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反攻柏林
21752800000016

第16章 目标——柏林(2)

1945年5月2日,魏克斯被美军逮捕。1948年11月30日,因病获释。1954年9月27日,魏克斯逝世。

2.决战维斯瓦河-奥得河

如同1944年夏季苏军突破中央集团军群的防线时一样,苏军的突击是波浪性的,时间间隔很短,1945年1月12日,苏军经过5个小时的猛烈炮击后,从桑多梅日-马格努谢夫大登陆场向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发动了进攻。

在苏军强大的突击下,德军被迫撤退。苏军占领了第一堑壕,向第二堑壕逼近。第二堑壕是德军防御最坚固的地方。10时,苏军发动了长达2个小时的炮轰,德军防御火力被压制。接着,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步兵部队和第3、第60集团军的一些部队开始进攻。

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苏军攻下了德军的主要防御阵地。苏军接下来的进攻速度由于德军顽抗而减慢。天黑前,苏军各坦克部队和步兵部队粉碎了德军的抵抗,突破了德军的防御阵地,推进了15-20公里。晚上,苏军继续发动进攻。

苏军坦克第4、第31军和近卫坦克第4军的部队,一边推进,一边占领了德军的第二堑壕。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天亮时渡过尼达河,在对岸建立了登陆场。然而,苏军的2个坦克集团军的主力无法快速通过雷区,堵住了道路,各先头部队无法迅速扩大战果。

1月13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各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冲过波德边界。同一天,乌克兰第1方面军左翼各部队把克拉科夫的德军击退,攻下了该市。就这样,苏军通向西里西亚的道路打通了。

为了守住西里西亚工业区,希特勒在西里西亚各接近地投入了将近12个师的兵力。德军在凌晨出动2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发动了反攻,想挡住苏军的攻势,但无力击退苏军。经过一番激战,德军被击退到了基埃尔策一带。

1月14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坦克部队越过了德军的防御阵地,继续向纵深地区快速推进,德军的少量坦克被击溃。苏军将突破口迅速扩大到60公里宽,为日后继续进攻奠定了基础。此时,苏军主力开始向西推进,有两个集团军从行进间渡过皮利察河,增援第52、第13、近卫第5集团军的攻势。

1月14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从马格努谢夫-普瓦维大登陆场发动进攻。桑多梅日-普瓦维大登陆场间的德军有被围歼的危险,被迫向后撤退。

乌克兰第l方面军第6集团军趁机追击德军。1月18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会合。

与此同时,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60集团军和1月14日开始进攻的第59集团军向西南方向推进。1月15日,乌克兰第4方面军也开始了进攻,对防守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4方面军接合部的德军形成合围之势。德军被迫向后撤退。

1月15日,希特勒听说苏军在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正面突破以后,他马上从东普鲁士经过铁路调来两个装甲师到罗兹地域,任务是向南反攻,堵住A集团军群正面的苏军突破口。希特勒希望,第9集团军能在布祖拉河一带挡住苏军的进攻,并使两个装甲师的翼侧与第9集团军的防线相衔接。

从马格努谢夫登陆场发动进攻的苏军在打败了发动反攻的德军第40坦克军以后,一举突破了德军的防御阵地。为了加强突击兵力,苏军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开始了进攻。苏军第47集团军强渡维斯瓦河,向华沙以北继续推进。

1月16日,苏军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2骑兵军自皮利察河登陆场发动了进攻。苏军的攻势很猛,德军不断后退。苏军近卫第2集团军快速推进到华沙德军的后方。苏军第47集团军同时进攻华沙的德军,华沙的德军眼看就要被合围,被迫溃退。

1月17日晨,波军第1集团军、苏军第61、第47集团军各部队在华沙与德军进行了巷战。中午,苏军解放了华沙。

通过第一阶段的进攻战役,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破德军的防御纵深150公里,并在500公里宽的战线上发动了进攻,准备向奥得河推进。

斯大林下令: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不得迟于2月2-4日攻下比得哥煦、波兹南一带;乌克兰第1方面军向布雷斯劳方向发动进攻,应于1月30日前推进至奥得河一带,并在河左岸建立登陆场;右翼各集团军的任务是攻下西里西亚和克拉科夫工业区;各集团军的推进速度越快越好。

乌克兰第l方面军司令科涅夫派第21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1军发动进攻。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左翼部队攻势很强。科涅夫命令推进到奥得河的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转头进攻奥佩林方向的西里西亚,以便从德军后方发动强大的攻势,并配合近卫第5集团军歼灭奥得河-琴希托霍瓦的德军。

苏军近卫第3坦克军从奥得河右岸发动了猛攻。1月23日,苏军攻下奥佩林。近卫第5集团军在1月22日前推进到布雷斯劳以南的奥得河一带。

乌克兰第1方面军主要突击兵力粉碎了德军的顽强抵抗后,于1月22-25日,推进到奥得河一带,对岸的德军防御兵力很少。苏军第5集团军安全渡过奥得河,并在布雷斯劳以北和以南一带建立了大登陆场。

与此同时,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也在快速推进,1月19日,攻下了罗兹。苏军在罗兹歼灭了刚从东普鲁士调来的德军两个装甲师。

希特勒派人征召当地居民仓促组成几个营,妄想抵挡苏军的攻势。1月22日,苏军各坦克集团军推进到德军的第4道防御阵地。希特勒希望驻扎在波兹南、托伦、比得哥煦、什涅伊杰缪利、布雷斯劳等要塞城市的兵力能够牵制住苏军的主力,削弱苏军向纵深地区推进的突击集团的锐势,结果失败了。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各坦克集团军出动机械化步兵部队包围了各个城市要塞,而坦克部队则绕过了每个要塞,继续向纵深地区推进。1月25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坦克部队占领比得哥煦、波兹南一带。

1月26日,白俄罗斯方面军各坦克集团军主力赶到了波德旧边界。其中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冲过波德旧边界。1月28日,该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快速越过波美拉尼亚的筑垒地带。

1月29日,苏军近卫第l坦克集团军、近卫第8、第69、第33集团军各部队粉碎了德军的梅泽尔季茨基筑垒地带以后,攻入德国本土。

2月3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主力推进到奥得河西岸的屈斯特林地域,建立了多个登陆场。

此时,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一梯队距离柏林只有60-70公里,如果继续向前推进很容易陷入被动。因为苏军各方面军的战线太长,1月底已经推进到奥得河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与向北推进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之间间隔长达200多公里。加上希特勒在维斯瓦河一带集结了28个师和5个旅。这些德军部队准备从波美拉尼亚向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后方发动反攻。

白俄罗斯第l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及时发现了德军的阴谋,他立即向两个方面军的间隙投入了波军第1集团军和苏军第3集团军,又把第47、第61集团军调头北上填补间隙。与此同时,2月初,朱可夫又把近卫第2和第1坦克集团军北调填补两个方面军的间隙。

朱可夫指挥各集团军击退了德军的反攻,这时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来得及进攻柏林的兵力只剩4个集团军。

用4个集团军的兵力去进攻柏林显然兵力不足,并且这4个集团军已经遭受重大损失,燃油和弹药消耗得差不多了。另外,苏军在柏林接近地上空的制空权暂时丧失,苏军的补给工作更加困难。

这时,斯大林果断作出决定:在彻底消灭波美拉尼亚的德军以前,苏军停止向柏林方向推进。

至此,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结束。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主要由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完成的。战役结束后,苏军在波军第1集团军的配合下解放了波兰大部分国土,苏军推进到柏林的接近地。

为了阻挡苏军的推进,希特勒被迫放弃在西线向盟军发动反攻的计划,从东线战场其他战区、德国内地和西线调来了29个师又4个旅,部署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正面。

然而,这一切仍然无法挽救法西斯政府彻底灭亡的命运。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苏军消灭了德军35个师,重创了德军25个师,俘虏德军14万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

德军的力量明显衰竭,德国很快就要灭亡了。苏军取得了重大的战果,为下一步歼灭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的德军,以及为最后歼灭柏林的德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几乎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发起的同时,在东普鲁士作战的苏军2个方面军也发动了进攻。在苏军的战略意图是,切断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他地区的联系,保障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胜利。1月13日和14日,白俄罗斯第3、第2方面军先后发动了强大的攻势。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从马祖里湖区以北进攻柯尼斯堡方向,即柯尼斯堡战役。苏军快速击退德军。1月18日,苏军在贡宾嫩以北一带突破了德军的防线,与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胜利会师。苏军歼灭了蒂尔西特-因斯特堡的德军,占领因斯特堡。1月29日,苏军推进抵波罗的海沿岸,从北面、西北面和西南面围攻柯尼斯堡的德军。

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进攻维斯瓦集团军群所辖的第2集团军和新组建的第11集团军。2月10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又向新什切青发动猛攻,不料在10天以后严重受阻。这时,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兵力为300辆坦克和45个步兵师。很多苏军部队疲惫不堪,每个师的兵力已经不足4000人。

1938年,德国黑内尔公司开始研制自动步枪,着手解决现有7.92毫米毛瑟步枪弹在连续射击时的稳定问题。二战爆发后,自动步枪的研制日益受到德军的重视。德国枪械设计师胡戈·施迈瑟担任方案设计师,提出了短药筒的中间型威力枪弹。这是划时代的观念,使用短药筒弹药能把冲锋枪的特点结合到步枪上,具有轻便、连发射击容易控制的优点。

1941年,黑内尔公司研制出一种7.92×33毫米步枪短弹,这种弹头更轻,装药量从3克减至1.6克,弹头重从12.8克减至8克。虽然有效射程短了,但节省了炸药,枪的后坐力大大减小,解决了自动步枪连续准确射击的技术瓶颈。

弹药问题解决后,1942年7月,黑内尔公司制造出使用7.92×33毫米步枪短弹的50支自动卡宾枪MKb42(H)。同一年,卡尔-沃尔特公司研制出50支自动卡宾枪MKb42(W)。最终黑内尔公司的步枪中标。该枪可选择单发、连发射击模式,由30发子弹的弹匣供弹,易于生产、成本低。

在战争中,MKb42(H)步枪增强了德军的火力密度,且具有可靠性。黑内尔公司对MKb42(H)式步枪进行了改进,命名为MP43式。

1943年,MP43又进行了改进。1944年,该枪完成起名为StG44,具有冲锋枪的猛烈火力,连发射击时后坐力小,在400米射程上,射击精度高,且重量轻。

StG44一共生产了40多万支,给盟军和苏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枪主要装备德军精锐的步兵部队。

3.波美拉尼亚的战斗

在东普鲁士,从1945年1月起,在柯尼斯堡、萨姆兰、弗里舍湾南岸的部分地区,伦杜利克指挥德军阻挡苏军长达几个月。与此同时,1945年2月初,斯大林命令苏军实施波美拉尼亚战役。苏德双方争夺波美拉尼亚的战役即将展开。

苏军各集团军在弹药和燃油补给上出现了短缺,因为铁路的铺设和维修跟不上部队的推进。但是,苏军各集团军有大量的野战机场,可以通过空运保证食物的供应。

在奥得河的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向北攻入波美拉尼亚西部,向前推进了40多公里,沿途只遇到轻微的抵抗。苏军歼灭了在德意志-克隆和阿恩斯瓦尔德的德军。

德军根据希姆莱的命令,想在施奈德米尔地域挡住苏军,但失败了,只在施洛佩、德意志克罗讷、霍伊尼采一带有可能暂时挡住苏军。

这时,苏军改变了进攻波美拉尼亚的计划,新计划规定由白俄罗斯第1、第2方面军实施。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将向北进攻波美拉尼亚的中部和东部,主攻地段选在科夏林。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分部队将于一周后再发动进攻,从阿恩斯瓦尔德向北进攻波美拉尼亚西部,主攻地段是阿恩斯瓦尔德至波罗的海沿岸的科沃布热克。

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劳斯刚从东普鲁士赶到波美拉尼亚,希特勒派他的司令部接管新组建的第11集团军。

劳斯巡视了用于防御的某些部队的情况,他怀疑这点兵力能否守住波美拉尼亚,尤其是波美拉尼亚师是由工兵、空军地勤、海军测绘队、民防队组成的杂牌部队。这个师竟没有火炮、反坦克炮、通信器材和后勤供应,甚至连团、营级指挥官都没有。

根据希特勒的计划,希姆莱将发动施塔加尔特反攻。希姆莱对劳斯说,希特勒深信施塔加尔特反攻会扭转德国的不利态势。希姆莱开始选拔军官填补团级和营级指挥官,这些人员是在波美拉尼亚战役打响后才由希姆莱派车匆忙送往各团、各营。

只靠这样的措施,显然无法挽救德国东部的形势。如果还想继续战争的话,德军必须尽可能迫使苏军退回去。古德里安和约德尔希望在东线的最后一些屏障被突破以前,能与英美找到一条共同的政治路线,这是最后的希望。

约德尔多次去请求希特勒放弃没有用的外围阵地,集中兵力加强东线。然而,希特勒却把德军主力留在亚平宁山脉和挪威的北角,拒绝从库尔兰地区撤退。他还下令把荷兰作为要塞来守,不让盟军前进一步。而当时苏军数百万大军距离柏林只有几十公里!

希特勒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赢战争,而是为了在敌人面前进行垂死挣扎。可能他是想通过拼命反抗来赢得研制“新式”武器的时间,但那样就更应该把德军主力调回本土防守。

然而,希特勒决心摧毁尽可能多的欧洲城市,因为城市是文明的基础。他想制造普遍的混乱。很明显,希特勒注定无法统治欧洲了,他想让整个欧洲文明与他共同灭亡。

古德里安所进行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古德里安从西线调回来的坦克师被希特勒调往匈牙利,用来死守匈牙利的石油区。

驻库尔兰的各集团军主力并未撤出,希特勒只从那里调回本土几个师。德军从挪威撤军太困难了,经过西线或意大利把军队撤回德国,连想都不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