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中学时苦苦背诵的知识,不过是进大学的敲门砖,一经考上大学,便将敲门砖扔到一边,再也不用辛苦了。此时的大学生,俯视仍在拼搏的中学生小弟妹,刺股悬梁,真个似蝼蚁负重,能不哑然失笑?中学考试半分必争,大学却是60分万岁,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起伏跌宕,也许是中国人的幽默?
文革十年,荒芜了一代人的学业,耽误了一代人的青春,矫枉过正,现在的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又似乎要压垮一代人!
石破天惊!15万元请来家教
竞争是白炽化的。参与竞争的除了受苦受累的孩子,还有他们的家长。如今中国的都市,一对父母只有一个孩子,为了这仅有的一个孩子能够升学,为了能够在学习成绩的排名表上不落人后,所有的父母们可以说都不惜血本,全力以赴支持或强迫自己的子女参与竞争。
1997年8月初,浙江温州爆出一则15万元巨款征求专职教师的新闻:
一位酒店老板在当地报纸刊登广告,为其儿子公开招聘一名专职家庭教师,并许诺执教后学生年度成绩跃居班级前五名奖给3000元,成绩居年级前10名奖给8000元,如果最后考取高等院校,一次性重奖15万元。这则广告还注明了专职家庭教师的其他待遇和资格要求:包吃包住,卧室配备空调、电脑、电视,月工资1200元以上;教师必须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凭,知识系统全面,懂电脑,外语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品行端正,思想进步。
广告刊出不久,便有60多名应征者报名,最后,毕业于浙江某大学,曾在某研究所工作的柯某被聘用。
刊登广告的潘先生是温州市某私营大酒店的董事长,小学毕业,十几岁便开始经营街头大排档,他的儿子小潘为温州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潘先生说,他整天忙于经营,根本无精力也无能力顾及小潘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因此想聘请专职家庭教师执教。
此事被当地媒介披露后,引起强烈反响,有人称好,有人摇头,甚至嗤之为15万元买文凭。潘先生多次谢绝纷至沓来的采访,并对外界的一些批评表示不理解。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他只想把孩子培养成才。为潘先生叫好的当地的几位企业家认为这是温州老板素质提高,重视教育的表现。一老板说,他们整天忙于生意,根本没有精力去顾及孩子的学习,聘请专职家庭教师,提供丰厚的待遇和重奖能使教师更加尽心尽力当好孩子学习生活的导师,使孩子成才,也使自己放心。
一些人对潘先生的做法表示理解。温州大学文秘教研室主任马理硕士在教学之余也担任数位中学生的家庭教师。他说: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深知家长是很难逾越考分惟上这一评判标准的。他觉得,在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情形下,潘先生此举无可非议。他说他看到这则广告后感觉很悲观、很糟糕,应试教育体制确立的成功标准实际上只有一个考试结果,这位家长的目标也不例外。对教师的奖励标准为考分在班级里、年级中的排名,重奖15万元的依据也是考上高校,对孩子身心的综合发展却考虑得很少,这其实正好反映了素质教育难以推行的原因。
温州师范学院的一位老师毫不客气地说,这位家长对教育太缺乏科学了解,简单地把出大钱和成材等同起来。
一位执教30年的中学班主任认为,这种高薪聘请、巨奖悬赏的做法值得商榷:5年后孩子的高考结果只有两种:考上或考不上。如果孩子考上了大学,很容易产生金钱能创造成功的错觉,在金钱和成功之间划等号;如果名落孙山,孩子在花费了十倍于同学的金钱还考不上大学的严峻现实面前,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这对孩子成材不利。
温州市教委副主任董辉对此有另一种看法,他说,现代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非常推崇个体化差异教育,为每一个个体设置特殊的课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程序和方法。但在我国,因人数众多,人力、财力有限,还难以做到这一点。一个班的学生高达五六十人,是教育发达国家人数的两倍。在这样的大班级里教师很难因材施教,也很难兼顾每一位学生,专职家庭教师的出现则可以弥补针对性教育的不足。他认为,一个品学兼优、具备教师素质的家庭专职老师可以把学生培养成材。
潘先生那14岁的儿子多少也听到外界的一些议论,但他认为这钱花得合算。小潘说,请家庭专职教师肯定比不请好,尽管学校的老师很乐意解答同学的疑问,但有的老师一个上午要上4节课,时间很紧张,下课后总要匆匆赶到另一个班级上课。而专职家庭教师就可以随时为他解惑。小潘对自己的情况也有清醒的认识和选择。他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现在跟过去不一样,没有知识不行,虽然当一个科学家是他最美好的愿望,但知道这一愿望比较难实现,因此想考上大学后,学些知识,再做生意。
据报道,聘请专职家庭教师后,小潘在期中考试的排名与上个学期末相比,在班级中前进了3名,在年级段中前进了30名。小潘说:成绩好起来,学校老师也为我高兴。
看来,小潘还算是个懂事好学的孩子,他取得的成绩,多少会让花了大价钱的父亲感到欣慰、感到钱有所值,只是不知道小潘将来真的能否考上大学。但愿那些花了大价钱请家教但未被报道出来的家长,也能像温州的潘老板那样不至于血本无归。
应运而生,小学生成了“摇钱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校万校一齐开。记得80年代,以社会青年为对象的成人职业教育,以小学生为对象的特长教育,以高收入家庭子女为对象的贵族教育就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纵观社会办学的新动向,只要稍留意就不难发现,进入90年代以来,以小学生语文、数学为学习内容的社会办学正热火朝天,呈蔓延之势,有的甚至办到了小学校园里。官办与民办同处一校,公办与私办同出一师。
生源战狼烟四起
在全国许多地方,下面这样的现象司空见惯:
热火朝天的暑期办学刚刚过去,新学期一开始以小学生为对象的双休日社会办学热潮又扑面而来。说话、写字训练班(一年级);作文基本功训练班(三年级);作文综合训练班(四、五、六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班(四、五、六年级)。这是笔者曾在某小学校门口所看到的一招生广告中标注的教学内容。各校为吸引生源展开广告战:专家治校,名师上课,有的还把主办者和一些任课教师的职称、荣誉一一陈列。这类广告或铅印或手书,被张贴在各小学的校门口,招生对象、招生时间、联系人、联系电话、上课时间、领导和师资配备、收费标准、学校地址等项目详细明了。有的还把广告分发到各班的班主任手里,并许诺每推荐一个学生给予10~30元的回扣。由于一些举办者本来就是原学校的退休领导或是有名望、有地位的退休老师,这些在职的班主任或碍于面子或受回扣的诱惑,在学生中开展宣传鼓动工作,有的甚至对学生一一过问:你参加不?为什么不参加?一些不太愿意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动、诱导下,犹豫地报了名。有的举办者还别出心裁,每期都要举办开学典礼和结业典礼。在结业典礼上.对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奖励面高达60%以上。以学生、家长、老师、举办者皆大欢喜,来坚定学生继续学下去的信心,以确保生源的稳定。
一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举办者,本来就是该校的退休领导或有名望的退休老师,他们划地为牢,本校的学生是其主要生源。对于一些不守规矩的举办者,擅自闯入自己的地盘招生的,必欲逐之而后快,有的甚至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演出了一幕幕生源战的闹剧。
兼职教师不亦忙乎
兼职教师队伍中大多是有高级职称的资深教师。他们中不少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荣誉称号,在本校教书的同时,还在各类社会办学中兼课,有的甚至不只一处。请的人多了,而且大多都是高薪聘请,于是有的人便来者不拒,身兼数职,一到双休日就四处走穴,疲于奔命。某重点小学,一位有着中高职称的小学语文教师,同时在三所所谓的社会办学学校中教作文。其中有两所学校上学时间都是安排在同一天的上午,一所是上午8。10时,另一所学校则为10~12时。两校之间大概有30分钟的路,为了赶上下一场课,他只好提前半小时离校,让学生自行作文,并安排妻子在下课时把学生的作文收上来。他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单位集资建房需要钱,儿子读书需要钱,到哪去找钱?况且,自己已是五十出头的人了,不求点钱还能求什么呢?在兼职教师队伍中,与老年教师相比年轻教师可算是风毛鳞角。年轻的小陈老师在参加省作文教学比武获一等奖后,名声大振;好几家学校都慕名而来,高薪聘请她去授课。小陈也明白,兼课将会占去很多业余时间,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都会有影响。然而,自己一个月300多元的薪水,要面对高物价的商品社会,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小陈心动了,最终还是选择了兼课。
面对商品经济的冲击,面对社会物质第一,拜金主义思潮的盛行,学校也不是一块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净土,教师也不是没有物欲的苦行僧。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精神的乐园也会荒芜;要提高生活质量,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怎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没有钱,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社会办学为何盯上小学生
为了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学校、教师不得以任何名义,举办任何形式的收费补习班,曾以文件的形式明文规定下来,使得一度火热的补课热逐渐降温,有如昨日黄花。然而东边不亮西边亮,社会办学乘虚而入,补课热再起波澜。这些社会办学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办学许可证,有当地物价部门的收费许可证,手续齐全,合理合法。然而,与前几年的学校补课热相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同出一辙。它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因其较高的收费,更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特别是一些有关系、有权力的举办者把这类社会办学直接办到小学校园,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教室还是原来的教室;平时是公办学校,双休日却变成了社会办学。在社会办学上课的老师大多是原学校的行政领导、骨干教师。一位身兼两职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他参加社会办学,一个月上16节课,月薪500元,而平时上班一个月将近60节课,也只能得到这个数,况且天天要坐班,期终年终还得面对各类考试、考核、检查、评比,何乐而不为?对举办者来说是财源广进,以至于有人加入到此类社会办学中来。权力办学、关系办学,成为教育战线新的腐败现象。由于兼课的丰厚报酬,一些有名气、有门路的老师热衷此道乐此不疲。一些行政领导,因为行政事务多在学校本身就不上课,或者只象征性地上几节课,现在便可堂而皇之地私活公干了;那些走穴的老师,面对公办学校与社会办学收益上的反差,上班也就没有了积极性。而更多的是那些没有兼课的老师,看到自己班的肥水流到了别人田里,免不了眼红心跳,牢骚满腹。有人戏称,社会办学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也有人如法炮制,暗地里办起了收费补习班;更有胆大者,把学生拉到自己家里,少则三五个,多则十来个,红红火火地办起了家教。学校领导由于大多参加了走穴,有的则与举办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面对此情此景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即使要制止也难动真格的。补课风死灰复燃。
与前几年学校老师补课收费引起家长的意见之大相比,如今以小学生为对象的社会办学,家长似乎反应平平。为何会出现这种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局面呢?原因有三:原来是老师为自己的学生补课收费。正因为是自己的学生,家长难以接受;而如今是社会办学,不是自己的教师,收费仿佛合情合理。二是在社会办学中兼课的老师职称高、荣誉多、资格老,增加了家长对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信心。三是与聘请家庭教师相比,经济上要合算些。如今聘请家庭教师1小时收费10~15元,而在此类学校学习1小时只需5~7元。正因为如此,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社会办学所引发的负面效应还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应有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