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方剂歌诀小灵通
21679200000020

第20章 消导化积剂

【定义】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癥化积作用,治疗食积、癥积等病证的方剂,称为消导化积剂。

【分类】分为消食导滞(食积)和消癥化积(癥积)二类。

【配伍】常配理气、泻下、化湿、清热、温里等药。

【使用注意】①病势急重者,可适当调配泻下药。

②宜配伍理气药。

③脾胃虚弱者,应消补兼施。

④剂型宜作丸剂。

⑤不宜长期或过量服用,以免伤正。

消食导滞

保和丸(《丹溪心法》)

保和丸中翘山楂,莱菔神曲陈苓夏,消食化滞和胃气,煎服亦可加麦芽。

主治:食积。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厌食,或大便泄泻,苔厚腻,脉滑。

功用:消食和胃。方解:君:山楂———消食化积。臣:神曲、萝卜子(莱菔子)———助山楂消食积,萝卜子又降气除胀。

佐: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渗湿健脾,和中止泻。

连翘———清热散结。

保和:指本方药味平良,乃平和之剂,且食消则胃气和顺之意。

重用山楂:山楂味酸而甘,消食力强,可消一切饮食积滞,故重用之。

消食积:方中消食药各有所长,即山楂善消肉食油腻之积,萝卜子善消谷面之积,神曲善消酒食陈腐之积。

连翘功用:清热散结。既可清食积所化生之热,又可助消食药散食积。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枳实导滞大黄苓,泽泻白术与连芩,神曲蒸饼糊丸服,湿热气滞饮食停。主治:湿热食积。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滑有力。功用:化积导滞,清热祛湿。方解:君:大黄———攻积泻热。

臣:———行气消积。

佐: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茯苓、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神曲———消食化滞。

重用大黄:食积(湿热)较重,若仅以消食之品则力所不及,故重用大黄为君,荡涤肠腑胶固之食积(湿热)。

通因通用:方中大黄、枳实通导肠道积滞,对于下痢或泄泻,则体现“通因通用”之法。

《医学正传》木香导滞丸:本方加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力增。

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木香槟榔青陈皮,枳壳香附莪术齐,大黄牵牛与连柏,湿热积滞重证宜。主治:湿热积滞证。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或下痢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沉实有力。功用:行气导滞,攻积泄热。方解:君:木香、槟榔———行气化滞。臣:大黄、牵牛———攻积导滞,泄热通便。

佐:青皮、陈皮、枳壳、莪术、香附———助木香、槟榔行气化积。

黄连、黄柏———清热燥湿。

配伍特点:行气药配伍泻下药。方中木香、槟榔、青皮、陈皮、枳壳、莪术、香附行气以除食积所致气机阻滞,并助消导食积。

《医方集解》木香槟榔丸:本方加当归、三棱、芒硝,攻积导滞力更强,且兼行血之功。

枳术丸(张洁古方,录自《内外伤辨惑论》)枳术丸是消补方,倍用白术补力强,荷叶烧饭白汤下,脾虚食积服之良。

主治:脾虚食积轻证。脘腹痞满,不思饮食,食而不化,或泄泻,舌淡苔白,脉弱。功用:健脾消痞。方解:君: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燥湿。臣:枳实———下气化滞,消痞除满。佐:荷叶———升清利湿,合枳实使清升浊降,脾胃调和。

用量之比:白术颐枳实越圆颐员。白术倍于枳实,补重于消。

用法:烧饭为丸。意在实脾益胃,可助补虚之力。

《金匮要略》枳术汤:与本方药味相同,但枳实用量倍于白术,功主行气消痞。

健脾丸(《证治准绳》)健脾苓术参草陈,肉蔻木香连砂仁,山药楂曲麦芽共,消补兼施不伤正。主治:脾虚食积重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泻,舌苔腻微黄,脉虚弱。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方解:君:白术、茯苓———健脾祛湿止泻。

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化滞。

佐:肉豆蔻———助白术、茯苓、山药止泻。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和胃,醒脾化湿。黄连———清热燥湿。

佐使:甘草———和中调药。

重用白术、茯苓:意在使脾运复健,泻止食消。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香砂六君子汤去半夏、生姜,加山楂、神曲、麦芽、山药、肉豆蔻、黄连而成。

《内外伤辨惑论》葛花解酲汤:本方去山药、肉豆蔻、山楂、麦芽、黄连、甘草,加葛花、猪苓、泽泻、干姜、白蔻仁、青皮,祛湿行气力强,兼解酒,主治脾虚酒积证。

枳实消痞丸(原名失笑丸)(《兰室秘藏》)枳实消痞朴干姜,连夏麦芽四君汤,蒸饼为丸消积满,脾虚气滞寒热康。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调。功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方解:君:枳实———行气消痞。臣:厚朴———行气除满。

:———。

祛湿。

干姜———温中祛寒。

半夏曲———散结和胃。麦芽———消食和胃。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君子汤)———益气健脾配伍特点:消补兼施,以消为主;温清并用,以清为主。故方中枳实、厚朴及黄连用量独重。

用法:蒸饼为丸。意在补养脾胃,助消食化积。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由半夏泻心汤、枳术汤、四君子汤合方去黄芩、大枣,加麦芽而成。

消癥化积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与牡丹,瘀阻胞宫漏不止,缓消癥块胎可安。主治:瘀阻胞宫证。妇人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方解:君:桂枝———温通血脉行瘀滞,又化气利水。

茯苓———渗利水湿。

佐:丹皮、芍药———活血化瘀,凉血清热。

通因通用:瘀阻漏下,采取行血祛瘀之法,使血循常道,不止血而血自止,体现了“通因通用”之法。

《济阴纲目》催生汤:与本方药味相同,改丸为汤剂,有催生之功,主治妇人临产腹痛、腰痛而胞浆已下者。

鳖甲煎丸(《金匮要略》)鳖甲煎丸疟母方,硝黄虫桃蜣螂,紫葳鼠妇丹射葶,窠夏朴胶参桂姜,瞿麦石韦柴芍芩,灶灰清酒煎丸尝。

主治:疟母。胁下癥块,触之硬痛,推之不移,舌暗,脉弦细。亦治腹中癥瘕。功用: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方解:君:鳖甲———软坚化癥。臣:大黄、芒硝———破坚攻逐,使邪从大便而出,大黄又兼活血。

桃仁、牡丹皮、虫、蜣螂、鼠妇、紫葳———破血逐瘀。佐:厚朴、乌扇(射干)、葶苈子、半夏、蜂窠———化湿祛痰。

干姜、桂枝———温阳散寒。

人参、阿胶———补养气血以扶正。柴胡、芍药、黄芩———条达肝气,柴胡兼引药入肝经。灶下灰———破血消癥。

清酒———通利血脉。

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气血津液同治,且以丸剂缓图,使攻不伤正,祛邪于渐消缓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