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巴巴罗萨行动
21748300000018

第18章 苏联崛起(18)

战争爆发后不久,德军北方集团军顺利突破苏军防御,第4装甲集群的先遣部队很快到达杜比萨河一线。

6月24日,德军北方集团军占领维尔纽斯,苏军在考纳斯、陶格夫匹尔斯方向失去了掩护。

之后,德军第4装甲集群第56装甲军渡过西德维纳河,并在陶格夫匹尔斯北部建立了登陆场。另一座大桥也通过战斗攻占,苏军派出工兵,但引爆炸药的工兵被德军消灭了。

苏军的仓促防御并不稳固,第27集团军被迫放弃陶格夫匹尔斯,向韦利卡亚河方向溃退。为恢复防御正面和制止德军北方集团军向北和东北方向的突进,苏军统帅部大本营于6月29日命令西北方面军在西德维纳河一线组织防御,并将预备队和北方面军调来的部队集中部署在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新勒热夫和波尔霍夫地区,准备在韦利卡亚河一线组织稳定的防御。因此,苏军西北方面军命令第8、第11集团军撤到西德维纳河右岸设防固守。

苏军西北方面军从预备队第27集团军抽调空降兵第5军和机械化第21军前往陶格夫匹尔斯地区封闭突破口,对德军北方集团军所占登陆场发起了反突击。

但是,由于苏军的仓促防御并不稳固,第27集团军未能阻止德军北方集团军的猛烈攻击,反而被迫放弃陶格夫匹尔斯,向韦利卡亚河方向后退。

被严重削弱的苏第8集团军于7月1日放弃里加,向爱沙尼亚方向撤退。第11集团军被德军北方集团军击溃后,处于无人指挥的状态,乱糟糟地向谢别日和涅韦尔方向撤退。这样一来,苏军防线在普斯科夫方向重新出现了缺口。

6月30日,斯大林下令撤销库兹涅佐夫上将的西北方面军司令职务,由原第8集团军司令索宾尼科夫少将来接任,由瓦杜丁中将任参谋长。

然而,苏军第27集团军仍未顶住德军第4装甲集群的强大突击,开始向奥波奇卡方向撤退,于是,奥斯特罗夫方向失去了掩护。

7月6日,从苏统帅部预备队调来的机械化第1军和2个步兵军还没有进入普斯科夫和奥斯特罗夫地区,德军北方集团军先遣部队就已经占领了奥斯特罗夫。7月9日,德军北方集团军夺取了普斯科夫,从而打开了通往列宁格勒的门户。

为了肃清普斯科夫和奥斯特罗夫地区的突入之敌,7月9日,苏军将预备队调来的3个军编成新的第11集团军,在普斯科夫接近地和新勒热夫西北地区与德军北方集团军展开了激战,掩护列宁格勒方向的苏军部队。

苏军第27集团军从西德维纳河且战且退,在韦利卡亚河至伊德里察河一线组织了防御。苏军第8集团军同方面军主力失去了联系,只好向北且战且退,10日退到派尔努、塔尔土一线。苏军波罗的海舰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被迫撤离利耶帕亚、里加湾诸港口,驻防塔林。斯大林决定由伏罗希洛夫出任西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

截止到7月10日,苏军西北方面军阵亡7万余人,受伤1万余人,平均每天伤亡5千余人。苏联丧失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俄罗斯联邦的部分领土。

德军北方集团军向前推进了400-450公里,进逼苏联的西北重镇列宁格勒。希特勒决定要把列宁格勒夷为平地,“以免我们不得不在整个冬天养活那里的居民”。大量的德军不断向列宁格勒逼来,随着夏天一天天地过去,列宁格勒的前景越来越不好。

7月初,列宁格勒方面军由原来的30个师锐减至5个兵员足额装备齐全的师,其余的师只有原兵员的10%-30%。

苏德战争爆发初期,从巴伦支海到芬兰湾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从6月底起,德军挪威集团军和芬兰卡累利阿、东南集团军,21个师又3个旅,对苏军第14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右翼发起了攻击。

由于苏军早有准备,最终挡住了德、芬两军的进攻,打破了德军统帅部迅速占领摩尔曼斯克和破坏摩尔曼斯克铁路的计划。到了7月中旬,德、芬两军只向前推进了25至30公里,被迫停止进攻。

3.德军南路

德军南方集团军负责南路,由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一路斩将夺隘,屡破苏军。德军南方集团军下辖第6、第17、第11集团军,第1装甲集群,由第4航空队实施支援。

德军南方集团军任务是:左路第1装甲集群和第6、第17集团军,从波兰的卢布林地区向基辅方向和第聂伯河下游实施突击,通过迂回包围阻止苏军退过第聂伯河;右路第11集团军在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协同下,迅速从罗马尼亚向苏联第聂伯河下游地区扑去。

斯大林估计,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的主攻方向将是乌克兰,目的是夺取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的煤和高加索的石油。因此,苏军在南部配置了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两个方面军。

苏联西南方面军由基尔波诺斯上将指挥,辖有第5、第6、第26、第12集团军,依次由北向南驻防,在普里皮亚季沼泽地至苏罗边界北缘一线组织防御。在罗马尼亚正面是秋列涅夫大将指挥的苏联南方面军,由第18、第9集团军组成,共86.5万人。

战争开始后,德军迅速突击,苏军进行了反突击,从6月23日至29日,苏军和德军在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地区展开一场苏德战争初期规模最大的坦克战。

苏军的反突击粉碎了德军南方集团军在利沃夫突出部合围西南方面军主力以及迅速突入基辅的计划。但由于苏军缺乏统一的指挥,各兵种未能组织好协同动作,最后导致失利。之后,德军南方集团军变更了部署,投入了精锐兵团,攻破了苏军在接合部的抵抗。

6月30日,德军南方集团军攻占了利沃夫和罗夫诺,开始向日托米尔方向实施强大攻击。苏军统帅部考虑到形势严重,发布命令:要求第6、第26、第12集团军于7月9日前撤到科罗斯坚、沃伦斯基新城、舍佩托夫卡和普罗斯库罗夫旧边界一线,重新组织兵力,加强工事,阻击德军。

7月1日,右路德军和罗马尼亚部队开始强渡普鲁特河,向德涅斯特河推进。他们虽然遭到了苏军的有准备的抵抗,仍于7月3日突至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

由于苏军西南方面军长时间地威胁着已经向东深入的中央集团军南翼,迫使希特勒在基辅方向集中了几个集团军的庞大兵力。

基辅号称“俄国诸城之母”,是苏联第三大城市,乌克兰共和国的首都。19世纪中叶,拿破仑曾有这样的名言:“占领基辅就等于抓住了俄国的双脚。”可见,战略地位多么重要。

截止到7月4日,德军在南路推进了300至350公里。苏军在南路共阵亡17万余人,受伤7万余人,平均每天伤亡1万余人。

一战结束以后,德军被禁止拥有坦克,然而魏玛时代的德国国防军却暗地里同苏联合作,着手研制自己的坦克。二十年代末,德国专家到苏联喀山的试验基地秘密测试了英国劳埃德4型坦克,并购买两辆回国,这就是后来德国Pz1型坦克的原型。

1931年,古德里安出任国防军摩托运输部队总监,开始大力发展坦克。他设想的德军装甲部队,将拥有两种坦克,一种是装备反坦克炮的中型坦克实现突破,一种是装备大口径压制火炮的中型坦克提供炮火支援,这其实就是后来的Pz 3型和4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