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企业概论
21818100000002

第2章 企业的性质(2)

交易费用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外部成本,如果原来的交易双方合并成一个企业,那么原来的外部成本就内部化了,从而减少了交易费用。因此,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企业将外部成本内部化的过程就是用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来替代市场价格运行机制,也就是用企业内部的上下级的权威关系来替代市场的平等交易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有可能增加,但关键降低了交易费用,因而有可能使原来不可能完成的市场交易通过企业内部交易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实际上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的交易组织,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能够降低市场交易费用,这正是企业的本质。

概括而言,我们可将交易费用理论关于企业本质研究的基本观点归纳如下:(1)市场和企业为相互替代而不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取代市场实现交易;(2)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是因为能够减少交易的费用;(3)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4)企业是通过行政管理机制取代市场价格机制“内化”了资源的交易过程,但这种“内化”过程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因此,企业的内化过程是有限度的;(5)交易费用的存在及企业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是企业结构演变的唯一动力。

企业的组织性质

一、企业的组织性质

通过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研究,我们认识到企业是一种代替市场来协调生产的组织。作为一种组织,它当然是由人们建立起来的。那么,企业的组织从根本上来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到对企业的组织性质的界定。

根据前面对企业本质的分析,由于企业的组织过程是“内化”市场交易的过程。而交易总是通过某种明确或不明确的契约来进行的。因此,企业的组织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内化了契约关系。威廉姆森曾指出:“交易费用经济学将经济组织问题作为一个契约问题而提出。”交易成本也就是从契约的角度定义的“运行经济体制的成本”。我们说企业通过组织代替市场来协调生产,实质上就是通过组织内部的契约关系代替市场机制来组织生产,因此,企业的组织关系本质上就是契约联系。

关于这方面的认识,詹森(M.C.Jensen)和麦克林(W.H.Meckling)有更明确的表述,他们认为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和大多数的其他组织一样,也是一种法律虚构,其职能是为个人或主体之间的一组契约关系充当连接点;就企业的组织而言,这“一组契约关系”就是劳动所有者、物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提供者、产出品的消费者之间的契约关系。也就是说,整个企业是由各种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所联结、维系着的,所以企业又被称作“合同之网(thenexusofcontracts)”。

一组多边的契约关系的确立是通过企业组织连接起来的。其中的每一个主体都不只是和另一个主体订立契约的,而是和所有其他的主体订立契约。因此,必须有一个主体充当企业的代表,对每一个欲订立契约者,他代表其他主体。而这一角色正是由企业的管理者来充当的。从确立契约关系的角度来看,这个管理者充当着中心签约人。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上图中所示的一组契约关系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产品消费者、投入品提供者、土地所有者、资本所有者分别与其他各方的契约。这一类契约的贯彻是在市场上完成的。但是,为了保证契约按原定的条件完成,必须有人监督,于是,作为中心签约人的管理者就成为契约履行的监督者。第二类是劳动者与其他各方的契约,这类契约的情况更加复杂,除契约的履行必须有人监督外,它本身在多数情况下都无法在市场上完成,因为劳动的提供同时就是劳动过程。这类契约必须在企业内部履行,而且只要加入这一组契约关系的劳动者多于一人,在各个劳动者之间就必然引起内部分工。这样,企业组织就不会仅仅是这一组契约关系的连接点了,作为内部分工的产物,它同时也是一个包含了内部分工体系的层级组织。组织的管理者将代表其他各方接受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对整个生产过程实施监督和管理。由此可见,企业的契约之网可相对划分为外部之网和内部之网。外部之网是与企业所需的外部要素的关系联系,主要是与要素投入相关的主体及消费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内部之网则主要是协调内部安排所建立的契约关系,并通过组织体系确定下来并加以实施。

通过以上对契约关系的确立和执行过程的分析,我们对西蒙(H.Simon)早在1951年曾提出的一个观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即: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其实质就是依赖权力关系维系联合起来的合同。由此也可以揭示出企业组织的两大基本特性:其一,具有连接契约关系的特性;其二,具有形成层级组织的特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就是在这两种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二、企业组织的扩展

企业的组织过程是通过一组契约把一些要素或资源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具有内部结构的组织系统。而企业组织的扩展是在契约联系的基础之上,不断内化通过市场所进行的交易或与之存在交换关系的经济单位的过程。交易费用经济学研究表明,任何类型的企业购并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内化市场交易行为,从而不同程度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也正是企业组织扩展的根本原因所在。企业组织扩展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但我们把所有的组织扩展方式归纳为三类:横向的组织扩展、纵向的组织扩展和多向的组织扩展。下面我们就这三类组织扩展方式分别予以介绍。

(一)企业组织的横向扩展

在企业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按照物流的流向可以把整个过程逻辑划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使用”前后紧密相联的不同环节。“横向扩展”是指某一个环节的规模扩展,它是该企业垂直于物流方向的组织扩展过程。也就是通过组织以实现与本环节相一致的生产要素的扩张或深化,使活动程序中某一环节的组织规模达到一定水平,这种扩展方式通常又称为横向一体化或水平一体化。

导致企业横向扩展的主要因素是规模经济效益。所谓规模经济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呈下降趋势。在规模经济作用下,凡是不能把生产规模扩大到足够高度的企业,生产成本难免较高,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也就是说,只有把企业规模扩展到一定水平才能生存和发展。规模经济的存在有多种原因:其一,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企业可采用专门化的设备和专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其二,技术因素,亦即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以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单位要素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例如,某企业产品需要经过生产和包装两道工序。生产车间每台生产机械每天生产30000件产品。包装车间每台包装机械每天包装45000件产品。如果只用一台生产机械和一台包装机械的小规模方式生产,就会造成包装机械生产能力的闲置。因此,扩大生产规模后,利用三台生产机械与两台包装机械进行生产会使生产能力得以充分利用。其三,规模经济还体现在企业职能部门的节约上,只有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关职能部门才需按比例增加,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这些人均分摊成本会随企业规模扩大而下降。总之,组织发展的横向方式,因其能降低成本和节约管理费用,成为组织扩展的基本途径之一。

(二)企业组织的纵向扩展

企业组织的纵向扩展,又称为纵向一体化或垂直一体化。“纵向扩展”指的是一个企业平行于物流方向的向前或向后的组织扩展过程。也就是把处于经济活动供、产、销等不同环节的生产要素或经济单位组织在一个企业之内,或者说使企业的组织延伸到其它环节中去。依据企业组织纵向扩展的方向,纵向一体化可分为后向一体化(生产企业与供应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前向一体化(生产企业与用户企业之间的联合)两种。纵向扩展的意义就在于:原本的市场机制决定了供销交易关系,经过纵向组织后,成为同一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管理或协作关系。可见,纵向组织扩展的实质是把纯粹的市场交换转变为企业内部层级间的权威关系,或者企业内部受到管制的调配关系。

纵向组织方式对交易的内化必须考虑相对成本与收益关系,实际上就是要选择那种使交易费用最小的交易协调方式。但是,何种交易协调方式能使交易费用最小,须视不同交易过程的特征而定。根据威廉姆森的研究,交易协调方式有四种类型,而影响这些交易协调方式选择的变量因素就是前面所述的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

交易协调方式的着眼点是交易双方根据情况变化调整交易条件的方式,有四种类型:一是“古典合约交易”。在这种交易中,交易条件完全在事前定好,交易一经完成,双方的关系也告完成。二是“双头关系”。这种交易方式的特点是,一切有关合约的应变事宜均由双方借助自身的能力来协商决定,既不在合约中事先规定各种可能变故及处理措施,也不依靠第三者来调解纠纷。这实际上是一种双边长期合作方式,其主要形态是双方建立某种利益控制或利益分享机制,借以提高长期合作的可能。三是“等级式交易”。在这种交易中,一方是等级结构中的主导方,决定交易应如何进行;另一方也保有某种权力,如退出合约等。四是“一统式管制结构”。这一方式的核心是由交易的一方拥有另一方资产,从而使交易内部化。因实现了所有权的一体化,因而对交易的控制也就成为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了。

当企业资产的专用性很低时,交易双方可随时将资产移作它用,随时可以寻找乐意合作的交易伙伴,故不必拘泥于和某一固定对象的长期合作。因此,如果企业资产专用性很低,无论是否有不确定或者交易频率大小,只要采用“古典合约”方式就可以了。相反,当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都非常高时,使用关系或合约(双头式、等级式)也可能仍然不能防止太高的交易费用发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风险都太大,必须花费更大的资源来进行合约前的计划、分析与商定起草复杂的合约,以及合约执行中的监控。当涉及到这种交易的维护与监督中的费用大到某一点时,交易中的一方就可能买下另一方的资产,从而全面负责交易双方的协调与控制。这样,就进入了“一统交易”协调方式,也就是企业内化市场交易的纵向组织方式,它可使企业的交易费用最小。

(三)企业组织的多向扩展

多向的组织扩展是指企业不局限于已有行业的横向或纵向环节的扩大,而是扩展到相关与不相关的行业中去。这样,在一个企业组织内,存在着多种行业的经营内容。

推动企业多向扩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经济学角度,主要有:(1)范围经济与协同作用。因增加相关产品种类而导致的节约,就是所谓的“范围经济”。在同一企业经营的不同产品之间具有技术互补性时,范围经济就更为显著。而“协同作用”就是由于企业同时经营若干技术经济互补性产品而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改善,这种作用在生产、销售、研究与开发及管理活动中,都可能发生。(2)内部市场与资源优化配置。多产品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内不同产品部门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来对企业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追求最好的企业总体效益。当企业进行这种企业内部不同产品之间的资源分配时,在一定程度上就替代了市场机制的资源分配功能,这种情况称之为“内部市场”。(3)分散经营风险。企业的多向发展可以减少单一经营所产生的高风险,产生“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4)单一行业的发展极限约束。在一个产业之内,企业发展是有极限的,这一极限来自市场和法律两个方面。企业追求多向扩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寻求企业发展的新领域,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壮大。

企业组织在扩展过程中,无论是横向的还是多向的扩展,从经济因素而言,都是内化了许多本属于市场范畴的交易,以等级结构的资源调配代替了以价格为杠杆的市场机制。这个替代过程是由追求交易费用的节省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推动力的。那么,企业组织是否可以无限度的扩展下去呢?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三、企业组织的边界

(一)企业的组织成本

企业是一个组织。作为一个组织,企业通常由一些不同的部分组成,而作为一个盈利性的经营单位,企业又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说企业的本质是对市场机制的替代,那么,这种替代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其内部交易的成本要低于市场交易的成本,而前者就是企业的组织成本。

因此,企业的组织成本是指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而产生的企业组织内部交易的成本,并不包括企业原有的生产成本。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不同,它是企业以行政命令来管理和指挥企业时而产生的一种组织管理成本。这种组织成本可能是原先交易成本中一部分的转化形式,也可能是在新的机制下产生的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一般来说,企业组织的内部运行是借助于内部计划来协调的,因而有关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施、计划执行中的监督、计划未能顺利完成时的惩罚等,都构成组织成本。

此外,企业的组织成本也是企业内部信息交换的不完全引起的。这种信息的不完全来自两方面:一是内部信息的质量。在企业组织中,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使上级管理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而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使企业决策得以实现。信息的质量指的就是这两种信息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不可避免地随着各级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增加而受损。管辖对象的增加使信息量增加,管理者要掌握的信息量越多,则其对每一信息细节的了解就越少。这便产生了一种“失控”现象,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失控就越积越多。也就是说,信息质量与企业规模是负相关的。二是内部信息传递速度,包括自上而下传递决策和自下而上反映情况的速度。信息的传递速度也与管理层次、管理幅度负相关,从而与企业规模负相关。总之,组织成本与企业规模负相关。

(二)企业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