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医疗保健10000个为什么(中册)
21662400000039

第39章 总论(3)

患了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急乱投医或讳疾忌医,有的人偏听偏信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广告,有的人迷信巫医秘方,造成的后果是贻误了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或转移,失去了治疗的良机。

患了肿瘤,一定要到正规的肿瘤医院或者综合性医院的肿瘤科去治疗,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才有可能治愈癌症或延长生命。

俗话说: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在肿瘤医院的医生由于接触到大量的肿瘤病人,因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如同样的卵巢癌在妇产科医院被看作罕见病例,可在肿瘤医院则是一个常见病例。可以想象一个医生面对他常见病例的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的处理,和对罕见病例的束手无策,窘迫无奈的场景。

再则癌症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多科室的协作医疗过程,而专科医院具有这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对肿瘤的综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和度的把握都比较精准到位,有利于病人的复发,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6.怎么认识癌前病变

某些具有潜在癌变可能性的良性病变,称癌前病变。此类病变若长期不愈则可能会转变成癌。医学家们认为,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不是简单的突变,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机体的正常细胞在不同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首先表现为数量增加,但细胞形态尚未发生改变,病理上称这个变化为“单纯性增加”。以后,在数量增加的同时,细胞形态也发生改变,称为“不典型增生”。如果继续发展,细胞形态与起源组织的细胞形态差异(又称异型性)逐渐加重,但尚未发展为癌,这个阶段属于癌的前驱阶段,称为“癌前病变”。尽管这时增生的细胞有向癌细胞转变的倾向,但不是所有的癌前病变都会发展为癌。大部分癌前病变停留在此阶段,长期稳定,一部分或自愈或经治疗后消退复原,只有一小部分癌前病变,最终发展成为癌症。

最常见的癌前病变有8种:一是黏膜白斑:主要是口腔、消化道、阴道等组织黏膜的白斑;二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三是宫颈糜烂,主要是重度宫颈糜烂;四是乳腺囊性增生;五是老年日光性角化症;六是色素性干皮病;七是胃肠道息肉,特别是家族性的、多发性的息肉;八是某些良性肿瘤。

7.为什么癌前病变也要积极治疗

癌前病变不等于癌,出现癌前病变不必惊恐不已,但也不能麻木不仁认为反正不是癌不要紧,癌前病变一旦确诊,就必须积极治疗。比如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要先分型再做有针对性的治疗;宫颈糜烂,特别是重度的女性病人,应及早做微波等物理治疗;而胃肠道息肉由于细菌、病毒的长期慢性刺激,演变为癌的可能也大大增加,因此最好能早做手术;对暴露部位、易摩擦的色素痣,颜色一旦加深,存有恶变的可能,也应及早就医。

大部分癌前病变都得借助检查才能发现。不过,身体出现故障也会给主人发出些信号,如白带增多、溃疡长时间总不好,大便出血、乳腺摸上去有些痛……千万不要对此放任不管,而是应该及时到综合性大医院的专科门诊检查确诊、按时复查。癌症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尽可能地阻断癌变之前的过程,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便可以为远离癌症加分。

8.为什么对恶性度低的肿瘤也要引起重视

在一般人的治疗中往往把低度恶性不当一回事,而事实上如果不把低度恶性当一回事,往往会出现令人遗憾的后果。低度恶性肿瘤指分化较好,恶性度相对较低的一类肿瘤,有些肿瘤经首次广泛彻底的手术切除可以治愈,如首次切除不彻底,以后反复复发恶性度越来越高,最后出现不良的结局。如纤维瘤病是一种较为困惑的肿瘤,有时其位置表浅,易于手术根治切除,但也有深部纤维瘤病,尤其腹壁、四肢、胸背、头颈部的肿瘤,因为此肿瘤生长方式不同,可沿肌纤维纵向生长,质地韧,有时呈韧带状改变,而无明确肿瘤与正常组织界线。手术时常无法确定合适边界,经常术后复发。因此,首诊时要到肿瘤专科医院行正规的治疗。

9.怎么认识肿瘤体检要检查的一些项目

肿瘤体检不同于普通的健康体检,肿瘤体检的目的是尽早发现癌症,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因此肿瘤体检的内容也有别于普通的健康体检。体检的内容有:

(1)内科了解以往患病情况有否肿瘤家属史及过敏史,测血压、心率,检查心脏有否病理性杂音,肺部有否干、湿性罗音等。

(2)外科检查全身体表皮肤有否发痒、破溃出血、黑痣,浅表淋巴结有否肿大,脊柱骨骼有否畸形,乳房有否肿块,直肠指诊,男性要检查前列腺有无增生或肿瘤。

(3)妇科检查卵巢有否肿瘤,宫颈涂片找癌细胞。

(4)耳鼻喉科检查耳、鼻咽、鼻腔、喉、扁桃体有无肿瘤。

(5)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CA125(卵巢癌),AFP(肝癌),CEA(消化道肿瘤)可作诊断参考。

(6)特殊检查心电图、胸片、B超、必要时可查纤支镜、胃镜、肠镜、CT、ECT等。

10.为什么胸片表现异常时医生常会建议进一步结合CT检查

胸片检查是放射科最为常规、基本的检查项目,当胸片检查发现异常表现时,医生常会建议病人进行进一步的胸部CT检查以明确诊断。这主要是由于正位胸片上,约43%的肺部面积与心脏、纵隔、横膈等组织重叠,即使结合侧位胸片,一些早期疾病特别是肺癌仍然难以发现。同时,胸片密度分辨率较低,对于疾病的形态、密度的显示难以满足许多疾病的鉴别诊断的需要,即使对于表现典型的肺癌病例,肺癌造成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灶在胸片上也难以发现。因此,胸片能够发现异常表现的病灶,但诊断价值相对有限。而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胸部肿瘤的治疗,往往需要进一步明确准确位置、性质和分期等。这些就需要进一步结合CT检查。

CT是目前应用于胸部检查最为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通过显示组织薄层横断面三维结构图像进行诊查,能够有效发现早期病灶,纵隔内肿大淋巴结,同时能够更为准确的对疾病鉴别诊断。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因此,对于胸片检查表现异常的情况下,病人有必要配合医生建议进一步结合CT检查明确诊断。

11.为什么磁共振不是“核”辐射

磁共振成像(MRI)又称核磁共振成像,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它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中,虽然它名字里有个“核”字,但您别担心,此“核”非彼“核(武器)”,之所以起了这个名字,是由于它成像的原理与人体水分子中的氢质子有关,而MRI检查本身并没有辐射,不会对人造成损伤。

MRI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主要是利用人体中的氢质子在磁场中产生的共振效应,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图像。MRI检查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多参数的成像,是目前对于软组织结构显示最好的检查仪器,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四肢、骨关节以及盆腔病变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同时,对腹部如肝脏疾病的定性诊断、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均优于CT和B超检查。不仅如此,与CT相比,MRI没有X射线。同时在临床应用的MRI均经过了医疗安全机构认证,它的磁场强度不会对人造成任何危害,所以即使是儿童也可以安全的接受检查。

12.CT、MRI增强扫描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做

多数肿瘤病人在就诊时需接受CT或MRI检查,同时为了诊断的需要,医生会建议部分肿瘤病人做CT、MRI增强扫描。究竟什么是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是指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进行CT、MRI扫描。造影剂进入全身血管后根据正常、异常组织之间血液丰富程度、血流速度,血脑屏障破坏等不同情况,在组织中不同程度停滞、积蓄,从而在CT、MRI图像上将病灶更为明显的显现出来。增强扫描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帮助医生发现更为细微的病灶;同时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根据注射造影剂后疾病表现出来的强化特点,准确进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尤其是肿瘤病人,不仅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同时有利于观察有无转移瘤。即使在肿瘤病人治疗后的复查中,增强扫描仍然有利于更好的评价肿瘤病人治疗效果,早期发现复发、残留的肿瘤病灶。

极少数病人会对造影剂过敏,出现皮肤发红、荨麻疹、恶心、头晕、打喷嚏、血压一过性下降等轻度、中度不良反应。仅仅0.01%~0.05%会发生重度过敏反应。同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心脏和循环功能不全或体质状况极差等情况的病人不应进行增强扫描。有造影剂过敏史的病人进行CT、MRI检查时应及时告之医务工作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

13.为什么检测肿瘤标记物能够寻找肿瘤的蛛丝马迹

恶性肿瘤细胞不同于正常人体细胞,肿瘤细胞分泌或脱落到血液或其他体液或组织中,或是人体对体内肿瘤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血液或体液或组织中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存在,称为特异性抗原或肿瘤标记物。因此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检测肿瘤标记物就能够寻找肿瘤的蛛丝马迹,协助癌症的诊断。

如检测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可以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卵巢内胚窦瘤、胆管细胞癌等;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可筛查前列腺癌;检测癌抗原199(CA199),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达80%;检测癌抗原125(CA125),可以诊断卵巢上皮癌,CA125的升高比临床上能检查到肿瘤要早3~6个月,如果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将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达91.6%,CA125对卵巢癌的疗效和复发监测也有重要价值;检测癌胚抗原(CEA)可诊断消化道癌症;检测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有利于绒毛膜癌进行临床分期、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但目前许多肿瘤标记物诊断的准确性还不够高,除上述少数几种特异性较高的标记物外,大多还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仅作为一般的辅助诊断。

此外,在癌症进行根治性治疗后,定期测定某些肿瘤标记物的变化,可以判断肿瘤有否复发,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

14.为什么核素显像检查可以协助判断肿瘤良恶性

临床上病人经常遇到在拍胸片或B超检查发现有肿块后,为什么医生再让去做核素显像检查呢?核素显像检查,即医生先将一种正电子核素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通过静脉注射进人体内,用核素显像仪器,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结合(PET/CT)等在体外探测其在全身的分布情况。由于肿瘤组织生长代谢活跃,对糖的需求量高,所以肿瘤病灶部位会有高FDG(18F-脱氧葡萄糖)聚集,在PET图像上表现为“亮点”。在除去图像上一些生理性高代谢组织或泌尿系统排泄导致的亮点外,这些出现的亮点则为肿瘤病灶。医生可以根据核素显像检查的结果来协助判断在胸片或B超检查发现的肿块是炎症?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如果是恶性肿瘤病人除原发病灶外,全身还有其他转移灶吗?此外,还有发现淋巴结转移癌,找不到原发灶在哪儿常常影响医生做下步治疗时,做PET检查可以帮助寻找原发灶;对于恶性肿瘤病人,手术或化疗后可每隔半年或一年做一次PET检查,可帮助分析治疗是否有效果?有没有复发或转移?治疗的方案是否需要更改?

15.为什么癌症治疗前要做活检?活检会引起癌细胞扩散吗

病理诊断是肿瘤治疗方案制订的指示灯,如未做活检没有病理学诊断依据就进行盲目治疗,除了延误疾病的正确治疗外,还将对病人机体、功能造成伤害而终身遗憾,因此在癌症治疗前要做活检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有的病人常常担心做活检会引起癌细胞扩散。其实活检后明确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不会引起癌细胞扩散的。把肿瘤全部切除做活检(称为切除活检)和体表肿瘤已破溃做切取和钳取活检都不会引起癌细胞扩散。深部肿瘤做切取活检是有可能引起扩散的,因切开肿瘤,难免有瘤细胞脱落,如有出血,血液可渗到附近组织内,此方法是在肿瘤无法完整切除的情况下,为了明确诊断以利下一步治疗而不得己时用之。因此,需要及早开始有效的治疗,以免癌细胞播散较远的部位。针吸活检如用的针头粗大,也可在穿刺的针道内引起扩散,所以现在多采用细针,以减少这种可能性。

总之,权衡利弊,应该先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活检,随时注意防止癌细胞脱落,尽快给予有效的治疗,是可以避免因活检而导致癌细胞扩散(医源性播散)。

16.为什么读懂病理报告很重要?怎么读懂

有些病人看到病理报告是(鼻咽)未分化癌,心想未分化癌就是癌还没有生出来,不去找医生就回家了,结果鼻咽癌转移到脑,丧失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其实未分化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癌,而有些病人看到病理报告是慢性胃炎,伴中度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心情就十分紧张,认为自己已经是胃癌了,要求医生手术。其实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又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都是可逆的,是可以恢复正常的,只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才需要密切观察、积极治疗,也可按原位癌来对待。发生以上的事情都是没有读懂病理报告的缘故。因此,读懂病理报告,认识癌症非常重要。如果看不懂报告应该找医生询问。

癌症是一类常见、多发的疾病。人体除了毛发和指甲上不会长癌外,任何组织和脏器都可能发生癌症。据粗略估计,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就有200余种。同一部位可有不同类型的癌,其恶性程度不同,治疗方法各异,预后更悬殊;而同一类型的癌长在不同部位,其恶性程度,治疗方法,预后也各不相同。所谓“癌症”,其实是个广义的名字,癌症是一个大家族,病理学家给它们排了家谱,安了姓氏。把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如皮肤鳞状细胞癌、胃腺癌等;来自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骨肉瘤等,有些名字是在良性瘤的前面加“恶性”二字,如恶性畸胎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等;还有一些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如鲍温氏病、霍奇金病、尤文氏瘤等。

17.怎么认识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

临床上一般通过细胞的分化和有无转移来进行分期和分级。

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可对肿瘤进行病理分级:Ⅰ级为分化好,恶性程度低;Ⅱ级为分化中等,恶性程度中度;Ⅲ级为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