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教育,还等什么?
21795400000022

第22章

孩子有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

一般来说,孩子教养中出现的问题在儿童表现得突出一些,因为这时候的孩子自我意识差,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教育及自我意识的增强,问题会有所减轻。

从现状来看,这一代孩子的身心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全国大中小学生近视率达44%,在校2.2亿学生中有7000万人(即31.8%)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中城市比农村严重,尤以缺铁、锌、钙等为突出。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更严重。国家八五重点项目的一项研究表明,全国中小学生当中有32%的人存在心理异常现象。类似的数据还有很多,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的是,这一代孩子不是没问题,而是有很多问题。这往往是由于老师及家长在教育孩子当中存在一些误区造成的。

1997年5月30日的《南方周末》刊登了部分教育专家对此的会诊,归结起来为以下几点:

令人担忧的一代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刘荣才指出了当今教育的五大缺失:

1.只重视知识学习和智力开发,轻视学生个性发展、品德培养。

2.对孩子过分迁就溺爱,培养出来的小皇帝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对困难的承受力差。南京地区曾经对2300名大中小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有71%的学生缺乏毅力,67%的学生难以承受失败。

3.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监督和管制,造成孩子胆小怕事、不合群的性格。不少独生子女在家里说一不二,是小霸王;一出门就怕见生人,胆小如鼠。

4.家长对孩子样样事情包办代替,使他们的自理能力极差。天津市少工委曾经对1500名中小学生作过一次调查,发现有51.9%的学生长期不会整理生活用品,74.4%的人生活、学习离开了父母就束手无策。在生活上毫无责任能力的人往往在学习上责任承担力也不够。

5.家长缺乏健康教育的科学观念。独生子女家长在孩子身上都舍得花钱,但是,不少的花费是用于孩子买零食。很多孩子因此偏食、挑食,肥胖儿和豆芽型的孩子增多。而一些保健品、补品的滥用,使得孩子提前发育,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要想孩子健康成长,首先要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问题不在孩子

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风笑天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不在孩子,并说:1988年,我还在北京大学读社会学博士时,着手研究独生子女问题。我在湖北的5个城市随机抽取了1293位1~6年级的小学生家长,其中700多位是独生子女家长。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家长与非独生子女家长在是否溺爱孩子这一点上,独生子女家长明显强过非独生子女家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管教甚至严过非独生子女家长。

中山医科大学儿童少年卫生学教授邓桂芬则从孩子的3个Q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IQ即智商,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高频率使用的词汇。实际上衡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育是否健康应该有3个指标,发育商(DQ)、智力商(IQ)和情感商(EQ)。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高智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望子成龙,而忽视了孩子发育商和情感商。殊不知,DQ与EQ发育不健全,同样会影响IQ的水平。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营养学知识,给孩子吃一些口服液之类含有激素或类固醇的补品,造成一些儿童过度肥胖。肥胖儿机体反应慢、运动少,与小朋友在一起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即使是本身智商并不低的孩子,长期下去,也容易造成IQ低于同龄人。再有就是EQ,这是现在提得比较多的一个词,其实不仅儿童,就是成人,如果没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IQ再高,要想成功也是不可能的。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生长发育及心理特点,希望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多学一些关于孩子生长发育方面的知识。现在小学一年级孩子书包就有5公斤重,而6岁到8岁半的孩子正处在发育的突增期,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伸展性的运动和游戏。不应该用书包的重量去压制孩子的自然生长。国外的一些小学专门在学校设有小书箱,平时不用的书本就放在小箱里,而不用背来背去,我们的小学是否也可以借鉴一下这种做法?

不少家长望子成龙,过早地教给孩子一些书本知识忽视孩子智力发育的阶段性,孩子一知半解,到了三年级以后就容易出问题。早期教育主要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而不应该只陶醉于自己的孩子会背几首唐诗,多认得几个字等。

更令我担忧的是,现在不少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一些教师对班里成绩不好的学生就叫他去做IQ,只要IQ值不高,似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不负责任;有些老师甚至公开歧视差生,并让同学们不理他;还有不少老师经常暗示学生给他们送礼。这样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EQ值高的学生来呢?

当掠夺式教育的乌云长期笼罩中国孩子的时候,中国的大人们却很少考虑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最终是否会大打折扣。而当他们的孩子长大之后并非像他们所预料的成为真正具有健康人格的参天大树的时候,理应深刻反思的当然不应是孩子而是孩子的教育者和监护者中国的教师和家长们!

老师,我为什么看不起你

编辑老师:

您好!首先真诚地感谢您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我的信。我今年16岁,现在一所普通高中读书。作为学生,我一直是崇拜老师的,可是最近经历的一件事却使我感到难以置信,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我感叹我所崇拜的她竟是这样的丑陋,这样的卑鄙!为了这,我气愤地写了一篇稿子叫《老师,你为什么让我看不起你》,我想把它和这封信一同寄给您。我迫切地盼望您能给我一个正义的回答!

此致

敬礼!

贵刊忠实读者菁华

下面就是菁华同学《教师,我为什么看不起你》的全文:

用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诗句来形容老师,从小学到初中,我未曾怀疑过,也不去怀疑。

可是,上高一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对于别的老师我还是不去怀疑那两句诗的。但对于班主任老师,我却不得不有了一些怀疑。

班主任是位女老师,衣着朴素,看上去完全是一个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好老师。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是在她的笑声中愉快地度过的。由于我迟到,靠教室前排的位置已经被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占有了,而且多数都是大个子,我只好坐在第七排。但我想:这没有什么,反正我个子矮,不久教师肯定会调位置的。一个月过去了,我并没有发现老师有调位子的意思,但我还是耐着性子等待。第二次月考以后,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因为我不仅个子矮,而且近视,听课十分困难。我于是鼓起勇气去向班主任老师求助,请她帮我调到前面的坐位上去。她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我的心兴奋得快要跳出来了,多可敬的老师,我为我从小学到中学都遇到好老师而感到万分的高兴和庆幸。

我等着教师调位子,可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却总不见老师有所动作。一个月后,我终于憋不住了,在宿舍里对同学们说:老师肯定把我调位子的事情给忘了。一位同学听后冷笑一声:你若是真要调位子,就去烧点香吧!我惊怒地问:你说什么?那同学高声道:烧香。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一点也不相信!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失望了,我想老师肯定是把调位子的事给忘了。我决定再去说一回。可当我走到她家院子门前,看到的是一个令我震惊的场面:一个大个子同学正把一箱苹果搬进班主任老师屋里,老师的脸上挂着笑,嘴里说:这怎么好意思呢?我的脑袋嗡地一声,脑海霎时浮起我们宿舍那个同学那次讥笑的模样,我忽然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第二天,班主任老师果真将大个子调到前面去了。这节课我什么也没听进去,内心却在一次又一次地呐喊:

老师,你为什么会是这样!老师,你为什么骗我!

老师,你为什么让我看不起你!

读了16岁中学生菁华的来信和《老师,我为什么看不起你》一文之后,当时作为编辑的我一情久久不能平静。教师,我们每一个人成长历程中谁都离不开的老师,古往今来曾被多少优美的词句所颂扬在人们心目中如此神圣的职业如今难道被玷污了么?

我不相信,我不敢相信。我想这大概是一种偶然行为、偶然现象。可就是在我作出否定的时候,一封来自四川、由学生家长联名写来的反映自己的子女所在学校教师以教谋私的申诉信飞落在我的桌上。紧接着,武汉一位大学生的信又送到了我的手中。由于那些申诉信未加调查,且涉及问题具体,这里不宜公开。但大学生来信中所提出的问题却不能不令人深思。

以上读者的来信,立即引起我们对师德问题的关注,同时也发现师德问题在当今社会生活,特别是中小学学校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于是,我将情况与《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建平专门进行了沟通、探讨,很快引起了她的共鸣。我趁热打铁,当即策划、约请她就此问题作一专题采访,并于1997年第10期发出了《归来吧,师德》这篇沉甸甸的报道,意在唤起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警惕、关注与思考:当今的师德为什么会滑坡?该如何还教师职业的本来面目?

1997年的呼唤:归来吧,师德

下面就是《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应约采写,发表于《中国青年》杂志1997年第10期的报道:

师德,也是现代人丢失的草帽?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在中国几乎是一句妇孺皆知的古语。而且,传道与解惑,还被放在比授业更重要的位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

教书育人,古往今来无可置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最主要内容,也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职业要求。然而,用这样的要求来衡量当今学!校中的一些教师,我无法不感到陌生与沉重。作为专事学校素质教育报道的记者,这些年来我跑了许多地方的许多学校,耳喧目染,少数教师的言行总是令我为之汗颜。

对上课迟到的学生,一位教师高声训斥:你懒,你妈也懒,你爸也懒,你们全家都懒!

对回答问题不好的学生,一名教师恶狠狠地骂:你回答得一点也不对,你真是个最笨的蛋!

一位班主任把自己的钢笔丢了,他启发学生说:老师的笔丢了,大家说怎么办呀?学生回答:我们每人交5角钱,给老师买一支。一个学生没交钱,被教师撵回家了,他的家长无奈,拿着两个鸡蛋到集市上卖了,才凑够了5角钱。

1996年6月,在全国构建督导评估机制推动实施素质教育汩罗研讨会上,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说:爱学生是首要的,现在滥用惩罚手段的事例很多。在某地学生投诉中,体罚、变相体罚比例达15%。轻则训斥、罚站、罚跪,重则毒打。现在则是罚款成风,什么都罚款,迟到、旷课罚款,违纪罚款,考分低也罚款。罚款也引进到教学管理之中。某地学校明文规定考试不及格的罚款,这是极其错误的。

师德问题,被1997年第一期的《半月谈》杂志列为全社会关注的七大教育热点之一。

记者最近到北京的一些学校采访,问及当前教师队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被问的教师几乎都众口一词:师德建设。

师德、师德你真的是现代人丢失的草帽?

比体罚更可怕的是精神虐待

随意嘲弄、讽刺、挖苦学生,比起体罚来危害更大。这种方式也称心罚。

有的老师在差生面前,总是一副冷面孔,还有的老师将差生编成一个组,让全班同学孤立他们。北京海淀区一位三年级的女同学哭着对我说,因为她顶撞了老师一次,老师让全班同学疏远她,谁都不许理她。每天,她独往独来,已经一个多月没和同学说话了,提起上学,她就吓得要命,夜里常常哭醒。

还有的教师将学习差的学生打入另册,排坐位放到远离集体的地方,贴上弱智标签,另眼看待。这些同学作业可以不完成,统考可以不算数,午睡时让弱智学生当巡视员,自习课时当清洁工。用教师的话说,这叫丢卒保车。但他们是否想到,抛弃一个学生,对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可对学生本人来说、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损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教师在批评做错事的同学时,常常讽刺挖苦、粗话骂人,对学生进行不负责任、夸大其词的全盘否定,尤其对后进学生采取歧视的态度,甚至进行人格侮辱。批评教育不是耐心开导,而是拿大话威胁恐吓,什么下次再犯就不让上课、记处分、送校长室处理等等,使学生终日神经紧张、提心吊胆。其结果只能是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养成怯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

很少有教师注意这种行为给孩子造成的巨大伤害。一位心理学家分析,缺乏教师爱抚鼓励的孩子,心灵所受的创伤更深,智力和心理发展所受的损失更大。也就是说,这种做法会产生比打孩子还要坏的后果。

一位教育专家疾呼,精神虐待是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全面摧残,训斥和咒骂一个对自己的错误已经认识的孩子,只能损伤他的自尊心,甚至使其悔改之意荡然无存。

责任心也成了逃学的孩子?

学生逃学,教师总免不了要批评。而现在教师责任心也一如逃学的孩子,许多学校和教师随意远离自己的职责,把本该肩负的责任下放给家长,引起社会与家长的不满。

长期以来,学生家庭作业每天由家长签字,在一些城市中小学十分普遍。上海马当路小学四一班学生家长王国全坦率地说:每天为孩子作业签字,家长确实很累,这不仅是体力上的,更有心理上的。由于家长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给孩子检查作业常有不懂的地方,在孩子面前很尴尬,心理上感到很累。

教育界人士认为:教师不应当把签字、辅导作业作为一项任务硬性布置给家长。家长对子女教育,应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而不仅仅是辅导孩子默写生字、改错题等。家长不能替代学校的教学任务,教师不应当把学校的教学任务下放给家长。

一位当医生的家长对笔者说,最近她越来越害怕开家长会了。原因是,过去家长会是教师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确实能起到家庭和学校的沟通作用。而如今的家长会早已变味了,家长一落座,便开始听老师的训话,不只是班主任训话,而是几位任课教师轮番训话,接着就是布置任务要求家长抽出时间来辅导孩子的功课。

有的学校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带上孩子平时用的课本、纸、笔。家长会上,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各科考试复习要点,要求家长回去后据此辅导孩子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