阴虚(治以滋养肝肾)、热毒蕴积、脾肺气虚(治以健脾益肺)等。中成药可以选用肝复乐片、去甲斑蝥素等。

怎样预防肝癌

肝癌的病因学预防

饮食与肝癌的发生有较大关系,目前认为黄曲霉素(霉变的花生、大米、玉米、小麦等食物中含量很高)、亚硝胺(烧焦、炭化、烟熏、盐渍、腌制的食品含量较高)、乙醇(经常饮酒)等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关系密切。美国癌症协会提出的八条防癌饮食指南可供参考。

①正确选择食品,加强身体锻炼,保持适当体重。

②不要吃固定不变的食物。

③每天保持3~5种蔬菜,2~4种水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A的绿色、黄色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④吃高纤维素食品如谷物、豆类、水果、蔬菜,达到纤维日摄取量20~30克。

⑤降低总脂肪摄入,脂肪不超过30%卡路里,饱和脂肪酸不超过10%卡路里,胆固醇不超过300毫克。

⑥限制酒精饮料的消耗,如需饮用,女性每天不超过1盎司,男性不超过2盎司。

⑦限制粗制盐、烟熏和含硝酸盐食物的消耗。

⑧慎用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腌制品、人工干酪、咖啡、胆固醇和高温烘烤食品。

此外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缺硒可使肝癌发病率上升。在我国肝炎病毒以及肝硬化也是原发性肝癌的罪魁恶手。所以食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避免环境污染、忌酒、接种乙肝疫苗等均是预防的有效措施。

注意对肝癌高危对象的随诊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发病关系亦十分密切。由于肝癌好发于中老年,故对40岁以上,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学检查阳性者或有慢性肝病史者可作为肝癌的高危对象。

但我国城乡居民在一般体检时只习惯做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查,而大多未做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测,因此对乙型肝炎病毒学检查阴性,但却有慢性肝炎情况者应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学检查。

检查时最好采用B超与肝癌血清标志物AFP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因为在我国的肝癌病例中,约30%的病例AFP是阴性,单纯的AFP检测将使这些病例被漏检。AFP与B超联合检测可使95%以上的早期肝癌被检出。

对肝癌高危对象的检测一般主张每6个月一次。据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的研究,肝癌的自然病程约两年,其中从普查能检出肝癌到出现肝癌的临床症状时间约为8个月,故每年检测一次难以保证每个被检出的病例皆尚在亚临床期。而如果对高危对象人群中每6个月检测一次,则可使肝癌基本上都在亚临床期被检出。

早发现、早治疗

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早期肝癌经过手术治疗,疗效确切,治愈率高,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治肝癌的重要措施。患者到临床症状明显,出现上腹部肿块、疼痛、消瘦或黄疸、腹水,此时多属于中、后期,肝脏损害明显,肿瘤已经在肝内传播或扩散到其他器官,大多已经失去治疗机会。

早期诊断常用B超和AFP进行初筛,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进一步做CT、核磁共振或肝脏活体组织学检查。

肝癌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肝癌多死亡于并发症,如全身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和肝癌自发性破裂等,所以加强对肝癌并发症的预防对提高肝癌生存期有较大意义。加强营养,控制感染,防止腹水及肝癌自发性破裂。

手术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