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农民打工调查
21797600000016

第16章 打工仔的成功之搏(2)

陈胜将母亲的服装店改名为“陈胜服装专业修改行”,开始了他在温州的创业。但是在前几天里,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新花样”,也无人来问津,他接揽的生意,不过是些修改条不合身的牛仔裤、本地产的杂牌服装之类的小活计。

于是,陈胜开始想点子--夏季临近,街上穿名牌T恤的时尚青年多了起来,可很多人因为衣不得体而使名牌大打折扣。看到这个现象,陈胜灵机一动,他从法国鳄鱼专卖店里花900元买回一件又肥又长的特大号T恤衫穿在身上,招摇过市。街邻朋友无不嘲笑道:“你连自己的衣服都理不顺,还开什么修改行?”陈胜只是诡秘地一笑。一个星期后,信河街几乎都知道了服装修改行的陈胜穿着一件极其不合身的价格昂贵的鳄鱼T恤!这时,陈胜觉得自己的广而告之的效应达到了。

接下来,陈胜用一个晚上的工夫对自己的T恤精心修改。第二天一早,他冲了冷水澡,修了胡子理了发,穿上修改后的T恤衫极其潇洒地再次到信河街上招摇,街道两旁的服装店主看过来,街道上的熟人看过去,所有人的眼睛都直了。陈胜自豪地介绍这件T恤衫就是原来那件修改而成的。

温州人较为独特的从众心态使陈胜的“广告”大获成功。此后,他的服装专业修改行每天门庭若市。顾客就是活广告,信河街上陈胜服装专业修改行的名气很快传遍了温州城。

太迅速成功往往容易冲昏年轻人的头脑。面对纷至沓来的顾客,陈胜有些自得了,潜意识里以大师自居,可一次疏忽使他悚然一惊。

1996年5月,一位顾客将一条价值300多元的西裤送给陈胜剪短。这是修改服装中最为简单的工作。他凭借娴熟的技术剪、烫。可进行烫直时,恰好又有一名顾客上门送来衣服修改。顾此失彼的他忘了,拿下熨斗,直到那边传来焦臭味,他方才惊觉。这一幕被送衣服来修改的顾客看个正着,急忙提着衣服跑了。最后,陈胜再三向顾客道歉,并全额赔偿,才算了结。这一事故使陈胜深深地认识到,修改服装实在来不得半点疏忽。

这以后,修改行的生意虽然红火,但接手的服装中并无世界顶尖级服装,价格最贵的不过万元一套,这一直都是陈胜心里最大的遗憾。

1997年12月,一位年轻人来到陈胜的店铺,小心翼翼拿出一套西装说:“我这套西装,你看能修吗?”陈胜接过一看,见衣服上印有“CUSS”商标,大吃一惊,这可是世界顶尖级服装品牌,价格数万元,修改这套衣服稍有不慎,他这个修改行可能就赔进去了。

顾客见陈胜脸上有所顾虑,便舒了一口气说:“不能改就算了,也只偏大一点,那就将就着穿吧。”顾客的话激起了陈胜的挑战心,他说:“我能修改,如果你不满意,我赔!”顾客又加重语气说:“这套西服是我的一位旅居法国的叔叔花了折合人民币近50000元钱买给我的结婚礼物。”

越名贵的服饰越具有挑战性。陈胜接过衣服便开始测量顾客的身体各部位。为了把这件衣服改好,他将店门都关上了,在大功率的日光灯下,窄小的店铺里只剩下轻微的呼吸声和剪刀声。顾客的脸肌不时的抽搐一下,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要知道,50000元,在当时对一个普通百姓来说还是一个巨额数字。

陈胜细心沉稳地操作着,10个指尖熟练地伸展,整衣拆成片,布片又缝成衣。整整3个小时,这套“CUSS”西服修改完好。顾客在镜前试穿后,激动地说:“我跑遍了温州所有的名牌专卖店,没有一家敢修改这套衣服,我以后将所有的衣服都拿来给你修改。”陈胜接过500元手工费,望着顾客离店远去,豆大的汗珠霎时冒出,赚到500元的手工费是小事,重要的是他的修改技术从此得到提升。(《深圳青年》2003年8月号徐贤林/文)。

干陈胜这一行,名声、名气是最重要的,顾客自动自觉地做广告,其名声自然大振,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名人都开始找上门来。

一、1999年底一个清晨,他的店门刚开,一辆豪华轿车停在他的门口,车上走下来一个身材高大的老外。通过翻译,陈胜知道他竟是沙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石油部部长穆罕默德·比尔·大卫,大卫先生是来温州开会的,那天刚好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可是找遍温州市,没有发现一件适合他穿的名牌西服,在朋友介绍下,知道陈胜可以修改服装,便连夜买了一件“船王”西服想让陈胜量身修改。

陈胜给外国人修改服装还是第一次,但没有难倒他,他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将这位石油部长的衣服改好。大卫先生竖起大拇指连连称道:“OK!OK!”

二、2001年,香港歌星周华健应邀来温州为庄吉西服拍广告。周华健对西服的尺寸要求十分严格,但庄吉公司拿给他试穿的西装都不怎么合身,周华健一时犯难了。

这时,所有人都想到了陈胜。果然,西装经陈胜修改后,周华健穿起来十分得体。从此,周华健经常将所购西服通过邮包从香港邮到温州,指定要陈胜修改,从而使陈胜在名人圈的名气也大了起来,包括中央电视台的许多节目主持人都请陈胜修改过衣服。

2002年6月,名气越来越大的陈胜接到邀请函,北京王府井红旗旗袍店老板邀请陈胜加盟该店,并开出优惠条件:赠送住房一套、高工资、配汽车,服装业的人都知道北京红旗旗袍店是一家誉满海内外的旗袍店,专门为政要夫人定制旗袍,其门槛之高可想而知,能加盟该店,是许多业内技师梦寐以求的事。陈胜权衡再三,最终婉谢了红旗旗袍店的热情邀请。目前,陈胜一方面继续经营着自己的“金字”招牌,同时他也为今后的事业如何发展思考着。他不想“克隆”别人的经营模式,但他有信心将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甚至做到国外去。

或许,陈胜是打了一个“偏门”、“冷门”而获得成功的,因为在中国,广大的老百姓还没有穿得如此讲究的时候,将高档的西服加以修改使之更合体的生意还处于不被人们注意的阶段,结果,他“误打误撞”,通过姑姑进入了这一行当,又跑回温州来开店,这才赢得了成功。他的确是拜今天时代之所赐。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乏灵气、刻苦和钻研。

这正如我们中国的老话所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社会需要,便有市场,只要刻苦钻研,便能做得更好,成为某一个行当的“状元”。

一切的一切都在于这样一个道理:声誉与成功都来自于一个人在某一行业里能否“修成正果”,只想着急于成功或不劳而获,那就会受到意愿的反噬不可。

打工者培育的奥运冠军。

这一个例子与上面许多例子都不同,打工仔不是儿子本人,而是他的父母,是父母打工供养了他,让儿子一朝成名,成了在雅典第28届奥运会上的射击冠军。

这个孩子叫朱启南。

第10个故事:打工父母与冠军儿子的故事。

1984年11月15日,在我们上面那个故事的同一个地方--浙江省温州市的永嘉县沙头镇罗川村一户农民家里,新婚不久的朱远有和谢爱芳夫妇生下了儿子朱启南。

这是一个世世代代的农民家庭,家境贫穷。小时候的朱启南调皮捣蛋,家里买不起玩具,他就喜欢玩弹弓和当地一种用竹筒做的简易水枪。朱启南的爷爷奶奶非常宠爱他,任由他玩,从不呵斥,结果他的弹弓和水枪都玩得很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