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教育,还等什么?
21795400000007

第7章

1995年6月,中考、会考、高考来临前,忽然听到消息,原定中考由计算机排的号位,可又由学校自排了。这些,教育局的理由是为了便于统计成绩。考试目的究竟是为了真实公正的鉴别,还是仅只为了试后统计,这本来是不言而喻的。本来,坐在哪儿考都一样,都要反反复复;各校接到通知,采用何种尺度,出于何种目的的排号,也就无须指点。好听点,提携后进;说穿了,就是作弊。我们某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制定条例,设立监考;另一方面又诱导学校、教师、学生一同参与作弊。一方面维护金玉的外表,一方面偷渡败絮的私货是不是这样呢?不久,又得到消息,高考原定打破校际统一考点的计划,又将分为以几个重点中学考生为主的若干考点。尽管考点校要投入考务费,但经费短缺的校方仍喜形于色。平心而论,考点学校不能说绝对为开方便之门,它考虑的首先是方便考生应试。但是,在考试纯洁和考生方便这两点上,哪个更重要呢?孔夫子说: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毕竟某些老师表现得坦白些。当某校老师对这种考场安排和全由本校老师监考的消息喜形于色、并且将这种喜悦的含意明确传达出来时,在场的招生办、考点负责人全然置若罔闻。是的,我们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我们都是学生最贴心的亲人!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标准化考试易于作弊,也并非很难克服。抑制它只需3个条件:一、每个考生的试题顺序与题卡顺序都不同于周围4个考生;二、尽可能使考生间相互不熟识;三、监考员与考生不同校,互相不同校,并且认真负责。第一条需要主管部门努力创造条件,尽早实现。后两点就需要各考点尽力做到了。但有的地区却尽量不去做。试想,若一个考场有一半以上考生出自一个学校,彼此熟稔;监考老师又出自本校,有的还以任凭学生作弊而在校内闻名,那结果也是事先可以料到了。有了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种子总会发芽,我们还有必要一一拨土觅芽吗?何况作弊之芽已然长得碧绿生生了呀!

其实,围绕考试,各个环节充斥着作弊。学生的品德量化表中有关于作弊的考查。尽管作弊大量存在,但从全国各省市的考生鉴定中去看,又能有几个如实填写呢?从体格检查到体育检测作弊更是无处不在。长跑测试,走下来的可以得满分,当然有某种关节;仰卧起坐,由学生自己计数,自然全部是满分。有的班主任,有的体育老师亲自为学生拉代考,并不需要背人。代考者和介绍人都能得到一条外烟的酬劳。跑道上,起点终点,有谁对照照片验明正身呢?考务安排一切都符合程序,一切都有条有理,而一切又都充斥着水分,良莠不分。一切都是好心,一切都可以理解,而一切的总和却是虚假和腐败!

我不敢说这是全局性行为,但我敢肯定它绝不是一校一区的特殊问题。然而,当时时间紧迫,我只能顾及本区了。我给主管副区长和教育局长各写了一封信:

1995年中考、高考就要到了。听说,原定的中考由计算机排号、高考集中一个考点的做法,又将恢复为中考可由学校排号、高考分为3个考点的传统做法。不知其中有什么原因抑或苦衷。1994年考试的教训表明,在标准化试题比重很大、部分监考人员责任心有限的情况下,传统做法利于作弊。今年若在收紧后一放,难免被误解为一种信号,恐怕作弊现象将有所发展。您看是否有必要采取必要措施,防范于未然,以保证国家重大考试的严肃与公正。

信没得到回复,一切按既定方针办。当考号公布时,学生中掀起一场相当规模的风潮。有作弊夙习的学生,抱侥幸希冀的学生,相互打探,奔走相告。有的得知自己挨着学习尖子,喜形于色;有的精心策划辗转联系的线路;有的讨价还价:帮助一门100元;有的威胁拒绝者:不让抄拿砖头拍你!;有的家长提礼叩门求助;有的把课本提纲一扫而去:再复习也不如养好眼神!当监考员名单公布时,学校布告栏前人头攒动,水泄不通,轮到好老师的,弹冠相庆,欣喜若狂。班内有的家长打电话,就这种状况表示担忧。我既无力改变既定安排,又不忍心看着考场成为泥潭染缸,使多年教育成果付诸东流。于是,在家长会上,我把这种情况向家长做了通报,取得共识后,我与全班44名家长联名写了一份倡议书,倡议书中说:

为此,我们向全市X万X千名高三学生的家长郑重倡议:严格要求,耐心教育自己的孩子,诚实应试,绝不作弊!

让我们在孩子上考场前,都和他们做一次郑重谈话,让我们共同对孩子说:爸爸、妈妈正在考场外望着你们,正在家里盼着你们,盼望你们考出理想的成绩,希望你们能把750分都拿到手;但是,我们绝不要沾染作弊污点的分数,哪怕只是一分半分!

让我们以父母一片最挚诚的心灵相信:我们的国家,考试主管部门,一定会给诚实以公道,一定会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如果我们连这份最起码的信心都没有,那我们还能相信日出日落、桃红柳绿吗?

倡议书寄给新闻单位。一家电视台约见了我,但因为时间仓促,未能发布。幸而据说有举报,一些学校接紧急通知,才临时换来部分外校监考老师,有些考场因监考负责,严厉制止才相当地制约了作弊。我们真应当感谢众多有良知的人士,感谢那些有责任心的老师,感谢他们拯救孩子心灵的善行义举。

但是,由于考点、考场的安排,由于一些只有好心而欠缺责任心的老师仍被委任为监考,所以作弊仍在很多地方发生。中考,有的考场管理极松懈,座位极方便,连作弊考生自己都含糊了:这样抄下去行吗?有的考生居然连作文也由人代写。当然雷同卷大幅度增加,有的区重点校、普通校拉不开档,有的校录取分数线提高了30分以上。是呀.开盏作弊绿灯,胜过100个高级教师!有的学校研讨座位布阵法,前后型?左右型?交叉型?结论是左右型效率最高。有的老师愤懑地说:以后我才不抓落后生呢!一个班只抓俩尖子,全有了!众多学校校长和老师普遍的共识是,相当数量的地方,500~560分段考生的成绩,谁也难料其中有没有水分,有多少水分?

高考考点气氛严整,各层领导的奥迪、桑塔纳隆重开进校门。但某些考场、某些考点呢?有一个熟识的考生向我描绘了她所在考场的内景:前桌一个考生(考号尾数23)左顾右盼,并不断踢蹬前桌的椅子。前桌是他初中同班、高中邻班一个老实胆小的女生,被纠缠不过,只得把题卡放到桌角,任其探身观瞻。斜侧另一考生见他抄得酣畅,羡妒交加,极欲效法,可左近尽是差生,急得抓耳挠腮。场内传递写有答案橡皮的,传递纸条的,监考老师看在眼里,并不理会。考试结果,这位上课便睡的23号考生居然超过了本科分数线,并被某部队学院提前录取。我们的考试就这样为我们自己的国防输送去这样一位军官。这位监考老师是宽容的;考点领导不会官僚主义到不了解他平素这份宽容吧?领导也是好心;那位胆小老实的同学可以怕一个作弊老师超过对国家考试纪律的敬畏。两个孩子的心都扭曲着,始于何时,又是谁扭曲的呢?

另考场一位考生(考号尾数13),事先以500元钱的代价买通了邻桌(考号尾数27),抄得自然十分遂意。于是这个有着留校察看处分(当然不入档案)的学生,这个从得知考场号及考场座位排布那一天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学生居然也达到了本科录取线,并被x市一所大学录取。查他的成绩,数理化三门机读分与邻桌分毫不差。而邻桌那位尾号27的考生在体育测试时早已请人代考,为此,已向盛情相助的同学、老师付出了几条香烟。现在他堤内损失堤外补了。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考前考后,在学生中、老师中,甚至学校领导中到处风传,所有的人均置之一笑,或者似贬似赞的来一句:这小子!再一个考生(考号尾数28),向左、右、前三面抄,并据自已说。需核对一致才落笔。结果,他与左侧一个学习好的考生(考号尾数56),机读成绩也大多相同。还有一位考生(考号尾数27)这次未达到录取线,当人们询问他时,他十分不好意思地辩解:我坐在最前边,监考的眼皮底下,旁边又是个外校的,比我还差言外之意,不是我无能。而是天不遂意!以臭为香,以丑为美,你能相信这是我们严肃公正考场的内景吗?你能相信这是些听过列宁打碎花瓶故事的孩子吗?

类似这种行为,在宽严不等的考场,在优劣悬殊的座位环境下.细密无声地进行着。而考场记录一律是正常。这实际上为胆大妄为者提供着英雄舞台,对忠诚老实者进行着无情惩罚!要知道,1分之差,中考不到重点中学分数线,就得交几万元的赞助费;1分之差,高考便可能名落孙山。前面提到受过处分的那个学生,这次邻座是全校第一名,但他未抄一字,结果没上线。在那些成功者心目中,他真是个大傻瓜、大笨伯。这两种孩子通过高考的洗礼,进入大学,走向社会,他们会负着一种什么体验的心态呢?是谁扭曲了他们的心灵,或把作弊的耻辱或把无能的屈辱写上自己的历史呢?

是谁?一种声音说:应试教育!是呵,分数,是学生的敲门砖;排队,是教师的荣辱榜;升学率,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我们某些教育领导部门就靠分、队、率调动,刺激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而这个,便是政绩。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一重要文件中,一再强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提出了扭转升学、文凭、职称对于教育运行的片面导向作用的要求。李岚清同志在视察河北教育状况时也提出,不应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奖励教师的标准。文件讲话见诸全国各大报头条,但在某些地方仅被当作金玉之饰。例如1994年9月,B市报纸一面刊登着市教育局不准分数排队,不准根据分数奖励教师的规定,一面披露这区那校的升学率,喜气洋洋连篇报道重奖消息。我手头有一份电脑打印的某区1994年高考排名册,上列项目有:各科分,区名次,录取学校,类别,与模拟考试的比较等等,真是周到详尽。但是该区教育负责人签发的对一份政协提案的批复中却说:这个表只供内部参考使用,教育局从未公布过也没有对学校按成绩排队过。对,下发不等于公布;成绩名次给你,排不排由你,我可没排。领导教育,光明正大,又何必犹抱琵琶半遮面呢?还不仅于此,某区一位教导主任对我说:每年分数一下来,教育局长要召唤各校校长,依次谈话。高分先入,优礼有加;低分的,对不起,外面坐等。

你若向某些领导人问起这事,他们会说别处也这样,会说学校要分数,要声誉,要生存的种种苦衷。是,对这些我们都可理解,但这是一种把您降到最低标准的理解。请问,您的原则、人格、党性呢?教育是要生存,但生存的目的是什么?培养我们纯洁美好理想的建设者和主人翁,还是培养我们苦心经营事业的掘墓人?问题在下,根源在上。对此,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难道我们真要国毁族亡吗?

是谁?又一种声音说:虚假时尚!广义讲,作弊无处不在。说不许假期补课,到处在补;说不准开办奥林匹克班,改头换面;说要设劳技课,只在课表。有举报就查,查前先通知你。说不准收高价生,五千八千,三万五万,到处在收;也有不收的,但总要收些什么:情分?特权?你得方便,我给好处,盘根错节的特权阶层与上街摆地摊的平头百姓尖锐对立。怎样认识这种危险也不为过分吧?若一切全凭当事人高尚人生观的自我制约而没有有效的制度与监督,虚假必然广泛存在,虚假便是腐败!在这种耳濡目染中,学生能对作弊形成自我道德约束和谴责吗?日常作业靠抄袭,平时测验靠作弊,又依赖舞弊闯过中、高考层层台阶,学生的心灵扭曲成什么样了呢?当北大三角地、复旦校门旁的布告栏里出现了他们的名字,当他们因作弊被褫夺学籍,勒令退学时,他们应去怪谁?当他们去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成为新一代伪劣产品的中坚,甚或将来他们靠钻营舞弊,窃居某项要职为害一方时,我们应去怪谁?教师、学校、领导,我伊能怪谁?为了竞争,为了生存嘛!一场考试,满园作弊!雪白的纸条俯拾皆是,我曾随手拈起几张,细密的火柴棍小字:什么是共产主义情操?怎样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真是对教育天大的嘲弄!

弊,古代也作毙,难道我们真要循弊而毙吗?当对虚假习以为常,当腐败成为时尚,这个民族前途会如伺呢?我太爱我的祖国,太珍视我们苦难民族来之不易的今天,实不忍心她毁于一旦!我是一个普通教师,管不了更宽的天地,我只知道一个教师的天职要求我:守住最后的阵地,哪怕是最后一寸净土,最后一个人!曾听说国际上有盗卖儿童脏器的犯罪集团,一个教师的良知告诫我:绝不能扭曲孩子的心灵,绝不与犯罪集团为伍!

至于改变现状,治标治本,要靠教育领导部门高屋建瓴,做出决策。例如,中学教育与高考脱钩,高考报名考试,在教委领导下,由高校承办。现在,命题、阅卷、录取全由高校负责,惟有考试一环由中学组织。中学组织高校入学考试名不正、言不顺,必然使中学固有的素质教育任务落空,也极易随应试教育伴生作弊腐败。凡此种种,若广开言路,深入研讨,雷厉风行,良策自有,大路必宽。

报载,北京某学院,一位德籍青年女教师,给上百名中国大学生跪下,恳请他们不要作弊。她在国内有优厚待遇,因为爱中国来到这里。我们不应有十倍、百倍于她的热忱与焦虑吗?今天,我写了这篇文章,权作我的跪求恳请吧不只对心灵扭曲的孩子,更对扭曲孩子心灵的一切。

读者诸君,看了上面这位中学教师含泪带血的文字,此刻你作何感想?当今的应试教育带给你的难道不是良心的长久阵痛吗?

公理何在!举报考试作弊反被撤职

如果说上述这位中学教师痛心疾首的诉说还不足以说明考试作为群体行为在当今的严重性的话,那么1999年6月下旬,福建莆田市笏石中学教师刘伟写给《中国青年报》的申诉信,所反映的自己作为监考员在该年度全省调遣会考中因制止学生作弊反而遭到校方责难的经过,则足以让向来坚信公理的人们瞠目结舌!刘伟的信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