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云长类型的人,并不总是十分聪明,脑子也不总是很灵活。但是,这种人最注重情感,一旦认定,一生绝不反悔,感情专一,忠贞不二。这种类型的人不论对同性、对异性都不轻浮,对人绝不皮相,尽管他们也注重外在的一些形式,但注重形式的目的,是在于他们认为举止持重、端庄大方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的心灵是相互一致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这种类型的人,不善于主动进攻,常常含而不露,往往给人以热而不烫、冷而不凉的感觉。总之,他们实际上在言行之中,都是有分寸的,决不会轻越雷池一步。这种类型的人尊重长辈,遵守诺言,有时也能遵守他们认为值得遵守的秩序。他们常常对外界的刺激较迟钝,能够处之泰然。不过在遇到大事之时,阵脚也会乱一阵,不大善于明辨是非。因此,这种类型的人,可以冲锋陷阵,持封疆大吏之雄风,但不适合为一乡之长,一国之君。在与异性的关系上,他们也不会乱抛忠诚的。在女性方面,这类人也是一样,往往被认为是有高贵气质的女性,她们往往也不会轻许芳心的。
6.观声色
常言道,听话听音,锣鼓听声。通过人们发出来的不同声音来识人,可以说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
一般来说,正直的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句句实在。
正直的良言暖人心,使人能从失败中看到胜利的希望,从生命垂危中看到新生的希望。邪恶的人说话苛刻,话中带刺,恶语伤人,搬弄是非残害忠良。因此,人们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
我们通过不同的话声来识人是否是知音。常言说得好,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中国的老百姓历来是爱憎分明,通过他们的声音,我们就能知道他们爱谁,恨谁。凡是昏君执政当道的历史时期,老百姓总是怨声载道;而对于包公这样铁面无私的清官,总是全国一片赞口不绝之声。
通过声音来识人,在平日生活中是常见的事。例如,医生给病人看病时须用听诊器,就是通过听诊器来了解、掌握病人脉搏跳动所发出来的声音,进而确定病人病情的。当我们在音乐厅听歌星唱歌的声音时,我们就能辨别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其他唱法的歌唱家。
当我们听领导或是学者作报告时,场上总是掌声四起,我们就能识別出作报告的人其水平之高。
当我们在生活中听到快慰的、爽朗的笑声时,肯定会醉人心怀。有人赞美笑是礼貌之花,笑是友谊之桥。笑是美的姐妹,笑是善的良友,笑是爱的伴侶;笑是暖融融的春风,将人熏陶。笑是开心果,我们通过不同的笑可以识別人的心情。
许多人对“脚步”是很留心的。脚步的大小,脚步的轻、重、缓、急、稳、沉、错、乱等都通过脚步声来传达。小说中对赵匡J亂的脚步描写是很有点意思,称之为“龙行虎步”,赵匡胤是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御用文人的笔下,他的脚步也就不同凡响。其他人的脚步就够不上“龙行虎步”的档次吗?我看未必。不过,“龙行虎步”一词,至少描绘出一个大胆敢为、有勇气、有魄力的男子汉的风采。在战争年代人们可以用这个词来描述军人,在今天的改变时代,具有这种脚步风度的人,可以看做是一个好的企业家。
若,一个端庄秀丽的女子,走起路来,匆匆忙忙,脚步重且乱,以此断定,这位姑娘一定是个性格开朗,心直口快不留心眼的痛快人。反之,看上去五大三粗,走起路来却是小心谨慎的样子,则不要为其外表所迷惑,这样的人是很有章法的。保不准就是个弯弯绕。
俗话说:抬头女人、低头汉。这样走路的女人和汉子,依俗话的意思就是不好斗的人。
正因为脚能说话,也能传情,因此在我国的丰富的语言词汇里,就有许多的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它的:徘徊、踟蹰、蹒跚、踉跄、信步、稳步、趑趄、大摇大摆、蹑手蹑脚、步履艰难等等。仔细琢磨其中的滋味,说起来,这些词汇仿佛是在形容脚步的行走,其实,都是在描述人的内心。
人的心情不同,走路的姿势也就不同。不同秉性、气质的人,走起路来,也必然有不同的反映。
当然,我们不否认人在兴奋时会忘乎所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描写淝水之战,谢安得驿书,“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谢安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走路时碰掉的木屐下面的齿。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发现了你的朋友同事中,哪一位兴奋得走起路来,鞋带都开了的话,他(她)一定是有什么大好事了。
有人认为脚的语言,就是为情绪打拍子的。如同在舞场上脚的作用一样,要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移动脚步。生气时,暴眺如雷,急得张三直跺脚。春风得意时,脚步也显得轻松愉快起来。
另外,行走与站立时,脚是呈内八字还是外八字。坐下时,脚是相隔分开,还是伸出去攀在一起,这些脚的动作,如果细细观察起来奧妙无穷。
一般说来,演讲和报告是领导者宣传和组织部属的一种常用工作手段。可是,这些手段又多表面为单向沟通,这样领导者就有可能会把一些无用的、甚至是为人们所反感的信息通过自己的口而传递给听众,而听众对此的情感反映常常是通过自己的掌声来实现的。领导者若不能透过现场的“掌声反馈”来了解听众的心理状态,还长期“蒙在鼓里”的话,那么他的演说或报告的目的就很难实现。
众所周知,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般是不会去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其上司所传递的信息的。人自身具有选择性,有决定对信息是赞同或是反对,接受还是抵制的能力。因此,领导者要善于通过掌声来研究听众(部属和群众)的心态,掌握他们的特点,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动机,以便使自己以后的演讲和报告有的放矢、恰如其分。
人际间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可演讲、报告一类的宣传却是单向的。一个领导者,他若能从“话毕击掌”中了解和掌握其部属和群众的心理状态,进而由褒贬掌声反思自身,而不是对他们的“不轨掌声”求全责备,耿耿于怀,那么,这种沟通就可变为“双向”的了。
7.观肌里
识人须观表察里,这可说是正确认识别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识人艺术。因为看人的表面,便对其人做出全部评价,就难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此轻易评价人,将会知错人,用错人。识人须观表察里,这里的“表”就是指人的外部表面形象;所谓里就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人的表面形象与其内心世界往往是不一致的。心里想的与嘴里说的不一样,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人前是一套,人后又是一套;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阳的一套,阴的一套。“与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的人是绣花枕头稻草芯;有的人是当面是人,背后则捣鬼;有的人是笑里藏刀,这种入与那种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的人完全不一样,所以,只有观表察里,透过表面去识别其内心世界,才不至于识错人。
一个面目可憎的人,也许他心地最善良;一个生得很漂亮的绝世美人,也许她为人比毒蛇还狠。因此,识人不能只看表面,还需要通过表面去观察其内在。
人世间,势利眼的人不少,人贫困时看不起,富贵时争相高攀。也因此,相遇其人于贫困,失之交臂;其富贵时与之相见,想高攀却攀不上。《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东郭先生的故事,对势利眼者就是当头一棒。
东郭先生住在公车官署等候任官,皇帝的诏书却迟迟未见下达,他钱都花光了,衣破鞋烂,饥寒交迫。他行走在雪地上,尽管穿鞋,鞋有帮无底,实是赤脚走路。人们看见了,都嘲笑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毫不介意,他自我解嘲说:“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云: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以人足者乎?”及东郭先生接到诏书被任命为二干石的官职,他从皇宫回来,佩着紫青色的印绶,告辞官署的负责人,离开京城去赴任。跟东郭先生住在一起候差事的人,都排列成行送他到城门外。东郭先生贫困时,人们瞧不起他,等到他富贵了,争相高攀。正如谚语所说:“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其此之谓邪!”
“相士失之贫”,是说人才贫困而被人看错。世上势利眼的人是看不起贫困的士人的,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看错人。除了一些生长在富贵之家的人外,有真才实学的士人,在他们未被发现或未知名时,一般都处于底层,处于贫困的困境。人是否有才或无才,不在于贵贱,因此,若因人贫困而轻视别人,也就容易看错人。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知人不仅要观外表,也要看其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识准人。
同样,对现代企业的领导者来说,要真正识别人才,就需要对个人进行全方位的审察,看其是否具有相当的能力,是否有发展前途。若不注重一个人的学识、智慧、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使用,不注重其专长的发挥,不是通过其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来衡量他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而是仅凭一个人的相貌如何来判断其能力的大小,甚至由此来决定人才的取舍,那么,必将导致埋没人才。我们还是以古人为例,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如何识才、用才。据传,夏桀、商纣长相姣美,身材魁梧,堪称美男子,而且勇武超群,智慧过人。若仅观其外表,不啻“天下之杰”。然而,他们却是残虐众民的暴君。与此相反,历史上其貌不扬的奇才却大有人在。据《荀子·非相》记载,楚国的孙叔敖,头发短且稀疏,左手长,右手短,五短身材,立于车上还没有辕前横木高,却能辅佐楚霸王,使其执政的楚国成为战国时期实力强盛的国家之一。
可见,相貌美丑与人的思想善恶和能力大小并无直接的联系。人虽貌丑却有德有才,则不失为君子;人虽貌美而无德无才,却只能是小人。联系到目前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在人才招聘会上,还未跟人家谈几句话,就显得极不耐烦,原因是嫌对方相貌不好,即使不是抛头露面的职业,录取时也犹豫不定。在招生问题上,更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事,1995年一名河南考生高考总分数超过了录取线,他所选择的志愿是与相貌无关的专业,并表示愿服从分配,即使这样。竟没有一所高等学府肯录取他,原因是嫌他长相不好。此事经《东方时空》纪实报道后,国人哗然。以貌取人,害人不浅呀。第四章相人主要,情态为先——情态鉴。
一个人的容貌是其骨骼状态的余韵,常常能够弥补骨骼的缺陷。情态是精神的流韵,往往能够弥补精神的欠缺足。久久注视,要着重看人的精神;乍一放眼,则要首先看人的情态。凡属大家——如高官显宦、硕儒高僧的举止动作,即使是羞涩之态,也不失为一种佳相;而凡属小儿举动,如市井小民的哭哭笑笑、又跳又叫,愈是矫揉造作,反而愈是显得幼稚粗俗。看人的情态,对于大处当然也要分辨清浊,而对细处则不但要分辨清浊,而且还要分辨主次方可做出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