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浴血阿拉曼
21803000000007

第7章 决胜时刻(6)

希特勒马上向隆美尔发报,这封电报充分地展示了他善辩的天才:“我和全体德国人,抱着对你的指挥能力和在你指挥下的‘非洲军团’的英勇精神的坚定信念,关注着你们在埃及进行的防御战。根据德国现在面临的形势,不可否认,你们只有坚守阵地,决不能后退,要把每一个士兵都投入战斗,除此以外毫无出路。大批空中援助将于未来几天内到达南线空军总司令凯塞林处。我和墨索里尼必将尽全力增援你,以使你能继续作战。英国人的优势虽然很大,但我们意志的力量能够战胜强敌,这在历史上已经有先例了。你可向部下说明,不成功,便成仁,没有其他出路。阿道夫·希特勒”

中午1点30分,英国的“超级机密”破译了希特勒的电报并立即把它转给亚历山大。接着,丘吉尔首相接到了急电:“希特勒命令北非德军死守防线!”

希特勒的这封电报使隆美尔的心情糟透了,他说:“当我看到最高当局的指示时,一种麻木不仁的感情攫住了我。”当时,德军装甲部队仅剩30辆坦克。当隆美尔将希特勒的电报递给冯·托马时,冯·托马说:“不可能守住阵地。”

此时,英军的装甲部队追了上来,袭击德军南面暴露的翼侧。隆美尔让这些部队安全撤回去是非常困难的。隆美尔在大撤退时尽了最大努力,而英国空军在德军的战斗地域和撤退路线上空雨点般地轰炸、扫射。

11月3日晚,印度师和高地师发动了两次猛烈的攻势,随后更多的坦克和装甲车冲进开阔地带,而重型坦克则威风凛凛地向前快速推进。

阿拉曼战役的第12天,蒙哥马利就迫使隆美尔撤退了。

5.双方胜负已经分明

面对希特勒的命令,隆美尔被迫停止撤退,他不愿违背希特勒的命令。隆美尔再次部署防线,准备与英军展开激战。

凯塞林亲自来给“非洲军团”打气。凯塞林是应隆美尔参谋部的邀请从罗马动身的,由于某些原因,他在克里特岛停留了一夜。

凯塞林在到来以前,曾想坚决服从希特勒的命令。凯塞林对随从参谋说:“苏军的经验表明,防守现有的牢固阵地是最有效的策略。”

来到埃及以后,当得知隆美尔只有22辆坦克时,凯塞林马上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对隆美尔说:“我认为你应该把元首的电报看成是呼吁,而不是不能改变的命令。”

“我认为元首的命令是必须服从的,”隆美尔认真地说。

“但也需要随机应变,”凯塞林劝道,“元首并不想让你和你的部队死在埃及。”

“我知道元首已经不信任我了,”隆美尔伤心地说。

隆美尔企图采用边打边撤的战术,因此他向凯塞林建议道:“如果元首能对自己的命令作出明确的修正就太好了。”

凯塞林劝隆美尔马上电告希特勒:“就说部队伤亡惨重,无法再守住防线。要在非洲立足的惟一机会就在于保存实力。”凯塞林自己也答应向希特勒报告这件事。

隆美尔向希特勒报告了这些事情。同时,他仍然执行希特勒死守的命令。

1942年11月4日晨,德军在特尔曼斯拉建立了一道脆弱的环形防线,一直到达铁路线以南约16公里处,与意军第20装甲军连在一起。南部防线由意军1个师、1个伞兵旅和第10军坚守。

上午8时,经过1个小时的炮击后,英军向“非洲军团”发动强大的攻势,突破了特尔曼斯拉防线,俘虏了“非洲军团”军长冯·托马。

黄昏时分,意军第20装甲军向英军投降。英军第13军越过了南段意军的防线,推进了8公里。靠近海岸的“非洲军团”面临被围歼的危险。与此同时,英军装甲部队到达了德军后方的开阔地带。

越来越多的德军部队被消灭,隆美尔发现已经没有选择了,命令部队向西撤退,以拯救出仍可以被拯救出的兵力。

一天后,希特勒才命令隆美尔撤退,可是为时已晚,隆美尔已经无法据守富卡防线,只好继续向西撤退。

为了不被包围,隆美尔权衡利弊后,决定退守马特鲁。英军尾随追击。隆美尔的坦克和大炮所剩无几、给养状况严重恶化。

11月6日,5000吨汽油运到了德军后方的班加西港,距离马特鲁1100公里。向西200多公里的托布鲁克拥有7000吨弹药,可是这中间还隔着塞卢姆和哈法亚隘口。

11月7日晚,隆美尔决定从马特鲁港退往西迪巴拉尼,边打边退。德军顺着海滨公路通过哈法亚隘口,冲向利比亚。一路上车辆十分拥挤,纵队长达50公里,英军轰炸机群不断轰炸。由于交通管制得好,11月8日晚上大多数车辆到达利比亚。

至此,阿拉曼战役的胜负已经分明,“沙漠之狐”隆美尔就快成为蒙哥马利的猎物了。可是,蒙哥马利却犯了错误,使狡诈的隆美尔逃了出去。

在阿拉曼进攻战的筹划中,蒙哥马利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怎样打败隆美尔上,对于把隆美尔打败后怎么办准备还不充分。因此,蒙哥马利所指挥的追击是无力的,低速的。蒙哥马利的“猎狐之网”是一张破网。

在此应当指出:歼灭隆美尔的最关键时刻就是11月4日。在这一天里,隆美尔几乎是无法跑掉的,但蒙哥马利却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

蒙哥马利多次利用暴雨为自己辩护。他在写给英国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一场大雨救了隆美尔,当我差不多快赶到马特鲁港,就要进攻隆美尔的运输车辆时,一场大雨把沙漠变成了泥塘……”然而,大雨给双方的军队带来了同样的困难,德军吃尽了大雨的苦头。

隆美尔回忆说:“当时下起了大雨,使很多道路都无法通行,迫使我们几乎完全走向海岸公路,从而使交通变得拥挤不堪。”

事实上,在下雨以前蒙哥马利早就放弃了追击的大好机会——这是因为过分谨慎,过分注意作战而忘记乘胜追击。如果深入沙漠展开追击,到达塞卢姆悬崖关隘那样一个更远的关隘,那就不会因天气缘故而遭到被阻击的风险——因为在内陆沙漠难得下雨。

蒙哥马利是个十分谨慎的将领,喜欢按部就班地做事。在那些追击的日子里,保持绝对优势和后勤保障的正统观念促使他不敢采取大胆的追击行动。

在马特鲁港,蒙哥马利差点遇难。蒙哥马利与护卫人员在英军先头部队的后面前进。蒙哥马利的前面,包括蒙哥马利的继子在内的一支侦察小分队,去马特鲁港以东的海岸为作战指挥部选择驻地去了。没想到,这支侦察小分队被德军后卫部队俘虏了。

如果不是蒙哥马利的护卫队由于一场小小的遭遇战而被迫停止前进的话,他很可能走进了德军后卫部队的俘虏营。这次遇险使蒙哥马利刻骨铭心,对善于防守反攻的隆美尔更加小心应付。

阿拉曼战役使“非洲军团”受到重创,隆美尔指挥德军撤出阿拉曼时,只剩下30多辆坦克,意军则全军覆灭。

“非洲军团”共伤亡2万人,被俘3万多人。在大撤退中,又有近万人被英军俘虏。“非洲军团”损失1000多门火炮、450辆坦克。英军第8集团军伤亡1.35万人,损失了100多门火炮,500辆坦克。

面对巨大的伤亡,很多英国指挥官为此痛心疾首。在长达12天的战役中,英军第51师道格拉斯·魏姆伯莱少将看着官兵们的尸首从战场上拖走时,忍不住大喊:“再也不要了!”

当有人问第9装甲旅的约翰·库利尔,他的装甲旅哪去了时,库利尔伤心地指了指仅剩的12辆坦克:“那就是我的装甲旅。”

此时,蒙哥马利却欣喜若狂,神采飞扬。他身穿灰色针织毛衣,下穿卡叽布裤子,脖子上围着漂亮的围巾,对一群围着他的战地记者们说:“这真是一场漂亮仗,英军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蒙哥马利引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人形容德国人的下场所说的一句话:“德国暴徒完蛋了!完蛋了!”

在遥远的利比亚,还有一股长长的纵队,隆美尔正在努力拯救着剩余的部队。可是,恐怕他已经很难有所作为。随着德军的撤退,隆美尔的厄运已经来临。

“非洲军团”在阿拉曼的惨败,使希特勒的钳形攻势彻底失败,使德国和意大利失去了非洲战场的主动权。它表明轴心国妄图吞并北非、建立地中海帝国美梦的破灭,对北非的局势,对整个地中海战区的形势,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战场的重要转折点。

亚历山大在11月9日战役全部结束后发给丘吉尔的电报中把这次战役的准备措施和打法作了很好的归纳:

“阿拉曼战役分为四个阶段:我方参战部队的编组和集结以及所采用的欺骗措施,为我们赢得了战役的突然性,突然性是打赢这场战役的重要因素之一;突破性的进攻打开了一个缺口,突入敌人的防御纵深,利用这种突入我们形成了翼侧,为进一步扩大战果提供了更多机会;到处进行突击以吸引德军兵力,使德军在堵塞突破口的战斗中以及连续的反攻中耗尽预备队;实施最后突击,瓦解德军的最后防线,让我们的装甲部队和机动部队源源不断地推进。”

阿拉曼战役的制订及贯彻执行都是由蒙哥马利负责的。蒙哥马利认为亚历山大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说:“我经常把一切情况报告给亚历山大,他对我的作战计划给予了绝对信任。”

蒙哥马利在《通往领导的道路》一书中谈到艾伦·布鲁克勋爵时这样写道:“我喜欢上司只告诉我任务是什么,然后放手让我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