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人最大的特点是一切事情都归咎到自己身上。带有强迫性格,喜欢自寻烦恼,以至于自己想要诉说的苦衷很难表述,结果被人把责任强加到自己的头上。
这种类型人最大的特点是心情不稳定,情绪易激动,且容易混乱,他自己本身也非常不愉快。其实这种性格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性格,这种人是生活态度十分慎重的人。若他们从事艺术性的工作,大部分可以取得别人做不到的成就。
5.略带纤瘦但体态结实的形态——偏执型
这类人略嫌纤瘦,但体态结实,自我意识极其强烈,且很固执,对一切事情都喜欢挑战。有强烈的信念,充满信心,无论碰到怎样的苦境,都秉持成功的目标去努力。
强烈的信心加上判断灵敏,做事果断,在商业方面实在是前途无量。相反,当这种人误入歧途时,就会变成强制、专制、高傲、猜忌、蛮横,且表露无遗。一旦一个念头困在脑子里,想要更换十分困难。
具有如此体型的人,他们在事业和做人方面,都缺少应有的性格魅力,不过他是一个有能力且可能具有相当权力潜质的人,因性格上的弱点,即便是别人跟随他、迎合他,他同样还是会与其他人保持心理上的距离,他在家庭生活中或许也是个孤家寡人。
与这类人交往时,绝不可与他形成对立,这种人具有抗争性和攻击性,他的偏执,会让他始终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直到被别人认可时为止。
6.纤瘦型有影子的形态——分裂质
对纤瘦型者有一句流行语——“苗条”,甚至还有人说“瘦子特别能吃”,这都是观其外表。此类型者,尽管外表似乎虚无的样子,实质上是非常难以对付的人。如果是女性,性格刚烈,一旦发怒,后果难以收拾。
与这类人打交道时,应该了解他神经纤细并且本性善良,是对生活采取慎之又慎态度的人,但他性格上的犹豫不定和意志薄弱,容易让他产生灰心心理。
这类人对无关紧要的事固执己见、怪癖、不变通、倔强,并且表情呆板,在没下决心之前用行动来决定,这就是纤瘦人的缺点。这种人的优点是对文学、美术、艺术等兴致盎然,且对流行有敏锐的感觉。纵然是拿出自己的财产,也要尽力为大众服务。
上述几种关于体型窥探内心的途径,尽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不是一试就灵的法宝,它因人而异,学会正确地使用它,在观察人物时才不至于陷入误区。
眼睛是观察人的品质、能力的窗口
关于人的眼睛,先哲孟子也曾说过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观察一个人的善恶,最佳之处就是观察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无法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正,眼睛则明亮;不正则昏暗。听一个人说话时,注意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能往何处隐藏呢?”
还有人说:人在与外界事物接触的时候,他的神情集中表现在眼睛上。心正,注意力集中,眼睛则明亮;心不正,注意力分散,眼睛则昏暗。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心邪与心正是无法隐藏的。说话可以欺骗,可是眼睛是不能够弄虚作假的。
观眼神识人,就是通过观察人的眼神来认识人内心的秘密。诗人公木在《眼睛》中这样写道:“婴儿的眼睛是清澈的,青年人的眼是热烈的,中年人的眼睛是严峻的,老年人的眼睛是睿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会隐瞒更不会说谎。愤怒飞溅火花,哀伤倾泻泪雨,它给笑声镀一层明亮的闪光。”目光是意志的体现,眼睛是心境的流露。在人际沟通中,敏锐的目光能捕捉对方的神态表情变化,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
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如秋水、似明星,像似一汪清泉中游动着的小蝌蚪,游来游去。在这双亮闪闪的眼睛里面,透露着灵魂深处的情与怨。
若你静下心来,用自己的眼睛去仔细地观察另外一双眼睛,你会很容易发现:这双眼睛,正是对方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人们往往将眼睛比喻为心灵之窗,这种比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若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不用说,双方都要先将对方打量一番。打量的目光,第一个捕捉的对象就是脸,而在脸上第一个捕捉的对象,就是双方那双眸。眼睛中的神采怎样,眼光是否坦直,端正,等等,都可以反映出对方的性情、人品、德行、情感。
在生活中,你会碰到各式各样的眼睛,而从眼睛中闪烁出来的光芒,也会带着不同的寓意,流入你的眼中。事实上每一双眼睛,都在默默地叙述着心声。
躲闪对方目光的人,缺少足够的自信心,怀有自卑感,性情懦弱。
若是一对恋人,那么躲闪的目光则有另一种含义,表明他(她)因倾心于对方而感到紧张或羞涩。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在他的《旅途随笔·一个车夫》中写道:“我借着灯光看小孩的脸,出乎我意料之外,那完全是一张平凡的脸,圆圆的,没有一点特征。但是当我的眼光无意地触到他的眼光时,我就禁不住大吃一惊了。这世界里存在着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是不存在的。在那一对眼睛里我找不出一点承认任何权威的表示。我从没有见过这么骄傲,这么倔强,这么坚定的眼光。”巴金以作家特有的观察力,在无意中躲开了对方的目光,但是又在无意识中触到了对方的眼光,这个事例说明,躲闪的目光事实上是躲而不闪、躲中有闪,闪中有情,闪中更有新意。
注视的目光,根据文化的不同,年龄的不同、种族与民族的不同,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在我国,不大熟悉的人之间交谈,目光下垂,回避接触,是一种礼貌的表示。而在西方,则正相反,被认为是一种轻视、傲慢、不尊重的表现。
目光斜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国古人所云,眸子不正则心术歪也;另一种情况是指并不相识,或不大熟悉的人之间的一种情况。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言”、“二拍”的《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眼孔浅时无在量,心田偏处有奸谋。”心田之偏,藏于脏腑,何以知之呢?在古人看来,两眼歪斜,心术不正。
在作家的笔下,对眼睛的描绘,就更为传奇生动了。美国著名的作家杰克。伦敦在作品《一块牛排》中出色地描述过这样的一个人:“他简直像个野兽,而最像野兽的部分就是他那双眼睛。这双眼睛看上去昏昏欲睡,跟狮子的一样——那是一双准备战斗的眼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春潮》中也描述过一双强者的眼睛:“那双亮得几乎变白的大眼睛现出冷酷的迟钝和胜利的满足的神色。只有鹞鹰用爪撕裂一只落在它爪子中的鸟儿时,才会有这样的眼神。”
我国当代著名画家范曾在他的中国古代人物作品中,润绘出一双双高傲、狂放、深沉、凝重的眼睛,欣赏时,给人一种可敬可畏之感。这只大笔画出了中华民族精英的风采:威严、神圣、不可侵犯。欣赏之余,确实可以感受到一种激情,一种勃发冲击,怒吼狂奔的激情。范曾笔下的眼睛,正是今天开放大潮中所召唤着的眼睛。
一身的骨相部集中在面部
中国传统相学历来重视骨相,特别是面部的异骨,书云:“头无异骨,准成贵相。”《冰鉴》也说:“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据《清史稿·曾国藩传》记载,每逢选吏择将,曾国藩必先面试目测。审视对方面部的“神骨”,同时又注意对方的谈吐行藏,二者结合,判断人物的吉凶祸福和人品才智。
《见闻琐录》中,“曾文正知人”则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曾国藩善知人,预卜终身。任两江总督时,陈兰彬、刘锡鸿颇富文藻,下笔千言,善谈天下事,并负重名。有人推荐到幕府,接见后,曾国藩对人说:“刘生满脸不平之气,恐不保令终。陈生沉实一些,官可至三四品,但不会有大作为。”
不久,刘锡鸿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西洋,两人意见不统一,常常闹出笑话。刘写信给清政府,说郭嵩焘带妾出国,与外国人往来密切,“辱国实甚”。郭嵩焘也写信说刘偷了外国人的手表。当时主政的是李鸿章,自然倾向于同为曾门的郭嵩焘,将刘撤回,以后不再设副使。刘为此非常怨恨,上疏列举李鸿章有十可杀大罪。当时清廷倚重李鸿章办外交,上疏留中不发,刘难平气愤,往往出语不驯,同乡皆敬远之。设席请客,无一人赴宴,不久忧郁而卒。
陈兰彬于同治八年(1869),进入曾国藩幕府,并出使各国。其为人不肯随俗浮沉,但志端而气不勇,终无大建树。
以上事例表明,曾国藩的相术还是很高明的。在现代社会也有类似的情况,人们常说“人要脸,树要皮”,这从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人们对脸的重视。脸是一个人的“门面”,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脸部特点,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映射出其诸多方面的信息。
1.方形脸
方形脸的人给人以“运动员”的感觉:坚韧、高傲、有决断力,是那种可以做决定,同时不必费多大心力就可以说服别人共同做事的人。他是一位好老师、忠心的朋友,他也许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可他却是推动事物的主要动力。
2.椭圆形脸
椭圆形脸被视为天生的美人胚子。如果是一个女人,不需要多少化妆品,便可以把脸孔修饰得非常完美。椭圆形脸的男人,通常拥有艺术家的敏感和沉着冷静的个性。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拥有与生俱来的优雅气质。最吸引人之处,是那光彩照人、充满魅力和令人舒服的微笑。
3.圆脸
圆脸型的人脸庞平滑轻松,没有凸出的脸颊或颚骨。这种人为人谦恭有礼,懂得均衡的道理。有时候他可能比较拖拉,不乐意面对那些想利用其慈悲天性的人。
4.紧闭双唇
这样的人绝对能够保密。他对自己的言行举止都非常谨慎,甚至谨慎到显得过度敏感。严肃固执的个性,使他比较喜欢和身边人保持适度的距离,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却存在着无法解除的焦虑,使他长年处在稍显焦虑的状态下。
5.双唇微开
这种人很容易诱惑别人,富有挑逗性,而且充满热情,他的行为之间都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6.双唇上扬
是一位永远的乐观主义者。他能够不屈不挠、面带微笑地面对一切。在他心中有某种神秘的力量,使他坚信事情总会迎刃而解。
7.双唇下弯
和前面所说的正好相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悲观主义者。他以挖苦、嘲讽的幽默感,来表示对人间事物的愤慨和鄙视。他或许相当成功,可是几乎没享受过成功,因为他小时候曾受过很深的伤害,这种经历影响了他对人、事、物的看法。
8.厚嘴唇
他不爱开玩笑,或许人们第一眼看到他,也不觉得他很性感,不过他的体力相当好。
9.薄嘴唇
与其说是他的嘴唇令那些对他有意思的人退避三舍,倒不如说是他吝啬的个性令人裹足不前。他单薄而不丰满的嘴唇,透露出他是一个吝于付出,却乐于接受别人施舍的人。
10.没有皱纹的额头
他的一生好像没受过什么严重的创伤,对许多人来说,他一直过着一种迷人而轻松的生活。流逝的岁月似乎不曾在他身上烙下痕迹,因为他展现出一股悠闲而年轻的优雅气质。
11.有皱纹的额头
额上深刻的皱纹,表示他曾饱尝人生的磨炼。他曾经历过痛苦和失落,而这一切都十分清楚地刻在他的额头上。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知道怎样用不平等的方式,面对这个不平等的世界。
12.圆下颚
他也许是一位画家、一位诗人,也或许是一位作家。他的见解并非只限定在某个范围内,而是弯曲多变,极富弹性。摩天大楼或郊区的购物商场会让他反感,他想追求的是绿色的山水风景。但若他离不开城市,那他一定幻想在一栋商业大楼里,造个宁静的角落。
13.方下颚
这种下颚通常搭配高而有角的额骨。自信而负责任的外表,使他拥有十足的魅力。因为他看起来已经非常果断,因此比一般人更能够让事情照他的意愿发展。他经常受到他人的推崇、尊敬和礼遇。
14.下颚凸出或强健
这样的人行事积极,意志坚强,不轻易受挫。别人向他求教,是因为他看起来如同花岗石一样坚硬。他值得信赖,为人诚恳,不过有时候也很顽固。
15.下颚后斜或短小
这样的人过分忸怩害羞,很可能总是低着头走路,眼睛盯着地而不是向前看,好像不断向他人道歉。似乎每一件事都令他歉疚万分。他胆小的个性使他想象自己正面对未曾真正发生过的突然事件。结果,他的生命便渐渐演化成一种无止境的道歉状态。
开门见山观文人神骨
曾国藩曾在其日记中说,人的气质,是先天生成的,本身很难改变,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古时那些精通相术的人说,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骨相。
读书是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骨相?至今还没有人证明,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
有人自卑,因读书而自信;有人浮躁,因读书而宁静;有人轻佻,因读书而深沉。刘向就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也。”说的就是有人愚鲁,因读书而明达。
曾国藩说过一句极为精辟的话:“书味深者,面自粹润。”意思是说,读书体味得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滋润。这句话不是一般的人能说出来的,必须观察很多人,理解很多事,特别是对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有种透彻的领悟力,才说得出来。
读书体味得深的人,必定是心志高度集中的人。他的心地单纯、洁净,所有人世间的杂事、琐事和烦心事都被他忘到九霄云外。唯一吸引他的注意力的是书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境界,这境界构成了对外物的排斥力,于是他才能够守候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修炼、陶冶或者燃烧;因他构筑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安静而且祥和。
因为心志高度集中,读书人的精神和肉体得到不断的积聚,精气没有丝毫的涣散,一天天充实、丰沛和完善起来,长久下来,在他心中便养成了一股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又作用于他的身体,使他的生活有理、有序。因此,读书体味深的人,一定是身体健康的人。
读书体味得深的人,必定是淡于功名的人。要使一个读书人淡于功名,是件较难之事。有多少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呢?人们读书总有一个世俗的目的,甘于读书的人少之又少。一旦人有了功名心,就难以超脱。总是有这种或那种烦恼与忧愁。而这种情绪对一个身体的损害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很多,他又怎样能“面自粹润”呢?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能没有一点功名心,问题是要“淡”于功名,要放得开,看得远,以不影响人的心为度。
“面自粹润”,对读书人而言,是不可伪装的,必须火候已到,才能有这种体验,故意追求或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读书人若想达到“面自粹润”这种境界,就必须有读书的硬功夫,要在读书中有真心得和大体会。
曾国藩还说:“我并不希望我家世世都得富贵,但希望代代都有秀才。所谓秀才,就是读书的种子、世家的招牌、礼义的旗帜。”也可由此得知,对于读书人,曾国藩首先看重的是学问。有了学问的成功,才会有事业及道德修养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