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浴血阿拉曼
21803000000017

第17章 “非洲军团”的覆灭(3)

4月19日,蒙哥马利指挥第8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向昂菲达维尔防线发起突击,想把“非洲军团”赶走。蒙哥马利认为“非洲军团”将调去增援突尼斯城的防御,没有想到“非洲军团”在昂菲达维尔防线上伏有重兵。

当时,“非洲军团”在昂菲达维尔防线从左至右部署了德军第90轻装师、青年法西斯师、意军皮斯托巫师、德第164轻装师,德军第15装甲师作为预备队。“非洲军团”的装甲车辆、油料和弹药非常缺乏,但步兵抱着拼死的决心抗击。根据亚历山大的作战计划,印度第4师先占领加西山,再向西北方向穿越陡峭的小山、高地,向前推进20公里,到达泰拜盖山下的敌反坦克壕防线。

4月19日夜晚,印度第4师已经有4个营参加激战,但仅在加西山上占领了很小的一块阵地。

为了占领这块阵地,该师阵亡500人。负责攻占泰克鲁奈地区的新西兰第2师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泰克鲁奈是个小山村,村庄的两侧是悬崖,村中的房屋以及高低不平的地势为“非洲军团”提供了很好的火力支撑点。

新西兰第2师进攻发起不久就遭受猛烈的打击,但仍继续进攻,其先锋营的—个排占领泰克鲁奈悬崖的顶部时,全排只有4个人了。但这个排却俘虏150名德意士兵,击毙50名德意士兵。

4月21日下,新西兰第2师在粉碎“非洲军团”多次反攻后终于守住了泰克鲁奈,全师伤亡500多人。英军第50师在右侧进行佯攻,伤亡很小。第8集团军的进攻伤亡惨重,但战果却不大。就这样,蒙哥马利将“非洲军团”赶走的企图破灭了。

4月22日,安德森第1集团军第9军在蓬杜法赫与古拜拉特之间发动进攻,其装甲部队在科尔齐亚地区“非洲军团”阵地上突入13公里。

阿尼姆派支离破碎的德军第10装甲师参加战斗,挡住了第9军的进攻。4月22日夜间,安德森第1集团军对迈杰兹巴卜发动进攻,遭到两个德国步兵团的拼死阻击,进展不大,进攻至4月25日只前进了10公里左右。

在最北部进攻的美军第2军,军长布莱德雷的指挥远比巴顿沉稳得多。布莱德雷对第2军的管理十分严格,但合情合理,撤销了巴顿所颁布的一些违背人性的条令。

布莱德雷治军时总是耐心说服,而不是逼迫。布莱德雷鼓励参谋人员和下级军官们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难题。在布莱德雷的领导下,美军第2军成为一支强大的部队。

美军第2军部署在安德森第1集团军与地中海岸之间约65公里长的战线上。第2军共有4个师,包括一个装甲师。布莱德雷亲自率领第1装甲师,准备在关键时刻把装甲师投入决战,以扩大步兵打开的敌军防线的缺口。

4月23日,美军第2军发动进攻。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尔及其副官们来到第2军司令部督战。

第2军在整个战线上进展迟缓,每前进一步都经过激烈的战斗,损失很大,最后突破了“非洲军团”的防御阵地。“非洲军团”边打边退,有计划地向后撤退。

“非洲军团”撤退时还不停地埋设地雷,有时仅在宽15米、长30米的地方,就埋设了600颗地雷。

布莱德雷分别给4位师长下达了任务,完成任务的具体细节和方法由师长们自己决定。布莱德雷随时与他们保持联系。布莱德雷每天都会给4位师长打电话,询问各师阵地上的情况,询问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布莱德雷的指挥风格深受师长们的欢迎。

4月26日,美军第2军推进8公里后受阻。“非洲军团”在一座秃山上修筑了防御工事,根据法国地图上的标高,这座山称作609高地。

609高地是第2军整个战线上的制高点,挡住了第1装甲师东进的道路。布莱德雷把夺取609高地的任务交给赖德的第34师,使第34师得到了一雪前耻的机会。

赖德经过精心策划后发动了进攻,付出很大的代价,攻下了较低的山头,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进攻609高地。

第34师连续发动三次冲锋,都失败了。美军第2军与“非洲军团”形成僵持状态。

亚历山大发现代号为“铁匠”的进攻计划没有取得成功,没在任何一个地方取得突破。但“非洲军团”却为对付盟军的这次进攻耗尽了他们少得可怜的物资。

4月26日,“非洲军团”的两个集团军的油料补给已经不够1天的需要,仅剩的弹药也只能支持两天。

5月12日,在亚历山大的精心组织下,盟军消灭了德意残余部队,德军司令阿尼姆被俘虏。

为了提高意大利军队的士气,墨索里尼将意大利第1集团军司令官吉奥凡尼·梅塞将军晋升为陆军元帅,但梅塞却已经准备投降了。

梅塞要求只向老资格的英军第8集团军投降,而不向初出茅庐的第1集团军投降。5月13日,梅塞率领残部向盟军投降。

至此,长达3年的北非战役结束了。“非洲军团”被俘虏27.5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德军。被盟军的飞机、舰艇和潜艇击沉的舰艇为43.3万吨。盟军也付出了伤亡7万人的代价。

通过3年的连续抗战,德国和意大利在非洲战场上共损失了95万人,损失240万吨舰艇、8000架飞机、6200门火炮、2500辆坦克、7万辆汽车。

同盟国损失26万人,其中英军22万人、法军2万人、美军1.9万人。战争是残酷的,大量的人员伤亡是无法避免的。同盟国攻占了非洲,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战局,为以后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成功登陆奠定了基础。

4.罗马帝国梦的终结

对于意大利和德国来讲,“非洲军团”战败的结局早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德意军队在突尼斯建立桥头堡,它的惟一目的就是使在北非的部队全部安全撤回欧洲。然而,希特勒却不甘心失败,他下达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死守突尼斯,结果导致全军覆灭。

本来这么多的德意部队完全可以阻止盟军进攻西西里岛。然而,由于可用之兵都消耗在突尼斯,轴心国也就丧失了在西西里岛击退盟军的所有可能。

但是,突尼斯的死守也使盟军重返欧州大陆的时间至少推迟了几个月。因此,希特勒对外宣称:“突尼斯的防御战使轴心国获得了宝贵的时间,值得牺牲。”但轴心国的代价却是损失了15万部队,并使意大利达到几乎崩溃的地步。

德国的大多数将领都认为突尼斯之战是一次惨败,其惨败的程度不低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而隆美尔则认为,这么多的兵力若能在阿拉曼战役时交给他指挥,那么他早就已经占领埃及和中东地区了。

对英美来说,北非的胜利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其胜利的意义为:这是英美两国自开战以来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胜利,对英美两国的士气和民心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作用;英国海外的广大殖民地从此解除了威胁;地中海交通线全线贯通,开辟了多达几百万吨运载量的安全航线;盟军能够威胁意大利和德国的地域增加了一倍,使意大利陷入崩溃的边缘,使德国顾此失彼;对于美英两国的联合作战以及两栖登陆作战是一次成功的经验;北非的占领为盟军提供了更大的物质基础;盟军在北非全部肃清了德意残部,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地区的战略态势,并为日后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奠定了有利基础。

至此,墨索里尼妄想建立的新罗马帝国以彻底的失败而结束。不断的战败、无限的忧虑和腐化无度的享乐生活,把墨索里尼的身体拖垮了。

墨索里尼身边的一个参谋曾经描述过“领袖”当时的情况:“他那灰白色的脸庞,瘦瘦的双颊,疲惫不堪的眼睛,给身边的人以无限苦恼和悲哀感,他已经丧失了斗志。”

墨索里尼的巨大变化,对于那些仍旧拥护他的意大利人来讲,足以使他们感到震惊和灰心。人们轻轻地握着墨索里尼的手,想慰藉他一番,但他已不是昔日咄咄逼人的政客,墨索里尼早就已经失去了海阔天空般辩论的兴趣了。

英军第8集团军对北非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将德意部队赶出埃及、昔兰尼加、的黎波里,又协同第1集团军把他们歼灭在突尼斯。从阿拉曼到突尼斯约3200公里的战场上,第8集团军在3个月内占领了利比亚,6个月内占领了突尼斯。

1943年5月19日,丘吉尔应邀来到美国众议院,在美国国会发表著名演讲。丘吉尔在演讲中对北非战役进行了总结。丘吉尔那风趣的演讲受到国会议员们的欢迎,并在全世界通过广播电台进行了转播。

丘吉尔在演讲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应该感谢希特勒这个下士的军事知识。就像我3个月以前在英国下院所预言的一样,我们这次又能欣赏到这个下士的军事才华了。这个下士使保卢斯元帅和他的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歼灭后,现在又同样使我们的敌人在突尼斯遭到类似的命运……”

6月初,丘吉尔在蒙哥马利递给他的纪念册上题词:“轴心国军在突尼斯全部被歼,最后投降人数达24.8万人。这标志着阿拉曼战役以及北非战争的伟大胜利。祝你在以往成就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胜利。温斯顿·丘吉尔,1943年6月3日于阿尔及尔。”

凭借英军第8集团军,蒙哥马利打败了威震北非的“沙漠之狐”隆美尔,一举成名,人们称他为“沙漠之鼠”。蒙哥马利于1942年11月11日晋升上将。

1944年,隆美尔在《书信文件集》的“阿拉曼回顾”一章中曾这样写道:“蒙哥马利把他的计划建立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上。”这句话正确地评价了蒙哥马利的指挥能力。

1944年前夕,英国陆军部召蒙哥马利回国指挥第12集团军群,准备在英吉利海峡对岸开辟“第二战场”。他向英国的各个部队发表讲话,使英军充满信心。蒙哥马利参观了英国兵工厂,获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盟军于1944年6月6日发起诺曼底战役,以强大的空中力量猛烈轰炸德军阵地,陆军在诺曼底登陆。蒙哥马利指挥英军第2集团军在左翼作出突进的威胁姿态,阻止德军后援;美军第1集团军从右翼向巴黎的塞纳河推进。

6月10日,盟军联成宽96公里,纵深13至19公里的阵地。因德军的抵抗和天气的恶劣,盟军增援部队难以到达。美军伤亡较大,引起了艾森豪威尔对蒙哥马利的不满。7月底,蒙哥马利率第2集团军开到最右翼的科蒙。

8月19日,盟军消灭莫坦东面的德军,诺曼底战役胜利。敌军损失了30万人。

1944年8月25日,盟军占领巴黎。

蒙哥马利主张以巴黎为中心,向东北方向挺进,在比利时建立空军基地,攻下德国的鲁尔。他建议西翼作战由第21集团军群负责,东翼的行动由第12集团军群负责,由法国的骑兵进攻南锡和萨尔。

艾森豪威尔主张以塞纳河为基地,从北起海牙,南到瑞士的莱茵河各重镇出击。因为艾森豪威尔是最高统帅,他的决定得以实施。

9月1日,蒙哥马利升为英国陆军元帅。因给养困难,蒙哥马利难以攻下鲁尔,影响了向阿纳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计划。

9月17日,阿纳姆战役开始,因最高统率部作战部署不当,以及恶劣的天气影响,盟军未能拿下阿纳姆的桥头堡。9月25日,前线部队撤退。12月16日,德军向美军第1集团军发起强攻,局面恶化,第12集团军群被一分为二。蒙哥马利奉命指挥反攻,挡住了德军。接着,他指挥北方战线的盟军。两周后,盟军消灭了进攻的德军。

艾森豪威尔接受了蒙哥马利的计划,集中兵力进攻鲁尔的北线,蒙哥马利负责指挥。1945年2月8日,美军第9集团军和加拿大集团军向北进攻。3月10日,美军第9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群部署在莱茵河西岸。美军第1集团军于3月7日占领雷马根的铁路桥梁,在东岸建立桥头堡。3月23日,蒙哥马利率盟军渡过莱茵河,击溃了德军。5月2日,盟军封锁了丹麦半岛,阻止苏军进入丹麦。英军第2集团军在两天内俘虏近50万人。5月4日,驻守荷兰、德国西北部和丹麦的150万德军向盟军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蒙哥马利为英国占领区制定计划并贯彻计划,严禁抢劫和使用德国的运输设施,把德军划归西北欧德军总司令布施管辖,组成总预备队。

蒙哥马利有秩序地在英占领区重建地方政府,首先解决德国人的口粮、住房和疾病等问题,再解决其他问题。

5月22 日,蒙哥马利担任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的英方代表。

蒙哥马利认为应该使德国人有过得去的生活水平和最低的失业率;鼓励德国人与外界接触,为在校学生供应课本,提供教师和校舍。

他主张把管理和解决德国军人的问题还给德国人,对德国人继续监督。

1946年6月26日,蒙哥马利在陆军部担任英国参谋总长。到任后,他对英国陆军训练进行改革,建立参谋长制度,使司令官摆脱了具体的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大的问题。

1949年4月,美、英、法、荷、比、卢、加、挪、冰、葡、意、丹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1951年4月2日,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巴黎成立,艾森豪威尔担任最高统帅,蒙哥马利担任副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