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奋斗叫博弈
21703600000033

第33章 法则十六速度博弈——快鱼吃慢鱼(1)

1.做决定不能优柔寡断

人生中总是有好多的机会到来,但总是稍纵即逝。我们当时不把它抓住,以后就永远失掉了。

比尔·盖茨曾说过:“你不要认为那些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说他们与常人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当机会来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会立即付诸行动,决不迟疑,这就是他们的成功秘诀。”

有计划而不去执行,使之烟消云散,这将对我们的品格力量产生不良的影响。有计划而努力执行,这就能增强我们的品格力量。能做出好计划没有什么了不起,能执行定下的计划才算可贵。

许多成功的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敢想敢干。

比尔·盖茨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来看看最初他是怎样来寻找赚钱的机会的。他在承接信息科学公司的项目成功后,信心大振,与保罗·艾伦琢磨起了新的赚钱路子。不久,他们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名为交通数据公司。

他们为什么要办这样一家公司呢?当时,几乎所有市政部门都使用同一种装置来测量交通流量,这种装置是由一个金属盒子连接一条横跨路面的橡胶管组成的。金属盒中有一盘16轨纸质磁带,当有车从橡胶管上经过时,这台机器就会在磁带上打上0或1这两个二进制代码。这些数字反映出车辆经过的时间和流量。市政部门雇用私人公司将这些原始资料译成信息以供有关工程师们分析研究,例如,以此来决定何时该亮红灯或绿灯。

原先为市政公司提供服务的私人公司效率低而且要价高,这为盖茨和艾伦提供了竞争取胜的机会。他们用电脑来分析这些磁带,然后把结果卖给市政部门,他们比对手既快又便宜。盖茨雇用湖滨中学几个七八年级的学生,把磁带上的数据誊写到电脑卡上,然后盖茨把它们输入到电脑里。接下来,他用自己设计的程序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易读的交通流量表。

当交通数据公司开始正常运转后,艾伦决定制造自己的电脑以便直接分析磁带,这样就可免去手工劳动了。他们聘请了一位波音公司的工程师来协助设计硬件。盖茨拿出360美元,购买了一个英特尔公司的新型8008微处理器芯片。他们将一台16轨纸质磁带阅读器连接到这台电脑上,然后把交通流量记录磁带直接输进去。

与后来的微机相比,这台“土制”电脑是非常原始的,只是勉强能用而已,还不能保证它不出故障。有一次,盖茨洋洋得意地在餐厅向一位市政官员演示他的交通数据电脑时,机器突然卡了壳。盖茨鼓捣了半天,机器就是不听使唤,那位官员因此失去了兴趣。盖茨觉得很没面子,便向他母亲求援:“告诉他,妈妈,告诉他,它确实能工作。”

盖茨和艾伦利用交通数据公司赚了大约两万美元。但是市政公司并非天天需要进行交通流量分析,因此,这是一种越做越小的生意,公司不会有多大发展前途。当盖茨为交通数据公司招揽生意时,他又萌发了一些新的赚钱计划。不久,盖茨又与埃文斯合作成立了一个“逻辑仿真公司”。

逻辑仿真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设计课程表、进行交通流量分析、出版烹饪全书等。盖茨此时的生意经验毕竟还是很稚嫩的,只能说处于摸索阶段。他的公司业务范围如此广,看起来赚钱的机会更多,其实不然,这样做没有明确的业务范围,自然也没有固定的客户,赚钱必然有限。

1972年5月,湖滨中学校方授权他们设计全校400多名学生的课程表程序。校方希望这套电脑软件可以从秋季学年开始启用。湖滨中学原本是让那位受雇于本校教授数学并帮艾伦设计过电脑的前波音公司工程师从事这项工作的,但不幸的是,此人死于一场坠机事故。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到了盖茨和埃文斯肩上。

真是祸不单行,接受任务不到一周,埃文斯在一次登山事故中不幸遇难。悲痛的盖茨要求艾伦来帮助他完成这项工作。他们约定在当年夏天,艾伦放暑假回来后,共同来完成这项任务。

夏天刚开始,盖茨去了华盛顿特区,当了一名众议院服务员。这份工作是他父母通过国会议员布罗克·亚当斯找到的。盖茨很快就显露出他的经商才能。他以每枚5美分的价格买进5000枚麦戈文—伊格尔顿纪念章。当麦戈文把伊格尔顿挤出总统候选人名单时,盖茨就以每枚25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这些日见稀少的像章,从中赢利几千美元。

当国会夏季休会时,盖茨回到西雅图,与艾伦一起进行设计课程表的工作。他们利用上次同信息科学公司的交易中得到的免费电脑使用时间来进行这项程序设计。同时湖滨中学也为设计课程表的电脑使用时间支付了费用。任务完成后,他们最后获得了2000美元的酬金。同信息科学公司的那笔交易相比,这只能算是为母校作贡献。当然,这也是盖茨和艾伦愿意做的。在他们功成名就以后,他们为湖滨中学捐了220万美元,他们还将捐款所建的演讲厅命名为“埃文斯”厅,以纪念那位过早夭折的战友。当然,这已是后话。

盖茨虽然聪明,但以他当时的电脑水平,肯定不会有多了不起,可这种渴望成功的态度,确实很了不起。很多事就是这样,当你有达到某一目的的强烈愿望,并以这种愿望作为行动的内驱力时,就极有可能达到目的。这是因为,不管是聪明也好,愚蠢也好,都不可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也不可能处处倒霉,步步不顺。如果达成目的的愿望不够强烈,一遇到不顺利,就可能退缩不前,又怎能步入后面的顺境呢?而具有坚定信念的人,眼光盯着自己的目标,不以一时一事动摇自己的决心,这样,在逆境时闯过去,在顺利时求发展,自然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盖茨的例子同时也告诉我们,敢想敢干敢于尝试才能取得成功。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失败,不战而败是一种极端怯懦的行为。

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说,影响他一生的事发生在他5岁的时候。一天他外出玩耍,经过一棵大树时,突然有一个鸟巢掉在他的头上,里面滚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决定把它带回去喂养,便连同鸟巢一起带回了家。

走到家门口,忽然想起了妈妈不允许他在家里养小动物规定。他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在门口,急忙进屋去请求妈妈,在他的哀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口,不料小麻雀已经不见了,一只黑猫在意犹未尽地擦拭着嘴巴。

王安为此伤心了很久。

成功启迪:

如果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必须具备坚强的毅力,以及勇气和胆略。当然,敢冒风险并非铤而走险,敢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利益,这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2.谁慢谁就被吃掉

这是一个速度快得让人目不暇接的时代,只有跟得上速度的人,立志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比尔·盖茨说:“快速、加速、变速就是这个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只有每个敢于奋起直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

在创业初期,比尔·盖茨他们设计开发的软件“8086”似乎是超乎寻常的。比尔·盖茨安排一位软件开发工程师做新模拟程序的候选人,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他连手册还没有写出来。微软公司的雷恩和奥里尔只好根据英特尔的工程师们写的说明书来搞他们的版本。英特尔的工程师们此时正在设计计算机芯片。这样,软件就走到了硬件的前头。

这样做似乎没有必要。但是在那一个阶段,微软公司内部有一种狂热的工作气氛,这种气氛推动着所有的员工拼命工作。在这后面有一个叫做比尔·盖茨的“魔鬼”,他不断地催促说:“快点!快点!”

那时比尔·盖茨心里十分清楚,微软公司这么干实际上是在做一次投机冒险。按以往的惯例是:搞项目总是等机器出来,然后各路英雄一路冲杀过去,谁做得好做得快,谁就会成功。

比尔·盖茨知道: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很难说谁就一定得第一。微软公司这一次的方法是抢跑。新的计算机如果做不出来,那就算微软公司白干了一场。但是,如果新型计算机做出来了,那谁也别想和微软公司争了,微软公司一定是第一。微软公司的这个决策得到了回报。

有一次,比尔·盖茨去访问硅谷的计算机制造商,在同一条路上,他领到了警察开具的三张超速行驶的罚单,其中两张是同一天被同一个警察处罚的。他来来去去都开得太快了。

他用的是微软的速度,可惜的是,警察并不理解这种速度的含义和比尔·盖茨的真实思想。

首先要养成快速的节奏感,克服做事缓慢的习惯,调整你的步伐和行动,这不仅可提高效率,节约时间,给人以良好作风的印象,而且也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由于科学技术的普及化,人与人在工作成绩的质量、能力(智商)上的差别越来越小。因此,人发出的能量的大小就取决于其速度。

谁慢谁就会被吃掉。比如:搏击时要以快打慢,军事上先下手为强,商战已从“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

比尔·盖茨认为:“竞争的实质,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好的东西。”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多的目标。质量是“常量”,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好以至于难分伯仲;而时间,永远是“变量”,质量一流的工作成绩可以有很多,而最快的冠军只有一个。任何领先,都是时间上的领先。

我们慢,不是因为我们不快,而是因为对手更快。

把管理时间当成比赛会让你受益无穷:

能让平淡无味的工作变得有趣、生动,因为即便是在最有刺激性的工作中也免不了有乏味的事。

和自己比赛可以使自己达到心理学上说的“满溢状态”。这是一种内存的变化,花的时间似乎很少,但你的成果却很多。

成功启迪:

为实现你自己的目标,应该像优秀的跨栏选手一样,速度更快、更高,还要不把栅栏碰倒。在日常生活中,你要学会和自己比赛,始终走在时间的前面,尽可能地超过自己平常的成绩。

3.拖延是成功的大敌

很多时候,消极等待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而拖延是成功的最大杀手。

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林肯,小时候生长在偏远的乡村丛林边,他居住的简陋小木屋无窗无门,远离学校、教堂、铁路,那里没有报纸、图书,甚至连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都很匮乏,更谈不上生活中的种种享受了。每天他必须步行几个小时到“邻近”的一所简陋的学校里去念书;他必须在荒野中跋涉几十里才能借到一本他想看的书。然后,他不顾一天的艰苦劳累,借着木柴的火光阅读。林肯从不消极地等待机会,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生活环境中,造就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