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军事课教程
21817200000006

第6章 军事思想(1)

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是指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它同军事学术、军事技术、军事历史、军事地理等学科门类统称军事科学或军事学,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思想是战争活动的理论概括,它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要深入理解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必须了解战争与军事两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战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通过暴力手段来“解决阶级与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其主要特征就是暴力形式。军事是准备和实施以战争为中心的各种社会活动,诸如作战指导、作战计划、战略战术、作战动员、后勤保障等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战争的对立面是和平,是相对和平而存在的社会形态;军事一般与民事相对应,与其他社会形态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处于同一层次的领域,不但存在于和平时期也存在于战争时期。

关于军事思想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区分方法。按时代区分,有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思想;按社会性质区分,有奴隶社会军事思想、封建社会军事思想、资本主义社会军事思想和社会主义社会军事思想;按地域或国家区分,有中国军事思想和外国军事思想;按阶级区分,有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按人物区分,诸如孙武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等。总之,军事思想无论如何划分,其实质不会发生变化,都是以战争活动为研究对象,都是对战争活动问题的理性认识,它总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战争的根源、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准备、战争的实施以及具体战争中使用的方法等所持的基本观点。

二、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政治性。德国著名的战争哲学家和战争历史学家克劳塞维茨曾指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列宁对此作了高度的评价,称之为科学真理。作为揭示战争活动一般规律的军事思想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因为,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际政治集团与国际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总是为着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因此,军事思想作为战争规律的理论概括,必然打上深刻的政治烙印。军事思想的政治性特征决定了人们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

时代性。军事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不同时代的军事思想具有不同的特征。任何一种军事思想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时代性的特征往往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总的反映,人们依据不同的时代特征而创立不同的军事思想。

实践性。军事思想来源于战争活动实践,同时又回到战争活动中去,对战争活动进行理论指导,并通过各种实践得到检验、得到发展。军事思想离不开战争活动的实践,战争活动是其产生、发展的根源;同时,军事思想又反作用于各种战争活动的实践。战争活动的实践推动着军事思想日趋完善并不断向前发展。

发展性。发展是军事思想强大的生命力所在;它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但是,它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与发展的辩证统一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军事思想的发展沿革

军事思想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由于人们对战争活动不断深入的认识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军事思想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萌芽状态到形成发展的历程。

(一)古代军事思想

古代军事思想由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外国古代军事思想两部分组成。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脉络较为清晰,据实物和文献记载,早在氏族社会末期已开始萌芽,如《汉书·艺文志》就录有《黄帝》16篇和《神农兵法》1篇;形成于西周时期,其标志是《军志》和《军政》两部军事文献的出现;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是形成的重要标志。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得到了较大的充实和发展,先后有2000多部兵书问世,这些资料是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文献。外国古代军事思想在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但从总体来看,留下的文字记载甚少,其发展沿革不太清晰,同我国相比,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军事思想主要不是体现在专门的军事理论著作,而是散见于历史史籍中,较为散乱。

(二)近现代军事思想

近现代军事思想由西方近现代军事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军事思想两部分组成。外国近现代军事思想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源于西方。其产生大体在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主要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基雅弗利,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战争的艺术》、《君主论》、《佛罗伦萨史》、《罗马史》等,其中阐明了系列军事原则;形成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前半叶,主要代表人物有拿破仑、克劳塞维茨、若米尼等,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战争论》、《论大规模军事活动》、《革命战争史批判》、《战略学原理》、《战争艺术概论》等,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战争艺术,人民在战争中的地位等作了深刻的阐述;从19世纪中叶至今是近代外国军事思想的充分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毛奇、马汉、杜黑、富勤等人。现代西方国家军事思想继承了近代外国军事思想和许多理论遗产,主要观点有:强调核威慑与常规威慑相结合,重视质量建军,强调快速反应和部署,倡导多国联盟和多兵种协同作战行动等。从总体来看,外国近现代军事思想,内容庞杂,若要窥其精髓,须广泛而详细地占有各方面的资料,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方能结论。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有一个短暂的发展瞬间,是鸦片战争以后形成的。其体例不太完备,体系也较为杂乱。既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明显特点,又深受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的影响。主要代表作有《海国图志》、《曾胡兵语录》、《兵学新书》等。中国现代军事思想是马列军事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根据我国国情、军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对中国国防与军队建设做出的重要论述,成为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就军事领域而言,战争实践决定军事思想,军事思想又对战争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一)军事思想是战争活动的行动指南

军事思想之所以对战争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在于它揭示了战争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是战争活动的理论概括,是战争活动的能动、反映。战争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战争实践就成为盲目性的活动。战争的胜负、战争活动的准备与实施,战争中的主动与被动就会成为不可预知。战争史实践证明,军事思想对战争活动本质及规律反映得越准确、越深刻,它对战争活动的指导作用就越大。只要人们掌握正确的军事思想,在具体的战争活动中,军事思想就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二)军事思想是其他军事学科的理论基础

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它可为其他军事学科提供理论指南。军事思想主要从宏观上研究战争活动的一般规律,与具体的军事学科比较是一般与特殊、个别与普遍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有以正确的军事思想为指导,其他军事学术的研究才能有正确的道路和方向,才能对战争活动的实践及其未来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三)军事思想对人类其他社会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战争活动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军事思想所揭示的战争活动领域的许多重要规律,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军事思想的研究与实践不能脱离其他社会活动而独立存在。同时,军事思想所提出的许多理论和原则,也是制定各种政策、方针的理论依据之一。军事思想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军事活动这一领域,它对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地理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作用。

总之,对军事思想的学习与研究,不但能使我们掌握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现实和未来的军事斗争,同时运用它所提供的理论,还可以为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解决各类问题提供正确的原则和方法。

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加以运用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奠基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党通过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教训,认识到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并且探索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以游击战争“十六字诀”为主要内容的红军作战原则。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1930一1931年,在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中,面对强大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提出了积极防御和诱敌深入的战略思想,以及运动战、歼灭战等一系列作战原则,打败了绝对优势敌人的进攻。后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又提供了反面的经验教训。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有了相对集中的时间,认真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文章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标志:一是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人民战争思想;二是提出了持久战理论;三是确立了游击战的战略地位。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联合政府》等。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其主要标志是: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创造了独特的战略进攻理论,形成了系统的战略决战理论。主要代表作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防御外敌入侵,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毛泽东提出了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国防军的思想,制定了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强调加强民兵建设以强化人民战争的基础,强调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要估计到最坏的可能,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并提出了三个世界和建立反帝统一战线的理论,要求贯彻平战结合和军民结合的方针,建设可靠的战略后方,作为未来反侵略战争,坚持长期作战的依托。这表明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是以其战争观和指导战争的方法论为理论基础的。毛泽东指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当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不能前进了,就爆发战争,以扫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毛泽东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无产阶级反对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非正义战争,拥护和参加一切推动社会进步的正义战争,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出发于消灭一切战争的愿望。毛泽东认为,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战争指导者不能超越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武器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人是决定的因素。毛泽东认为,战争也是一种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战争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从实际出发,着眼其特点和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熟识敌我双方的客观情况,找出其行动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这是正确指导战争的基本方法。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包括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建设思想等基本内容。

(一)人民军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把建设一支人民的军队作为武装斗争的首要问题,强调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具有严格组织纪律和高度军事素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1.人民军队的性质

毛泽东从“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是阶级压迫的工具”的原理出发,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党指挥枪”的思想,指明我军必须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对于敌对阶级,它是压迫的工具,对于人民大众,它是人民利益的卫士,“是属于人民和保护人民的,它们和一切属于少数人,压迫人民的旧式军队、旧式警察等等,完全不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确保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原则,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所谓党的绝对领导,主要是指军队必须是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军队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军队的一切行动必须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挥。“绝对”两个字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惟一的、独立地领导和指挥这支军队的政党,我军必须完全地、始终如一地置于党的领导之下。

2.人民军队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